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算盘怎么算几斤几两图片(八卦算盘怎么算几斤几两)
八卦算盘
八卦算盘,
檀木玉石珠八角老算盘直径43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寓意好
器型古朴,美观雅致,悬挂于厅堂书房
你知道天算(八卦算盘)的含义吗?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做...
人有千百算,而老天只有一算。
康华兰是河洛康家21代孙,家文化研究学者。
那两个算盘里有一个是太极图,外面有8个方形和八角形吗?是还是不是?还有一个是圆形的吗?很多人可能没见过里面有太极图的算盘。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算盘叫什么名字,其实它叫八卦算盘,但一般人不敢说它叫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的天算。康华兰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算盘放在那里呢?就是要时刻提醒子孙后代:人有千百算,但老天只有一算。不要总是斤斤计较,这是第一条。人算不如天算。如果不积善行德,再聪明也没用,老天会轻易打败你。
看这两个算盘,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如果你能看懂,就开始入门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算盘,五颗珠子在里面,两颗在外面。再看这个算盘,两颗珠子在里面,五颗在外面。这是在提醒子孙后代:算算正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算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算算,站在现在的角度上算算,站在未来的角度上算算,站在祖宗的角度上算算,站在子孙后代的角度上算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打一个全盘的算盘。
所以不要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富不过三代。要追求利润合理化。今天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大家都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你也会这样做。最后谁赚了钱,谁亏了钱?给大家1分钟时间,想想自己做的每件事情,算算正反。有些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算,而不是站在子孙后代的角度上算,这样做会不会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这样做是不行的。
记得关注哦。
“半斤”何时不再等于“八两”?一位温州人推动了中国衡器改革
形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中国人习惯用“半斤八两”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旧制半斤等于八两,也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
早在南宋时期,温州人就习惯用“半斤八两”这个词了,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的《张协状元》戏文中,就有“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之语。
到了明代,四大名著《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中,也有:“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的说法。
半斤何时不再等于八两?
这和一位温州人有关。
1953年,温州人姜周元写信给当时的《浙南大众报》(温州日报前身),建议衡器十两为一斤。《人民日报》社在获知这篇来信后,转交到工商管理部门,并引起了重视。
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将一斤等于十六两改为十两,在全国全面推广使用十两秤。
为了表彰姜周元的功绩,国家向他颁发了“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的证书。
沿用两千多年的“一斤十六两”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宰相李斯负责重量标准的制定,实行十六两为一斤的标准。
这里还有两个传说,一个是说秦始皇规定度量衡的制定必须要天下公平,李斯为了迎合圣意,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还有一种传说则是说,古人信奉天象,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主宰人们的命运,而且正好是十六星,商家如果缺斤少两,就会减星,相对应的命运就会改变,所以把十六两定位一斤,并严守商道。
十六两一斤的标准在中国保持了2000多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六两一斤的度量标准带来了计算上的麻烦。
有多麻烦?小编带你来做个简单的计算题:
比如某种物品每斤的价格为1元,旧制1两的价格等于多少?
0.0625元!
现在手机上就带有计算器,可是在靠口算和算盘的年代,如果碰到半两或价格不是整数的,够小伙计打上半天算盘了!
据说那时候为了计算方便,每个营业员在心中都要熟记1两是625个单位,2两是1250个单位,3两是1875个单位……15两是9375个单位,16两是10000个单位。
◎1934年永嘉县政府销毁旧制度量衡器摄影
供销社会计的倡议
姜周元,1916年出生在瓯海区郭溪街道宋岙底村,曾在泰顺县一家银行当职员。1950年,他和朱永民、潘迈山等人牵头创办了三溪供销社,成了新中国第一批供销社职工,姜周元担任供销社的主办会计。
因为是实行十六两一斤的称制,当时供销社一天生意下来,几个会计在业务繁忙时往往要算到半夜才能把账结清。尽管姜周元在当时的永嘉县供销系统会计中有“第一快手”的美称,但他细心地发现了这个身边的bug。
1953年,姜周元写信给当时的《浙南大众报》(温州日报前身),建议衡器改制,将16两制的老式秤改为10两制。报社编辑对此十分慎重,随即把原件转给《人民日报》编辑部。
一封信激起了千层浪!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1954年2月26日给姜周元的答复函
1954年2月26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以(54)工商度字第49号《关于改衡器十两为一斤的建议复函》答复姜周元:“《人民日报》和《浙南大众》分别转来你的建议,衡器十两为一斤的信收悉。建议很好,我们已经考虑在几个地方先重点改革,俟取得经验后再推广。”
1954年,国家在几个地方先行改革和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59年, 国家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将一斤等于十六两改为十两,在全国全面推广使用十两秤。
但是在一个特殊领域的改革还是推行得晚了一些,这就是中医处方用药,中医用药十分谨慎和精确,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为了防止换制带来的计算上的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不予改革。直到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才改为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
◎姜周元和他心爱的10两木秤
后来,姜周元在三溪供销社从当主办会计到总会计干了近30年,直至1979年退休。
2003年春,姜周元老人去世时,有一副挽联写到:“一斤改十两,一斤得十两,做人做账同原则;十亿出一人,十亿只一人,肯干肯缄不普通。”高度概括了姜老的贡献。
参考材料:
《他改变了“半斤八两”——推动中国衡器改革者姜周元》 赵家园 来源:《温州百年风云》
《一斤合十两是温州人首倡》 黄松光 周乐光 原载《温州日报》
《姜周元:衡器改革首倡者》 据今日瓯海
温州三十六坊
编辑:汤琰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515/16962451823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