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战争新卡牌猴子怎么玩(皇室战争新卡牌猴子)
历史的天空下 - 秦史1.1 老猴儿偷苞米—专找嫩的捏!先把韩国灭了!
从公元前221年大一统的秦朝建立,到公元前206年灭亡,也就16年而已。但在这短暂的16年里,很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古一帝秦始皇简直是爽剧主人公,他所确立的“皇帝”模式和“大一统”模式,整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下面跟大家好好唠一唠。
秦统一六国大事纪
第1章 就这么建立了一个大秦帝国第1章第1回 老猴儿偷苞米——专找嫩的捏!咱们先把韩国灭了!咱们知道,周朝分西周和东周,姜子牙辅佐文王,继而辅佐武王,建立了西周。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周王逐渐压服不了诸侯,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有“战国七雄” - 秦、楚、齐、韩、赵、魏、燕,周王这时只是名义上的老大,吉祥物而已。本来就很艰难了,哪知道,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部还进一步了!本已十分狭小的周王的地盘又为西周、东周两部分(注意不是朝代的西周和东周)。邯郸之战后,西周君背秦盟约,与诸侯合纵抗秦。秦昭襄王十分恼怒,于公元前256年派军进攻西周,西周君被迫向秦国投降,与寄居在西周的周赧王一同被带到秦国,不久周赧王去世,无后,周王室的西周灭亡。
公元前249年,秦国又灭东周。于是,周王室先于六国而亡。秦灭二周使得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秦国完成统一更加名正言顺。
秦灭六国形势图
韩国的历史
咱们先简单说一下韩国的历史。在所谓“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被称为三晋,源自晋国的三个分别姓韩、赵、魏的有实力的家族。
公元前403年,强大的晋国冰消瓦解,韩、赵、魏三家分晋,宝贝分了,“分贝为贫”,实力比起原来自然大减。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的软柿子,所谓是生铁进了铁匠铺——挨打的坯子,直到公元前230年被灭,结束了屈辱的一生。
秦昭襄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大将赵摎(jiū)(又叫嬴摎)率军攻打韩国,先后拿下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斩首4万。
秦昭襄王去世后,秦国继续攻韩。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攻占韩国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建立三川郡。
公元前244年,秦国夺取韩国13座城池。
到公元前238年,秦国已对韩国领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韩国大片国土丧失,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30年,老秦开始了攻灭老韩的作战,彻底开始了全面灭亡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征程。
建渠疲秦
在秦国东进过程中,韩国也曾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不仅自身与秦军展开血战,还多次加入诸侯联军合纵抗秦,但均未扭转不利局面。前面说过,公元前249年,成皋、荥阳失陷,此时韩国国土已十分狭促,君臣深感亡国危机。此时,山东诸国已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合纵以延缓秦军东进步伐,韩国为求得生存,想出了一个奇葩的应对之策:希望秦国通过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大大消耗其国力,使其无力东进。这小算盘儿打的呀,在外太空都听得见。
太奇葩了
事实上,包括秦国在内的各诸侯国同为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加之当时各国连年征战,更需要有雄厚的国力作支撑,这也正是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大力奖励耕战的用意所在。因此,秦国十分热衷于修建能够为其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246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前往秦国,劝说秦国在关中地区兴建一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地区降水偏少,旱灾频发,盐卤地较多,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郑国建议,引泾水东注洛水,不仅可灌溉其所流经的大片关中土地,还可对盐卤地起到改良效果。秦国欣然接受提议,立即征集大量人力、物力,任命郑国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
郑国
郑国渠
在干旱缺水的大西北,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林永健老师主演的《我叫王土地》。以河套的近发史为主线,反映了清末民初至抗战期间,河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地商兼水利专家王土地的传奇人生,他历尽艰辛用最原始的开渠方式引黄灌溉开垦河套土地,创造了“塞外江南”的富庶河套胜景,被誉为“河神”。白手起家的王土地成为富甲河套的大地商后不忘广赈天下,并拒绝外国敌对势力的诱惑拉拢,在日寇侵略河套的危难之际,不惜断渠毁田,成就了民族高风亮节。这是题外话。
挖渠
言归正传,拉回来继续说郑国渠。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阴谋败露,秦王政大怒,欲诛杀郑国。郑国坦然承认,并指出,尽管兴建水利工程会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秦国国力,但此渠一旦建成,秦国将受益无穷。秦王政是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较为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的指导,因此赦免了郑国,并命他继续主持修建。经过十余年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史记》记载,此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韩国本欲借郑国渠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队,结果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富强,为其最终统一六国奠定经济基础。
《孙子兵法》极力强调,战争必须要有雄厚的国力作支撑,因为战争对武器装备、粮草及各种物资的消耗巨大,所以一国的经济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结果,这正是“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事实上,无论是韩国“疲秦”的初衷,还是秦国将水利工程兴建完成的决策,都表明他们已深刻认识到国力对战争的支撑作用。
灭韩奠基
韩国的“疲秦”之策只为其换得数年喘息,待郑国渠建成,作好各种战术战略的准备,秦国便磨刀霍霍大开杀戒了。先是在公元前231年,秦国气势汹汹地找上韩国,叫嚣着要抄家。秦国选择韩国作为开刀对象也是有着其深刻的用意的,说白了,叫“杀鸡儆猴”。韩国不愧是受气包出身,韩王可怜巴巴地从所剩不多的国土中,又挤出了一块称为南阳的地盘割让给了秦国,乞求能够苟延残喘。
秦国得了好处,本着不能操之过急的原则,也没有过分紧逼,而是派了一个被称为内史腾(腾是名字,内史是官职)的人,过去接管新收的地盘,做代理太守。内史腾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以秦的暴虐,得了一块地盘,通常都得杀些人、抢个劫什么的,内史腾却在南阳发布文告,严防不法的行为,抚定百姓之心,使南阳百姓都放下心来。
不过,别以为这是秦国大发善心,之所以对南阳采取温和政策,是因为秦打算将南阳作为前进的跳板,好一举攻入韩国都城。而跳板的稳定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公元前230年,秦国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命令内史腾率大军发动最后的进攻。内史腾领命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地渡过黄河,将韩都城新郑围了个结实。
这会儿韩国再想割地求和、苟延残喘什么的都行不通了,人家秦国摆明了就是抱着消灭自己的目的来的,还谈个毛线的判啊?只能真刀真枪地干了,就算死也得咬对方一块肉下来。
这时的韩王他名叫安,心里却大为不安,他愁啊,他是真的愁啊,他那时候应该在城内作最后的动员:大韩国的子民啊,咱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了,豺狼般的秦国已经打到咱们的家门口了,咱们要是再不雄起的话,以后就没机会了。
可惜韩国真的是黑瞎子开门 —— 熊到家了,实在是怂得太久了守卫国都的最后一点守兵更加慌神了:完了完了,这回真的是死定了,恨自己,怎么生在了韩国这个生存难度为噩梦级别的国家,这次死了以后,下辈子一定得投胎到秦国去,这样就可以欺负别人了……
就这样,最后的生死之战并没起什么大的波澜,新郑不出意料地被秦国一战而下,韩王安也被俘虏,韩国就此灭亡。
《大秦赋》中末代韩王安投降秦国。
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
怪也只能怪韩国自己不争气,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什么割地求和、援引外援都是假的,都是无法长久的,唯有自强不息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途径。放在我们今天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唯有自身强大了,才能生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7/16962524647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