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全国有多少人口2023(李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中国同名同姓最多的5个名字,第一有29万人,可能你也是其中一个
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和你同名同姓的人?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班级里总会有几位撞名的同学,不论男女。而在整个学校范围内,更是会有不少人特意查查,看看有没有和自己重名的人多少。姓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取名字是非常讲究的。孩子出生后的三个月,父亲就会给他取名字。而在成年礼时,他们还会取一个字,用以标志他们的成年身份。历史越往前推,取名字的讲究程度就越高。在古代,取名字有许多原则,比如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等等。而在具体选定名字时,还需要遵守一些规则,比如不以国、官、山川、隐疾、畜牲、器币命名。不过,现在已经基本不再重视取字了。在汉朝时期,父亲给孩子取名常常用单字。而单字名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明朝时,单字名才逐渐不再流行,明成祖朱棣是明朝16位帝王中唯一一个有单字名字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名字后面常常会有一个“之”,比如王羲之、裴松之、司马孚之等。除了“之”之外,也有很多人名字中带有“僧”字,通常是出现在名字的第二位,比如王僧辩、姚僧垣等。现如今,中国同名同姓最多的五个名字依次是张伟、王伟、王芳、李伟、李秀英。单字名“伟”非常常见,这可能是家长们寄予孩子们厚望的表现。其中,名字为“张伟”的人最多,达到了29万人,位居第一。而“张”姓在中国姓氏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排在第24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中姓张的人数达到了8750.2万人。在同名同姓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是名字为“王伟”的人,有28万人。而“王”姓则是中国现代最常见的姓氏之一,2018年中国大陆王姓人口已达到了1.015亿人,是全国最常见的姓氏。然而,虽然“王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名字,却没有拿到同名同姓的第一位,这确实令人意外。
名字为“王芳”的人有26.8万人,这些20多万人中包括男性、女性、老人和孩子。名字为“李伟”的人有26.1万人,“李”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仅次于“王”姓,李姓人口超过9500万人。而且,在古代,李姓人中还有60多位称帝的人物。李姓人主要分布在河北、四川、河南和山东等四个省份,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44%。名字为“李秀英”的人有24.6万人,“秀英”在女性中有“秀丽、聪明”的含义,在男性中则有“优秀、英俊”的含义,这也反映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期盼。总之,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名字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期望,还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身份标识。不过,有时候同名同姓也会让人觉得有些困扰。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不过,无论名字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才华,无论与他人是否同名同姓,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最后,你有没有和别人同名同姓的经历呢?你对取名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体会?欢迎留下你的评论,与我们分享你的见解和故事。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2023年百家姓前十大姓约6亿人,看你的姓氏排第几?王李张刘陈杨
#讲好中国文化#
姓氏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一生。姓氏是一个家族的血缘,也是民族血脉的传承与分支,中国一般是随父亲的姓氏。
笔者以为,从古至今所谓青史留名,真正做到者其实寥寥无几。除非是家谱族谱中,无论正史、野史、省志、府志、县志乃至乡志,能留下姓名都是做了些于地方、民族、国家等或大善或大恶,让编史者可以向后人展示以辨忠奸善恶。
据国家图书馆官网之中华寻根网收录的家谱,王姓有1572部、李姓1246部、张姓1600部、刘姓999部、陈姓1524部、杨姓636部。
截止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约14.11亿。其中前100名的百家姓总人口11.4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81.05%。前10名的百家姓总人口约为5.9亿,41.8%。
根据国家户籍管理部门的数据,我国目前登记的姓氏大约有5662个,其中包括3484个单姓、有2032个复姓,例如上官、南宫、欧阳、司马、西门等,也有为三字姓,如阿勒根、阿伏干等,均为为少数民族的姓氏。我国姓氏虽多,但是仍然比较集中。总人排前十名的姓氏依次为:
王(约1亿人)、李(1亿)、张(约0.95亿人)、刘(0.72亿人)、陈(0.65亿人)
杨(0.46亿人)、赵(0.28亿)、黄(0.29亿人)、周(0.27亿人)、吴(0.26亿人)
全国超1000万人的姓氏
其中姓氏总人口超过1000-5000万有18个,分别是:
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
其中姓氏总人口超过500-1000万的有30个,分别是:
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魏、贾、丁、薛、叶、阎、余、潘、杜。
全国十大姓分布情况1、王(约1亿人)王姓, 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姬晋为王姓始祖。王氏有八大祖、六大祖地、四大支派。八大祖即开宗始祖姬晋,衍派始祖王翦,琅琊始祖王元,太原始祖王威,开闽始祖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槐始祖王祐。六大祖地即洛阳、频阳、琅琊、太原、光州、莘城(与八大祖对应)。四大支派即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和开闽王氏
王姓建立了:新、赵汉、齐、燕、郑、赵、前蜀、北平、闽、蜀、安阳、高丽等。中华历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
当代王姓主要集中于鲁、豫、河北冀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川、皖、苏、辽、黑、晋、鄂、陕、江、甘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鲁地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为王姓第一大省。
2、李(约1亿)
李姓源出有嬴姓、李树图腾说、姬姓说、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少数民族改姓等。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
李姓的郡望有:陇西郡(今甘肃东及陇西一带)、赵郡(今河北赵县、邯郸一带)、顿丘郡(陇西李氏分支,始祖为李广一世孙李忠。)、中山郡(赵郡李氏分支,始祖为李齐。)、广汉郡:(陇西李氏之后,始祖为李广之父李尚)。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豫、鲁、川、冀四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粤颚湘云皖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
加拿大《世界日报》统计,该国,李(Li)姓者以71074人高居榜首,比排在第二的史密斯(Smith)姓多出近万人。而李姓的另一种拼写形式“Lee”位列第八。
3、张(约0.95亿人)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
当今张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冀、豫、鲁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的27.5%,其次分布于苏、川、皖、辽、黑、鄂六省,占比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4、刘(0.69亿人)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刘姓主要集中于川、豫、赣、鲁、冀五省,占刘姓总人口的36%:其次是湘、辽、鄂、黑、皖,这五省的刘姓人口有26%。川豫两地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别占省总人口的5.5%和6%。全国形成了华北、四川、华中、东北四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
5、陈(0.7亿人)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陈姓起源有: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陈国公族后裔、刘氏改姓、白氏改姓、侯莫陈氏改姓、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陈姓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以闽、粤、川、浙、苏、鲁、豫、两湖等省为多。包括出生时候为陈姓和改姓后为陈姓的名人,如上文的某些其它姓改为陈姓的,即某人的姓的字是"陈"就符合这个条件。在宋、元、明时期,陈姓在南方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陈姓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6、杨(0.46亿人)杨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氏主要的发源地在古杨国,即今山西省洪洞县。
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一种出自姬姓。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是以国为氏,另一支是以邑为氏。周宣王姬静的儿子被封在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建立了杨国。杨国被晋国所灭,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晋国灭杨后,将杨分封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的后代食我以封邑作为姓氏,其子孙便以"杨"作为姓氏,史称杨氏正宗。第二种出自赐姓。第三种出自他姓改姓。第四种出自他族改姓。
周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洪洞),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另一说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川、豫、云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鲁、黔、冀、两湖,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
7、赵(0.33亿)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始祖是造父,是周代著名的“御者”,有“造父学御”的典故。“御”是古代“六艺”之一,表示驾驶战车。造父是周穆王的御者,因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周穆王把山西洪洞赵城作为封地赏赐给了造父,造父即以赐地为姓,从此造父被天下赵姓尊为得姓始祖。穆王把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赐给他,其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因为赢姓氏族一直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部落,所以赵氏又被称作“凤的传人”。
赵氏主要的发源地在山西省洪洞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鲁冀豫三省,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36%,其次分布于黑、苏、云、川、陕、晋、皖、辽宁八省,又集中了38%。山东为赵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
8、黄(0.29亿人)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两广、川、两湖、赣、苏、闽等地。黄姓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秦汉时,黄姓主力已迁离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了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宋代、元代、明代,黄姓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9、周(0.27亿人)周姓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湖南省是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
10、吴(0.26亿人)吴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发源于江苏无锡。由于江苏距离台湾较近,因此吴姓人迁居台湾的历史较早,阿里山之神吴凤、抗倭名将吴彭年/吴汤兴、著名作家吴浊流等都是近现代史上来台的著名吴氏子孙。
名省主要姓氏全国31个省(区、市)的姓氏人口分布不尽相同。
“王”姓是全国第一大姓氏,同时也是京、津、冀、晋、蒙、辽、吉、黑、苏、皖、鲁、豫、琼、陕、甘、新疆16个省市第一大姓。
“李”为两湖、川渝、云第一大姓。
“张”为上海第一大姓。
“刘”为江西第一大姓。
“陈”为闽浙粤第一大姓。
“杨”姓为贵州第一大姓。
“黄”为广西第一大姓。
“马”为青、宁地区第一大姓。
附录:
常见姓氏名省分布情况如图:
常见复姓地理分布情况
中国第一大姓王姓人口突破1亿,主要源自姬姓,陈田孙王本一家
据报道:中国是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2018年,在中国官方登记的王姓人口达到1.015亿人,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人口以61万之差紧随其后。中国登记在用的人口姓氏共有6150个,但“百家姓”占人口总量的近80%。最常见的姓氏为王、李、张、刘和陈。五大姓人口总和约为4.33亿,接近中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相关资料介绍,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主要源流: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部分源流
1、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2、源出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3、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4、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少数民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王姓分布: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这个比率已经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块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王姓的人口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长江以北其他地区、青海东部、新疆北部、云贵川、广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为4.4--8.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36.3%,大约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3、陈、田、孙、王本是一家。研究兵圣孙武,可知陈、田、孙、王出自妫姓本是一家。
孙武,字长卿。《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孙子见吴王时间为公元前512年,此前孙武已完成《孙子兵法》的写作工作,孙武好友、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将他推荐给吴王阖闾,孙武以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吴王,希望能得到吴王的重用。据此专家推算孙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44年前后。《史记》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可见孙子出生地是齐国,经专家考证,孙子出生在今山东省惠民县。
孙子的祖先最早是陈国人,名叫陈完,声名显赫,史书流传。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陈厉公妫跃之子。他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陈国是我国历史上西周至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国君妫姓陈氏,是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地,建陈国。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陈国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太昊伏羲氏的都城,称之为“太昊之虚”。
春秋初期陈国国君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叫妫佗,他在周桓王十四年,即公元前706年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陈国国君,史称陈厉公。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厉公被杀,太子完被贬为大夫。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完和御寇相好,恐祸及己身,便离陈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奔齐后,齐桓公要拜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就封他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并赐给他很多田地。当时的“陈”和“田”同音(即音韵学中常讲的“古无舌上音”),故或称之为“田完”。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陈完就是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
“孙”姓的“陈”氏先祖,最早是指黄帝、尧帝、舜帝在开封三皇五帝“中央之国”观测太阳运行,制定历法的羲和氏、常仪(即昌意)氏,后裔以“陈”为图腾称作“陈”氏。淮阳的陈国由陈胡公自陈、留传承而去,后来也曾属陈留郡、开封府管辖。“留”是由卯、田组成,意为占日的东方(卯)之田。也许这是陈完为什么要改陈为田的缘由。
孙子的祖父是田书,为田完的五世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在攻打莒国时立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姓“孙”。史家认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国灭商纣王,封舜帝之子商均的直系后裔虞阏父之子妫满于陈国留邑。周公平叛三监之乱后,将陈国迁于淮阳。宋代著名学者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妫姓孙氏远古始祖为虞舜,其传承顺序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胡公满(封)→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后逃往齐国)→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孙武的父亲是孙凭,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为齐国的卿大夫,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受其家庭影响和崇武尚智齐文化的影响,孙子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并受祖父、父亲带兵作战耳闻目染的熏陶,对少年孙子军事才干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但后来的齐国内乱,危机四伏,在祸乱即将危及孙氏家族之时,孙凭不得不率全家于公元前517年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逃难到南方的吴国。此时的孙子20岁有余,钻研兵法成就卓著,但他藏形不露,过着亦耕(灌园耕种)亦读(写作兵法)的田园隐居生活。
陈氏子孙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和孙武。田穰苴,齐王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故其又称司马穰苴,其著有兵家巨作《司马法》。孙武,吴王国大将军,其著有兵家巨作《孙子兵法》。司马穰苴和孙武在唐朝开元十九年被玄宗皇帝列入“武庙十哲”;《司马法》和《孙子兵法》均列入北宋《武经七书》。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亦是陈氏之后裔。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汉书·元后传》:“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封建孙安为济北王,齐谓之王家,以王为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8/169626224712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