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高清图片(沈周)
“太白手捉江中月”沈周五首名诗赏析,韵律清新流畅,音乐性强
导语沈周出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江苏苏州长洲人,出身书画世家。他的曾祖父沈良是元末著名画家王蒙的好友,他的父亲沈恒吉是明初画家杜瓊的学生。
沈周从小聪颖过人,七岁时就跟随陈寬学习诗文,不久就超过了老师。他十三岁时代替父亲担任粮长,因为上书辩白而受到赞誉。
沈周从未应过科举,而是专心于书画创作和田园隐居。他广泛涉猎古今书画,尤其是宋元各家的山水画,兼工花鸟、人物、诗文等。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沈周一生交友甚广,与许多文人墨客有深厚的友谊,如刘珏、俞景明等。他也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如杭州、常熟、庐山等地。他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难辨。
沈周晚年遭遇了许多不幸,先后失去了父亲、弟弟、老师和好友。他的情绪低落,笔墨也变得悲凉。明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第一首《题画》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这是一首描写自己的闲适生活的诗,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用了四个颜色词,碧、丹、映、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作者用杖藜代表自己,表示他已经老迈,但仍然喜欢游山玩水。小桥西是他的故居,也是他的心灵归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和超脱。他微吟不道,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赞美,而是为了自嘲自娱。他的诗声不惊溪鸟,说明他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扰乱宁静。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象征着作者对世事的不屑和远离,他只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首《将进酒》君不见人生百年驹过隙,何况人生不满百。
又不见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百年三万六千日,日醉君何辞。
天公那得私人物,头上不可扫白发。
所以知章眼落井底花,太白手捉江中月。
金莲画炬飞碧烟,赵女起舞踏四筵。
主人劝客连夜饮,似恐明朝非少年。
新丰酒槽滴红露,十千一斗亦有数。
为君典却紫绮裘,不惜更脱珊瑚钩。
门前杨花如水流,入来愁人风满楼。
将进酒,开君愁。
这是沈周《将进酒》的一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同名,但内容和风格有所不同。
君不见人生百年驹过隙,何况人生不满百。将人生比作马跑过的一道缝隙,表示人生短暂而飞逝。何况是加强语气的词,意思是更不用说。
人生不满百是指人的寿命往往不到一百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又不见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将来世和往世相对比,表示人死后的命运是未知的,无法预料也无法改变。来世不可待是指来世的事情不能等待或指望。
往世不可追是指过去的事情不能追回或追悔。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无奈和无畏。
百年三万六千日,日醉君何辞。将一百年换算成三万六千天,表示人生有限而有数。日醉是指每天都要醉酒作乐。君何辞是指你为什么要拒绝或推辞。
天公那得私人物,头上不可扫白发。表示天意是公平而无私的,不会偏袒任何人。私人物是指个人的财物或命运。头上不可扫白发是指头发变白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或消除。表达了诗人对天道无常的认识和顺从。
所以知章眼落井底花,太白手捉江中月。将所以和知章、太白相连,表示因为明白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所以理解了两位诗友的行为和心境。
知章是指贺知章,眼落井底花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太白是指李白,手捉江中月是指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形容他在酒中寻找理想和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两位诗友的敬佩和怀念。
金莲画炬飞碧烟,赵女起舞踏四筵。将金莲、画炬、碧烟、赵女、四筵等细节描绘出一幅盛大宴会的场景。金莲是指金色的莲花形状的酒杯。画炬是指彩色的火把。碧烟是指青色的烟雾。
赵女是指赵飞燕,传说她能以舞动摇宫殿。四筵是指四方的席位。表达了诗人对酒宴之乐的赞美和渲染。
主人劝客连夜饮,似恐明朝非少年。将主人和客人的对话写出,表示主人热情地劝客人畅饮,好像怕明天就老去一样。明朝是指明天,非少年是指不再年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把握。
新丰酒槽滴红露,十千一斗亦有数。将酒比作红露,表示酒质纯正而珍贵。新丰是指新丰县,是唐代著名的酿酒之地。酒槽是指盛放酒的大木桶。滴红露是指从酒槽中滴落的酒液。十千一斗是指一万斗酒,是一个夸张的数字,表示酒量很多。亦有数是指也有限度,表示酒量不无穷。
为君典却紫绮裘,不惜更脱珊瑚钩。这句话用了一个让步,将为君和典却、更脱相连,表示为了给客人换取美酒,主人不惜拿出自己的贵重衣物和首饰。
紫绮裘是指紫色的绮绸做的皮裘,是一种华丽的服装。珊瑚钩是指珊瑚做的耳环,是一种昂贵的饰品。典却和更脱都是指出卖或抵押的意思。
门前杨花如水流,入来愁人风满楼。用转折,将门前和入来相对比,表示室外风景如画,室内却充满忧愁。杨花如水流是指杨树的花絮随风飘散,像流水一样。愁人风满楼是指让人忧伤的风吹满了楼上。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伤和无奈。
将进酒,开君愁。将将进酒和开君愁相连,表示要劝客人喝酒,消除他们的忧愁。将进酒是诗题也是劝酒歌的曲名,意思是快喝吧。开君愁是指解开你们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祝福。
第三首《栀子花诗》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把栀子花比作雪魄和冰花,突出了它的洁白和清凉。同时,用曲阑深处来形容栀子花的生长环境,表现了它的隐逸和高雅。艳精神是指栀子花的美丽和气质,与凉气清形成对比,增加了诗句的韵味。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把风比作牵引栀子花影子的人,表现了栀子花的灵动和婀娜。同时,用一钩新月来形容栀子花的形状,与风牵影相呼应,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
暗送娇香入画庭是指栀子花的香气悄悄地飘入作者的画室,表现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和赞美。画庭是指作者的住所,也暗示了作者是一位画家,与栀子花有着相通的艺术情趣。
第四首《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这首是沈周的咏花诗,以玉兰花为题,赞美了玉兰花的色、香、形,富有诗情画意。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描写了玉兰花的枝条和花朵。翠条是指玉兰花的碧绿的枝条,多力是指枝条有生机和活力,引风长是指枝条随风摇曳,似乎在引导风向。
点破是指玉兰花的花瓣如点缀的珍珠,银花是指花色洁白如银,玉雪香是指花质细腻如玉,清香如雪。用三个比喻,把玉兰花比作银、玉、雪,突出了玉兰花的纯洁和高贵。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用拟人的手法,把玉兰花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韵友是诗人对玉兰花的美称,意思是有韵味的朋友,自知人意好是指玉兰花知道人们喜欢它,隔帘轻解白霓裳是指玉兰花像一位害羞的女子,在帘幕后轻轻地脱下白色的衣裳。
用两个比喻,把玉兰花比作天仙和美女,表现了玉兰花的娇艳和妩媚。
第五首《读出师表》两篇忠告慨慷辞,字字中间有涕洟。
天下二归心属舌,隆中三顾道存伊。
老臣虚已六未解,瞒子输才十倍之。
谨论堂堂诚激烈,孤忠痯痯力驱驰。
转征南北思何远,怆及桓灵语更危。
开济莫酬徒有策,英雄先死却无时。
天荒大野星俄陨,水啮空江石不移。
不朽文章千载事,后人能鉴乃能悲。
这首诗赞颂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的忠诚和悲壮。
两篇忠告慨慷辞,字字中间有涕洟。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都是他在北伐前向后主刘禅进言的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先帝的忠心和感激,以及对后主的期望和劝勉。这两篇文章都充满了慷慨悲壮的气概,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他的泪水和血汗。
天下二归心属舌,隆中三顾道存伊。当时天下分为三国,魏、蜀、吴,而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承担了统一天下的重任。他之所以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用,是因为他在隆中对策时,被刘备三次邀请到草庐中,向刘备提出了平定天下的大计。
这里用“心属舌”比喻刘备对诸葛亮的言辞信服,“道存伊”比喻诸葛亮是刘备的良师益友。
老臣虚已六未解,瞒子输才十倍之。诸葛亮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北伐六次,没有放弃统一天下的理想。他在《后出师表》中自谦地说自己“虚而不实”,不如先帝时期的老臣们。他也在《前出师表》中说自己“不胜受恩感激”,不敢欺瞒后主刘禅。但实际上,他的才能和功绩远远超过了那些老臣们,可以说是十倍于他们。
谨论堂堂诚激烈,孤忠痯痯(guǎn)力驱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谨慎地陈述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建议,语气诚恳而激昂。他孤身一人承担了忠君报国的重任,不顾身体和困难,奋力驱驰于战场上。
转征南北思何远,怆及桓灵语更危。诸葛亮在北伐之前,曾经平定了南方的吴国和南蛮,并且多次征讨北方的魏国。他为了统一天下而奔波劳累,不知道还要走多远的路程。他想到先帝刘备临终时跟他谈论桓、灵二帝时代汉朝衰败的原因,并且嘱咐他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他觉得现在汉朝更加危急,不禁感到悲哀。
开济莫酬徒有策,英雄先死却无时。诸葛亮虽然有开创太平盛世的才略和策略,但是却没有得到后主刘禅的重用和支持,只是徒劳无功。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但是却在北伐中途英年早逝,没有等到统一天下的时机。
天荒大野星俄陨,水啮空江石不移。诸葛亮死后,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突然坠落,象征着他的逝去。他死在五丈原,那里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只有水声和石头。他的忠诚和志向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永远不会改变。
不朽文章千载事,后人能鉴乃能悲。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不朽的文章,它记录了他千载难逢的忠君报国之事。后人如果能够认真地阅读和鉴赏这篇文章,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忠义和悲壮,从而产生敬佩和悲悯之情。
总结沈周的诗歌主要表现他的“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题材范围比较窄,多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书画创作、友人交往和对先帝的忠诚。
沈周的诗歌风格受到宋元文人诗的影响,尤其是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人,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有自己的创新和个性。他的诗歌语言平白简洁,不追求华丽辞藻,而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他的诗歌形式多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偶尔也写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他的诗歌韵律清新流畅,音乐性强,多用宫商调,也就是永明体。
“明四家”之沈周 高清山水欣赏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也画人物,名重当时。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後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布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卉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後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图文来自网络)
沈周高清山水画辑录分享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明代杰出书画家,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兼工花卉、鸟兽。人物,名重当时。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笔意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融揉参杂,具自家风貌。写意花卉鸟兽甚佳,无愧明四大画家。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大痴山水图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横4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蜀道难 立轴 己酉(1489年)作
仿吴镇山水 水墨绢本
袁安卧雪图 立轴 1474年作
桃源胜境 立轴 成化二年(1466年)作
莲塘小隐图 立轴
山水 立轴 纸本
石梁飞瀑
山水 设色绢本 1489年作
梅花书屋
《松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岭嵯峨曲涧幽
《落花诗意图》
《雨夜幽寂图》
《魏园雅集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四松图》
《溪山秋》
《溪山鱼隐图》
《溪山访友图》
雪窗读易仿李营邱笔 水墨纸本
《溪山鱼隐图》
《溪山访友图》
《桃源仙境图》
《高岭嵯峨曲涧幽》
《雨夜幽寂图》
《魏园雅集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湖山栖隐图》
寒江独钓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山静日长图 立轴
美国展出唐伯虎行书真迹,全长10多米,估值100亿!
美国展出唐伯虎行书真迹,全长10多米,估值100亿!
文:书画新风景
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展出的唐伯虎行书真迹——《落花诗册》,全篇长达10多米。根据唐伯虎书法市场拍卖价格,这件作品估值达13亿美金,折合人民币上百亿元。
唐伯虎(1470-1523),即唐寅。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真迹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伯虎的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此前,唐伯虎的书法作品大多以刻本、拓本等形式流传于世,而这次的真迹展出,让观众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位明代书法大师的亲笔之作,对于理解唐伯虎的艺术风格和书法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2/169625798610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