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竖纹怎么消除简单方法(额头竖纹)

时间:2023-10-17 04:15:57 来源:网友上传 编辑:凉话刺骨

邹旭诊室故事 | 头额竖横纹,形外调诸内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诊室故事

65岁的刘女士,因出现头痛头晕数月,期间反复就医,但症状时好时坏,在天气转变、情绪激动、休息不好时,特别容易发作,这严重影响了刘女士的生活质量,遂于2021年12月至邹旭教授门诊就诊。

就诊时,患者自诉反复头痛头晕,主要以昏沉感为主,无眼前一过性黑矇,既往未发现高血压病史,近段时间血压没有明显的波动,尚在正常范围内,偶有胸闷、心慌心悸,容易口干,眠差,多梦,小便尚可,大便难,偏硬。舌淡红,苔白腻。左寸上脉,左寸脉弱,右关脉显形。面诊:双颧红,眉间竖纹,鼻褶心征。邹教授根据长桑君脉法,结合经脏辨证理论,从患者脉象及症状特点分析,考虑病属少阴、太阴、阳明,病位在心、脾、肾、大肠;辨证为痰湿内阻,阴虚火旺。治疗予归一饮培元升阳,桂甘龙牡汤潜降虚火,五苓散泄浊利湿,兼以小补肾汤补肾水,五指毛桃健脾益气,使全方发挥泄浊化痰,养阴降火的作用。共14剂,水煎服,并建议患者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肥腻饮食,减少情绪波动,平素多晒太阳,注意适当运动。

邹教授指出老年患者经常出现头晕不适,多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该患者正是因为脾虚运化功能减退,痰饮内生,久则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通,清窍不荣导致的头晕昏沉;心血不充,心神失养,故见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同时年老肾阴亏损,肾水不敛,虚火上冲,故见头晕、颧红等;虚火灼伤肠中津液,加上脾气虚弱,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减退,故见大便难且偏硬。除了脉象以外,患者的眉间竖纹和鼻褶心征也提示存在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问题。综合来看,患者主要病机在痰饮,兼有阴虚火旺,故治疗上要以泄浊祛痰,升阳健脾为主,同时配合降火养阴,使痰饮去,脉道通,虚火降,三焦通利,脏腑得养,自然药到病缓。

头额横竖纹是健康失衡的表现

《内经》有言“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就是说当人身体内出现了病变,在身体表面也会有相关的征兆出现。邹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了眉间竖纹和鼻褶心征是人体健康失衡的外在征象。眉间竖纹是指眉头自然展开的状态下,两眉头之间出现很深的竖纹;鼻褶心征则是指鼻梁根部出现一根横纹或青筋,这两种征象通常见于失眠多梦、烦躁压力大、抽烟、肥胖的人群以及老年人。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情志失调、劳逸失度、饮食不洁以及年老脏腑衰弱会引起全身气机不畅,进一步影响血液、津液的运行输布,在具体器官上表现为血管长时间收缩、动脉内膜增厚,甚至出现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且,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可能会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脑器官发生缺血性改变,严重时可出现中风、心梗等疾病。由此可见,眉间竖纹和鼻褶心征常常提示身体存在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

因此,当发现有以上两种征象出现时,就要及早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对此,邹教授给出了以下几条生活小建议:

1、调畅情志

中医认为,剧烈的情志刺激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阴阳失和,诱发疾病;过度忧思容易伤及脾胃功能,影响津液的运行输布,成痰、成瘀,痰瘀兼夹,相互为患。所以在心态上要保持“知足,贫者亦乐”的恬淡心态,避免与他人起争执,保持心境平和,这有助于气血畅运,阴阳平和。

2、适当运动

适当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生发阳气、调畅三焦气机,也可改善情绪与精神状态,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还可以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痰浊内生。邹教授建议每日慢跑20~30分钟或步行8000~10000步,以微出汗为度适度,早晨或下午有阳光时最佳,每周3-5次即可。

3、勤晒太阳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晒太阳可以补充阳气、促进汗液排泄,具有健脾祛湿、活血通络、缓解抑郁等多重功效,以调动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代谢。邹教授建议可以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再视个人耐受度延长到1小时。

4、保障睡眠

见有头额竖横纹的患者,大多因心情烦躁而难以入眠,睡眠不足导致则情绪更为焦虑不安。《景岳全书》提到:“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所以睡前静坐可以帮助心神安定,改善睡眠。静坐的要点是单腿交换盘坐,稳坐于板椅上或硬床板上,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放空思想,均匀呼吸,静坐约30 min。

5、医疗干预

早期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患者尚可以通过调节生活习惯来控制危险因素,避免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频繁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同时伴有视物模糊、肢体控制能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及时的医疗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可结合药物治疗。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7/169626162012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