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19(wz19)
战车溯源:我国唯一一台国产重型坦克——WZ111
▲《坦克世界》中的C系8级重型坦克WZ111
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实我国在历史上仅装备过IS-2这一型重型坦克,而且还是从苏联进口的。但在“国产重型坦克”这方面上,我国也并非没有做出过努力,本文的主角WZ111重型坦克就是我国在“重型坦克”这一车型上进行过探索的最好样例。
▲国庆阅兵上的IS-2重型坦克
在1950年我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苏联为我国提供了一批坦克装甲车辆,其中包括60台IS-2重型坦克。这批IS-2重型坦克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苏军二手货,成色非常一般,但确实让我国装甲兵见识到了何为重型坦克,超越T-34-85的装甲和122mm的大口径坦克炮在当时非常强悍。在1958年决定量产国产T-54A中型坦克后,解放军总部机关表示“我军除了应装备大量的轻型和中型坦克以外,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重型坦克,用以对付敌人的坦克兵团或执行其他突击任务。”
▲T-10M重型坦克
1960年10月19日,国防科工委下达了重型坦克设计任务书,坦克代号111,日后被称为WZ111(60年代还未启用WZ、BK这种编号命名规则,统一以纯数字命名)。有趣的是,WZ111重型坦克参考的对象并不是苏联的IS-3,而是更新型的T-10重型坦克!因此WZ111的技术指标完全是对标世界一流水平!
▲M103重型坦克也是重要的参考对象
在对T-10、M103和“征服者”等重型坦克进行评估后,WZ111的各项技术细节要求也越来越明晰。1964年6月10日,装甲兵科研院下达了重型坦克研究任务书,该文件提出我国重型坦克要“赶苏超美”,性能要胜过苏联的IS-2与T-10重型坦克。1965年首台WZ111重型坦克试验样车装配出厂,该车没有炮塔,只有一个车体,但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是完全齐备的。
▲坦克博物馆中的WZ111样车,没有炮塔
WZ111坦克样车的行走机构明显参考了苏联重型坦克,7个中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的配置“苏”味十足(设计草图上是3个托带轮,实车上是4个托带轮)。为了驱动该车的车体,样车上安装的是国产750马力机械增压柴油机,虽然该车重达46吨,但功重比和59式坦克差不多,最大速度也达到了50千米/时。重型坦克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支援中型坦克突击作战,因此优秀的机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WZ111设计草图
说是“重型坦克”,实际上WZ111的车体体积和59式中型坦克差不多,炮管向前时全车长度只有10.6米,车体宽3.3米,高2.49米,低矮的车体轮廓使得该车抗弹性能非常优秀,也利于隐蔽。车首也采用了苏式的箭镞形首上装甲结构,驾驶员居于中央。WZ111本来打算采用一门国产122mm坦克炮,代号Y174,该炮的设计性能是完全超越D-25T坦克炮的,但该炮最终下马,因此WZ111样车上未能安装该武器系统。
▲坦克博物馆内的WZ111
WZ111样车装配完毕后,由于配套的炮塔和武器系统一直未能实现,因此样车只能先进行了机动性相关测试,炮塔部分只用钢板焊接了个配重块作为替代。然而1966年国防科工委重新对我国装甲兵未来发展方向做评估时,决定不再发展重型坦克,因此WZ111的一切工作被叫停,样车被保留在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的坦克博物馆内。
▲WZ111想象图
WZ111计划的停止虽然对广大军迷来说是件坏事,我国终究未能装备国产重型坦克。但对于我军乃至我国来说,停止发展重型坦克却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将重型坦克退役,转而研发更先进的中型坦克,并积极向“战场多面手”主战坦克迈进,苏联和美国都走了不少弯路。而我国在这条路上悬崖勒马,转而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开发中型坦克,这才有后来的69式、88式,乃至现在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99式主战坦克。
由于波兰加入北约组织,所以大量军中轻武器要换成北约口径
波兰UKM-2000北约口径通用机枪
波兰北约口径PKM通用机枪:由于波兰在1999年5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组织,因此需要把大量波兰军中的轻武器换成北约标准口径,此举的结果就是换装了新的Kbswz. 1996Beryl突击步枪、WIST-94手枪和wz. 84冲锋枪,但对于当时波兰军队正在使用的PK/PKS通用机枪却不打算研制一种新枪来代替,而是直接把PK改成北约标准口径,并采用M13可散式弹链。UKM-2000是波兰生产的7.62×51mm NATO口径型的PKM。UKM是通用机枪的波兰语的缩写。
波兰UKM-2013通用机枪
UKM-2013是UKM-2000的现代化改进型,首次公开是在2012年9月波兰的MSPO国际军事展上。UKM-2013在内部变化不大,主要是外观上的改变。其实就是换上新的折叠和伸缩枪托,及在前托整合皮卡汀尼导轨,除标准枪管外,还增加了一种440mm长的短枪管作为可选配件。原来的钢制弹链箱还为软质弹链袋。
战车溯源:我国唯一一台国产重型坦克——WZ111
▲《坦克世界》中的C系8级重型坦克WZ111
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实我国在历史上仅装备过IS-2这一型重型坦克,而且还是从苏联进口的。但在“国产重型坦克”这方面上,我国也并非没有做出过努力,本文的主角WZ111重型坦克就是我国在“重型坦克”这一车型上进行过探索的最好样例。
▲国庆阅兵上的IS-2重型坦克
在1950年我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苏联为我国提供了一批坦克装甲车辆,其中包括60台IS-2重型坦克。这批IS-2重型坦克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苏军二手货,成色非常一般,但确实让我国装甲兵见识到了何为重型坦克,超越T-34-85的装甲和122mm的大口径坦克炮在当时非常强悍。在1958年决定量产国产T-54A中型坦克后,解放军总部机关表示“我军除了应装备大量的轻型和中型坦克以外,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重型坦克,用以对付敌人的坦克兵团或执行其他突击任务。”
▲T-10M重型坦克
1960年10月19日,国防科工委下达了重型坦克设计任务书,坦克代号111,日后被称为WZ111(60年代还未启用WZ、BK这种编号命名规则,统一以纯数字命名)。有趣的是,WZ111重型坦克参考的对象并不是苏联的IS-3,而是更新型的T-10重型坦克!因此WZ111的技术指标完全是对标世界一流水平!
▲M103重型坦克也是重要的参考对象
在对T-10、M103和“征服者”等重型坦克进行评估后,WZ111的各项技术细节要求也越来越明晰。1964年6月10日,装甲兵科研院下达了重型坦克研究任务书,该文件提出我国重型坦克要“赶苏超美”,性能要胜过苏联的IS-2与T-10重型坦克。1965年首台WZ111重型坦克试验样车装配出厂,该车没有炮塔,只有一个车体,但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是完全齐备的。
▲坦克博物馆中的WZ111样车,没有炮塔
WZ111坦克样车的行走机构明显参考了苏联重型坦克,7个中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的配置“苏”味十足(设计草图上是3个托带轮,实车上是4个托带轮)。为了驱动该车的车体,样车上安装的是国产750马力机械增压柴油机,虽然该车重达46吨,但功重比和59式坦克差不多,最大速度也达到了50千米/时。重型坦克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支援中型坦克突击作战,因此优秀的机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WZ111设计草图
说是“重型坦克”,实际上WZ111的车体体积和59式中型坦克差不多,炮管向前时全车长度只有10.6米,车体宽3.3米,高2.49米,低矮的车体轮廓使得该车抗弹性能非常优秀,也利于隐蔽。车首也采用了苏式的箭镞形首上装甲结构,驾驶员居于中央。WZ111本来打算采用一门国产122mm坦克炮,代号Y174,该炮的设计性能是完全超越D-25T坦克炮的,但该炮最终下马,因此WZ111样车上未能安装该武器系统。
▲坦克博物馆内的WZ111
WZ111样车装配完毕后,由于配套的炮塔和武器系统一直未能实现,因此样车只能先进行了机动性相关测试,炮塔部分只用钢板焊接了个配重块作为替代。然而1966年国防科工委重新对我国装甲兵未来发展方向做评估时,决定不再发展重型坦克,因此WZ111的一切工作被叫停,样车被保留在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的坦克博物馆内。
▲WZ111想象图
WZ111计划的停止虽然对广大军迷来说是件坏事,我国终究未能装备国产重型坦克。但对于我军乃至我国来说,停止发展重型坦克却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将重型坦克退役,转而研发更先进的中型坦克,并积极向“战场多面手”主战坦克迈进,苏联和美国都走了不少弯路。而我国在这条路上悬崖勒马,转而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开发中型坦克,这才有后来的69式、88式,乃至现在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99式主战坦克。
这款抗日利器不该被遗忘:FN M1930型轻机枪
从今天开始关注我们,开拓全新的武器视野
序 章1917年美国决定加入协约国阵营,并且派出部队远赴欧陆作战,但是美国并没有提前做好参战的准备,美国在制式轻武器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口,现有的斯普林菲尔德1903型步枪数量根本不够装备即将参战的美国远征军。
而本国的大枪厂都在为别国代工P14步枪和莫辛纳甘步枪,在这样的窘境下美国决定对产量充足的P14步枪改膛,使用美国的7.62×63mm步枪弹,该型步枪被称为M1917型,大量美国远征军士兵装备着M1917型步枪上了战场。
装备了M1917型步枪的一战美国远征军士兵
在解决了步枪的问题后,法国和英国也向美国伸出了援手“美国远征军没有轻机枪我们给,没有重机枪也来找我们”,就这样东拼西凑美国远征军得到了较为完备的轻武器装备,但是质量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轻机枪方面,法国给美国远征军提供了一些绍沙轻机枪,其中有使用8mm勒贝尔步枪弹的原版绍沙轻机枪,法国方面还“暖心”地为美国定制了发射7.62×63mm步枪弹的绍沙1918型轻机枪,但是这款轻机枪的性能比绍沙原版还差了一大截。
绍沙1918型轻机枪
美国作为当时工业强国,自然看不下去美国远征军的“万国牌”装备,在参战后美国也开始招标和研发新式装备,比较幸运的是枪械设计大师约翰.勃朗宁在战前就设计了一款自动武器——BAR自动步枪,1917年约翰.勃朗宁在美国决定参战前就将自己的作品提交给了美方,经过测试后,美方对BAR自动步枪的性能非常认可。
在1917年12月BAR1918型自动步枪在美国正式投产,在1918年进入欧洲战场,但是BAR自动步枪到达欧洲时已经是一战末期了,该枪并没有太多的实战考验,在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前夕美国远征军已经装备了5万多支BAR自动步枪,可见当时美国工业能力的强大。
BAR1918型自动步枪
从当前的角度来看,BAR自动步枪定位非常的模糊,说它的是自动步枪也成,说它是轻机枪也没错,尤其是美军一战装备的BAR1918型自动步枪连两脚架都没有,其官方使用方法就是抵肩使用,和正常的轻机枪使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一战时期轻机枪的概念并不成熟,一战生产装备数量最大的绍沙轻机枪也有很浓的自动步枪味,而定义轻机枪和自动步枪还是要看其担负的战术职责,争论BAR自动步枪的定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使用BAR1918型自动步枪的一战美国远征军士兵
FN和BAR的故事在一战结束后美国轻武器研发进入了低谷期,1922年美国又推出了改进型的BAR1918A1型(BAR1922型),该枪加装了一个可以折叠的两脚架,但是美方并没有采购该枪。美国在一战期间共生产了近10万支BAR1918,这个产量完全满足美队的需求了,这也使BAR1918型自动步枪的订单大幅缩水。
BAR1918A1型的脚架位置在护木前方,二战美军装备的BAR1918A2型脚架在枪管上。
说到这里就要聊聊枪械设计大师约翰.勃朗宁了,他的作品专利大多都出售给了美国柯尔特公司和比利时FN公司,其本人只负责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都交给了美国柯尔特公司和比利时FN公司,勃朗宁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专利进行细微的修改,开发出两种版本分别卖给柯尔特和FN,比如勃朗宁1903型手枪,他卖给FN的版本使用的是9×20mm手枪弹,是一款,而卖给柯尔特的专利是一款自卫型手枪,该枪就是我们常说的马牌撸子。
FN1903型手枪
柯尔特1903型手枪
但是勃朗宁把BAR的专利独家授权给了柯尔特公司,这个操作让老合作伙伴FN公司比较尴尬,在一战结束后轻机枪成为了新型武器,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属于抢手货,各大老牌枪厂都打算进军这一市场。
但由于柯尔特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柯尔特公司决定和FN公司进行商业合作,BAR的专利也被柯尔特授权给了FN公司(FN公司只能销售BAR,不能开发销售其他同类型产品)柯尔特希望通过FN公司在欧洲市场影响力来为BAR抢占市场,柯尔特公司也在1925年推出了商业版本的BAR1925型轻机枪(BAR R75)BAR1925型轻机枪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生产不同口径的细化版本,BAR1925型轻机枪有两脚架和手枪握把和早期的BAR1918外形有很大的区别。
BAR1925型轻机枪
在1927年前,FN公司并不亲自生产BAR轻机枪,FN公司的BAR都是贴牌,由柯尔特公司代工的,而转机发生在了1925年,波兰决定采购一款轻机枪作为制式装备,FN公司带着BAR1925型轻机枪前去竞标。
经过测试后,波兰人对BAR1925型轻机枪的性能非常满意,便向FN公司下了一万挺的大订单,由于利润较为丰厚,FN公司也决定开设一条BAR1925型轻机枪的生产线,由自己亲自生产,波兰也要求FN公司对BAR1925型轻机枪进行改进,使用7.92×57mm步枪弹,将标尺改成缺口式,加长枪管,这款产品也被称为WZ1928型轻机枪,波兰在1930年向FN公司购买了该枪的生产授权。
WZ1928型轻机枪
在有了BAR生产线后FN公司也决定在BAR1925型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和开发出一款更优秀的轻机枪,1930年FN公司推出了FN M1930型轻机枪,该枪的设计任务是由迪厄多内.塞佛带领的设计团队完成的,迪厄多内.塞佛也是轻武器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大容量弹匣就是他设计的,在战后他又设计出了FAL自动步枪。
FN M1930型轻机枪
FN M1930型轻机枪在自动结构上和原版并没有多少差异,都是导气式自动原理、长行程活塞、枪机偏移闭锁,FN M1930型轻机枪对BAR的勤务性做出重要的改进,原版BAR拆卸维护非常的繁琐,FN M1930型轻机枪的扳机组件被设计成了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快速地拆卸,其枪托和机匣是靠铰链连接的,拔出插销后枪托就可以向下弯折,在取下扳机组件后,就能将自动机从机匣后方取出,这些设计使养护流程简洁了很多。
FN M1930型轻机枪有很多超前的设计,其扳机组件设计成了单独的模块,在战时损坏后也可以迅速更换,并不影响整枪的使用。
FN M1930型轻机枪的扳机组件内还开发了一款减速装置,这个装置和美国BAR1918A2型的减速装置原理不同,FN的减速装置是一个精密的齿轮,通过调节射速档位可以调整到扳机压杆和齿轮间的运动行程,从而使FN M1930型轻机枪实现低速档位射速350发每分钟,高速档位射速600发每分钟。FN M1930型轻机枪没有半自动射击模式,该枪在低速模式下也可以进行单发射击。
FN M1930型轻机枪有枪管快拆设计,这一点是非常实用的,实战中通过更换枪管可以保证开火效率。FN M1930型轻机枪的整体结构比较精密,为了提升抗污性,该枪的机匣上还设计了一个大防尘盖板,其弹匣井也有对应的防尘盖板,在携行过程中打开这些盖板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枪身。FN M1930型轻机枪可以说是最完美的BAR,其完善了很多BAR的缺陷。
FN M1930型轻机枪和中国的故事比利时在被纳粹德国占领前,FN公司一直都是对华输送军火的大厂,“比造”也成了国内高端枪械的代名词,FN公司的机加工水平和品控都很出色,其产品质量出色,当时的热点地区几乎都有FN产品的身影。
在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大哥都想方设法地从FN公司进口装备,滇军当时就是FN公司的重要客户,滇军从FN公司进口了大量的FN1924/30型步枪、FN M1930型轻机枪、比造亚德里安盔。
出口到中国的FN M1930型轻机枪都是使用7.92×57mm步枪弹的版本,截止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国共进口了14000多挺FN M1930型轻机枪,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又紧急向FN公司订购了15000挺该枪,同时我们还从波兰少量进口了一些WZ1928型轻机枪。
在抗日战争期间FN M1930型轻机枪的表现非常出色,我军战士对该枪的评价很高。FN M1930型轻机枪装备数量并不少,但是其知名度却很低,很少有人知道这款出色的轻机枪也是我民对抗日寇的一款利器。
正在使用WZ1928型轻机枪的抗日战士
使用WZ1928型轻机枪训练的抗日战士
战后的FN M1930型轻机枪在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后,FN公司也在纳粹德国的控制下为其生产枪械,但是纳粹德国并没有让FN公司继续生产FN M1930型轻机枪,因此该枪也短暂地停产了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N公司又恢复了该枪的生产。
在上世纪50年代FN公司又开发出了使用北约弹的FN M1930A1型轻机枪,上世纪50年代该枪已经明显过时了,所以FN M1930A1型轻机枪的销量很一般,只有以色列采购和装备了一些。
原创内容,文字著作权属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高低搭配的直-10和直-19武装直升机是如何作战的
过去10年来,中国陆军航空兵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大量装备。其中,直-10作为主战机型,其配置全面向“阿帕奇”看齐,机头前方装有可旋转光电探测和红外夜视观瞄装置,机头、机身和机尾部装有雷达告警装置,电子对抗装置,敌我识别装置、红外干扰投放器等,翼尖位置装有激光告警装置,配套的机载武器也相当全面,除了机头下方可与头盔瞄准具随动的自动航炮,机身两侧短翼的武器挂点还可挂载使用“红箭-8”、“红箭-9”、“蓝箭-7”以及被称为“中国版海尔法”的新型毫米波雷达制导远程空地导弹,具备极强的对地打击能力。此外,该机还可挂载“天燕-90”空对空导弹,用来打击或驱逐其它直升机。
直-19则是同期并行发展的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可携带“蓝箭-7”空地导弹、“天燕-90”空对空导弹、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机枪吊舱等武器,用于攻击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坚固工事等地面目标,综合作战能力虽略低于直-10,但显著高于先前的直-9WZ,服役后成为直-10的有效补充,形成高低搭配。
央视报道装有毫米波雷达的直-19引导直-10发射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定位区别从设计定位上来说,明显能看出代表中国直升机2000年前后最高水平的直-10要更为高端一些,起飞重量比直-19大了约3吨,机体也是专门设计的,不像直-19是改装而来的。
在任务定位上,直-10作为专门研制的武装攻击直升机,要更加全面一些,反坦克、对地打击、近距支援、低空遮断、空中突击等任务都可以胜任。而直-19的主业是武装侦察,与直-10相比,它的侦察直升机属性更强一些,任务定位更接近于美军的AH-58D“奇奥瓦”直升机。
也正是因为任务主要侧重于侦察而非主攻任务,直-19并未装备机炮转塔和高等级的装甲防护,配备的机载武器也以轻型自卫武器为主,突出的就是一个轻巧灵便、机动快速。
作为主战机型,直-10的配置更为齐全,可执行的任务范围也更宽泛
当然了,该机可使用的武器如57毫米航空火箭弹、12.7毫米航空机枪吊舱以及空地导弹的攻击能力也很强,用来反坦克或打击地面目标是绰绰有余。
不过,二者虽然在定位上有一定错开,但实际作战中却是互为补充的。直-19轻巧灵活、机动性强,可随时、多次出动,可根据战场情况、目标种类、时间与气候等,选择不同的侦察手段,并可快速抵达目标区域实施侦察,然后自行发动攻击,或者是将情报数据发送回去,由后方指挥所选择使用远程火力装备进行打击,或直接派出直-10武装直升机编队实施打击。
协同作战为有效提高武装直升机的探测能力,美国等陆航装备先进国家先后在直升机的最高端即桨叶轴的顶部加装具有较强探测和识别能力的轻型毫米波雷达或远程光电探测系统。如在桅顶加装“长弓”毫米波火控雷达的美国“长弓阿帕奇”和俄罗斯米-28NM等,我国也为直-19研制了类似的毫米波雷达,目前已经有部分直-19安装了这款雷达。
直-19属于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在定位上与直-10形成互补
在直升机头顶加装雷达的好处很多,毕竟“站得高看得远”,因为直升机具有悬停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低空利用山体、丘陵、密林等复杂环境掩护自身,仅仅将顶部目标特征很小的探测雷达或光电球探出去,进行战场观察和搜索,隐蔽性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另外就是,毫米波雷达在目标探测方面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在雨雾等光电系统观测目标受限的情况下,毫米波雷达依旧可以发挥作用。所以直-19加装毫米波雷达后,可实现在复杂气候环境下全天候远距离目标搜索与跟踪,为武装直升机快速提供战场态势信息,搜索、发现并识别地面战车、防空单元、低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目标,提供精确定位的目标数据,用于引导武器系统进行攻击。
最重要的是,装备毫米波雷达的直-19还可以与直-10实现“A导B射”的作战模式,也就是由直-10挂载威力更大的新型毫米波制导空地导弹,然后接收直-19通过高速战术数据链发来的目标信息,之后发射导弹,由直-19的毫米波雷达实现目标照射制导。这一战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大多数地面中近程防空武器的射程之外实施精确打击,隐蔽性更强,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前段时间解放军空突旅就演练了这种战法,由安装了毫米波雷达的侦察型直-19搜索并标定目标,引导后方的直-10使用远程空地导弹实施超视距攻击。这种战法普及后,可大幅度提高我军武装直升机部队的作战能力。
直-19与直-10属于轻重搭配,高低搭配、互为补充的关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4/16962595561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