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男孩名字大全(段姓)

时间:2023-10-25 17:12:57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浮生若梦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段”姓

段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位姓氏,在中原和西南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当今段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0.24%,总人口大约在320万。

段的名义

《说文》:段,指锤击,以锤击物。金文的段字,象手持锤在崖下凿石锤击之形,两小点代表打碎的石屑。是一会意字。它的引申之义为锤击,所以,凡是以段为偏旁的字,如锻,大多有锤打之义。后来又引申为部分之义,如分段,段落等。段人当以打石或打铁作为自己的职业,因而段人以此为氏族的图腾,命段氏族之名和族徽,段人居住过的地方称段,最终形成段姓。

段姓起源

段氏始祖:共叔段

段氏始祖——共叔段

段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姬姓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后为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之后为郑庄公,庄公之弟叔段初封京,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京襄村,号太叔,称京城太叔、或称太叔段。公元前722年,太叔段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共叔段之子共仲为侯氏。其中一支后裔以共叔段的字为氏。这支姬姓段氏有2700多年的历史。

二、出自嬴姓

高阳氏颛顼的后裔皋陶,嬴姓。皋陶氏族的首领在尧舜时代世为大理官,即刑官。夏朝时其后裔以官名为氏,有理氏。商末大臣理征被害,其妻携幼子理利贞出逃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靠树上的果子(木子)才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春秋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即老子是理利贞的后裔。春秋时老子之裔孙李宗为鲁国大夫,先食采于段,今山东济南历城西的段店,后封于干,今山东冠县北的干集,其子孙遂以二封地名合为段干氏。至魏文侯时段干木之子段隐如改单姓为段,嬴姓段氏的历史有24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在汉朝前,一支姬姓段氏北迁入鲜卑,居辽西徒河,与鲜卑人融合而成为段部。两晋南北朝时,一直活跃于华北地区,隋唐之际全部落融入汉族。甘肃武威的一支段姓南下进入云南大理地区,到五代后晋时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后裔除一部分成为今天的白族先祖外,其余均逐渐融入汉族。这是中国姓氏演化过程中,先夷化后汉化的典型事件。西南汉族多段姓正是这个原因。

段姓分布

段姓分布频率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段姓人口由19万激增到320万,增长了近17倍,自宋朝至今1000年,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云南、湖南、河北、山东五省,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47.3%,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湖北、陕西、安徽,这四省又集中了段姓人口的27.5%。河南居住了段姓总人口的12.3%,为段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的十字形段姓高比率分布区域。在600年期间,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继续向西部迁移,同时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

段姓血型

段姓血型分布图

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8%,A型占28.2%,B型占30.5%,AB型占9.5%。

段姓名人

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公讳雄,字志玄,武威郡姑臧人也。唐朝名将,太原郡司法参军段偃师之子,段瑗之孙。身材伟岸,气宇轩昂。随父客居太原,参加晋阳起兵,隶属秦王李世民部下,擒获名将屈突通,从平洛阳王世充,迁秦王府右二护军,拒绝隐太子李建成的引诱。参加玄武门之变,扶助秦王李世民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出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迁右卫大将军、褒国公、金州刺史,迁镇军大将军。

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段玉裁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段玉裁曾师事戴震,爱好经学,擅长探究精微的道理,获得广博的知识。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

段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段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武威、辽西、齐郡。段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同名外,主要还有君轼堂。“君轼”堂号典出战国时段干木。段干木是贤人,魏文侯亲登门拜访,他不肯做官,跳墙躲避了。魏文侯很器重他,每次从段干木家门过,一定站起伏在车上的横木上以示敬意,他解释说“段干木是位大贤人,我怎能不伏轼呢?” 轼,就是古代马车箱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伏轼就是致敬之义。

段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踰墙避主;击笏除奸。

学博酉阳;忠留丹笏。

平羌锡士;梦凤呈祥。

文称二妙;国立一王。

段颎:东汉最后一位杀神级战将的别样人生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这哥儿们在历史上的风评并不太好,不过却是居家旅行的最佳拍档,三国毒士贾诩就曾靠着他的名号躲过一劫。他是官宦子弟,从小走的是西北男儿的豪侠套路,后来不知为何折节向学,从此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牛人。在举孝廉出仕后,先是在基层锻炼,磨砺治政之才,后来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都尉,一战打得鲜卑大王有些怀疑人生。之后,他又搞定别人三年都搞不定的泰山义军。在升任护羌校尉后,他的人生高光时刻悄然而至,他奉行杀人杀到死,送佛送到西的原则,坚决彻底地清除凉州羌乱,经过十余年大小数百战,斩杀了数万羌人,先破西羌,后定东羌,让汉军的荣光照耀西土。可惜他政治上党附权宦,最终被士大夫所害。他就是位列东汉最后黄金组合“凉州三明”之一的新丰侯、太尉段颎。

“段”是“锻”的本字,为象形字,是一个人手持重椎在山崖边击打石头之形,很显然与古人开采矿石或打磨石材有关。后人为“段”加上“金”字旁,更加坐实了锻造工具或武器的含义。周人先祖公刘率领族人由邰迁豳后,在建筑城邑时就少不了“段”石为料。

将段作为姓氏,正是从公刘的后裔开始的。东周初年,与周同宗的姬姓郑国发生内乱,郑庄公击败自己的胞弟共叔段(姬姓,名段,封于共地,故名),段的后人被迫流亡异国,后被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接回,遂以段为氏。今人皆以共叔段作为段姓的始祖。

当然,段姓是个多源头、多民族的姓,如老子的后人因封于段干,便以段干为氏,后省为段姓。另外还有鲜卑、白族等民族皆有段姓。

本文主角恰是正经的共叔段后人,而且是位深受儒学影响却又战意高昂的杀神级名将。他就是东汉新丰侯、太尉段颎(jiǒng)。

文武双全的敢为之将

段颎字纪明,东汉凉州武威郡姑臧人,与同样出身凉州的东汉名将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是武德充沛的大汉帝国日暮途穷之际的杀神级名将。

段颎的先人中有位了不起的人物,西汉西域都护段会宗,这位老段在任期间两次平定乌孙内乱,为安定边疆贡献良多,死后西域诸国争着为他办丧事并立祠纪念。

段颎从小听着这位曾叔祖的赫赫功勋,不禁为之神往,小小的心中升腾起一股莫名的豪放之气。为了能够驰骋沙场,他下苦功学习骑射之术,渐渐养成了西北游侠儿的剽悍作风,整天不着家,到处抱不平,惹得家人颇为担心。后来,也不知遇到何方高人点化,段颎竟然一改先前作派,折节向学,抱着儒家经典和兵家战策,读得津津有味。看着与此前判若两人的段颎,家人不禁乐开了花。在经学治国的东汉,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只要能够读通一经,要想出人头地那是分分钟的事。

果然,学有所成的段颎很快迎来了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先是被州郡推举为孝廉,获得了入仕的敲门砖。不久就被朝廷选派为宪陵园丞。宪陵是汉顺帝刘保的陵寝,位于洛阳东北,园丞则是守护皇陵的官员。就这样,一条西北汉子离开故乡,千里迢迢地移居帝国的中心城市,开始从基层公务员做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段颎因工作积极肯干,很快晋升为阳陵令。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寝,到了此时,阳陵周围早已发展成一座人口众多的城邑,阳陵令与其他地方的百里侯无异,算是正儿八经的地方官了。不过,阳陵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段颎不得不辞别帝都洛阳,西行入关重游今非昔比的西汉故都了。

段颎凭着自己多年闯荡江湖和刻苦读书修来的知识和阅历,处理起政事来可谓得心应手,很快因为才具卓异且治绩优良受到上司赏识。朝廷发现段颎其实是个多面手,最突出的本事是打仗,于是就升任其为辽国属国都尉,专门负责对付此时越来越放肆的鲜卑人。

鲜卑人在奉檀石槐为首领后,迎来了井喷似的发展。野心勃勃的檀石槐不满足在塞外苦寒之地生活,也想到中原来看看,屡次犯边,大肆杀戮,让东汉的边境战祸的迭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前的汉军边将对鲜卑人没有太好的办法,不打吧,鲜卑放肆;打吧,摸不着主力,打不疼对方,很快鲜卑人又会卷土重来,让人烦不胜烦。

段颎在仔细观察了鲜卑人的尿性后,知道鲜卑人其实对汉人还是比较害怕的,毕竟他们在大汉的兵威下生活了多年,没有十足把握并不敢与大汉较量,因此总是见到大汉主力就跑,等大汉主力一退再来,反正他们以骑兵为主,来去方便。

段颎决定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争取一战将其打疼。于是,在听闻鲜卑大举来犯的消息后,他立刻率军赶往边塞,故意制造出要找鲜卑讲理的架势。鲜卑人见汉军较真,果然有些胆怯,准备马上撤退。就在这时,段颎派出驿骑假扮天使传送玺书,声称朝廷明令段颎退兵。然后,段颎迅速带兵回转。

看着眼前这一幕,鲜卑主帅有些庆幸。这货派人跟在段颎的后面继续打探消息,见段颎果然退得很认真,这才率兵追赶,企图找机会杀进关去抢上一票。哪知道,段颎早就在退路上暗设伏兵,一俟鲜卑人进入伏击圈,顿时万箭齐发、杀声四起,段颎也带兵杀回,四下里一起发力痛扁这支孤军深入的鲜卑人,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大汉帝国境内从此又多了些鲜卑奴隶。这次惨败虽然未能让檀石槐垮掉,但也让他见识到你大爷就是你大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对大汉采取能避则避的态度,免得再让段颎这种不按规矩出牌的汉将打了埋伏。

段颎以最小代价赢得了最大胜利,本应受到重奖。可是因为他只是一位边将,竟然敢假传圣旨,其罪非小,考虑到刚刚立了大功,胜利者不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将功折罪,被改调异地服刑。

东汉朝廷自以为严明法纪的一次骚操作,无形中为正在崛起的鲜卑人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真不知道檀石槐知道后该多高兴咧。否则,以段颎此后对战羌人时表现出的狠厉与决绝,鲜卑人不死也得掉层皮。

不计旧怨的宽厚长者

服刑期满,朝廷下令将段颎这个有点飘的家伙征调入朝担任议郎。这是一个六百石的官员,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参与朝政,对朝廷大事拥有发言权。不过,刚刚吃过憋的段颎在没有摸清朝廷的情况前,可不敢再乱发言了。在此期间,他最多就是结交了一些权贵,得到了某些人的赏识,为他下一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公元154年,东郭窦和公孙举在泰山、琅琊一带发动起义。起义军转战青、徐、兖三州,众至三万余人,打得当地郡兵稀里哗啦。汉桓帝只得下令让朝廷公卿举荐文武双全的能人统兵平叛。

朝臣一哥、司徒尹颂举荐了段颎。汉桓帝刘志于是拜段颎为中郎将,命他率军平定叛乱。公元156年的一天,重掌一军的段颎意气风发地离开洛阳,踏上了注定不平凡的征讨之路。

笔者不知道段颎到底是用何种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击败义军,将东郭窦和公孙举二人抓住斩首,同时被杀的义军超过万人。泰山余党要么投降,要么逃亡,从此没了踪影。等到黄巾起义爆发后,这里还将兴起一股令曹操都不得不妥协的臧霸义军。

段颎搞定了此前三年都不能搞定的义军,让朝廷上下不得不对这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刮目相看。那位举荐得人的尹颂自然是赢得了满堂彩,可惜的是,有识人之明的尹司徒在一年后就挂了,也不知道是否喝上了段颎的庆功酒?

汉桓帝其实是个在史上被黑得很厉害的君主,这主要是他宠信宦官得罪士大夫的缘故。虽然汉桓帝在私德上乏善可陈,但在用人上还是有一手的,特别是对于能打硬仗的将军他是力挺的,一度打得大汉的内外敌人不得不乖乖听话。这也是他谥号为“桓”的原因。

段颎因为平叛之功,受封关内侯,赐钱五十万,一个儿子被荫为郎中。

汉桓帝发现段颎是位将才,自然不会让他投闲置散,很快就将他派到大西北去对付越来越不消停的羌人。羌乱在东汉帝国中后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有人说东汉帝国就是亡于羌乱,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平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几乎耗光了东汉帝国的国库,逼得东汉皇帝不得不加重剥削,甚至卖官鬻爵,最终,敲响了“汉以强亡”的丧钟。而最终推倒大汉帝国的恰恰是在平定羌乱中成长起来的凉州军人,这不得不说是对大汉帝国最大的讽刺。

笔者并不想在此探讨为何羌乱在东汉中后期会如暴风雨般来得如此猛烈,只想说,羌乱大起之时,凉州乃至三辅等地百姓统统陷入了无尽的兵祸之中,可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在此情况下,大汉帝国的第一选择只能是先平叛再安民,谁能率军平定叛乱,谁就是令人称道的国之英雄。

公元159年,段颎升任护羌校尉,正式进入了他长达十余年的平羌岁月。当时,羌族大户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大部落侵犯陇西、金城郡。这些家伙一路杀来,寸草不留,无恶不作,当地汉人与汉化羌人同样遭到空前劫难,机灵点的先逃入城中等待救援,腿脚慢的只能做羌人的刀下之鬼。见羌人如此没人性,段颎可不惯着,立刻率领汉军与湟中义羌一万二千余骑,兵出湟谷,先击败当面之敌,然后又快马加鞭地追击渡过黄河准备南逃的叛军余部。

叛羌占据险要企图负隅顽抗,段颎派部下军吏田晏与夏育招募勇士,冒死先登,然后放下绳索,接引大军杀散叛军。接着又一路追击,最后斩杀此次闹事的带头大哥及其手下二千余人,还俘获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家伙见这位新来的校尉如此不好惹,立刻风紧扯呼了。段颎以一个开门红回报了看好自己的皇帝,也为自己漫长的平叛之路赢得了声望。

第二年春天,此前跑得比兔子都快的羌人残部又与烧何大帅勾搭在一起,率军转攻张掖。这帮家伙知道段颎比较难整,就想离他远点。叛军攻陷巨鹿坞,杀害了当地的属国官吏和百姓。叛军用战利品招来相好的千余个大小部落,自以为人多势众,就想集中兵力好好与段颎讲理。

羌人主力在拂晓前向段颎的军队发起进攻,想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殊不知一向对羌人不放心的段颎,早有准备,见敌人乱哄哄地杀来,立刻组织好防御。按照段颎的计划,先依靠营垒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再与之展开正面交锋。

这次的叛羌有点多,汉军从拂晓一直战到中午,也未能取得全胜。段颎的坐骑都吃不住劲儿了,他索性翻身下马,手持利刃与敌搏杀。汉军见主将如此凶猛,无不将生死置之度外。

汉军打得够劲,叛羌终于吃不住劲了。与汉军纪律严明不同,羌人往往喜欢打顺风仗,最怕碰上啃不动的硬骨头。毕竟大家来自不同的部落,一旦拼光了老本,自己部落的家当瞬间就变成人家的了,这种赔本的买卖谁也不愿做。所以此时的叛羌早已没了此前的嚣张,开始陆陆续续地向后退却。

段颎见状,不顾自己部下几乎刀折矢尽的囧境,立刻下令追击。他相信只要紧紧咬住敌人,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必能收获更大的战果。果然,随着汉军一连四十余天的持续追击,羌人损失大增,那位此前挺牛的烧何大帅刚刚成为带头大哥不久,就混没了大好头颅,其部众被杀者不下五千人。在追击途中,汉军又顺手攻灭石城羌,将其部众一千六百余人或杀或溺,基本上一个部落就此销账。还有一些驻在白石的杂羌,也被段颎派兵进剿,被杀或被俘者达三千人。段颎这种宁可割肉吞雪,也要追敌致死的精神,给羌人好好上了一课,烧当羌的多名头人见势不妙,主动请降。

然而汉羌矛盾由来已久,一些没有受到沉重打击的羌人仍不死心。当年冬天,勒姐、零吾羌便联兵包围允街(在今甘肃兰州西北),杀害并掳掠当地吏民。段颎刚刚收兵回来不久,闻讯后立刻派人救援,斩杀了这股流寇中的数百人。

段颎上任的第三年冬,又遇上了沈氐羌和先零羌等部落联兵进犯并、凉二州。段颎再接再励,率领自己的湟中义羌前往征讨。本来段颎已经摸透了羌人的脾性,只要给他充分的发挥空间,收拾这些叛羌也不是难事。然而,此时的凉州刺史郭闳却出来搅局了。这货想着蹭一下段颎的军功,以搏个列侯爵位。于是,他故意拖延,阻止段颎立刻进兵,让他务必等着自己驾到后再一块上。

可是,郭闳排场大太,走路太慢,让段颎和他的部下久等不至。时间一长,段颎麾下的羌人士兵不知为何,思乡之情突然一发不可收拾(笔者严重怀疑是叛羌大打感情牌,让这些义羌变得不义了),为了能够早点回家,竟然发动叛乱。那位一心立功封侯的郭闳见状,不仅不反思自己的慢军行为,反而将罪责一古脑地推到段颎治军不严上。段颎在朝时间不长,原来的靠山尹大司徒又驾鹤西游了,哪里是郭闳这种人的对手。于是,段颎只能坐着免费专车,被押至京城待罪。所幸,他这种罪可以出钱救赎,只是救赎后要罚做苦工,在某处不知名的建筑工地上搬几天石头。

段颎一走,那些本就打得手热的羌人更是无法无天,屡屡攻破坞堡,让凉州各郡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地官吏终于明白,让有本事平叛的良将受苦,绝对是作死的节奏,于是他们纷纷上书朝廷为段颎叫屈,据说朝廷为此接到了上千份请愿书,朝廷大佬们就是再白痴也知道是冤枉好人了。于是,汉桓帝下诏询问段颎到底是怎么回事,段颎没有说郭闳的坏话,只是自顾自地请罪,这让汉桓帝都不禁大为感动,心中暗道“这是多好的同志啊,明明受了诬陷,还能如此公忠体国”。京师官民也为此称赞段颎是位长者。

于是,段颎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先拜议郎,不仅又升任并州刺史。就在此时,又有一股羌人合兵五六千众侵犯武威等郡,放火焚烧房屋,抢掠财物。听说家乡百姓遭逢大难,段颎上书朝廷,请求让自己奔赴前线,剿灭乱羌。公元163年冬,在羌人遍地开花,几乎要将凉州搅得天翻地覆的危急时刻,朝廷再次任命段颎为护羌校尉,乘坐驿马火速赶到平叛一线。

段颎没有因此前被朝廷冤枉心生抱怨,而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平叛事业之中去,别的不说,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就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有担当的能臣。

穷追猛打的羌乱克星

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听说段颎再度出任护羌校尉的消息后,三百五十五位知道段大人不好惹的羌人豪帅立刻率领三千部落,飞奔至段颎军前请降。此前闹得正欢的当煎、勒姐等羌人也赶紧引兵后退,生怕成为段颎的首要打击对象。

段颎很快熟悉了形势,安定了军心。然后就在公元164年年冬率兵万余,找到当煎和勒姐的集结地,一痛狠杀,斩其渠帅,并杀虏四千余人。小样儿,现在知道怕了,晚了,既然敢闹事,就要承担责任。

第二年春天,段颎率军再度进击勒姐羌,斩首四百余级,有二千多被打怕的羌人见机得快,果断地选择了投降。不过到了夏季,在段颎乘胜进击当煎羌于湟中时,却吃了败仗。好在段颎凭着个人的魅力,迅速稳定了军心,随即与敌人展开对峙。羌人本场作战,人数众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汉军。段颎顽强防守,羌人得势不得利,拿汉军没有办法,士气也没有此前高昂了。

这时,段颎用湟中隐士樊志张的计策,派军悄悄绕过当面之敌,趁夜从旁发起攻击。在敌人混乱之时,他的主力也击鼓杀出,羌军本已是强弩之末,没想到汉军如此耐战,只得转身逃命。汉军趁势杀虏数千敌人,然后继续穷追猛打,从一个山谷追到另一个山谷,从夏天一直追到秋天,几乎无日不战,终于将羌人追得又饥又困,不得不各自逃命。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自以为躲得远远的西羌部落也难以幸免,最终段颎以斩首二万三千级,俘虏数万人,马牛羊共八百万头,外带无数部落望风而降,基本搞定了西羌。

汉廷因此封段颎为都乡侯,食邑五百户。

公元167年,当煎羌又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纠集四千多人就想进攻武威。这不是给段颎上眼药吗?护乡心切的段颎立刻率军追击至鸾鸟,将其彻底击败,砍下了首领的首级,还让三千多人和他们的首领作伴。至此,西羌进入了长时间的休眠期,再也不敢在段颎面前成建制出现了。

羌汉矛盾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在段颎基本搞定西羌后,东羌又支棱起来了。他们的攻击范围超出了凉州,甚至到达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同为凉州三明的皇甫规和张奂倾向于招抚,然而他们递出的橄榄枝屡屡被东羌按在地上摩擦,这让汉桓帝都看不下去了,就下诏询问段颎如何看待此事?

段颎答曰:“臣也读过儒家之书,受过圣人之教,深知这些戎狄之人素来狼子野心,和他们没有什么恩信可讲,唯有长矛挟胁白刃加在他们的颈上才会让他们明白道理。”为了说服皇帝,他还耐心地算了一笔账,说自己只需要三年时间,率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车三千辆就能搞定东羌,最多只需五十四亿钱就够了。

汉桓帝翻看了朝廷的平叛纪录,发现此前两次平定东羌,一次用了十四年,花了二百四十亿,一次用了七年,花了八十亿。即便朝廷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远多于段颎开出的预算,可最终也没搞彻底,还留下不少后遗症。既然段颎这么有信心,就让他去好好拾掇一下东羌吧。

公元168年春,段颎率军一万人,携带着半个月的粮草,从彭阳直趋高平,与先零羌战于逢义山(在今甘肃固原北)。羌兵数量众多,汉军少数较少,不禁有些担心。段颎见状,也不慌张,只是命令士兵拉紧弓弦,磨快刀枪,然后结成三重长矛大阵,并以强弩防住两翼,汉军轻骑则在周边游弋。一切准备就绪,他在阵前发表即兴演讲:“现在我们离家数千里,如果前进的话,此战方能成功,如果后退的话,只有死路一条!难道大家不想通过此战搏取功名吗?”听了段颎充满磁性的话,汉军将士那颗紧张的心立刻稳定下来,不由得握紧手中的武器。段颎纵马向前,指挥汉军发起凛冽的攻击。面对汉军森严的壁垒,羌人虽众,却不知从何处攻击,不得不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仓促应战,最终溃不成军。此战,汉军斩首八千余级,夺取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捷报传至京城,代替年幼的汉灵帝当政的窦太后感动地说:“先零东羌为祸已久,给朝廷造成了巨大损害。如今段颎履霜冒雪,身当矢石,重创敌军,取得了平叛以来的重大胜利,洗雪了耻辱,告慰了忠魂,功劳卓著,必须给予嘉奖!”于是,在厚赏段家的同时,她下令从皇家内藏中调拨财物,增加军费,激励士气。她还下令任命段颎为破羌将军。

皇帝更替之际,朝廷一般不会擅动刀兵的。没想到窦太后虽是女流,却如此深明事理,知道段颎平叛干系重大,这让段颎非常感动。于是,在当年夏天,段颎再次出兵追击羌人。当他听说羌人在奢延泽时,就率领一直快速反应部队,一日一夜急行军二百余里,在清晨时分追上了羌人,然后不顾疲劳地向敌人展开进攻。羌人没想到汉军来得这么快,根本来不及反应,很快就被击败了。羌人没命似地逃到落川一带,再次整合起来,准备反击。

段颎巴不得羌人不跑,立刻派骑司马田晏率军五千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兵二千绕其西面,准备东西夹击。羌兵六七千人与田晏接斗后不久,突然发现夏育的大军从后面掩杀而至,忙丢下田晏,再度溃逃。对付这些能骑善跑的异族,打击溃战非常容易,要想打歼灭战真的太难。

幸好,段颎有耐心,你跑我就追,不从你身上撕下一大坨肉来,休想让我放过你!段颎率军再次追赶羌人至令鲜水(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一说在今陕西定边)地域。此时,段颎见士卒又饥又渴,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为了不被敌人所乘,段颎急令士卒强忍饥渴,排好阵势,齐头前进抢占水源。羌人不明虚实,见汉军冒死列阵冲来,只得虚晃一枪再次溃逃。段颎指挥汉军抓紧时间解决饥渴难题后,就又尾随羌人,一路边战边进,直至灵武谷,终于追上了羌人。

羌人跑不动了,就列开阵势,准备大打一场。对于羌人的求战之意,段颎敬谢不敏。他立刻披甲率先上阵,战士们见主帅如此,哪个肯落后不前。于是,羌人再次大败,为了逃得快些,他们索性连武器都丢了。段颎击杀了大量羌人,意犹未尽,又率军猛追了三天天夜,以致于汉军将士们的脚上都起了厚厚的老茧。汉军一直追到汉阳,残余的羌人部落化整为零,躲进山谷之中,不敢轻易出来找抽了。

就在段颎准备继续追击之际,张奂上书朝廷说东羌已经让收拾的差不多了,没必要赶尽杀绝。他担心段颎性子轻浮而果敢,万一不小心中了羌人埋伏怎么办?现在羌人已经让打怕了,正是用恩信招降的好时候。

对此,段颎持不同意见。他首先感谢朝廷信用自己,让自己能够专心平叛。他认为羌人屡服屡叛,绝对不是那么好感化的,必须斩断其根本,才能让其不再过度生长,进而危害国家。而且,此前他与桓帝约定花费五十四亿搞定东羌,如今还没用到一半的钱,已经重创东羌。希望朝廷能够继续信任自己,允许自己临机应变,最终达成平叛全功。

对于段颎与张奂的不同意见,朝廷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却在第二年春派谒者冯禅前往汉阳山中,劝说那些侥幸逃过段颎雷霆打击的散羌投降。这些惊魂未定的家伙,这回倒是挺乖的。不过,段颎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凉州一带,久遭兵乱,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忙着春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粮仓中空得都能跑马了,哪里拿得出更多的救济粮?那些因逃难早已穷得一贫如洗的羌人除了会抢,也没啥谋生之法,他们即便现在降了,过不了多久,吃不饱饭的他们必会露出强盗本性的。为了一劳永逸地安定地方,莫若乘敌之虚,将其彻底消灭。

公元169年夏,段颎再次进兵,来到羌人聚集的凡亭山(在今甘肃平凉西北)外四五十里。他派自己的得力干将田晏、夏育率兵五千据守山上。羌帅发现汉军占据了制高点,忙纠集部众来攻,他们大声向山上吆喝道:“田晏、夏育可在军中?在的话,速速下山与我等决一生死!”汉军见敌人气势很大,不免有些慌乱,田晏立刻学着段颎的样子激励士兵,并带头与敌苦战,最终击败了这些内心其实更加胆怯的羌人。羌军向东狂奔,又聚集到射虎谷(在今甘肃天水西),为了防止像上回那样被人堵死门户,他们分兵把守射虎谷的上下山口。

段颎见状大喜,羌人自困谷中,正好一网打尽。于是,他先派千人在西县一带结木为栅,形成一道广二十步,长四十里的坚固防线,阻断羌人逃路。然后派田、夏二将率兵七千,悄悄地乘夜摸上西山,构筑阵地。再派司马张恺率三千人上东山,做好攻击准备。及至羌人发觉不对,转而遮堵汉军汲水道,并向田晏等人发起,想让田晏等人像后世的马谡一样被困山上。殊不知,见到羌人大举来攻,段颎立刻率领剩下的步骑兵向羌人盘踞的后方水源地发起猛攻。

羌人的主攻方向在山上,后军人数较少,哪里是百炼成钢的汉军对手?见到后军失败,那些攻山的羌人乱了方寸,纷纷转身欲逃。田晏、张恺立刻挥军杀下山来,与段颎两面夹击,将羌人死死地压制在射虎谷的穷山深谷之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最终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级,获得战利品不可胜数。至此,段颎经历大小一百八十余战,斩杀东羌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等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用费四十四亿,以汉军战殁四百余人的代价,圆满完成了他与汉桓帝当年的约定。

在大汉兵威之下,那些此前接受招安的羌人,不敢再生异心,只能服从官府的分派,进入安定、汉阳、陇西三郡当顺民。

由于段颎平定东羌的赫赫战功,朝廷晋封其为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段颎之所以能够在穷山恶水的西北苦寒之地追敌至死,除了葆有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心外,还在于拥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强意志,更在于他以仁爱为本的治军理念。士卒但凡有疾,他必亲问,甚至为其裹伤。守边十余载,他几乎没睡过一晚安生觉,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正因为这样,他深得将士们的爱戴,将士们乐意为之效命。

令名难彰的阉宦之友

在段颎与汉军将士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决打击下,为祸西北的羌乱终于告一段落。公元170年春,汉廷召段颎回京叙功。段颎率在常年征战中磨砺出来的五万秦、胡步骑和汗血宝马,押着上万名羌人俘虏,浩浩荡荡地回到阔别多年的京师洛阳。汉灵帝刘宏派大鸿胪持节迎候和慰劳。

在完成一系列庆典,并将部队交接给有司后,汉灵帝改任段颎为侍中,不久又调任执金吾、河南尹,成为京师一带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他这个京官当得不太平,因为有摸金校尉偷挖了冯贵人的墓冢,段颎吃瓜落被降为谏议大夫。不过,这只是走个形式,类似今天的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很快,他又升任令后世不少名人羡慕的司隶校尉,跻身京师重臣。

汉灵帝同样是个宦官控,且比汉桓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能够在京师这方鱼龙混杂的地方立足,同时避免此前因失去靠山而被郭闳这样的货色坑害,段颎与中常侍王甫走得很近,无形中成为阉党一员。

汉末,外戚、宦官与士大夫三家轮流坐桩,相恨相杀,皇帝很多时候只是表面上的大老板,权力受限。汉灵帝与汉桓帝都不是先皇子嗣,为了巩固权力,不得不依靠宦官打击先皇留下来的外戚,在此情况下,他们只能当宦官控。宦官是内臣,为了更好地把持朝政,也不得不与一些党附他们的士大夫结为攻守同盟。士大夫的主流,特别是那是士族出身的大官僚,因掌握着舆论与文化权力,与专权的宦官集团存在天然矛盾,彼此的斗争难以调和。基于此,曾被视为长者的段颎最终被推上了权力的祭坛,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段颎虽与宦官走得很近,却并没有参与到宦官与士大夫的激烈斗争中去,他只是帮助王甫在宦官内斗中胜出,搞掉了同为中常侍的郑飒、董腾等人。王甫投桃报李,为段颎增加封邑四千户。

不仅如此,公元173年,在李咸病退后,段颎得以接任太尉。对此,笔者认为凭段颎的本事,担任这一职务,名至实归,只会对大汉有利无害。可惜,当年冬天,段颎便因病被罢免了,重新出任司隶校尉。数年后,他又转任颍川太守,复迁太中大夫。到了公元179年,段颎接替那位曾非常看好曹操的桥玄为太尉,重又入围东汉朝廷重臣、帝国最高军事长官。

一个月后,天现异象,一次不期而至的日食,引发朝局动荡。那些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乘机上奏检举,段颎也不得不上表自劾。朝廷乘机收回了段颎的太尉印绶。

这本是朝廷的常规操作,只要过一段冷静期,段颎还会回来的。可是那些不依不饶的士大夫,却将此事视为扳倒王甫一伙的最佳契机,在他们的努力下,已对王甫失去好感,转而依靠另一派宦官的汉灵帝,下令将段颎送廷尉勘问。

此时的司隶校尉阳球是个狠角色,他不仅上奏灵帝请求诛杀王甫,还在狱中残酷虐待王甫及其亲族,王甫等人受刑不过,说了不少段颎的坏话,阳球乘机牵连段颎。段颎不堪受辱,遂饮鸩自杀,其家人也被流放边境。

后来,史上享有令名的模范宦官吕强上疏,追诉段颎的靖乱之功,汉灵帝才下诏将段颎的妻子儿女归还本郡。

段颎虽然因为党附权宦落了个凄凉结局,但是他奉行强力手段削平叛乱,却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同为武威姑臧人的贾诩早年时曾遇到一群打劫的氐人,就诈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氐人果然害怕,不仅不收他的过路钱,还与之盟誓,请他无论如何不要和段公(颎)提及此事,生怕段颎知道后不死不休地追杀他们。至于说,另一位后世恶名昭著的乱世枭雄董太师(卓)早年还是经段颎推荐,才成为公务员的。如果段颎在,董卓说什么也不敢造次。

而且,段颎当年的两大干将,田晏和夏育,在失去老大后,威风难再。当他们调任东北前线,主要负责对抗鲜卑后,竟然让鲜卑打得大败,此前差点让段颎干灭火的檀石槐就此又火了起来,在边境搞风搞雨。幸好这厮死得早,其后人为了争权大打出手,使鲜卑陷入内乱,要不然东汉朝廷面临羌乱和鲜卑之乱,一定会亡得更早。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5/169626161112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