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2021胜利的证明怎么快速获取(dnf胜利的证明有什么用)
循此苦旅,以达星辰——杨鸣的三次转身
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刘艺淳、张逸飞)“杨鸣你在哪儿?我只离开几个月,回来你怎么不见了?”辽宁男篮外援莫兰德16日的幽默喊话,像是离别的预告。
17日,辽宁男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杨鸣卸任主教练。随后,杨鸣用一组“告别”老照片追忆他在辽篮的难忘瞬间:少年时代“断腕耀京城”一战成名;职业生涯末期圆梦双冠、成为队史首位获得“退役球衣”殊荣的队员;执教后,率领辽宁实现“三年三冠”。
循此苦旅,以达星辰。三次转身后,杨鸣与辽篮的故事也将告一段落。
一人一队
“我的职业生涯太有戏剧性了,再好的编剧也写不出我的剧本……”杨鸣用15载篮球生涯,证明“一人一队”的经典故事,不是科比或库里的专属。
杨鸣1985年生于大连,受父亲曾是篮球运动员的影响与篮球结缘。2004-2005赛季CBA联赛取消升降级,幸运保级的辽篮请“中国篮球教父”蒋兴权出山。在他手下,杨鸣得以飞速成长。
2021-2022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常规赛中,时任辽宁本钢队主教练杨鸣与顾问蒋兴权(左)在场边观赛。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CBA的第二个赛季,杨鸣“一鸣惊人”。对阵山东队的客场比赛中,杨鸣砍下44分、6记三分单骑救主,之后又在与吉林队的比赛中贡献41分。赛季结束,杨鸣场均贡献13.2分和3.2次助攻。这个长相俊朗、球风飘逸的20岁少年赢得了球迷的喜爱,也获得了中国男篮教练组的青睐,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但随后发生在杨鸣身上的故事,用跌宕起伏来形容都有些苍白。2006年3月10日,CBA常规赛第42轮,辽宁队客场以113:110险胜北京队。比赛的主角是拿到全队最高的35分的杨鸣。赛前杨鸣被确诊为左手腕舟骨骨折,医生告诫他:不想当残疾人的话,马上打固定!为让球队顺利保级,他拖着受伤的左手,面对巴特尔镇守的内线,命中9记抛投。
罚篮时,杨鸣面对主场球迷的喧嚣,用左手傍耳扮倾听状作为回应。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断腕耀京城”的故事流传开来。
球员时期的杨鸣(前)。新华社发
后来,杨鸣历经漫长的康复期重回赛场。他在个人博客上曾发表一篇名为《无奈的告别》的文章,其中感叹号足有28个。作为球员,带伤作战的代价,他再清楚不过。
相比于俱乐部,杨鸣的国家队履历有些乏善可陈。他仅在2007年代表中国男篮二队参加了亚锦赛。
三次身份转换
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夺得队史首冠。杨鸣高举双臂庆祝胜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个赛季。我是在辽宁队(险些)降级的那一年上来的,可以说那时候的辽宁是倒数,今天能夺得总冠军,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十五载圆梦,他选择功成身退。2019年11月4日,在杨鸣退役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红色幕布缓缓揭开,12号球衣就此高挂在辽宁主场,永久封存。
2019年11月4日,辽宁男篮为杨鸣举行退役仪式。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退役后,他火速完成三次身份转换:从场上串联球队的控球后卫变成助理教练;走出场外,出任辽宁男篮俱乐部的副总经理,负责“拉赞助”和“带青训”;在成绩不佳的2019-2020赛季复赛期间被委以主教练职务,将一身球衣换成了西装革履……杨鸣践行了那句:“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我是CBA辽宁队主帅,主要负责帅……”综艺节目中,临危受命的杨鸣这样调侃。他完整执教的首个赛季,辽宁队在总决赛最后一场经历加时赛不敌广东队,痛失冠军。
2019-2020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复赛第二阶段(崂山赛区)比赛期间,杨鸣(右)与辽宁队队员在赛前升旗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总决赛就差在主教练”“就输在五分钟,杨鸣的换人脱不了干系”“球员用青春等教练成长”……铺天盖地的质疑让杨鸣也觉得输在了自己身上,“能接受所有的谩骂,唯独怕对不起球队、对不起球员”。
三年三冠
直至2023年接受受访时,杨鸣仍然摆脱不了总决赛加时赛的“黑色五分钟”:“最后那五分钟,是我当主教练这三年难以忘怀的五分钟。”甚至无论干什么事,他都会突然想起那五分钟:“换小阵容是为了防挡拆,但是篮板丢了,那五个篮板要命了。”
不停地念叨、熬夜看录像、场边激动地争取每一个球……球迷们笑称,看到杨鸣的眼角和眼袋,就知道他拼尽全力了。“真的!你看我三年形象上的改变,就知道我现在怎么样了。”杨鸣说。
辽宁队在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决赛中夺冠。时任主教练杨鸣在赛后参加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自媒体平台上,杨鸣的视频被球迷频繁转发,时常看到他“衬衣被汗水打透”、情急时“狂干一瓶水”、坐在替补席静静地“低头不语”、站在领奖台“高举双手”如释重负的生动画面。球迷们对儒雅球员转为严厉教头的故事津津乐道,也见证着曾经的“菜鸟”教练逆风飞翔。
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四分之一决赛首场比赛中,杨鸣在场边指挥。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执教的第二个完整赛季,杨鸣努力的成果开始被球迷们看到:生死战中摆出联防,将朱荣振的内线优势发挥到极致;关键时刻把张镇麟按在板凳,摆上状态更好的付豪,后者单节贡献11分成为总决赛奇兵;执教的第三个赛季,杨鸣更加游刃有余,吃了太多“伤病亏”的他尝试在常规赛保护老队员,在季后赛加强轮转,最终水到渠成般收获队史第三座总冠军奖杯。
自2020年6月28日担任辽篮主教练起,杨鸣率队赢得“三年三冠”,包括2021-2022赛季、2022-2023赛季CBA总冠军和第十四届全运会冠军。38岁的杨鸣成为辽宁男篮队史第一个分别以球员和教练身份收获联赛总冠军的人。
收获队史第三座总冠军奖杯后,辽宁队球员将杨鸣抛向空中庆祝。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什么是幸福?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杨鸣在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2018年夺冠圆梦时,杨鸣说:“职业生涯中始终坚守在辽宁队,我感觉非常幸运和幸福,能跟队拿到全运会和CBA联赛的双料冠军,此生足矣。”
退役后,杨鸣说:“人生不同的角色转换都在同一支球队,这一点是我的荣幸。”
17日,有人问杨鸣:“你觉得什么是幸福?”杨鸣回答:“能达到部分人的预期,当辽宁男篮主教练,拿冠军、赢球让大家感到幸福,自己就很幸福。”
部分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江汉、孟永民拍摄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
天津北方网讯: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不仅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当代中国、当代中国人,就要深入认识中国文化的根和魂。中华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中华文明,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基因,一代复一代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中,表现在风度气质上、在言谈举止上,是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文化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思想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对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中华民族已经不可阻挡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日益走向世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14亿中国人民只有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思想文化养分,才能形成全面聚合的磅礴伟力,才能坚强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 中国人应当自觉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
中国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不竭泉源与深厚根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为根本。实践证明,只有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才能汇聚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所谓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价值,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中,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益启迪,获得治国理政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有益启示,获得道德建设的有益启发,同时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并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
总书记继承了以来历代领导人倡导的科学态度,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强调,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土壤。中国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总书记鲜明地表达了我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也指引着我们要坚持从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未来中国的发展这两个角度去观察和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弘扬其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为我所用、为今所用、为将来所用,实现历史思想、当代实践和未来发展的有效贯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提出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人更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血脉之中吸取力量,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主动回应时代关切,以自身所学贡献于中华文明不断繁盛的使命担当。
三 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新世纪伊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更不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当前,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有深厚的物质条件来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如果精神文明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导致人的精神迷失、道德滑坡、思想退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就会丧失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的全面发展。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认识和应对国际大变局、如何认识和处理国际国内各类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也亟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经验上提供思想引领,进而科学解答世界格局变化的时代之问。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指引着我们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精神弘扬起来。要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建性结合的过程中,激活其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
必须注意到,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发扬光大,识其糟粕而加以批判剔除,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弘扬传统文化,但并不是要一味地回到过去,不能对传统文化不论精华与糟粕一概继承,陷入文化复古主义的误区;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过去,对传统文化不论先进与落后一概抛弃,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深渊,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着强烈的创新传统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的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发展。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推进文化创新,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伟大复兴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虽然坚持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搞成自我封闭式的发展,更不是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成唯我独尊。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以利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觉、自信、自立。鉴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决反对文化排外主义,主张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包括西方优秀文化资源,将其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他山之石”。这绝非意味着迷信西方文化、盲目搬用西方文化资源,而是意味着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西方优秀文化资源的精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征程中,我们不仅要长期坚持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方针,而且要长期坚持文化上的对外开放,要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优秀文化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种正确的文明学习借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自身。
中国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处理好继承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四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将其进行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切实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承继中,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运用科学真理与传承优秀文化中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成功的重要经验。只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赓续治国理政的传统智慧。总书记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在各种思想和理论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例如传统的民本思想,对人的情感关怀、精神关照,这些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特征具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政治智慧等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原因,揭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接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作者王伟光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天津日报9月18日09版理论创新)
来源: 天津日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1/16962514886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