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放置三国官方版及时判断当前的战斗形态,并将其发挥得更好。这很有趣。让我们下载游戏并体验它。Fplay
首先进入创建角面,将出现魏树武三国。在你喜欢的营地中选择相应的角色。在接下来的中原战役中,会有不同的阵营;选择角色后,你也可以选择自己阵营的将军
进入游戏后,先根据任务提示去做,比如升级几个将军,融合一次性装备。简而言之,首先升级到20级。在主城区可以获得一些奖励。同时,你也可以看到当天的活动奖励。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充值
充值的元宝最好不要乱花钱,每天按优惠活动消费七天。第一天是高级坐骑活动。玩家可以花费元宝在商店购买高级丹山高级坐骑。每个级别都会有一定的奖励;当然,土豪劣绅可以继续崛起。在活动期间,有一个高级排名列表,前几名有专属头衔(有日常任务要做,哦,增加了很多经验)
当他们上升到20级以上时,主城将开放,主城老板有活动。收到,挑战时最好安排一名集体攻击将军。传递图片会更容易、更快。集团攻击将军是怎么来的?那是《左慈寻宝记》中的周瑜,是一个集体攻击。周瑜仍然相对强壮。他可以过渡到110-120级。他可以得到元宝抽奖。至于他得到多少次,这取决于他的脸。有钱的球员可以考虑。刷地图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小资产阶级玩家来说,元宝的角色在早期仍然非常有用。小资产阶级玩家可以考虑主要城市界面上的成长基金和投资计划。它们是成本效益高的商品,并能获得稳定的利润!在服务开通期间,您可以每天收到回扣锭,也可以收到升级!所以你越早投资,赚的就越多。试着提升你的战斗力,在七天内赢得赵云。至于土豪劣绅,孙尚翔可以在开战期间抽签。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早期不可战胜,后期坚强
真放置三国官方版阵容推荐
蜀国阵容:赵云+张飞+关羽+庞统+孟获+黄跃英
吴国阵容:孙权+孙尚翔+周瑜+小乔+甘宁+吕蒙魏国阵容:曹操+曹震+夏侯敦+徐楚+殿伟+张颖英雄阵容:吕布+刁《三国演义》中,阵容的搭配有很多选择。无论是混战还是国家队的组合,这种情况都很常见。其中,国家队是热火队。由于额外的营地,它深受玩家的喜爱。不同的国家队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球员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打法来选择,而不是根据别人说的话来选择哪个国家队好。三国的特点1三国的战场布局,经典的圆形作战模式,以及招募更多三国将领的团队冒险
2、大而精致的游戏画风为玩家带来了最精彩的冒险决斗,酷而生动的特效点燃了他们的
3、带领千军万马作战、扭打、连击,不断激发人物强大的内力
真放置三国官方版.《三国演义》入门
I级
每级升级都会提高角色的战斗力。目前,在游戏中,除了通过复制提高等级外,还有分支任务和玩法可以提高等级
II天赋
该天赋与等级相关联,但点亮相应等级的天赋点将提高角色属性和战斗力。此外,它还包括对动作的研究。学习和升级不同的招式也将极大地提高人物
III武器的战斗力
只要武器系统有相应的加固石材,就可以提高武器水平。游戏中的武器系统是一个专门用来提高角色攻击力的地方。它也可以被占有和伪造。它是提高战斗力的必要场所
IV坐骑
坐骑系统是游戏玩家最熟悉的东西。改进坐骑和改变坐骑的外观将提高角色的战斗力。这里的山战斗力是叠加的。所以值得一试
v数组分解
数组分解系统主要是一个改善角色自身属性的地方。八尊石像是一个阵列。每次石像被打破,人物属性都会得到提升,战斗力也会随之提升。享受战斗体验,探索无与伦比的大地图场景,结成盟友,协调行动,争取三国霸权
真放置三国官方版真正发挥了三大优势:经典的三国之战、自由的决斗比赛、丰富而精彩的游戏模式和激动人心的决斗。《三国演义》大规模的战斗场面,多种玩法,任意挑战,轻松收获大量顶级装备文物
3、进入三国战乱时期,与强敌作战,指挥千军万马,四通八达。F评论
1与三国众多将领展开战略回合战争,击败众多强敌,收获更多福利资源
2、召唤更多的军事人物,收集更多的纸牌兵,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并随时开始一场激动人心的脑力激战
本期小编带来的这款游戏下载就到此结束啦,小伙伴们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就快来看看更多有趣的手机游戏吧!
你知道真实的三国后,会颠覆你对三国的崇拜!真实的三国非常残忍,非常血腥,真实的三国人口稀少,物质匮乏,民生凋敝。那里没有英雄或者枭雄,有的都是血与泪。
在这里我仅讲两点:残忍以及人口
一、三国里到底有多残忍多血腥?
残忍血腥到吃人是常有的事。连人都吃,还有什么残忍的事是做不出来呢?
1. 郭颁《魏晋世语》中这样有一段故事:“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东阿县)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就是人肉。
为了供军粮,竟然拿老百姓用作军粮。
2.臧洪被袁绍围困三个月,城里粮食全无,一开始还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什么都被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最后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
3.由于物质匮乏,人也被当作食物。《晋书》记载:“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而且古代打仗战败方很多都是充当粮食,有‘两脚羊’的称谓。
二、真实的三国人口非常少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
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官渡之战曹操2万,袁绍10万;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最多5万人,曹操有15万;夷陵之战刘备孙权各5万。
《晋书·地理志》记载“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也就是说恒帝的时候有5600万人口,而到了三家归进晋时,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你知道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是什么让人口从5600万降到1600万吗?
很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战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诸侯的纷争无休无止,所以就简单的认为是战争导致人口骤减。
其实真正导致人口骤减的原因是瘟疫。
1.史料
《三国志》这样记载:《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北还。”;《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而曹操南征赤壁军中大疫并非孤例。实际上从公元119年(汉安帝元初六年)至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这一百年内史书有记载的大瘟疫有几十次之多。仅东汉末年三国初的三十年内,有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之多。
2.名人
曹植的《说疫气》“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亡,或覆族而丧。”而璀璨文坛的建安七子有四子在此时也死于瘟疫。后来“七子之冠冕”王璨也得瘟疫死了。连这些名门望族都免不了得瘟疫,可想而知老百姓是怎么过来的。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于是张仲景游历各方,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总结:
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可能是三国最为真实的写照了。唉!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真实的三国可能比我说的这些还惨,很多人做梦都想穿越到三国去,我想如果你穿越到了三国,你绝对会后悔。
,谈到三国演义就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英雄传记。但历史上是什么情况的呢?当然不是小说写的那样,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赵云长坂坡几十万人七进七出,那都是扯淡。首先,真要了解三国,就先要了解历史。三国把个人英雄主义严重的夸大导致了现在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误判,谁单挑多厉害啊,谁跟谁打多少回合啊。其实呢,三国时期有马鞍没马蹬,马上战斗工具都是单手武器,刀剑什么的,没有长杆兵器也用不了,长杆兵器都是战车士兵使用的。骑马根本掌握不了,三国演义的打架方式不是当时的年代的,所以不会存在拿什么枪啊,偃月刀啊。西晋南北朝都没有,何况三国?而且三国对名将的定义也很搞笑,谁单挑厉害啊,打架无敌啊,其实很幼稚。因为他根本不现实。而且看看三国前面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孙武庞涓乐毅王翦白起廉颇李牧,汉朝时期韩信钟项羽章邯李广卫青霍去病。这么多公认的名将,你看哪个记载过他们的武力多高,单挑多强?不存在的,他们都是军事专家打仗运筹帷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少胜多也是常有,这么多历史含金量这么高的人,反而不如演义来的精彩,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小说就是小说,要感谢罗贯中把演义写的这么精彩才能让三国流传这么久而且这么传奇,没有他三国这段历史就会跟五代十国一样,很精彩但无人问津。要了解三国就要好好认清历史,把三国志和注的部分用历史的方式来分析,不要用小说的方式来看待,历史自然就呈现出来了
,真实的三国是什么样子的?
得益于《三国演义》,以及各类影视作品,提到三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英雄辈出,无数能人志士靠着智慧和勇武在这里激烈碰撞,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
但是,真正的三国远非如此。
整个三国时代的,本质上是东汉立国以后,社会各阶层百年矛盾的集中爆发。所以,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人都异常痛苦、煎熬,为了苟且的活下去,所有人不得不在乱世中拼尽全力的去挣扎。
先看一组数据;
公元157年,东汉王朝人口统计,汉帝国有5647万余人。而到了三国后期,《三国志》记载蜀国仅有人口94万余,孙吴也仅仅230万余,而人口最多的曹魏也仅有443万余。这也就是说,整个三国加起来仅有767万人。
人口损失率高达86%!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西晋一统,重新统计全国人口,共计1616万。即便如此,人口损失率也高达71%,令人不寒而栗。
所以,当演义褪去华丽的文学修饰,漏出真正的面容,成为历史后,一定让大多数人沉默无语。
开篇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是否看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
在这部电影中,张国立饰演的地主范殿元身处乱世,不幸的是又赶上了大灾。为了躲避战争和饥饿,他带着一家人踏上了逃荒之路。
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挖野菜、刨草根充饥的人。野菜、草根挖完之后,他们又去啃树皮,干硬的树皮吃下去就像是刀子一样在剌嗓子,没办法,不吃就得饿死。到了最后,树皮都啃完了,无奈之下,人们又吃起了观音土,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含有矿物的黏土,吃了就堆在肚子里排不出来,直到把人活活的憋死。
逃荒到了最后,带着一家人逃难的范殿元全家死绝,只剩下了范殿元一人在绝望中活了下来。
而真正的三国呢,要远比《1942》残酷好几倍。
简单说一下三国乱世的背景。
三国乱世的根源在于东汉,而东汉这个朝代先天不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网友们称为位面之子,一个原因是昆阳大战,刘秀运气爆棚,流星直接砸了王莽的军队,让他捡了个大便宜。另一个原因就是刘秀于公元22年起兵,仅仅3年的时间就带甲百万,在洛阳称帝建国了。
刘秀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呢?
说白了,刘秀当时只不过是世家大族们推出来的傀儡。也正因此,刘秀称帝后没有什么建树性的政策,只能向扶持他的世家大族妥协,不仅要对这些功臣加官进爵,而且还招募了他们的后代进入朝廷为官。
也正因此,东汉的重要官职几乎全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还培养出了一些类似于袁绍、杨修这种“四世三公”的怪胎家族。这些人变相世袭着朝廷官职,不仅打断了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更是把无权无势的平民变成了他们庄园里的奴隶。
在这种情况下,东汉的皇帝和老百姓饱受世家大族压迫,一个活的憋屈,一个活的困苦。
慢慢的,皇帝开始反抗,利用外戚势力来制衡世家大族,那位深入漠北,勒石燕然的窦宪就是皇帝扶持外戚的代表性人物。但外戚势力做大之后,很可能反噬皇权,比如功高盖主的窦宪,以及权势滔天的梁冀。于是,皇帝又找了帮手,那就是宦官集团。
就这样,世家、外戚、宦官三大集团进入了短暂的平衡期,同时也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而底层的百姓呢,饱受煎熬和剥削,不断地出现零星的反抗和起义。到了东汉末年,矛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在此时,太平道张角成为了底层百姓心中的期望。最初,张角传教是受到地方官支持的,原因在于张角传教是深入受灾地区一线,不仅在当地治病救灾(虽然是跳大神,但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比等死要好点),而且还教导百姓多行善事。
地方官一看,太平道有用啊,起码能降低百姓起义的概率,所以就默认了张角的太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被压迫的老百姓加入太平道,地方官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到了这个时候,按理说,地方官应该出来做点儿事了。不过,不要忘了,现在朝廷党争已经陷入白热化,皇帝意图利用宦官集团取代世家大族把控的地方权力,将很多世族子弟以“党人”之名禁锢。如此,很多太监的叔伯兄弟到了地方上任职县令,甚至是太守。
于是,把控地方权力的世族子弟为了自身的权力,选择放纵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如此,一来可以暂时掩盖自己的不作为,避免受到舆论攻击,二来还可以给将来的继任者留下烂摊子,一旦自己被迫离职,则火速挑拨太平道造反。
可以说,张角太平道的发展,本质上是世族大族的受到朝廷威胁之后,意欲保住权力的应对办法。换句话说,这是世家大族企图养寇自重,是东汉高层内斗的必然。
最终,东汉高层内斗变得愈发激烈,张角势力也开始野蛮生长,有了不可估量的能力。
黄巾之乱
公元184年二月,由于洛阳内应被发现,张角提前起义,仅仅一个月,黄巾军发展到了七州二十八郡。
此时,高层内斗依旧不止,世族子弟攻讦宦官贪赃枉法,说张角造反都是宦官集团逼出来的。而宦官则攻讦世族子弟暗中勾结张角,很多世家大族甚至投靠了张角,成为了张角的部众。
两个集团说的都没错,宦官集团中确实有不少人贪赃枉法,世族中也有为了保住自身利益而放纵,甚至是勾结张角的人,其中不少地方的豪族更是直接投靠了张角,助张角造反。
面对这种局面,汉灵帝选择妥协,放弃了权力斗争。
对于世族大家,汉灵帝一方面杀了几个过于出格的世族子弟,但却解除了,算是暂时默认了世族大家对地方权力的把控。
对于宦官集团,汉灵帝又把世族弹劾宦官集团的奏折扔到了宦官面前,吓得太监们跪地求饶。于是,灵帝暗示宦官捐出家产,资助军队,之后也免除了其他的惩罚。
既然皇帝选择了让步,世族们也放弃支持张角。内部暂时出现了稳定,接下来就是平定黄巾军了。
为了平定黄巾军,汉灵帝以何进为大将军,屯驻都亭,守卫洛阳。之后命令皇甫嵩、朱儁率军攻打盘踞颍川的黄巾军波才、张曼成,命卢植率军攻打冀州张角、张梁等人。
皇甫嵩、朱儁在平定颍川的过程中杀戮异常严重。
公元184年五月,黄巾军波才与皇甫嵩对峙,结营在荒草地区,被皇甫嵩一把大火烧的四散溃逃,之后,皇甫嵩和朱儁、曹操合兵,斩杀了数万人。之后,南阳黄巾张曼成起义,张曼成死后,黄巾将领韩忠占领宛城向朱儁投降,所有将领都同意接受韩忠投降,但朱儁却说;如果接受他们投降,那些没有造反的百姓怎么看?这不是鼓励百姓在贫困时造反,被剿时投降吗?所以,必须全部。
之后,韩忠十余万黄巾军陆续被朱儁和其他官军屠戮殆尽。
再说卢植,卢植负责冀州地区的黄巾首领张角,多次大战,杀黄巾数万。之后将张角围困于广宗,接下来就是结营扎寨,围困张角。但灵帝派太监左丰视察军情,左丰不知是自己想要点钱,还是灵帝有嘱托,所以左丰向卢植索贿,也不知卢植这个人是看不起宦官集团,还是不愿意交出缴获的黄巾军财报,所以断然拒绝。
左丰回去禀报汉灵帝,汉灵帝以董卓替换了卢植,但董卓又作战不力,之后又以皇甫嵩替换了董卓。
皇甫嵩作战虽然有勇有谋,但杀戮气息依旧异常浓重。184年八月,皇甫嵩遇张角军,首战杀敌七千,张角病死后,皇甫嵩和张梁对战,在杀死张梁军3万士兵后,又活活的逼迫剩余的5万黄巾军投河自尽(值得说的是,黄巾军基本上都是扶老携幼,所以,这5万黄巾很可能是3万士兵的妻小)。张梁死后,皇甫嵩围攻张宝,在曲阳一战剿杀黄巾军十几万。
此后,大股黄巾军基本平定,只留下了一些地方黄巾军。而这些“黄巾余孽”则成为了世族大家养寇自重,巩固权力的经验包。
董卓入京和天下大乱
在黄巾军起义时,凉州发生羌乱,董卓入凉,在镇压叛军的过程中,逐渐控制了军队。
朝廷内部呢,由于汉灵帝解禁党人,他们必要报复。于是,世族和宦官矛盾加剧,党争之势愈演愈烈。袁绍等人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鼓动外戚何进诛杀十常侍的。
内部斗争的结果是朝廷根本无力管辖地方,世族重新掌控地方权力。
此时,何进听信袁绍建议,请董卓入朝灭十常侍,而十常侍则率先发难,直接杀死了何进。
何进死后,洛阳大乱,袁绍带兵诛杀十常侍。之后,袁绍陷入疯狂,下令诛杀城内所有没有胡子的男子,大量无辜百姓被杀。此后,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从东汉政坛消失,世家大族成为了唯一的政治力量。
正在袁绍杀戮正酣的时候,董卓带兵进入了洛阳。
面对这种情况,世族大家傻眼了,自己辛辛苦苦斗争了多年,付出了这么多努力,终于干掉了外戚和宦官,眼看着就要一家独大了,怎么又杀出了个军阀董卓。另外,这个叫董卓的军头还控制了皇帝,这简直就是跑过来抢夺胜利果实的有木有!
简直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于是,众多豪门世族公开反对董卓,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也逃出洛阳,利用多年的家族积累开始募兵,之后组织联军讨伐董卓。
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故事大家很清楚,我就不细说了,这里说一下董卓撤退的细节。
公元190年,由于不敌关东联军,董卓准备迁都。但迁都前,董卓还不忘虚张声势一番。他派遣了一支军队出洛阳,宣称对抗联军,但是,这支军队走到阳城后就不走了,直接漏出恶魔的獠牙,屠城!把城内所有男子全部斩杀,首级悬挂于车辕之上,至于女性则全部装车。
等到军队回洛阳后,这支部队招摇过市,董卓也宣称西凉军队战胜了联军,杀敌无数,而车上的女性则全部分给了西凉士兵。
之后,董卓下令迁都长安,而洛阳城内建筑,不论皇室宫殿,还是普通民居,全部放火烧毁。另外,为了筹集军饷,董卓下令士兵将所有携带财物的百姓就地处死。至于这场迁都到底死了多少普通百姓,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史书上写了四个字“积尸盈路”,一路之上全都是惨死的老百姓。
而到了长安,董卓故技重施,先杀不服的人,再杀长安城有积蓄的平民,以此掠夺财富和粮草。至于董卓的部将,更是军纪败坏,无恶不作。在长安站住脚后,董卓派遣了张济和郭汜攻打中牟,两人沿途劫掠并屠城,颍川和陈留下辖各县的百姓被屠戮殆尽。
公元192年5月,董卓被心爱的义子吕布杀死。
李傕、郭汜不服王允、吕布,所以率军重新攻入长安,仅在破城当天,长安城内就有万余人被乱军杀死。等到李傕、郭汜占据长安后,他们二人又开始了内讧,致使关中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接下来几年,李傕郭汜互相攻伐,双方几乎焚烧了自己军营以外所有的建筑,百官和皇帝被他们挣来夺去,而普通百姓则成了他们劫杀的对象。
无休止的战争摧毁了一切,史书中记载关中的粮格变成了一斛米(120斤)50万钱。要知道,就在黄巾之乱前,汉灵帝卖官,一个位列三公的大司徒才卖了500万钱。十常侍某些太监一辈子才贪了千万钱。
所以,粮荒出现了!
当时,汉献帝被李傕控制,由于极度缺粮,汉献帝和众大臣都饿的有气无力。某次,汉献帝饿的两眼发黑,要求李傕送五斗米和一副牛骨架来充饥,但李傕却回复;一天给你们两顿饭还不行,还要米?米是没有了,一副发臭的牛骨架,爱要不要!
就这,汉献帝也吃的津津有味。
顶层如此,底层更是惨烈!
面对高耸入云的粮价,关中地区不断上演“人相食”的场景。可以说,在严重的战乱和饥荒之中,所有人都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关中地区的大战在持续,关东地区也开始了诸侯攻伐战。
吕布带兵从长安出逃,由于是孤军,没有后勤保障,所以为了粮草,吕布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沿途劫杀普通百姓,之后将死粮食据为己有。而吕布领导的军队更是军纪败坏,不断欺辱、霸占良家妇女。
另一边,公孙瓒征青州黄巾,一战斩杀3万余人,之后,穷追不舍,杀数万,俘7万余。再之后,攻打幽州刘虞,放火烧毁了刘虞领地内的大量粮草和房屋,幽州百姓死伤无数。和袁绍的对战中,公孙瓒、袁绍二人都极尽一切可能的对方领地内平民,焚烧对方领地内粮草和房屋。
说了吕布、公孙瓒、袁绍,再说说三国第一BOSS曹操。
曹操这个人,杀气更重。
在攻打徐州陶谦的时候,曹操打到彭城附近时,直接屠城,数十万男女老幼被赶到了泗水河中淹死;
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资治通鉴》
和陶谦的对战中,曹操占据上风,陶谦败守郯县。眼看一时半会拿不下郯县,曹操下令四处劫掠,周围县城,取虑、睢陵、夏丘等地的百姓被殆尽,史书记载;
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另外,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失败仓惶逃跑后,曹操一瞬之间缴获了无数辎重、图书和珍宝,并且俘虏近8万袁军。但看着这8万士兵,曹操陷入了沉思;这些人家乡在袁绍领地,再加上我自身也没有太多的粮食,那么,这些人又该如何处置呢?
很快,曹操做了决定,近8万人全部被活埋!
当然,最让人感到恶心,让世人知道曹操阴狠毒辣的事莫过于《魏晋世语》中这句话
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曹操军队缺粮,程昱竟然在自己的辖区内掠杀百姓,制作“人脯”以供养曹操打仗!而曹操的军队竟然吃的理所当然!真的无法想象,曹操和程昱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
总结一下,真正的三国和我们的想象相差很远,很多时候,由于文学创作,我们接触的三国已经脱离了历史的本相。在三国史料中,各大军头们屠城、欺男霸女,劫杀平民百姓的事件屡见不鲜。即便成为坐断一方的势力之后,他们依旧恶习难改,东吴孙权也曾亲自带兵屠皖城,屠夏口。
至于三国另一大主角刘备,我想,他之所以有仁德之名,或许就是在各大军头劫杀平民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时,他却没有任何屠城记录。唯一饱受诟病的记录是刘备征讨袁术时,吕布夺了徐州,导致刘备军粮不济,军队内发生了互相残杀并相食的情况。
【据后人分析,这件事变成了《三国演义》刘安杀妻的灵感来源】
所以,没有屠城记录的刘备在曹操、袁绍、公孙瓒、孙权等人的衬托下,形象要光辉伟岸很多。
当然,三国历史乱象丛生,由于高层内斗不休,底层百姓活的异常痛苦且煎熬,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社会中,普通百姓只能如蝼蚁一样苟且的活着,痛苦、煎熬成了常态,饥荒中的“人相食”也成了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场景,就连莫名其妙被杀也成为了一件屡见不鲜的事。
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最后说一下,以上其实只是真实三国黑暗面的冰山一角,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而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将领数不胜数,这些成名的将领背后不仅仅是他们引以为傲战功,同时也是累累白骨。
,据说关羽使双刀,刺颜良于马下便是佐证。青龙偃月刀也可以刺,可惜那时没有这种刀。
赤壁大战之后,三国鼎立开始形成,但应属东汉时期,直到曹丕、刘备、孙权称帝,东汉才真正灭亡,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代。曹操是个英雄,手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不算夸张。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北方,使北方人民获得了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机会。曹氏父子(曹操、曹丕)为司马氏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刘备也是个英雄,白手起家,纵横天下,最后据有巴蜀之地。可惜的是他手下能人太少,虽有孔明,却不能善其事(指军事),又不注重人才培养,乃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蜀被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孙权振父兄之余烈,保有江东,也是个英雄。但孙权之后的继任者大多过于荒淫、残暴,且嗜杀,加之人才寥寥,孙氏灭亡,岂能无凭。
这就是真实的三国。
,真实的历史三国与《三国演义》是大同小异,如学者评论《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虚,是有道理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也是关注度非常高的小说,《三国演义》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三国故事也是历史学者经常研究的历史。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虚呢,七分真是因为三国的主题部分是真实的,里面的大战役和历史发展是一致的,所以大整体上来说《三国演义》也是一本历史书。三分虚是因为对里面的很多角色和场景进行的文字修饰,这也是写故事需要的手法,所以在《三国演义》里面出现了不存在的故事或者移花接木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并没有影响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发展顺序,对整个三国历史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看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你也就对三国历史了解了70%以上。这本《三国演义》还是值得人们去欣赏的。
,读三国 浅谈为人处世之道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历史小说。政治家读它的权谋,军事家读它的韬略,老百姓读它的情义,士农工商,都被它的传奇故事所吸引,而我,则在其中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三国的这段历史起自公元184年汉灵帝时期黄巾之乱,之后是诸侯并起,形成了很多股割据势力,有袁绍,袁术,公孙瓒,董卓,曹操,孙坚,刘表,刘备等等。但最后真正成功走到最后的只有三个:刘备,孙权,还有曹操。其实当时的他们都很弱小,并不起眼,然而当我看过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历程,我明白,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失败者的行径也足以说明,他们的失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团队力量
董卓画像
黄巾之乱之后,董卓专权,文有李儒、贾诩等,武有吕布、华雄等,可谓是爪牙众多。他恃强而横,为所欲为,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于是,王允与曹操密谋,以献刀为名,准备除掉董卓,然而计划未能成功,曹操被董卓通缉,于是曹操回到家乡,招募乡勇,遍发檄文,号召各路诸侯一同讨伐董卓,于是,盟军诞生了——看似十分强大的盟军,有十八路诸侯。
其中,袁绍的家族四世三公,是名门望族,因而被推举为盟主,成了总司令。于是,大家在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奔着董卓来了。看这个阵容,还是很强大的,其中也不乏猛人,当时关羽,张飞都在,不过是在其中一路诸侯公孙瓒的手下,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孙权的老爸,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按说这个盟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可是,虽说在这场讨伐战中双方互有胜负,但很快,盟军就解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究其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个团队没有凝聚力。很多人心怀鬼胎,不想付出,却又想出风头,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他们脑子里面想的不是这个团队能不能打败敌人,而是自己能获得什么好处。当时,作为先锋的孙坚,英勇作战,打的敌人节节败退,然而当他跟负责督运粮草的袁术要粮草的时候,袁术因为怕孙坚打了胜仗抢了头功,于是暗自使坏,拒不发粮草,害的孙坚军心大乱,为敌军所败,孙坚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孙坚画像
看,这就是这个团队的成员干出来的事。自己不行还看不得别人行。如此卑劣的行径还不止这一次,当时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勇猛无比,所向无敌,打的盟军没人敢上,于是,关羽上了,这就是著名的温酒斩华雄。斩了华雄之后,非但没落到什么好处,还被轰出营帐,原因只是因为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他们不知道,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啊?是人才,而他们却如此的不重视人才。其实说白了,还是他们不能容忍风头被别人抢了。不过在这里还是要表扬一下曹操同志,他在以后的用人这方面绝对是做到了任人唯贤,从不注重门第出生,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现在再说这个盟军最后会解散,我想大家应该也不会再觉得奇怪了吧。当然,个别好同志还是有的,孙坚就不说了,我们的曹操同志也是很不错的,最后在请求总司令袁绍支援无果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可惜独力难支,大败而回的悲惨结局也是难免的。所以说,一个团队,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成功。
鞠躬尽瘁
诸葛亮画像 元 赵孟頫
在三国里面,有很多人都是我崇拜的偶像,诸葛亮在我的排行榜中是当之无愧的NO.1。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干这些自然不必说,在民间,他几乎是智慧的象征,然而很少有人会提及他的另一样东西——他的责任心,是想尽一切,付出一切也要完成交托给他的工作的一种信念。他的一生,用那八个字形容我想是最为贴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在出师表中的那句话也表明了,责任,在他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看到没,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责任心。所以说啊,人家青史留名,为万世所敬仰,你也不要眼红啦!那也都不是白来的啊!得付出啊!
低调谦恭
《关羽擒将图》 明 商喜
关羽,这个名字,相信地球人都知道。纵观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光环笼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可谓是功盖环宇,威震华夏,后世更是尊他为神,盖庙修祠,顶礼膜拜。可是关于他还有一个著名的事件——最后一个事件,估计是个他自己也没想到的人生大转折——败走麦城。他因此事件走完了他的一生,属于非正常死亡。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英雄最后的结局就应该是这么悲壮吗?关于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擒,最后被杀,其中的来龙去脉,要说的话就要追溯到庞统死后,诸葛亮入川,把荆州托付给关羽镇守的时候开始说起了,不过说来话长,我就不细说了。总结了一下,我只想说,关羽的最终的失败,他自己本人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因为他的性格,说白了就是他为人比较傲气,傲的看谁都不如他。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现在都明白这个道理,做人,要低调!可他就是不谦虚,还表现的很夸张。他不明白,在他那个年代,大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有时候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只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之。
以他当时的处境,是北有曹操,东有孙权。按照诸葛亮临走的时候给他的千叮呤万嘱咐,就是要他一定要跟孙权搞好关系,这样才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曹操。孙权倒也够意思,希望与关羽交好,还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婚,结之好。可是我们的关二哥是怎么说的呢?“虎女岂能嫁权(犬)子”?你瞧瞧,我们孙同志这么有诚意的来和你攀亲家,你不同意也就算了,居然还说这种话,这就有点太欺负人了!孙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我们的孙权同志毅然决然的投入曹操的怀抱,一起合伙对付关羽,可我们的关羽同志这个时候还是那么不谦虚,自以为武功盖世,天下无敌。无所谓,打!于是,腹背受敌,之前所说的悲剧就发生了。
当然,关羽的大部分东西我们还是要肯定的,他有勇有谋,重情重义,意志坚定,宁死不屈。然而就是因为他傲气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的人生结局。所以说,我们做人还是谦虚点的好啊!别人的亮点也要看到,不要总觉得自己才是天下第一,即便自己当时正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的时候,也要保持一个低调,谦虚的心态,毕竟咱不是万能的超人啊!
一个人平时的处世风格,行为习惯和他最后能走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现在来看看一直走到三足鼎立时候的孙权。他的福气比较好,属于官二代,他老爸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他的哥哥孙策也不得了,号称江东小霸王。光看这名号就知道是什么人了吧?没错,都是猛人。孙权之前的基业全部都是他的老爸和哥哥打下来的,他是个继承者。
以诚待人
《历代帝王图》中的孙权 唐 阎立本
不过有句话叫做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不但守住了,还搞的有声有色,可谓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能做到这一点,和他的一个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纵观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过他在与人交往方面,确是以诚待人,掏心掏肺,不会因为自己是老大就居高临下,独断专行。他的部下周瑜曾今说过的一段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当时正值赤壁之战前夕,当时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与孙权隔江相持,意欲踏平江东。以当时东吴的实力而言,形势可谓是如泰山压顶,岌岌可危。
周瑜时任大都督,统领兵马,负责抵抗曹操。曹较欣赏周瑜,派出蒋干去游说,希望他能到自己的大公司更好的发展,可周瑜是怎么跟蒋干说的呢?“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顺便解释一下,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而郦生更是凭着他的一张嘴,帮助刘邦说服齐国的70余座城池不战而降。厉害吧!由此可见,周瑜的决心是怎样的。我们也通过周瑜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孙权平时对怎样对待下属的。看,人家老大都这样对你了,不拼命对得住他老兄吗?
坚定意志
《历代帝王图》中的刘备 唐 阎立本
相比孙权这个官二代,刘备的命运就凄惨的多了,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不过他的发家致富之路走的一点也不平坦,他到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卖凉席的小商贩,且经营规模也不大,最多也只能糊个口。之后认识关羽,张飞,然后就开始学人家打黄巾贼,也算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吧!不过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经常被人家打的东逃西窜,今天投靠这个,明天依附那个,很是狼狈。
有一次刘备与刘表吃饭,去上了个厕所,回来之后刘表看刘备脸上有泪痕,就问他怎么回事,于是刘备说:“我很长时间都没有骑马打仗了,腿上都长出肥肉了。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所以才会伤感!”是啊!当时刘备已是一把年纪了,还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寄居在刘表的门下,也确实够失败的。但是在刘备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点:那叫做永不放弃,生命不熄,抢地盘不止!他也正因为他那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国里面给我感悟的人很多,我也不一一阐述了,总之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每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有原因的,以史为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真实?什么叫做真实呢?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角度去看世界,到底谁的看法才算是真实的呢?或者说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三国”这个词本身也是后世赋予那个时代的,看待它就有不同的角度。
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偏向正统,崇尚仁义,所以将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赋予刘备;比如《吴记》,乃是当时孙吴势力所著,极力丑化曹魏,对巴蜀也有失偏颇;比如《三国志》陈寿是蜀汉旧臣,后归于西晋一统,其言应该算是公正,但也不乏偏向曹魏。后朝修前朝史,本身就是政治需求,没有什么真实可言。
我们大可不必如此上纲上线,你所喜欢的三国,即是真实的三国。有人说根本没有桃园三结义,可刘备对关羽张飞重用不假,也许三人有超越演义里的兄弟情感;有人说火烧赤壁是假,可是在名将如林的时代,战役之精彩也许远超赤壁;有人说刘备根本没那么贤德,可是他确实聚拢了很多人才,也许他有比贤德更美好的特质。
我们都希望追求历史的真相,但是历史本身就没有真相,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见不到它的真面目,它永远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真实三国历史与演义情节的不同的地方太多了,一篇文章是说不完的,简单的说几个人们常受演义影响下的几处误解。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正史上的刘备,乃涿郡游侠之首,用当今的词解释,那就是市面上跺一脚就得震一震的帮派老大。又兼着汉室宗亲身份,自然有股傲气,可不是演义中那个经常爱哭的人。
平黄巾后,刘备以军功得了个安喜县尉,就是相当于县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
某日,督邮巡视安喜县,但其人傲慢的很,瞧不起刘备。
故而刘备求见,他竟然闭门不见!
这是很失礼的行为,也让刘备当场大失了脸面。汉朝的社会风气,士人们面对有人蛮横无礼时,就没有一个是能忍气吞声的!
所以,当刘备求见被拒时,立即勃然大怒,当场飞起一脚,踹开了督邮居室的房门,直入室内,一拳打翻了督邮,并用绳索捆了,然后拖出门下,抽了这货二百鞭,直打得督邮哭天喊地,死去活来。
然而督邮的左右随从,竟也无人敢上前阻止。
刘备打好之后,解下了自己的县尉印绶,系在了已被打得奄一息的督邮脖子上,怒骂道:
“老子这官,不干也罢了!”
那么演义为何要把这事改成了张飞鞭督邮?
是因为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明代人,接受的是宋朝之后的儒家文化教育。
所以,他在演义中描写这事时,显然是用温良谦恭让的宋式文人形象,去改造了小说中刘备。
然后,给刘备设计了忍让情节,只有这样,才符合宋朝之后的文人审美观。
而打人这种粗活,自交由暴烈粗鲁的武夫形象的莽张飞去痛打督邮了。
而真正的历史上,张飞并非粗鄙无文的武夫,刘备也不是凡事皆缩头忍让的“宋式弱文士”。
先说正史上究竟有无发生过“空城计”?
人们因《三国志》与《晋书》等皆没有记载此事。所以,多以此断定,这是演义虚构的。
但是,正史没有记载,却不一定代表这事就没有发生过。
因为明代兵法著作《百战奇略》却详细的引用了这一战例。
兵书特点就是:
必须引用真实战例,否则就没有说服性!所以,以此推定,空城计是发生过的。
那么,既然有,史书上又为何没记录呢?就是因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没打起来之故。
既然没打起来,在史官眼中就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或就省略了。
因为中国史书,自古只记录大事而忽略小事,这叫重大义而轻细节。
而兵法家看问题,又与史官不一样。
没打起来,兵家就要从细节小事中去找没打起来的原因,是否用了兵法诡道等等。
所以,史官眼中的有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在兵家眼中就是大事。
而兵家注重的大事,往往在史官们眼中望出来,又是小事。
下面,就来看一看《百战奇略》第四十三,虚战篇,对空城计的描述原文。
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
当亮六十里,侯还报懿曰:亮城中兵力少弱。
亮亦知懿军将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命大开四门,扫地却洒。
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于弱势,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退北山。
明日,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我示怯必有伏兵循山走矣!斥侯还报,果如亮言。而司马懿后来,每此事,闻此事,深以为恨。
由此看,“空城计”是真实发生过的。
司马懿能长驱直入,是因为与魏延率领的蜀军主力错道而过了。
而诸葛亮驻守的阳平城,亦非演义中所说的空城,城内也并非只有演义中所说千余老弱兵卒,而是有甲兵一万,战斗力仍然很强。
因诸葛亮为蜀军统帅,而统帅所驻之地就是中军,中军又必定是军资辎重屯集地。所以,城内军械粮草肯定非常充足。
又以诸葛亮治兵之能、蜀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一万甲兵,再据坚城而守。这样话,就算守上大半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诸葛亮开城示弱,在城头抚琴焚香,坐的那叫稳如泰山。因为城内诸营将士,虽然偃旗息鼓,却早已披甲执兵,蓄势待发。
如果司马懿真敢直接驱兵入城,或强行攻城,保证他会咬着铁核桃,磕掉两颗门牙。
至于,有人说:城内无大将,全是文官,诸葛亮就算有兵也没法打。
那就是受演义中的“大将单挑决两军胜负”的古代战争描述,给严重误导了。
(1)诸葛亮本人就是蜀汉第一大将。
有诸葛亮亲自指挥,城中兵力万人,以东汉军制,以千人为一营(部)计,有兵力十个营。有都尉校尉十人,曲军侯五十以上,屯长百余人。这些人才是战斗发生时白刃相争的骨干力量。
而大将是负责指挥的,谁说的打仗就一定要大将亲自冲锋的?
(2)从先秦到三国,那时还没有纯意义的文官的,文武全是一体的。
那是一个将军能做刀笔吏,而刀笔吏亦能弯弓跃马、冲锋陷阵的时代。
所以,如果有必要,诸葛亮披上铠甲,手执长矛环首刀,他照样也能白刃杀敌,你信不信?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坚常着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着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由此可知。诸侯讨伐董卓之战时,孙坚所部驻于梁东(地名)。
然后遭受董卓大军围攻,凉州军战斗力骁悍,孙坚部措手不及、交战不利,部众溃散,孙坚只率数十骑突围而出。
还全亏得亲卫将领祖茂穿戴着孙坚的赤罽帻巾头盔,冒充孙坚,引开了凉州追骑,让孙坚得以从小道逃生,好一招金蝉脱壳。
江东猛虎受此役之辱,自然咬牙切齿,重新收残部,选练士卒,又与董卓军大战于阳人(地名)。大破凉州军,并在交战中阵斩了都督华雄等凉州将领。
所以,斩华雄,与关公毫无关系的。
真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两军阵前大将单挑决胜负的事。
至于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将之间谁与谁大战三百回合等等,那全是虚构的!
在正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也决不可能发生两军交战,双方大将先出阵前单挑这样的荒唐事。
什么叫大将?
大将,统万人之军,一身系万人之安危,战局之成败。他的责任,就是指挥,而决不是逞勇斗狠与敌人单挑!
单挑,那是百夫长与陷阵都尉的事。
如果打仗要大将单挑了,那么历代兵法,治军之法,训练,装备,营阵等等,岂不统统成了废纸?
关公斩颜良,是在两队人马混战中带着从骑突袭、冲过去杀了颜良的。
由此,关公斩颜良,并不是演中描述般,颜良刚喊出一声“来将通名”,便让关公仗着马快,飞驰过去一刀咔嚓了。
历史上真实的白马之战是这样的:
《三国志》记载,袁绍二路大军伐曹,绍自率主力经黎阳渡河,分遣颜良、郭图、淳于琼为偏师攻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先佯装要抄袁绍大军后路,吸引住了袁绍注意力。
然后兵锋一转,轻兵昼夜兼程,急袭白马,离颜良大军驻地不足十里时,才被颜良发现。
颜良大惊,仓促集结部队前出拒曹军。
而为了打颜良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二将为先登,突击颜良部。
张辽、关羽为先登:
就是张辽关羽二人,统领数百精兵率先发起攻击。而决不是关羽与颜良斗将!
然后。关羽在混战时发现了颜良的将旗(麾盖)就在不远处,于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而颜良身为大将,身边亲卫重重,必定强弓劲弩密布。
所以,按逻辑,关羽冲过去时,决不会是单枪匹马出阵,身边想必也是有从骑护卫的。
但是万军之中杀将再斩首而还,实际整部三国史中,也只有关羽一人能做到,所以就算不是单骑,这也无愧是盖世之勇!
还有,文丑也不是关公杀的,
而是曹操用诱敌之计,散财帛于道,引得河北五六千骑兵争相抢夺,队列混乱。
然后曹操亲率六百骑反突击,六百骑兵大破六千骑,河北名将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
先佯败,再趁敌军骄纵散乱时反突击,一击制敌,这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骑兵战例。
而这曹操所运用的这一战法,也是后来南北朝、隋唐、直到蒙古骑兵们以寡击众时屡试不爽的经典手段!
(图片来自网络)
,已经没有任何人知道了。所有的“真实”均为想象、揣度与推测。
,真实的三国是怎么样?你会发现诸葛亮没有借冬风,周瑜没有你想象中的小气,华雄也不是关羽斩的!刘备真是一个真人真义的人,而且他也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你还会发现很多打酱油的名字是在三国中才是真正的主角!比如糜竺,没有糜竺的帮助,刘备根本没有办法东山再起,入蜀后他的地位比诸葛亮还要高。
想了解真实的三国,可以看我的文章,点开我的头像就可以看到,欢迎阅读,并且发表意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都很开心。也欢迎指出错误。
,嗯。这个话题很沉重。
简单说,三国时期,不是风花雪月,也没有豪气干云,爱国忧民。
有的仅仅只是杀戮,谎言,暴虐。
东汉永寿三年,也就是157年,国家最后一次官方人口统计,全国有户1067.8万户,编户自由民5649万(均未计算奴隶与徒附人口数据)。
到三国归晋的280年,西晋做了一次统计,户245.9万,编户1616万。
注意,西晋统一后,大规模对前蜀汉与东吴人口进行了清理,梳理出很大一批潜藏户才有这个数据。
如果考虑到东汉的5649万数据,距离184年黄巾暴动开始还有20多年,则184年暴动前的人口必定接近6000万了。
想想看,6000万人口,不到百年就只剩余了1616万。
该怎么以一个惨字来形容呢?
人口怎么损失的?
比如说,战争损失。
官渡战役后曹操俘虏袁绍军队接近8万,由于曹操自身没有粮食,乌巢粮食也被焚烧,既拿不出粮食来临时养活这些俘虏(8万精壮男子就是屯田都是一笔巨大财富),也无法转运,更不能放回去给袁绍重新武装,所以全坑杀了。
8万精壮男子死亡,后面就是8万个家庭的破碎,同样会令近其余40万自由民丧失生活来源,大约50万自由民消失了。
比如说,饥荒
战争造成大量精壮男子从军,死亡,农业劳动力自然锐减,土地收益少,自耕农就处于饥荒之中。
比如说,瘟疫
战场死亡来不及掩埋,瘟疫自然滋生。
比如说,隐户
战火瘟疫饥荒出现,自耕农与手工业者没有办法,降为佃户奴隶,这就是世家豪强的徒附,是人身依附关系,不再是向国家缴纳税金的编户。
比如说,逃亡
战火既起,很多人从中原地区,或通过幽州辽东朝鲜,最终去向倭国,比如大儒管宁隐居辽东,家族成员将管这个姓带进了倭国,至今还有。
逃向长江三州,比如诸葛亮家族,许靖家族。益州东州士约三万户也是如此。
或进入西、南周边,逆化为胡。比如江东所谓山越,其中就有中原汉族,当地汉族世家豪强也冒充山越收拢流民,不向地方缴纳税金。
至于曹操刘备吃人就不说了吧。
主户如此,女人就是战利品
车前悬首级,马后载妇女。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孙策周瑜占舒县,得二桥(非乔)。这当然是纳妾。桥家敢不同意?
关羽,对吕布将领秦宜禄的前妻杜氏是念念不忘,两次求曹操战后赏给自己。可杜氏已并非吕布将领眷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