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计攻略10天找凶手(清宫计攻略)

时间:2023-10-30 11:47:57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孤独是毒

袁春望到底是不是太后所生?揭秘太监袁春望的身世之谜

排版丨绾绾

编辑丨九月

袁春望到底是不是太后的孩子?

延禧攻略即将大结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反转性大事。

当时剧本一下就变成了《袁公公复仇记》,以及《公公版还珠格格》。

但那会儿场上的璎珞和皇帝,还可以保持镇定,最慌乱的人就是太后她老人家。

这一会说袁春望不是皇子,一会又阻止别人杀他,几次反转全是因为太后。

太后这么激动,难道这袁春望是她的孩子?其实不是这样滴~

太后她老人家虽然身居高位,但心里也不都是权势争斗之类的东西。

对于这几个孩子,她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的疼爱护短。比如皇帝有次说起,有个小宫女弄坏了安宁的玩偶。

于是那个宫女,就被下令杖毙。还有一次璎珞说顺嫔是和安转世,后来差一点就要被太后杀了。

可见咱们太后虽然不是什么良善之人,但对儿孙是真的好。

如果袁春望真是太后的儿子,那即便不能光明正大的认回。她也会选择接回自己儿子,放在身边好好养着。

毕竟要是皇家故意想瞒什么事儿,那别人是不会发现真相的。但太后非但没有这么做,还否认了他是皇子的可能。

其实从太后和袁春望的说辞中,我们可以拼凑出当年的故事。

那一年皇帝他爹出门旅游,但是碰上了廉亲王老八那边派来的杀手。

受伤之后和随从走散,钱氏夫人就穿着先帝的亲王蟒袍引开杀手,但在途中遇到了流氓并且被玷污。

与此同时受伤的先帝,住在一个农户家。但袁春望版的故事和太后版本的故事,就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分歧。

袁春望那版故事是说,先帝和农户家的闺女擦出了爱情小火花,这才有了他的存在。

后来风波平息,先帝留下亲王蟒袍离开。

但太后却说,蟒袍那么金贵,肯定会有人觊觎。

后来这人又和春望妈发生了点什么,但后来留下了这件蟒袍。

所以袁春望是小流氓的孩子,跟他们老爱家没有任何关系。

要知道 袁春望坚持了那么多年,一直相信自己骨子里流着老爱家的血。

自己原本可以是王爷的想法,已经成为他心中的执念。太后这句话下去,不就约等于要了他半条命吗。

袁春望从小就受苦,要真是太后的孩子,那她怎么舍得说这种话。

只怕立马走下来,好好安抚这孩子都不够呢。后来任他疯疯癫癫,在小院子里自生自灭,是更不可能了呀!

别说太后那么疼爱孩子的人了,就是普通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受这种委屈。

还有那个被留下的老侍卫也能说明,袁春望并非太后之子。

这个老侍卫是太后留下,证明钱氏是失贞被赐死的。当年发生的事情,他是知情人。

可袁春望要是太后的孩子,那太后肯定不会留下他。

因为那就不是自证清白的棋子,而是证明自己身上污点的存在。

袁春望参与谋反,太后为何不杀他?

袁春望虽然只是一个太监,但他可是做出了一个大局啊。

他用皇后那拉氏、和亲王弘昼,以及皇后的侍女珍儿做刀意图谋反。

他一开始的时候,布局的非常完美,只可惜注定不会成功。

被他当刀子用的人,一个个都受到了惩罚。但他这个背后凶手,居然也能好好的活着!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本来是打算要处死袁春望的,是太后不让他这么干。

可她老人家身为上届宫斗冠军,心地善良那是万万不能的。正是这样 她的这个做法,恰恰证明了袁春望的皇子身份。

太后不让皇帝动袁春望,也是为了避免他伤害亲兄弟的可能。

不认他是因为不能认,毕竟皇帝的亲弟弟是太监这事儿,实在是有伤皇家颜面。

可不能认是不能认,要真动手那也不行。

因为一旦动手的话,那不就是伤害了老爱家的子孙吗。不过也很有可能,太后还有其他理由。

按照袁春望所说的话,先帝很有可能见过他。甚至还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

可皇帝的私生子成了太监,这会成为所有人的笑话。所以先帝选择不认这个儿子,但也因此一直愧疚。

事实上即便是先帝不知道这事儿,也没见过袁春望。

那他心里或许也是不好受的,毕竟他子嗣少,也是一个挺疼爱孩子的父亲。

这一点在太后提到,先帝让弘历照顾好弟弟就能看出来。

平白无故的毁了一对母子一生,已经足够让他不安。太后身为整个事件的知情者,必定也知道这份愧疚和不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袁春望也是钱氏所生,那个农家女只是他的养母。

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试问那个皇帝会留下自己老婆,和其他男人的孩子,甚至还留下信物呢。

可先帝要以为袁春望,是自己和钱氏的孩子,那应该把他带回宫啊!

我寻思咱们钮祜禄.于妈,也不会存心搞的这么烧脑。

延禧攻略里的太监袁春望到底是不是皇子?

在延禧攻略当中,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这个前期任人欺凌的小太监,最后不仅一跃成为最大反派。

而且还很有可能是拥有天家血脉的皇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兄弟。

那会儿那拉皇后刚刚断发,这一趴刚刚平息。皇上和太后就发现,哦~我们转场儿啦!

璎珞打算揭发袁春望的时候,说起了他几年前给自己讲的故事,还提到自己曾让人去他的家乡太行山暗访。

谁知原本太后在上首做的安安稳稳,听闻太行山这几个字竟激动的站起身,还让其他人全部退下。

单单从太后这一个举动上,就能看出袁春望身世的不简单来。

要不是皇家五星级高级机密,她怎么可能会这么慌张。

可慌张过后的太后,却又开口说先帝没有这个儿子。她刚刚可还在问璎珞,袁春望到底是谁呢。

怎么却利落干脆的,给这事儿下了个定论。且当时她的表情的动作,那是十足十的心虚。

后面当皇帝下令,要处死袁春望的时候。

太后的态度再次反转,开始阻拦他这么做。这前后的态度,确实不像没故事啊!

关于这事儿,太后和袁春望的故事版本不同。一个说自己是老爱家的子孙,另一个说他是流氓的孩子。

但根据太后那一版来分析的话,就是流氓侮辱了钱氏。抢了那件衣服之后,又穿着宠幸了春望妈。

最后临走的时候,还故意留下了它。但这种说法完全不成立,因为真流氓要是看着衣服值钱,所以才留下的话。

那他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去卖掉。不会去特意骗一个农家女,之后又留下衣服。

那样的话 他这种行为,就完全偏离了抢衣服的初衷。

但若是老八廉亲王那派出的杀手,那他更清楚这东西有多烧手,更不可能会留下衣服。

所以一切就像袁春望说的那样,就是先帝宠幸了春望妈。

又在一切事情结束之后,留下了手钏和那件衣服,带着钱氏一起回到了宫中。

但当时九子夺嫡险象环生,宠幸农家女甚至生子这事儿会成为把柄。

甚至在他登基之后,这些敌人也还没完全消除。所以他那会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把春望和春望妈接过来。

这就被老八廉亲王那边钻了空子,他找到年幼的袁春望并且把他送进了宫。

这个举动其实是为了,恶心先帝这个成功者。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袁春望悲惨的一生。

其实关于袁春望这个角色,大家的看法都褒贬不一。

但我只觉得这个人确实很惨,知道自己是皇子。

但后来成为了太监,偏偏在宫里生活的还很不好。

天天天看着自己的兄弟们高高在上,自己的父亲不认自己。

即便是本性再善良的一个人,也会变成最终的这个样子。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啊!

毛立平:作为清宫里的服务群体,宫女们的生活优渥吗?

【视频/毛立平】

【内容提要】

我们在选秀女专题中讲到,清代的秀女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八旗选秀,选中的秀女用来做皇帝的后妃和给宗室指婚;再一种是内务府包衣秀女,选出来是做宫女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朝的宫女。

内务府选秀是每年举行,选出的秀女进入宫中替补服役期满的宫女,形成了宫廷中一个流动的女性仆从群体。大家可能觉得,明清世家大族都丫鬟侍女甚多,比如《红楼梦》里面,光服侍宝玉的大丫头小丫头就得有十几个吧?那后宫妃嫔岂不是服侍的丫鬟要更多?

影视剧资料图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清末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说,“宫女定制不得逾五百人”。就是说整个宫廷的宫女不能超过五百人。不过,我们在官方文献中并没有发现这样明确的人数规定,清朝宫规中只明确规定了不同位分的后妃可以使用的宫女数量:皇太后地位最高,用十二名宫女,皇后十名,皇贵妃和贵妃位下都是八名,妃和嫔位下六名,贵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

如果我们按照宫中一位皇后、一位皇贵妃、二位贵妃、四位妃、六位嫔的主位固定额数来算的话,嫔以上主位所用的宫女也就不到一百人,当然嫔以下的贵人、常在和答应没有固定额数,很难统计,但是她们所用的宫女数量也少,所以总数不会太多。

而且,清朝皇帝总爱标榜自己节俭,侍御群体用得很少,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皇帝曾说“乾清宫妃嫔以下,使令老媪、洒扫宫女以上,合计止一百三十四人”。就是说连嬷嬷妈妈带宫女一共才134人。乾隆五十六年的时候,乾隆也说“至于宫中嫔御,以及给使女子,合之皇子皇孙等乳妪使婢,约计不过二百人”。就是说连妃嫔带宫女带嬷嬷妈妈,宫里一共不到二百人,这是不是又在和祖父比俭省?

当然乾隆在这个时候比,不免有耍滑头的嫌疑,毕竟此时(乾隆五十六年)他已年过八十,后宫妃嫔确实很少了,宫女人数相应也少。而康熙说那番话的时候是康熙二十九年,他八岁即位,二十九年是三十七岁,正当壮年,而且康熙又是清代皇帝中后妃人数最多的一位。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当时对宫女人数限制的确很严格。

影视剧资料图

到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又提过一次宫女的数量问题,他说“明季宫女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虽然他说的宫中四五百人不知都包含了哪些人群,是不是把宫女和太监都算上了,但还是可以反映出清宫仆从数量与前代相比的确不算多。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从我所见的史料记载来看,皇帝身边是没有安排宫女的,只有太监侍奉,宫女只在后妃宫中服侍。

宫女通过选秀进入宫廷,一般会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训。《清稗类钞》载,宫女入宫后要“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有不合者,命出。然后择其优者,教以掖庭规程……俊者侍后妃起居,次为尚衣、尚饰”。

从清代宫廷档案的记载来看,徐珂的说法基本是正确的。宫女入宫后,会被分配跟随一位“大宫女”学做活计。“大宫女”也称“大女子”或“大姑娘”,是指那些入宫年久的资深宫女,她们负责教导新宫女各种活计和举止礼仪,有时也被新宫女称为“姑姑”。晚清太监信修明回忆说:“宫女初入宫,先跟下屋大姑娘学活计、针线,学站立规矩。称大姑娘为姑姑,假如学习不好,大姑娘有责打权,大丫头管小丫头,更透着厉害”。

比如嘉庆九年三月十八日,寿康宫宫女平安投井自尽,经内务府调查,平安是上年十二月被选入宫的,入宫才三个月,跟大宫女全喜学习活计,全喜是十四岁进宫当差,此时已经二十五岁了,是名副其实的“大宫女”。

根据全喜的供述,平安做针线活很笨,做得不好,拆了又做,自己两三天前在她右胳膊上拧了两把,又用鸡毛掸子在她左胳膊上抽了几下,结果平安做的还是不好,全喜就又打了她两个嘴巴。全喜说平安挨打当天晚上还照常吃饭,她俩同屋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不安不在旁边,各处找寻不见,报告了首领太监,最终在井中找到捞出,已经死了。

经仵作与稳婆验伤,证明“平安被殴伤痕本轻,且非致命处所,委系轻生自尽,并非威逼致死”。就是说,平安不算被全喜迫害死的,而是自杀的。全喜虽然没有摊上“威逼人致死罪”,但还是交总管太监责打四十板,然后逐出宫去。

影视剧资料图

大宫女责打小宫女,倒不完全是由于欺负新人,她们负责教导小宫女活计,如果教的不好,自己也是要受牵连的。

比如咸丰六年三月,寿康宫佳嫔位下新添了两名宫女进如和进意,两位大宫女素凤和素燕负责教她俩学活计。这里我们先插讲一下,可能有观众会问,你上集不是说旗人女孩都没名字,都叫大妞二妞吗,怎么刚才提到的宫女都有名字。有名字的宫女多是入宫以后妃嫔们给起的,比如档案中就注明了进如原名大妞,进意原名四妞,而宫女们又不是来自一家的姐妹,所以进如进意、素凤素燕显然都是入宫后妃嫔给起了吉祥雅致的新名字,不然都叫大妞二妞的确不好分辨。

可惜进如、进意都比较笨,学习活计效果不佳,入宫不到一年就被遣出宫去,负责教导他俩的大宫女也因此收到惩罚,素燕被打了十板子。所以,大宫女带新宫女也是有压力的,像我们刚才讲的全喜,已经二十五岁了,到了该出宫的年龄,大概希望赶紧培养好接班人,自己才能顺利交接差使回家,可是碰上个笨手笨脚的新人,难免急躁动手。再加上这些大宫女当年入宫时大概也是在上一届大宫女的责打下成长起来的,觉得新宫女挨打也是常事,却没想到却把小宫女逼死了,而自己也因此受到责罚。

所以,新宫女在入宫的第一年还是比较艰难的,要学会很多活计和礼仪,还要忍受大宫女的管教。即便碰上一个比较和善的大宫女,但自己手脚不够利落、头脑不够灵活,也难逃被苛刻的主子就是妃嫔们责打的命运。

道光二十年六月,延禧宫玲常在位下遣出一名宫女大妞,大妞于上年十一月入宫,在宫里的时间也就半年多,大概本身条件就不算好,分配在位分较低的玲常在手下做一些粗笨的活计,结果仍是不能胜任。

档案记载,她先因过门槛时误将一只小猫踏毙,被责打了耳光;后来又因嘴馋摘食院内树上杏儿,被打了手板;又因喂猫时误将小猫踏伤,第二天小猫死了,她左右胳膊又被打了十数板;又因为猫抓伊手,将猫打伤,第二天小猫又死了,再被打了手板;没过几天,这位大妞误将洗手瓷盆踢坏,两手再被责打二十板。大概是再不能忍受大妞的粗笨,玲常在报告内务府,把她遣出宫去。

大家看了这段记载,可能会觉得这大妞的确粗笨鲁莽,要了好几只小猫的命,而玲常在大概很喜欢养猫,因此对大妞的行为没法容忍。不过,玲常在也有自己的问题,刚才我们说的大妞挨的板子,都是玲常在亲自责打的,一般宫女犯错都是太监代为责打,可见玲常在是位狠角色。

影视剧资料图

而根据内务府的记载,大妞被遣出宫的前一年,玲常在位下已有两名宫女被遣出宫,虽然她们遣出的理由一个是因病、一个是因为偷窃,但出宫时内务府例行对宫女进行检查,发现两人身上都有紫色的责打伤痕。而就在大妞被遣出宫的第二日,延禧宫又遣出一名宫女二妞,二妞入宫也不到一年,被遣出的原因也是笨,身上也带有伤痕。史料记载这位二妞是尚答应位下的宫女,有学者考证尚答应就是玲常在,她在大妞被遣出宫的当天就被由答应贬为常在,大概心情更加烦闷,就再责打、遣出宫女出气。

看来玲常在的确脾气暴躁,经常责打宫女,道光帝对她的这种举动大概也很不满,所以才降了她的位分,而且从她居住在延禧宫来看,本来应该就很不受宠。

玲常在还不算最狠的,我们在讲公主专题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的生母惇妃,曾经将一名宫女责打致死。清代宫女有因被主子责打、辱骂,受不了而投井或者上吊自杀的,但被主子直接打死的并不多见。所以当时乾隆本人都深受震惊,发布上谕说:

“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警畏……事关人命,其得罪本属不轻,第念其曾育公主,故量从未减耳。若就案情而论,即将伊位号摈黜,亦岂得为过当乎!”

就是虽然说要从重办理,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还是从轻发落了,只降了一级位分,从妃变为嫔,并让惇嫔拿出一百两银子给宫女的父母,作为殓埋的费用。虽然一年多以后惇嫔就恢复了惇妃的位分,但皇帝不允许后妃对宫女过于苛刻这一点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妃嫔要遣出宫女时,内务府都要详细查验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后妃们的一种约束,如果宫女伤痕严重,妃嫔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她们的位分,都会受到影响。

笨的宫女会被遣送出宫,或者留在宫中做粗活,而那些心灵手巧的宫女,则会成为后妃们身边的亲信使女。

首先,宫女们也有出身的差别,雍正曾明确谕令,“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

我们讲内务府的时候讲过,内务府包衣也有正式的官职,其中不乏官至高位者,不过身为包衣,她们的女儿仍要参与选秀,有被选为宫女的可能。雍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出身高的宫女去服侍位分高的主子,出身低的宫女服侍位分低的妃嫔,不然主仆和出身的关系可能不好理顺。比如一位答应,可能只是一位普通旗人的女儿,而服侍她的宫女父亲反而三品以上个官员,这个就不合适了。

除了出身之外,决定宫女分工的主要就是她们的灵敏程度了。

慈禧太后的宫女何荣儿在《宫女谈往录》中回忆说,宫女们能迈进储秀宫门坎里的,就是能在老佛爷身边当差的都是上等。然后这里面再分不同等次,早晨收拾屋子、擦砖地的就是普通上等;能够贴身给老太后敬烟、敬茶,伺候老太后吃点心的,这是上上等;能够在上房值夜的,则是经过考察,绝对可靠的,是特等;白天能够给老太后更衣,伺候老太后大小溲,晚上能给老太后洗脚、洗澡、擦身子,夜里能侍寝的,是特特等。就是说,越是近身侍奉后妃的宫女,越要灵活、稳妥、可靠,往往是经过层层考察之后被挑选出来的。

资料图

宫女在内廷之中,除了要侍奉好主子之外,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比如我们刚才讲了新宫女与老宫女的关系,另外宫女也要与太监一同共事,之前直播的时候,有观众对“结对食”问题很感兴趣,我也进行了一些回答。我们借这个机会再来做些补充。

首先,宫女与太监是后妃宫中主要的两类仆从群体,很多事情需要配合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宫的首领太监对该宫的宫女也有管理之责,如果宫女做了错事,首领太监也是有责任的。和宫女一样,太监也分等次,有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也有地位低下的小太监。

《宫女谈往录》记载,宫女们入宫之初,除了会认一个大宫女做姑姑之外,还会认一个老太监做大叔或者“义父”,有大宫女的教导和老太监的照拂,她们在宫里的日子才会好过一点。但这种认亲,其实是宫里所禁止的。康熙时,皇帝就注意到宫女和太监有认亲的现象,当即下令禁止。但是到咸丰年间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禁令被反复重申,可见这是个屡禁不止的现象。

除了和太监认亲之外,还有宫女和太监结成“对食”或者“菜户”,这两个说法在明清宫廷中基本是一个意思,就是宫女和太监结成类似夫妻的对子。内务府档案中有一些宫女和太监相好的记载,比如乾隆十六年,宫女五妞半夜翻墙到太监赵国宝房内持小刀自杀未遂。

在后来的调查中,赵国宝表示“宫女子五妞,我们相好,替我浆洗衣服袜子等物是有的事,后因角口就不相好了。”但五妞却不肯承认他俩是相好的关系,说赵国宝在主子面前说她的坏话,还说她偷主子东西,五妞害怕被撵出宫,就半夜跑到赵国宝房内自杀。不过,五妞承认自己给赵国宝洗衣服,并说赵国宝“四五年内不时打骂折磨她,新近又在主子前告他做贼咒人”,可见两人是一种往来亲近又存在张力的关系。

影视剧资料图

虽然内务府没有给五妞和赵国宝的关系定性是否是对食,毕竟清朝统治者不愿意接受或者承认旗人女孩子和太监有染的事实,但是对食现象从汉代就存在,明清宫廷中也有此风。太监虽然生理上被阉割,但他们也有情感需求,宫女在宫中服役十几年,也难免感到空虚寂寞,因此性格相投的宫女和太监结成对子,互相慰藉孤独的心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宫女谈往录》的主人公就说慈禧把她许配给了一名姓刘的太监。《清稗类钞》记载,甚至有宫女和太监在出宫之后还一直住在一起、相伴余生的。

最后,我们之前讲了,清朝宫女有服役期限,期满之后就可以出宫聘嫁,因此不会出现前朝“白头宫女”的问题,也算是皇帝对旗人女孩的一种仁慈。

宫女究竟要服役多少年算期满,文献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康熙十六年,皇帝表示“凡宫女年三十以上者,遣出令其父母择配,续选年子充补”。就是说宫女要到三十岁才能出宫。如果按照十四五岁入宫服役推算,到三十岁已然在宫内服役十五六年,时间真是不短,而且三十岁的女子在清代已是绝对的大龄,恐怕很难婚嫁,因此后来的皇帝继续缩短宫女的服役年限。

雍正刚一即位,就下令“宫女年至二十五岁,令其出宫”,把服役期限又缩短了5年。后来他又一度将宫女的服役期限缩短为5年。规定“凡进宫女子过五年者,俱蒙圣恩令其出宫聘嫁”。如果按照正常年龄选秀入宫的话,大约二十岁前的就可以出宫婚嫁了,这就比较人性化了。

可惜5年之限并没有成为定制,我们看到的材料中,雍正以后还有不少宫女服役超过5年的,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全喜,14岁入宫,25岁还在服役。不过,雍正朝以后,的确很少再有长于25岁的宫女,所以25岁出宫的规定大致是后来历任皇帝都遵守的。

而清朝皇帝让宫女期满出宫,一方面是出于对旗人女孩的所谓的“仁慈”,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后妃们的一种打击。宫女有出宫之日,她们却要老死宫中,而且是每隔数年身边的宫女就要换一批,常常是终于培养出一个贴心的宫女,这个女孩也就要离开她了。所以常有后妃请求皇帝延迟自己宫女出宫的时间,或者让她们出宫之后再回来服侍,而清朝皇帝则一再重申,宫女一旦出宫,就不得再入宫、不得再和主子有任何联系。后妃们就只能不断调整自己、重新适应身边的新人了。

影视剧资料图

总之,虽然清朝规定宫女有服役期限,不用老死宫中,但是女孩们年纪轻轻,就要被迫离开家庭,到宫里服侍主子、遭受各种苛责,也是很可怜的。清朝皇帝缩短服役期限,是对宫女的仁慈,但也使得后妃们在宫廷之中更难有可信的使女可以依靠,所以她们虽然有人因为不受宠爱、脾气暴躁而责打宫女,但何尝不也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群体?

当然宫廷女仆中不仅有宫女,还有各类嬷嬷妈妈,她们是怎样的群体,分工和宫女有什么不同?我们将在下集给大家讲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30/16962572549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