杨宇霆简历祖籍(杨宇霆简历)

时间:2023-11-11 15:16:30 来源:互联网 编辑:陪你演戏

「沈阳老建筑」杨宇霆公馆与杨宇霆其人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八十多岁老建筑重新焕发青春

杨宇霆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魁星楼路6号,现为沈阳市国税局大东分局办公楼,2003年被辽宁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宇霆公馆由主楼和四合院组成。主楼为西式,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仿石墙面,窗呈拱券形,饰弧形窗套;二层窗与窗之间饰半圆形柱,“爱奥尼”式柱头;正门前建门厅,厅前有高台阶;大厅内木雕装饰精美。西山墙外,建一椭圆形敞厅,与主楼相通。敞厅为二层,一层饰“爱奥尼”柱头;二层檐头饰木雕“垂苏”。地下室一层,有窗高出地面。

四合院位于主楼南,建筑年代早于主楼,由正房、东西厢房、门房组成,为中国传统式青砖灰瓦前廊硬山式建筑。正房五间,明间前有抱厦,东西两侧有耳房。四栋建筑皆檩枋彩画,廊柱涂朱;廊下地面铺花釉面砖。院中央,有一座汉白玉雕莲花喷水池。

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沈阳市国税局大东分局已将杨宇霆公馆全面维修。这座80多岁高龄的近现代优秀建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逃荒落户法库家境贫寒

法库县政协原副主席温丽和老人曾编撰了《法库县文物志》等文史资料;撰写了诸多有关法库文史方面的研究文章。

温丽和老人在《柳塞春秋》中记载:杨宇霆,字凌阁,后改称邻葛,祖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村。清朝末年,因避灾荒,其祖父杨正荣,来到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杨正荣家境贫寒,次子杨永昌务农之余,学会了弹棉花手艺。30岁时,杨永昌娶妻张氏。夫妻俩勤俭持家,几年后,购买了5垧次田、一辆马车。一次,杨永昌赶车到法库县城卖秫秸。行至半路,绞紧傻绳的“绞杠”不知何时丢失。无法束紧傻绳,秫秸便会散落下来。杨永昌便一手挽紧傻绳、一手持鞭赶车,终将一车秫秸运到法库县城卖掉。村民们得知后,送给杨永昌一个绰号:“杨二绞杠”。

从小聪慧成年官运亨通

清代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885年8月29日),杨永昌妻子张氏生下杨宇霆。10岁时,杨宇霆进村里毛麟洮私塾读书。杨宇霆聪颖过人,记忆超群,毛麟洮先生便将他推荐给铁岭县小江屯张秀才学馆继续读书。

19岁时,杨宇霆考中秀才,后来又考入奉天中学堂读书。1906年,因成绩优异,杨宇霆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l911年,杨宇霆从日本毕业归国后,被派到陆军第三镇炮队,担任队官。后来,杨宇霆历任东三省讲武堂教官、陆军部一等科员、东三省军械厂兵器科长、队长、兵工厂厂长、军械局局长等职。

张作霖进驻奉天后,见到杨宇霆训练的士兵风纪严肃、军容整齐,便大为赞许,并委其重任:奉军第27师参谋长、总参谋长。l925年4月2日,杨宇霆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年8月,督办江苏军务善后事宜;9月23日,改授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1926年2月,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安总参议。1927年年末,杨宇霆任第四方面军军团长,首次握有兵权。

刻石佛题词珍藏家乡石佛洞

杨宇霆家乡法库蛇山沟村北侧,有座石景山,山巅之阳有一石洞,洞中有数尊石佛。有村民说:一尊面阔耳厚的石佛,与杨宇霆十分相像。于是,杨宇霆自以为有“佛缘”,请石匠雕刻了一尊菩萨石像置入洞中,并题词一首:“佛之洞天,吾之乡里;唯佛与我,彼此相依。”当年,杨宇霆每次回老家,都要在村外下车,步行进村,先看望伯父,再看望父亲,然后登山到石佛洞,烧香叩拜佛像,最后才到法库县城。

1944年,杨宇霆长子杨春元祭奠父亲时,回想起杨宇霆生前登山叩拜石佛的情景,便请人镌刻了一甬长3米、高82厘米的横石碑,将当年杨宇霆的题词刻于其上,置于石佛洞之中,并在石洞前修筑了围墙、角门,加以保护。

创办平治学校培育优秀人才

当年,法库地处清代柳条边门,北临内蒙古草原,教育落后。杨宇霆便筹集资金,取“平民治校”之意,创办了“平治学校”,在外做官的法库人,悉数被聘为“校董”,均解囊资助家乡办学;杨宇霆更是倾囊投资。结果,共筹集大洋40万元,校址设在法库县城西街路北(如今法库三中位置),于l925年动工。

1927年春季,平治学校开学,分为高中部、初中部、附设小学部。杨宇霆任校长;聘任教育局长王鉴甫为校务长,代行校长职务;北京师大毕业生阎宝海为总务长,主持教务、训育、庶务等事宜。杨宇霆不惜重金,从外地聘来众位知名教师,如北大毕业的刘海门、杨熙远;北师大毕业的王定、金铁珊,硕士王云皋、赵小松;沈阳高师毕业的号称“桐城派”语文教师李秋潭等等。与此同时,平治学校的体、音、美教师,在当时都是专业教师。

温丽和老人介绍说,后来,每年考入东北大学的学生中,名列前五名的,均为法库县平治学校的门生。

办业校办电厂惠及父老乡亲在蛇山沟村,杨宇霆还为父老乡亲们创办了业余学堂,聘请了4名中等师范以上文化的教师,为目不识丁的农民授课。教师们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村民们很愿意背诵。一位82岁高龄老人,念叨起村里长辈们流传下来的“顺口溜”:“张三是个远方人,满嘴说的南方音。他到铺里买绸缎,说了半天听不清。夜校念了千字课,识文断字大欢心。铺里东西他会写,哪愁不是本地人。”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年蛇山沟村业余学堂老师们编写的“课文”。

与此同时,杨宇霆还在法库镇东街建立了电灯厂,并在街上埋设电杆架线。1927年春电灯厂竣工时,装机容量为350马力,不仅为法库带来光明,更促进了粮谷加工、手工业生产、教育、文化等快速发展。

侵权借字沽名钓誊留“碣石”

碣石山位于昌黎城北,距北戴河约30公里。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山中有古刹“水岩寺”。悬崖峭壁上,镌刻着魏碑体“碣石”两个大字,落款是“杨邻葛题,戊辰六月”。“碣石”二字是否出自杨宇霆之手?直到杨宇霆身亡后,才解开这个“侵权”之谜。

“戊辰”年为l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奉军由北京、天津撤到滦县、昌黎。杨宇霆将前防指挥部挪到了昌黎后,整天无所事事,便时常与好友、京奉铁路总管常荫槐一道,登碣石山散心。杨宇霆听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等人,都来过碣石山,便也想在山上留个名儿。他的秘书建议:在山上显眼地方镌刻题字。

杨宇霆觉得,应当用魏碑体,题写魏武帝曹操《观沧海》诗句中“碣石”二字。然而,杨宇霆不擅书写魏碑体;但他的秘书却擅长魏碑字。于是,杨宇霆便动起心思,专门习练魏碑体“碣石”二字,写完后,便让秘书指点。秘书岂敢评价杨宇霆“墨宝”,只能恭维。一天,杨宇霆让秘书用魏碑体写“碣石”二字。秘书悟出杨字霆用意,写下“碣石”二字;不等墨干,杨宇霆拿起就走,说是要临摹。

回去后,杨宇霆立即在秘书的“碣石”二字左下角,用行草书落款“杨邻葛题,戊辰六月”。随后计副官找石匠放大,镌刻在碣石山的大峭壁上。l0天之后,碣石山大峭壁上,出现了每个字均丈余见方的“碣石”二字。

“杨常事件”气绝帅府老虎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杨宇霆认为张学良压不住阵脚,大有东北第一把交椅“舍我其谁”之态势。当时,杨宇霆对张学良态度骄横,与张学良谈话“一如训饬子弟”。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杨宇霆坚决反对,因而与张学良酿成矛盾。杨宇霆对张学良俨然以保护人身份自居,经常以“周公辅成王”典故自诩,规劝张学良戒毒,批评张学良不问政事。杨宇霆虽出好心,但张学良却不买账。与此同时,日本人乘隙离间张、杨关系,暗示杨宇霆是张学良身边隐患。张学良三次掷银元问卜后,痛下决心,杀掉杨宇霆。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下班回家,听说张氏帅府打来电话,请他去打牌。谁料刚进张氏帅府,杨宇霆就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道被扣。张学良安排的警务处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在张氏帅府会客厅东大厅(老虎厅)内,将杨宇霆、常荫槐当场击毙。杨宇霆终年44岁。

杨宇霆烟酒不沾,自负好胜。年轻时,为练骑术,杨宇霆经常半夜偷着骑马,曾被战马咬伤;杨宇霆心胸狭窄,对与自己不睦之人从不宽容;他非常迷信,遇事必须“扶乩(音:机ji)问卜”。“老虎厅”殒命之前,杨宇霆“扶乩”得一“乩语”:“杂乱无章,扬长而去。”不成想,不久,杨宇霆便死于非命。后来,民间传称,此“乩语”实为:“炸烂吴(俊生)张(作霖),杨(宇霆)常(荫槐)而去。”

杨公馆内搭灵棚祭奠杨氏父王

杨宇霆身亡后,张学良悔恨莫及,命统带刘多荃,给杨、常两家各送去抚恤金1万元,并将清查的60万银元、房产执照等,一并归还杨家。

1930年正月,受杨宇霆大夫人所生长子杨春元委托,地方储蓄会成立了“治丧筹备处”,为先死的杨宇霆、后死的杨宇霆父亲杨永昌同时安葬。“治丧筹备处”以德高望重的陈丹林为首;由地方储蓄会副会长王占元负责一切筹备事宜,对治丧日期、僧道诵经、乐队、扎纸活、灵棚、招待筵席、厨师、接待工作等等,均一一周密安排。

在杨宇霆公馆东西两院,“治丧筹备处”搭建了两座高大豪华的苏州式灵棚。其中,东灵棚吊唁杨父杨永昌;西灵棚吊唁杨宇霆。两座灵棚内,都是僧道四台经;东西两门,各设有四台鼓乐,昼夜不停轮番吹奏,唢呐声凄婉悱恻,催人泪下;前来赴丧敬祭的往来穿俊。

杨宇霆灵棚内,挂满了当年社会各界名流的挽联。张作霖秘书长袁金铠挽联:“顿使精神增剧痛;欲伸哀挽措辞难。”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于冲汉挽联: “棘门坝上如儿戏;我识将军未遇时。”东北军宪兵少将司令陈兴亚挽联: “天地正气谁留意;人事无常莫再来。”

张学良挽联:“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与1929年1月13日,张学良写给杨宇霆夫人王氏安慰信的心情相合:“我和邻葛相交之厚,如同手足……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百方劝导,倩人转达。欲其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性成,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如再发生郭(松龄)、王(永江)之变,或使东三省再起战祸,弟何以对国家人民乎!然论及私交,言之痛心,至于泪下,弟昨今两日,食未进口,寝未安寐,心中痛耳。”

法库百姓当年目睹送葬队伍

治丧招待筵席原料、干鲜蔬菜,全是从天津购进的。蔬菜有青椒、茄子、黄瓜、蒜薹、藕、冬笋等;海味有海参、鱼翅、燕窝等。出殡前两天,张学良特派两连骑兵、两个汽车连士兵,作为出灵时的前导仪仗队。出灵时,送葬队伍浩浩荡荡,64人抬着龙棺椁大杠,前为杨父杨永昌灵柩;后为杨宇霆灵柩。

送葬队伍最前面,由地方警察队开路,其次是骑兵连、汽车连,以及纸扎人马等,后面是吹鼓手、僧侣诵经。所过之处,经语呢喃、笙管齐鸣、锣鼓铙钹、震耳欲聋。杨氏家属后辈,均素衣孝服、麻绳拖地、呜咽低泣、哀伤不已。地方官员、各界代表、远亲近友,依次陪衬两旁,垂首示哀。整个送行队伍,达5000余人之多。

温丽和老人回忆道:1930年,温丽和老人5岁。杨宇霆出殡那天,温丽和老人的一位两姨哥哥抱着他,站在法库县十字街路口,挤在人群中看热闹。杨宇霆送殡队伍.从南门进入法库县城,经过十字街路口后东折,然后出法库县城东门,直奔蛇山沟村。运送杨宇霆遗体的,是一辆黑色轿车。当时,,众多的法库县民众,聚拢在街道两旁观望。

蛇山沟村高卧杨字重墓园

出法库县城东行7.5公里,便是法库镇蛇山沟村。杨宇霆墓园,则坐落在村东一隅。

《法库县文物志》记载:l929年1月10日,杨宇霆身亡后,灵柩运回法库县,浮厝于蛇山沟村。l930年,杨宇霆父亲杨永昌病故,杨宇霆灵柩与父亲一起发丧。张学良拨大洋一万元,作为治丧经费,并写挽联。丧事办了49天,原为父亲杨永昌墓地,改建为杨宇霆墓园,杨宇霆父亲杨永昌另选墓地安葬。1930年农历三月初,杨宇霆下葬。

杨宇霆墓园前有水泥结构白色旱桥。桥北水泥牌楼,仿木构建筑,有斗拱、额方、楹柱等,为四柱三楼,楼顶歇山,饰以鸱吻、小兽、瓦垄等。牌楼上,有法库县平治学校总务长阎宝海撰写的楹联。其联为:“烈烈奇勋应共青山峙柳塞;悠悠逝水常随林木绕佳城。”

牌楼后为铁门,一条甬路通向墓门,两侧排列石雕“翁仲”,文官列东、武官列西,均古代装束。甬路两侧还有石马、石羊、石象、石骆驼等。陵墓前有碑碣,上书“陆军上将江苏督办杨公宇霆之墓” 字样。碑碣前有石供桌,上面雕有桃、石榴、佛手、柿子、李子“五供”。杨宇霆墓园没有围墙,用石柱、栏杆围绕。

【附录】杨宇霆公馆与青云寺

杨宇霆官高爵显,他在奉天大东关青云寺胡同(即今魁星楼路)路北,建有极华丽的四合院住宅,但他还要扩大公馆的占地和建筑面积,还想盖楼房。当时那个地方老百姓的房子全被他占用了。百姓都怕他呀,谁敢不依?唯独隔壁青云寺的老和尚不肯搬。老和尚说:“青云寺是多年清静寺院,佛门重地,咋能随便挪动呢。”杨宇霆便软硬兼施。哪知用钱买不成,用势力压也不行。老和尚就是不听那一套。

于是,杨宇霆就出了一个不咋样的主意,他指使副官方明山,在半夜偷着跳入青云寺,溜进老和尚屋里,往其床下扔了一双女人穿的绣花鞋。第二天,杨宇霆派人搜查,在老和尚屋里翻出了那双绣花鞋,便说老和尚不守清规,私藏女人,随之将其赶出山门。他又告诉地方官:青云寺没有一个好和尚,全都撵走。杨宇霆就这样占用了青云寺,在此盖起了楼房和东边的四合院儿。

文字:网络

图片:快乐鱼度度

「沈阳老建筑」杨宇霆公馆与杨宇霆其人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杨宇霆公馆 来自:快乐鱼度度

八十多岁老建筑重新焕发青春

杨宇霆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魁星楼路6号,现为沈阳市国税局大东分局办公楼,2003年被辽宁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宇霆公馆由主楼和四合院组成。主楼为西式,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仿石墙面,窗呈拱券形,饰弧形窗套;二层窗与窗之间饰半圆形柱,“爱奥尼”式柱头;正门前建门厅,厅前有高台阶;大厅内木雕装饰精美。西山墙外,建一椭圆形敞厅,与主楼相通。敞厅为二层,一层饰“爱奥尼”柱头;二层檐头饰木雕“垂苏”。地下室一层,有窗高出地面。

四合院位于主楼南,建筑年代早于主楼,由正房、东西厢房、门房组成,为中国传统式青砖灰瓦前廊硬山式建筑。正房五间,明间前有抱厦,东西两侧有耳房。四栋建筑皆檩枋彩画,廊柱涂朱;廊下地面铺花釉面砖。院中央,有一座汉白玉雕莲花喷水池。

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沈阳市国税局大东分局已将杨宇霆公馆全面维修。这座80多岁高龄的近现代优秀建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逃荒落户法库家境贫寒

法库县政协原副主席温丽和老人曾编撰了《法库县文物志》等文史资料;撰写了诸多有关法库文史方面的研究文章。

温丽和老人在《柳塞春秋》中记载:杨宇霆,字凌阁,后改称邻葛,祖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村。清朝末年,因避灾荒,其祖父杨正荣,来到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杨正荣家境贫寒,次子杨永昌务农之余,学会了弹棉花手艺。30岁时,杨永昌娶妻张氏。夫妻俩勤俭持家,几年后,购买了5垧次田、一辆马车。一次,杨永昌赶车到法库县城卖秫秸。行至半路,绞紧傻绳的“绞杠”不知何时丢失。无法束紧傻绳,秫秸便会散落下来。杨永昌便一手挽紧傻绳、一手持鞭赶车,终将一车秫秸运到法库县城卖掉。村民们得知后,送给杨永昌一个绰号:“杨二绞杠”。

从小聪慧成年官运亨通

清代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885年8月29日),杨永昌妻子张氏生下杨宇霆。10岁时,杨宇霆进村里毛麟洮私塾读书。杨宇霆聪颖过人,记忆超群,毛麟洮先生便将他推荐给铁岭县小江屯张秀才学馆继续读书。

19岁时,杨宇霆考中秀才,后来又考入奉天中学堂读书。1906年,因成绩优异,杨宇霆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l911年,杨宇霆从日本毕业归国后,被派到陆军第三镇炮队,担任队官。后来,杨宇霆历任东三省讲武堂教官、陆军部一等科员、东三省军械厂兵器科长、队长、兵工厂厂长、军械局局长等职。

张作霖进驻奉天后,见到杨宇霆训练的士兵风纪严肃、军容整齐,便大为赞许,并委其重任:奉军第27师参谋长、总参谋长。l925年4月2日,杨宇霆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年8月,督办江苏军务善后事宜;9月23日,改授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1926年2月,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安总参议。1927年年末,杨宇霆任第四方面军军团长,首次握有兵权。

刻石佛题词珍藏家乡石佛洞

杨宇霆家乡法库蛇山沟村北侧,有座石景山,山巅之阳有一石洞,洞中有数尊石佛。有村民说:一尊面阔耳厚的石佛,与杨宇霆十分相像。于是,杨宇霆自以为有“佛缘”,请石匠雕刻了一尊菩萨石像置入洞中,并题词一首:“佛之洞天,吾之乡里;唯佛与我,彼此相依。”当年,杨宇霆每次回老家,都要在村外下车,步行进村,先看望伯父,再看望父亲,然后登山到石佛洞,烧香叩拜佛像,最后才到法库县城。

1944年,杨宇霆长子杨春元祭奠父亲时,回想起杨宇霆生前登山叩拜石佛的情景,便请人镌刻了一甬长3米、高82厘米的横石碑,将当年杨宇霆的题词刻于其上,置于石佛洞之中,并在石洞前修筑了围墙、角门,加以保护。

创办平治学校培育优秀人才

当年,法库地处清代柳条边门,北临内蒙古草原,教育落后。杨宇霆便筹集资金,取“平民治校”之意,创办了“平治学校”,在外做官的法库人,悉数被聘为“校董”,均解囊资助家乡办学;杨宇霆更是倾囊投资。结果,共筹集大洋40万元,校址设在法库县城西街路北(如今法库三中位置),于l925年动工。

1927年春季,平治学校开学,分为高中部、初中部、附设小学部。杨宇霆任校长;聘任教育局长王鉴甫为校务长,代行校长职务;北京师大毕业生阎宝海为总务长,主持教务、训育、庶务等事宜。杨宇霆不惜重金,从外地聘来众位知名教师,如北大毕业的刘海门、杨熙远;北师大毕业的王定、金铁珊,硕士王云皋、赵小松;沈阳高师毕业的号称“桐城派”语文教师李秋潭等等。与此同时,平治学校的体、音、美教师,在当时都是专业教师。

温丽和老人介绍说,后来,每年考入东北大学的学生中,名列前五名的,均为法库县平治学校的门生。

办业校办电厂惠及父老乡亲在蛇山沟村,杨宇霆还为父老乡亲们创办了业余学堂,聘请了4名中等师范以上文化的教师,为目不识丁的农民授课。教师们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村民们很愿意背诵。一位82岁高龄老人,念叨起村里长辈们流传下来的“顺口溜”:“张三是个远方人,满嘴说的南方音。他到铺里买绸缎,说了半天听不清。夜校念了千字课,识文断字大欢心。铺里东西他会写,哪愁不是本地人。”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年蛇山沟村业余学堂老师们编写的“课文”。

与此同时,杨宇霆还在法库镇东街建立了电灯厂,并在街上埋设电杆架线。1927年春电灯厂竣工时,装机容量为350马力,不仅为法库带来光明,更促进了粮谷加工、手工业生产、教育、文化等快速发展。

侵权借字沽名钓誊留“碣石”

碣石山位于昌黎城北,距北戴河约30公里。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山中有古刹“水岩寺”。悬崖峭壁上,镌刻着魏碑体“碣石”两个大字,落款是“杨邻葛题,戊辰六月”。“碣石”二字是否出自杨宇霆之手?直到杨宇霆身亡后,才解开这个“侵权”之谜。

“戊辰”年为l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奉军由北京、天津撤到滦县、昌黎。杨宇霆将前防指挥部挪到了昌黎后,整天无所事事,便时常与好友、京奉铁路总管常荫槐一道,登碣石山散心。杨宇霆听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等人,都来过碣石山,便也想在山上留个名儿。他的秘书建议:在山上显眼地方镌刻题字。

杨宇霆觉得,应当用魏碑体,题写魏武帝曹操《观沧海》诗句中“碣石”二字。然而,杨宇霆不擅书写魏碑体;但他的秘书却擅长魏碑字。于是,杨宇霆便动起心思,专门习练魏碑体“碣石”二字,写完后,便让秘书指点。秘书岂敢评价杨宇霆“墨宝”,只能恭维。一天,杨宇霆让秘书用魏碑体写“碣石”二字。秘书悟出杨字霆用意,写下“碣石”二字;不等墨干,杨宇霆拿起就走,说是要临摹。

回去后,杨宇霆立即在秘书的“碣石”二字左下角,用行草书落款“杨邻葛题,戊辰六月”。随后计副官找石匠放大,镌刻在碣石山的大峭壁上。l0天之后,碣石山大峭壁上,出现了每个字均丈余见方的“碣石”二字。

“杨常事件”气绝帅府老虎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杨宇霆认为张学良压不住阵脚,大有东北第一把交椅“舍我其谁”之态势。当时,杨宇霆对张学良态度骄横,与张学良谈话“一如训饬子弟”。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杨宇霆坚决反对,因而与张学良酿成矛盾。杨宇霆对张学良俨然以保护人身份自居,经常以“周公辅成王”典故自诩,规劝张学良戒毒,批评张学良不问政事。杨宇霆虽出好心,但张学良却不买账。与此同时,日本人乘隙离间张、杨关系,暗示杨宇霆是张学良身边隐患。张学良三次掷银元问卜后,痛下决心,杀掉杨宇霆。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下班回家,听说张氏帅府打来电话,请他去打牌。谁料刚进张氏帅府,杨宇霆就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道被扣。张学良安排的警务处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在张氏帅府会客厅东大厅(老虎厅)内,将杨宇霆、常荫槐当场击毙。杨宇霆终年44岁。

杨宇霆烟酒不沾,自负好胜。年轻时,为练骑术,杨宇霆经常半夜偷着骑马,曾被战马咬伤;杨宇霆心胸狭窄,对与自己不睦之人从不宽容;他非常迷信,遇事必须“扶乩(音:机ji)问卜”。“老虎厅”殒命之前,杨宇霆“扶乩”得一“乩语”:“杂乱无章,扬长而去。”不成想,不久,杨宇霆便死于非命。后来,民间传称,此“乩语”实为:“炸烂吴(俊生)张(作霖),杨(宇霆)常(荫槐)而去。”

杨公馆内搭灵棚祭奠杨氏父王

杨宇霆身亡后,张学良悔恨莫及,命统带刘多荃,给杨、常两家各送去抚恤金1万元,并将清查的60万银元、房产执照等,一并归还杨家。

1930年正月,受杨宇霆大夫人所生长子杨春元委托,地方储蓄会成立了“治丧筹备处”,为先死的杨宇霆、后死的杨宇霆父亲杨永昌同时安葬。“治丧筹备处”以德高望重的陈丹林为首;由地方储蓄会副会长王占元负责一切筹备事宜,对治丧日期、僧道诵经、乐队、扎纸活、灵棚、招待筵席、厨师、接待工作等等,均一一周密安排。

在杨宇霆公馆东西两院,“治丧筹备处”搭建了两座高大豪华的苏州式灵棚。其中,东灵棚吊唁杨父杨永昌;西灵棚吊唁杨宇霆。两座灵棚内,都是僧道四台经;东西两门,各设有四台鼓乐,昼夜不停轮番吹奏,唢呐声凄婉悱恻,催人泪下;前来赴丧敬祭的往来穿俊。

杨宇霆灵棚内,挂满了当年社会各界名流的挽联。张作霖秘书长袁金铠挽联:“顿使精神增剧痛;欲伸哀挽措辞难。”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于冲汉挽联: “棘门坝上如儿戏;我识将军未遇时。”东北军宪兵少将司令陈兴亚挽联: “天地正气谁留意;人事无常莫再来。”

张学良挽联:“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与1929年1月13日,张学良写给杨宇霆夫人王氏安慰信的心情相合:“我和邻葛相交之厚,如同手足……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百方劝导,倩人转达。欲其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性成,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如再发生郭(松龄)、王(永江)之变,或使东三省再起战祸,弟何以对国家人民乎!然论及私交,言之痛心,至于泪下,弟昨今两日,食未进口,寝未安寐,心中痛耳。”

法库百姓当年目睹送葬队伍

治丧招待筵席原料、干鲜蔬菜,全是从天津购进的。蔬菜有青椒、茄子、黄瓜、蒜薹、藕、冬笋等;海味有海参、鱼翅、燕窝等。出殡前两天,张学良特派两连骑兵、两个汽车连士兵,作为出灵时的前导仪仗队。出灵时,送葬队伍浩浩荡荡,64人抬着龙棺椁大杠,前为杨父杨永昌灵柩;后为杨宇霆灵柩。

送葬队伍最前面,由地方警察队开路,其次是骑兵连、汽车连,以及纸扎人马等,后面是吹鼓手、僧侣诵经。所过之处,经语呢喃、笙管齐鸣、锣鼓铙钹、震耳欲聋。杨氏家属后辈,均素衣孝服、麻绳拖地、呜咽低泣、哀伤不已。地方官员、各界代表、远亲近友,依次陪衬两旁,垂首示哀。整个送行队伍,达5000余人之多。

温丽和老人回忆道:1930年,温丽和老人5岁。杨宇霆出殡那天,温丽和老人的一位两姨哥哥抱着他,站在法库县十字街路口,挤在人群中看热闹。杨宇霆送殡队伍.从南门进入法库县城,经过十字街路口后东折,然后出法库县城东门,直奔蛇山沟村。运送杨宇霆遗体的,是一辆黑色轿车。当时,,众多的法库县民众,聚拢在街道两旁观望。

蛇山沟村高卧杨字重墓园

出法库县城东行7.5公里,便是法库镇蛇山沟村。杨宇霆墓园,则坐落在村东一隅。

《法库县文物志》记载:l929年1月10日,杨宇霆身亡后,灵柩运回法库县,浮厝于蛇山沟村。l930年,杨宇霆父亲杨永昌病故,杨宇霆灵柩与父亲一起发丧。张学良拨大洋一万元,作为治丧经费,并写挽联。丧事办了49天,原为父亲杨永昌墓地,改建为杨宇霆墓园,杨宇霆父亲杨永昌另选墓地安葬。1930年农历三月初,杨宇霆下葬。

杨宇霆墓园前有水泥结构白色旱桥。桥北水泥牌楼,仿木构建筑,有斗拱、额方、楹柱等,为四柱三楼,楼顶歇山,饰以鸱吻、小兽、瓦垄等。牌楼上,有法库县平治学校总务长阎宝海撰写的楹联。其联为:“烈烈奇勋应共青山峙柳塞;悠悠逝水常随林木绕佳城。”

牌楼后为铁门,一条甬路通向墓门,两侧排列石雕“翁仲”,文官列东、武官列西,均古代装束。甬路两侧还有石马、石羊、石象、石骆驼等。陵墓前有碑碣,上书“陆军上将江苏督办杨公宇霆之墓” 字样。碑碣前有石供桌,上面雕有桃、石榴、佛手、柿子、李子“五供”。杨宇霆墓园没有围墙,用石柱、栏杆围绕。

【附录】杨宇霆公馆与青云寺

杨宇霆官高爵显,他在奉天大东关青云寺胡同(即今魁星楼路)路北,建有极华丽的四合院住宅,但他还要扩大公馆的占地和建筑面积,还想盖楼房。当时那个地方老百姓的房子全被他占用了。百姓都怕他呀,谁敢不依?唯独隔壁青云寺的老和尚不肯搬。老和尚说:“青云寺是多年清静寺院,佛门重地,咋能随便挪动呢。”杨宇霆便软硬兼施。哪知用钱买不成,用势力压也不行。老和尚就是不听那一套。

于是,杨宇霆就出了一个不咋样的主意,他指使副官方明山,在半夜偷着跳入青云寺,溜进老和尚屋里,往其床下扔了一双女人穿的绣花鞋。第二天,杨宇霆派人搜查,在老和尚屋里翻出了那双绣花鞋,便说老和尚不守清规,私藏女人,随之将其赶出山门。他又告诉地方官:青云寺没有一个好和尚,全都撵走。杨宇霆就这样占用了青云寺,在此盖起了楼房和东边的四合院儿。

文字:网络

图片:快乐鱼度度

1929年,杨宇霆死在老虎厅,张学良:我本不迷信,但现在不得不信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1月10日,东北老虎厅传来一阵枪声,而倒地身亡的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也曾是张作霖的智囊星。

对他动手之前,张学良也犹豫过,但最终让他决定下手的是所谓的“天意”。

然而,心头大患解决,张学良不仅没有感到开心,内心还充斥着纠结、后悔,以至于晚年接受采访时,仍旧没有释怀,甚至说出:杀杨之前,我本来不迷信的,但后来我不得不信了。

张学良用了什么办法?晚年为何有此感悟?杨宇霆又做了什么让张学良非杀不可?

跟随东北王,备受宠爱

杨宇霆,又名杨玉亭,出生于奉天法库县,家境优越,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本事。

1906年,家里人把他送去了日本的士官学校,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也顺利成为了该校第八期的一名学员。

在日本求学的几年间,杨宇霆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增长了阅历,时不时就与、等当时的重要人物进行书信往来,谈论一些国家大事。

陆军士官学校结业后,杨宇霆碰巧结识了徐树铮,此人虽有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但对杨宇霆十分友好,甚至算得上欣赏。

回国后,杨宇霆先是去了东三省担任训练副官,随后又在徐树铮的引荐下,认识了张作霖,并成为他的幕僚。

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宣布取消帝制,张作霖得知后,当即就想赶走段芝贵。

然而,真的操办起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杨宇霆看破主子的烦心事,主动献策,最后与冯德麟联手做成了这件事。而张作霖顺势成为奉天省的督军。

杨宇霆颇有眼力见,也正是如此,张作霖格外器重他,破例把他提升为参谋处长。

杨宇霆为奉系做出的贡献不止一丁半点,1917年,直皖两系内斗,杨宇霆知道后,与徐树铮两人密谋并成功抢走了冯国璋新进的武器,这段故事就是后来的“秦皇岛截械”。

这批装备先进精良,冯国璋原本是要用在甲种师上,可还没来得及用,就被人在半路抢了去。

冯国璋勃然大怒,可面对张作霖,他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另一边,得到武器的张作霖实力大增,七个旅进行了大改造,奉系更是实现大飞跃,成为北洋军阀的核心力量。而这一切,基本都能归功于杨宇霆。

很快,直奉斗争爆发,但奉军经验不足和领导有误,导致奉军损失惨重,被迫迁至关外。

这个时候,奉军已沦落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张作霖赶忙叫来杨宇霆,任命他为新创办的陆军整理处的负责人。

接到指令,杨宇霆积极投入工作,剔除了多位绿林出身的军官,又为部队注射了很多新鲜血液,并借用外国的训练方式重新调整。

两年时间不到,奉军能力得到突破,新派系的多位将领也渐渐突显出来,例如“奉军五虎将”的韩、姜、李、郭和张等等。

1924年,直奉战争再次被引爆,奉系一路拿下山海关、石门关,冯玉祥的倒戈、吴佩孚的出逃,让张作霖没有阻碍轻松挺进关内,坐拥大半个中国。

这一场战争,上到东北,下到上海江苏都变成了奉系的地盘,随着张作霖势力的扩大,杨宇霆也变得越发重要,几乎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当然,杨宇霆也被张作霖处理过,原因就是贪污受贿太严重。

可是,此时的他对张作霖来说异常重要,就像自己的右胳膊一般,他也尝试过用其他人代替,但来来回回物色了好几个人还是不行,就这样,被弃用的杨宇霆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张学良继位,矛盾深化

东三省在后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杨宇霆有些直接关系。

在他的帮助下,张作霖在东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军事、民生、交通……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他也因此得名“东北王”。

张作霖声名远扬,自然也让杨宇霆被更多人认识,只是,风光的日子没能持续下去,一场意外的到来让这一切归零,甚至还要了他的性命。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搭载的火车途经三孔桥时日军预埋的炸药爆炸,由于伤势太重,医生几个小时的抢救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至此,属于张作霖的时代彻底结束。

皇姑屯一事过后,杨宇霆立马表明自己的立场,称永远服从并追随张学良,我大力支持他当选地区最高长官一事。

然而,杨宇霆的突然示好张学良并不接受,除了不满,他也从心底怨恨杨宇霆。

张学良之所以对他有那么大意见,与他的老师郭松龄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张学良还在讲武堂培训,而负责他的人正好就是郭松龄。在后来的接触中,郭松龄慢慢从老师变成了他的心腹,感情非常深厚。

直奉战争进行到第二次时,奉系胜利而归,事后张作霖为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进行嘉奖,可是,杨宇霆升了官职,郭松龄这里却无动于衷。

郭松龄怒骂,称杨宇霆在中间耍手段,还放话要杀了他,然而,郭松龄在一次行动中失败,惨死在外。

张学良把郭松龄的死归结在杨宇霆身上,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人的关系直线下滑,一度降到了冰点。

当然,张学良是个聪明的人,他断不可能因为这私人问题影响整个大局,1929年初,为了缓和两人间的关系,他主动提出要与杨宇霆做结拜兄弟。

可杨宇霆根本不买账,还以他是长辈为由婉拒了张学良的心意。

两人关系发展到这步,张学良也只是在心里不满,并没有到对他下手的程度,直到杨宇霆母亲逝世,他以东三省总司令名义出席却受到杨宇霆的冷落,他才彻底断了与杨宇霆交好的心思。

在他看来,杨宇霆完全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有次竟然还跑到太帅府把床上的张学良叫起来处理公务。

此时心中的不满一触即发,张学良也铁了心要除掉他。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两个原因也直接导致了杨宇霆的死亡。

张学良担任东三省的总指挥后,当务之急就是东北的归属问题,背后有日本,是继续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还是和合体,更换旗帜,实现统一大业?日本在这一问题上非常活跃,大概态度就是做什么都行,除了统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让张学良与日本交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者说,杨宇霆务实求共赢,他可以接受统一,但前提是中央要摆出一个态度,将所有的好处提前说出来。

对日本也是如此,如果不想让东北与南京统一,就把诚意拿出来,反正最后的结果都是东北被吃干抹净。

遇到急事不要慌,谋求最大的利益,这是杨宇霆提出的建议,可事实是,张学良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上台还没几天就更换了旗帜。

1928年12月底,东三省改旗易帜,实现形式化南北统一。

会议上,众人商讨着接下来的事宜,临走前中央代表与与东北代表拍照合影,但杨宇霆死活不愿意,背上皮包就走了出去,毫不顾忌众人的感受。

据负责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表示,当时的日本对杨宇霆非常排斥,甚至不顾一切阻拦他在东北的实控权。

日本认为,张学良年轻气盛,相比杨宇霆等人更好操控。

日本的计谋众人皆知,所以张学良和杨宇霆关系能差到极点,中间必然少不了日本方面的添油加醋,或者说就是日本用了离间计。

杨宇霆在东北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张作霖在世时,他就成了顶梁柱。

因此,日本人是懂直击要害的,只要杨宇霆死了,占领东北指日可待。

但是,杨宇霆落得这个下场也与自己有关,若是他能收敛点,不要过于自大,张学良也未必容不下他。

再加上张学良自己也没有老帅的气魄,实在无法让老将们甘愿臣服。所以,就算日本人不挑拨,他也是必死无疑。

抛银元定生死,晚年懊悔

张学良要杀杨宇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可真的踏出这一步,他还是有些犹豫的。

其关键原因就是杨宇霆能力出众,队伍里一时间找不出第二个如他一样有能力的人,其次就是他为奉系做出的贡献众所皆知,若是杀了他,其他人很难不胡思乱想,对自己的地位也有所影响。

所以,张学良想来想去,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终于,饱受煎熬的张学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抛银元定生死。

他拿出一块银元,想把这个选择的权利交给上天,若出现了正面,他就动手。

第一次,银元正面朝上,张学良纠结后,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结果不出意外,银元还是正面。

他觉得银元有问题,就重新换了规则,如果是反面,他就动手杀了杨宇霆。

银元在空中转动,落入手心的那一刻,张学良心都颤了一下,他害怕又有些期待,小心翼翼的打开手掌后,硬币真就反面朝上!而且两次都是一样的结果。

张学良再次抛起了银元,这次他喊来了妻子,让她帮忙看看。

于凤至是不知道情况的,看到银元是反面朝上,她轻飘飘的说出了“反面”二字。

连着几次都是杀,张学良认为世界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儿,这一定就是老天安排。

于是,从不迷信的他选择顺从天意,着手安排起了计划。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给杨宇霆发过去一封请帖,邀请他准时来老虎厅商量要事,同行的还有常荫槐。

两人按时抵达大厅,准备等张学良过来。可等了半天,张学良没出现,高纪毅和谭海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六名士兵。

只见,他们到了老虎厅,一句话也没有说,掏出手枪就对上了两人的太阳穴。

确定控制后,高纪毅告诉两人:“你们阻碍南北统一,奉上级命令,现对你们进行枪决。”

随后,枪声响起,两人纷纷倒地,当场去世。

解决心头大患,张学良本以为自己会轻松很多,可从那天起,他只要一想到杨宇霆就有些愧疚,不相信鬼神之说的他,竟然选择了如此荒唐的主意。

杨宇霆倒地的惨状时不时就浮现在张学良的脑海中,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不自觉的起鸡皮疙瘩。

为了让日子安稳些,张学良找到杨宇霆的家,想着以这种方式来弥补一下自己对他的愧疚。

杨宇霆的真正死因暴露后,军里多名老将对他不满,生怕自己就是第二个杨宇霆,纷纷为自己的将来做起了打算,张学良的地位也因此得到动摇。

杨宇霆的死,张学良是后悔的,但他仍然坚持这是天意,是老天狠了心要夺走他的命。

可他没想到,日本在后来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瞬间一片狼藉。

慌乱之中,他不得不改拥,把东北军撤到关内。

至此,东三省落入日本人手里,老帅三十多年的成绩毁于一旦。

晚年回忆时,张学良依旧是自责,他也承认这是他做的最失败的一个决定,他表示:“我本不迷信的,可杀了杨宇霆,我不得不信。”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良在回忆录里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反思,提到这一段时,他内疚的说道:当时年轻气盛,冲动之下做了不该做的事,倘若我有父亲的半分胸怀,杨宇霆就不至于死了,这样奉系也不会消失,之后中国的耻辱也可能不会发生。

结语:

杨宇霆之死,张学良人生之最大过失,以至于让他在晚年都不能释怀。只可惜,人生没有重来,孰是孰非历史都会记录下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1/16962460804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