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in的含义(sin的含义)

时间:2023-10-08 04:38:4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往事如风

想学习电气自动化?先学好\"电\"!这些知识很基础也很重要

学习电气技术应从理论开始,本文分享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有效值、相位、相位差相关知识。交流电是指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做周期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交流电类型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正弦交流电,因此这里就以正弦交流电为例来介绍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符号、电路和波形如图1所示。下面以图1b所示的交流电路来说明图1c所示正弦交流电波形。

①在0-t1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是上正下负,电流I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上正→电阻R→交流电源下负,并且电流I逐渐增大,电流逐渐增大在图1c中用波形逐渐上升表示,t1时刻电流达到最大值。

②在t1-t2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正下负,电流I的方向仍是:交流电源上正→电阻R→交流电源下负,并且电流I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减小在图1c中用波形逐渐下降表示,t2时刻电流为。

③在t2-t3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负下正,电流I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图1c中的交流电波形由t轴上方转到下方表示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电流I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下正→电阻R→交流电源上负,电流反方向逐渐增大,t3时刻反方向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④在t3-t4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负下正,电流I仍是反方向,电流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下正→电阻R→交流电眼上负,电流反方向逐渐减少,t4时刻电流减小到0。

t4时刻以后,交流电源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变化与0-t4期间变化相同。实际上,交流电源不但电流大小和方向按正弦波变化,其电压大小和方向变化也像电流一样按正弦波变化。

2、周期和频率

周期和频率是交流电最常用的两个概念,下面图2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波图形来说明。

①周期:从图2可以看出,交流电变化过程是不断重复的,交流电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图2所示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说明该交流电每隔0.02s就会重复变化一次。

②频率 交流电在每秒钟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用f表示,它是周期的倒数,即f=1/T,频率的单位是Hz。图2所示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那么它的频率为50Hz,说明在1s内交流电能重复0-t4这个过程50次,交流电变化越快,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周期就越短,频率越高。

3、瞬时值和有效值

①瞬时值

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在某一时刻的值称为交流电在该时刻的瞬时值。以图2所示的交流电压为例,它在t1时刻的瞬时值为2202V(约为311V),该值为最大瞬时值;在t2时刻瞬时值为0V,该值为最小瞬时值。

②有效值

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这给电路计算和测量带来不便,为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以图3所示电路来说明有效值的含义。

图3所示两个电路中的电热丝完全一样,现分别给电热丝通交流电和直流电,如果两电路通电时间相同,并且电热丝发出热量也相同,对电热丝来说,这里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也等效的,那么久将图3b中直流电的电压值或电流值称为图3a中交流电的有效电压值或有效电流值。

交流市电电压为220V指的是有效值,其含义是虽然交流电压时刻变化,但它的效果与220V直流电视一样的。没有特别说明,交流电的大小通常是指有效值,测量仪表的测量值一般也是指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瞬时最大值的关系是:最大瞬时值=√2×有效值。例如交流市电的有效电压值为220V,它的最大瞬时电压值=√2×220=311V。

4、交流电的相位与相位差

正弦交流电的电压或电流值变化规律和正弦波一样,为了分析方便,将正弦交流电波形放在图4所示的坐标中。

图4中画出了交流电的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角度为2π,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0.02s。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刻,交流电压所处的角度不同,如在t=0时刻的角度为0°,在t=0.005s时刻的角度为π/2(90°),在t=0.01s时刻的角度为π(180°)。

交流电在某时刻的角度称为交流电在该时刻的相位。在图4所示的交流电在t=0.005s时刻的相位为π/2(90°),在t=0.01s时刻的相位为π。交流电在t=0时刻的角度称为交流电的初相位,图4中的交流电初相位为0°。

对于初相位为0°的交流电,可用公式表示:U=Um×sinωt,公式中U为交流电压的瞬时值,Um为交流电压的最大值,ωt为交流电压的相位,其中ω称为交流电的角频率,ω=2π/T=2πf。利用公式可以求出交流电压在任一时刻的相位及该时刻的电压值。

例如:已知某交流电压的周期T=0.02s,最大电压值Um=10V,初相位为0°,求该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相位及电压。

先求出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相位ωt:ωt=2π/T×t=3/2π,再求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电压值U:U=Um×sinωt=-10V。

有些交流电压在t=0时刻的相位并不为0°(即初相位不为0°),如图5所示。在t=0时刻,U2的初相位为0°,它可以用U2=Um×sinωt表示;U1的初相位不为0°,而为φ。对于初相位不为0°的交流电压可用公式表示:U1=Um×sin(ωt+φ),公式中Um为交流电的最大值;(ωt+φ)为交流电的相位;φ为交流电的初相位(即t=0时的相位)。 图5中U1的初相位φ=π/2,它的表达式为U1=Um×sin(ωt+π/2),根据这个表达式可以求出U1在任何时刻的相位和电压值。

②相位差

相位差是两个同频率交流电的相位之差。如图6a、图6b所示,两个同频率的交流电流i1、i2分别从两条线路流向A点,在同一时刻,达到A点的i1、i2交流电的相位并不相同,在t=0时刻,i1的相位为π/2,而i2相位为0°,在t=0.01s时刻,i1的相位为3π/2,而i2相位为π,两个电流的相位差为(π/2-0)=π/2或(3π/2-π)=π/2,即i1、i2的相位差始终是π/2。在图6b中若将i1的前一段补偿出来(虚线所示),也可以看出i1、i2的相位差是π/2,并且i1超前i2 π/2(90°)。

两个交流电存在相位差实际上就是两个交流电变化存在着时间差。例如图6b中的两个交流电,在t=0时刻,i1电流的值为5mA;也就是说,i2电流电流的值为0;而到t=0.005s时,i1电流的值变为0,i2电流的值变为5mA;也就是说,i2电流变化总是滞后i1电流的变化。

想学习电气自动化?先学好\"电\"!这些知识很基础也很重要

学习电气技术应从理论开始,本文分享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有效值、相位、相位差相关知识。交流电是指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做周期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交流电类型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正弦交流电,因此这里就以正弦交流电为例来介绍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符号、电路和波形如图1所示。下面以图1b所示的交流电路来说明图1c所示正弦交流电波形。

①在0-t1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是上正下负,电流I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上正→电阻R→交流电源下负,并且电流I逐渐增大,电流逐渐增大在图1c中用波形逐渐上升表示,t1时刻电流达到最大值。

②在t1-t2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正下负,电流I的方向仍是:交流电源上正→电阻R→交流电源下负,并且电流I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减小在图1c中用波形逐渐下降表示,t2时刻电流为。

③在t2-t3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负下正,电流I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图1c中的交流电波形由t轴上方转到下方表示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电流I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下正→电阻R→交流电源上负,电流反方向逐渐增大,t3时刻反方向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④在t3-t4期间:交流电源e的电压极性仍是上负下正,电流I仍是反方向,电流的方向是:交流电源下正→电阻R→交流电眼上负,电流反方向逐渐减少,t4时刻电流减小到0。

t4时刻以后,交流电源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变化与0-t4期间变化相同。实际上,交流电源不但电流大小和方向按正弦波变化,其电压大小和方向变化也像电流一样按正弦波变化。

2、周期和频率

周期和频率是交流电最常用的两个概念,下面图2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波图形来说明。

①周期:从图2可以看出,交流电变化过程是不断重复的,交流电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图2所示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说明该交流电每隔0.02s就会重复变化一次。

②频率 交流电在每秒钟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用f表示,它是周期的倒数,即f=1/T,频率的单位是Hz。图2所示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那么它的频率为50Hz,说明在1s内交流电能重复0-t4这个过程50次,交流电变化越快,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周期就越短,频率越高。

3、瞬时值和有效值

①瞬时值

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在某一时刻的值称为交流电在该时刻的瞬时值。以图2所示的交流电压为例,它在t1时刻的瞬时值为2202V(约为311V),该值为最大瞬时值;在t2时刻瞬时值为0V,该值为最小瞬时值。

②有效值

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这给电路计算和测量带来不便,为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以图3所示电路来说明有效值的含义。

图3所示两个电路中的电热丝完全一样,现分别给电热丝通交流电和直流电,如果两电路通电时间相同,并且电热丝发出热量也相同,对电热丝来说,这里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也等效的,那么久将图3b中直流电的电压值或电流值称为图3a中交流电的有效电压值或有效电流值。

交流市电电压为220V指的是有效值,其含义是虽然交流电压时刻变化,但它的效果与220V直流电视一样的。没有特别说明,交流电的大小通常是指有效值,测量仪表的测量值一般也是指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瞬时最大值的关系是:最大瞬时值=√2×有效值。例如交流市电的有效电压值为220V,它的最大瞬时电压值=√2×220=311V。

4、交流电的相位与相位差

正弦交流电的电压或电流值变化规律和正弦波一样,为了分析方便,将正弦交流电波形放在图4所示的坐标中。

图4中画出了交流电的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角度为2π,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0.02s。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刻,交流电压所处的角度不同,如在t=0时刻的角度为0°,在t=0.005s时刻的角度为π/2(90°),在t=0.01s时刻的角度为π(180°)。

交流电在某时刻的角度称为交流电在该时刻的相位。在图4所示的交流电在t=0.005s时刻的相位为π/2(90°),在t=0.01s时刻的相位为π。交流电在t=0时刻的角度称为交流电的初相位,图4中的交流电初相位为0°。

对于初相位为0°的交流电,可用公式表示:U=Um×sinωt,公式中U为交流电压的瞬时值,Um为交流电压的最大值,ωt为交流电压的相位,其中ω称为交流电的角频率,ω=2π/T=2πf。利用公式可以求出交流电压在任一时刻的相位及该时刻的电压值。

例如:已知某交流电压的周期T=0.02s,最大电压值Um=10V,初相位为0°,求该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相位及电压。

先求出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相位ωt:ωt=2π/T×t=3/2π,再求交流电压在t=0.015s时刻的电压值U:U=Um×sinωt=-10V。

有些交流电压在t=0时刻的相位并不为0°(即初相位不为0°),如图5所示。在t=0时刻,U2的初相位为0°,它可以用U2=Um×sinωt表示;U1的初相位不为0°,而为φ。对于初相位不为0°的交流电压可用公式表示:U1=Um×sin(ωt+φ),公式中Um为交流电的最大值;(ωt+φ)为交流电的相位;φ为交流电的初相位(即t=0时的相位)。 图5中U1的初相位φ=π/2,它的表达式为U1=Um×sin(ωt+π/2),根据这个表达式可以求出U1在任何时刻的相位和电压值。

②相位差

相位差是两个同频率交流电的相位之差。如图6a、图6b所示,两个同频率的交流电流i1、i2分别从两条线路流向A点,在同一时刻,达到A点的i1、i2交流电的相位并不相同,在t=0时刻,i1的相位为π/2,而i2相位为0°,在t=0.01s时刻,i1的相位为3π/2,而i2相位为π,两个电流的相位差为(π/2-0)=π/2或(3π/2-π)=π/2,即i1、i2的相位差始终是π/2。在图6b中若将i1的前一段补偿出来(虚线所示),也可以看出i1、i2的相位差是π/2,并且i1超前i2 π/2(90°)。

两个交流电存在相位差实际上就是两个交流电变化存在着时间差。例如图6b中的两个交流电,在t=0时刻,i1电流的值为5mA;也就是说,i2电流电流的值为0;而到t=0.005s时,i1电流的值变为0,i2电流的值变为5mA;也就是说,i2电流变化总是滞后i1电流的变化。

太阳直射地球纬度计算公式

地球绕着太阳转,阳光对地球的直射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由地球在运行轨道上的某一位置怎样计算直射点的纬度呢?本文给出计算公式,限于篇幅,公式推导过程略去,只介绍公式及应用。

如上图,红色曲线为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点O为太阳所在位置,点A和点C分别是地球“冬至”和“夏至”时节所在位置,现设地球运行到点B位置。θ是以OA为始边OB为终边的角(0°≤θ≤360°),若用β表示地轴倾斜角(β≈66.5°),α表示地球运行到点B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则有α=-arcsin(cosβcosθ). 当α>0时为北纬度数,当α=0时为赤道(0°纬线圈),当α<0时为南纬度数(-α)。

【例】求以下时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 夏至 ② 秋分 ③ 大寒

【解】① 这时θ=180°,代入以上公式得

α=-arcsin(cosβcos180°)≈-arcsin(-cos66.5°)=23.5°,所以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约为北纬23.5°

② 这时θ=270°,α=-arcsin(cosβcos270°)=0°,所以太阳直射点为0°纬线圈(赤道)

③ 这时θ=30°,代入以上公式同理可得 α≈-20.2°,即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约为南纬20.2° (本文完)

为什么人类会脑洞大开想出三角函数sin和cos?有什么用?

#本文将从三角函数的诞生,三角函数的功劳和作用,以及三角函数的“出道”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三方面进行论述。#

PS: 阅读全文需要7-8分钟

sin和cos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们的中文名分别是“正弦”和“余弦”,我们从初中起就开始和它们打交道。

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也许大多数人对它们的唯一印象就是:

背不完的公式,和做不出的题目,对不对? 但不知道你可曾想过,这三角函数啊,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它自己成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是何方神圣发明了这些? 数学家们又是怎么想到发明它的?

02 上帝的语言

如果说文字是人类的语言,那么几何图形就是上帝的语言。

所谓上帝的语言,就是自然规律。作为科学家,其任务也就是发现这些自然规律。而发现自然规律,往往绕不开几何图形,它是自然规律的直观呈现形式。

说到几何图形,大家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这些:

再复杂的事物,也是由最简单、基本的事物构成的。因此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它们或许是构成自然界最基本的元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这是一个基本的圆

我们将它切去一小部分,再拉长成一个椭圆。

再给他画上一个小圆圈。

在缺口处添上几个三角形,之后再添上一个细长的椭圆。

最后在底端添上一个小正方形,再在左侧填上两个重叠的椭圆。

一个人像就这样被构造出来。

最后呈现出来的人像虽然比较复杂,但通过观察构建这个人像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个看似复杂的图形实际上都是由最基本的图形构成的。

不仅仅是这个人像,世间万物,无论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还是你无法通过客体直接观测到的的自然规律,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

你是否想起了小时候画画或是玩剪贴画的场景?这就对了。绘画本质上是一种人类运用主观能动性,将自然万物通过抽象,再映射到画面上的过程。

这里所谓抽象,包含了一个分解到再合成的过程。分解就是,通过将复杂的事物“拆”成一个个简单的事物,而合成则是,将这些简单的事物重新拼接成原先复杂的事物。

咱们数学,其实和画画真还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因为,数学和画画都离不开“分解——再合成”,即从抽象到再现的思维。

简单的事物往往是强大的,因为它们具有构成复杂事物的无穷潜能,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就是,它们具有极强的普遍性。

因此,从大自然的语言——看似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入手去探究自然界的复杂事物和自然规律,往往效率是最高的。

而探究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打个比方, 一个圆,够简单了吧,可是人们为了彻底摸清它的性质,可是掉了一层皮啊,就连测量圆周率的精确值,也花了人类上千年的时间。

这是为什么?原因是探究工具和方法的缺乏。一旦拥有了系统可靠的探究工具和方法,探究的效率必将大幅提升。

而三角函数,就是探究这些基本图形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会从大家对三角函数的认知入手,为大家解释这个问题。

03 闲话说三角

首先我们从三角函数的诞生说起。

sine(正弦)一词始于阿拉伯人雷基奥蒙坦。他是十五世纪西欧数学界的领导人物,他于1464年完成的著作《论各种三角形》, 1533年开始发行,这是一本纯三角学的书,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独立成为一门数学分科。

cosine (余弦)为英国人根日尔首先使用,最早在1620年伦敦出版的他所著的《炮兵测量学》中出现。

之后,结合个人经历,我默认大家是从“锐角的三角比”开始,最先接触三角函数的概念的。

所谓锐角的三角比,就是通过直角三角形各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定义sin、cos、tan等三角函数。

之后,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我们从函数的角度,借助单位圆和旋转矢量去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简单总结就是: “三角函数”是在单位圆内以“角度"为自变量,以“角度”对应 “任意角终边"为因变量的函数。

旋转矢量法下的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是以“角度“为自变量,以“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的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

尽管定义方式不同, 但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函数与我们所熟悉的图形圆形和三角形,关系密不可分。三角函数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总结出这些基本图形内部的约束关系和矛盾。

也就是说,三角函数是解开圆和三角形许多性质的一把钥匙,是研究基本自然语言——基本图形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使对于基本图形的研究,有了更为成熟、系统的数学语言。

当我们对圆和三角形这一类最基本图形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时,就好比我们学习外语时,学会了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式——我们研究复杂的自然规律和事物就变得更为轻松了。

04 工业先声

在这一部分,我将为大家印证我之前的论断——三角函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把金钥匙。同时给大家讲一些故事,让大家更方便地理解, 为什么在工业时代,三角函数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会起到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从发电机说起。

作为生活常识,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源一般都是交流电。所谓交流电,想必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交流电就是电压值随着时间, 呈三角函数(正弦)变化规律的函数。

而决定交流电源性质的, 正是产生交流电源的装置——发电机。

其原理大致为:由燃料驱动线圈转动,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发动机输出电能,实现由内能向机械能,再由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

但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线圈与磁感线的角度随着线圈的转动而变化,所以发电机所输出的电源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按正弦规律变化。

电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几乎成为了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能源。而由于获得电能的装置——发电机输出的电源按正弦规律变化,故正弦函数,成为了研究电学、设计电路、电器、电气装备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数学工具。

此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电机所产生电源的特点,直接决定了设计电源的“使用者”,即用电器时应当遵循的规则。

05 神奇的波浪

到了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话、电报、电台等无线通讯技术的诞生,关于电磁波的研究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电磁波的产生,以收音机电台为例,是来自于RC振荡电路的。

RC振荡的原理属于模拟电子电路的研究范畴,较为复杂,在这里给出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RC振荡器是一个将直流信号转变为交流信号(即符合正弦规律的信号)的电路,且能通过内部的运算机制实现交流信号幅度和频率的改变。不同的幅度和频率可被用来代表不同信息,再结合远距离传输,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可以发现,RC振荡器所输出的信号,同样满足正弦的变化规律。这样的信号,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传输速度快、穿透能力强、能量衰减小等诸多优点,以电磁波为通信的物理载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再复杂的电磁波,也能用最简单的sin/cos组合表示并模拟出来。而找到这样的sin/cos组合,就需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傅立叶变换。

要理解傅立叶变换,对于大家而言可能比较困难。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完这个例子过后,大家会对傅立叶变换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张图是印尼爪哇岛某处的海滩,大家可以看到图中前浪推后浪的景象。同样,大家应该也观察到,水面的波纹形状是比较复杂的。

尽管波纹形状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他们是由许许多多简单的“波纹”叠加而成的。什么是叠加?前浪拍,后浪推,两者碰撞,形成了新的“波浪”,而这新的“波浪”又与其他波浪之间碰撞,形成了丰富多样波纹规律,这就是叠加。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抽象成以下形式:

这是波浪A

这是波浪B

这是波浪C

这是波浪D

可以发现,以上ABCD四个波浪都特别“干净”——没有多余的瑕疵,都严格符合正弦变化规律。

但当这四个“干净”的波浪叠加在一起时,形成的新波浪还会“干净”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跟“干净”的波浪相比,这叠加后的波浪更为复杂,看起来变“狰狞”了,是不是?

如果我们将更多不同的“干净”波形继续往上面叠加,最后所产生出的新波形会更加“狰狞不堪”。

它们可以是这样:

还可以是这样:

这两张图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音频信号。

这就是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思想:再复杂的波形,也能用多个简单波形相加的形式表示,而这些简单波形的速度、频率和最大高度互不相同。

有了傅立叶变换,分析或者传输再复杂的信号也不在话下——把它“拆开”成最简单的波形就行了,针对这些简单的波形去设计能产生或感应到相应波形的模拟或数字电路,再将这些电路以一定的规则整合,就能达到发送、接受信号的功能,也就实现了通信,对吧!

而傅立叶变换,作为研究电磁波与通信最为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其核心数学基础,也是sin和cos函数,即正弦与余弦函数。

可以说,没有sin和cos,就没有分析与研究信号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没有今天便捷的互联网通信时代。

06 大道至简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一切的起点,都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圆!

我们来复习一下:

(敲黑板)

1、为了彻底弄清楚圆的性质,数学家们耗费了上千年寻找研究圆的数学工具。

2、公元15-16世纪,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应运而生,它解释了圆内部的性质、联系和矛盾。

3、工业时代,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符合正弦的规律,这使得正弦和余弦在电磁学的研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现代通信时代,RC振荡电路所激发的电磁波符合正弦规律。电磁波是远距离传输信息的“最佳人选”,研究与分析电磁波离不开傅立叶变换,而傅立叶变换的核心数学基础便是正弦和余弦函数。

如今科技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大家可否想过,在先进的科学技术背后,为其奠基的,却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元素?比如说,一个圆。

这印证了文章刚开始所给出的一个命题:简单的事物往往是强大的,因为它们具有构成复杂事物的无穷潜能。

是的,这便是科学的精神与真谛,一言以蔽之,曰:大道至简。

因此,善于发现的你,永远不要轻视身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简单的事物。

正是这些简单的事物,足以撬动地球。

这些简单的事物,正是上帝的语言。等着“翻译家”,即智者,去揭开它们的奥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8/16962500106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