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下载倍速课堂app免费下载(倍速课堂app免费下载)

时间:2024-04-17 10:15:07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万物皆甜

“倍速播放”,赢了时间?

■本报记者 胡珉琦

1.0倍、1.25倍、1.5倍、2.0倍,近年来,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必备功能。既提高了观看效率,又能不错过主要情节,如今,能够正常看完一部剧的人还剩下多少?

有人说,倍速播放的背后是对内容注水的反抗,也有人担忧,这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大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倍速生活的时代,这一功能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倍速播放会使人更焦虑?

去年,不少都市媒体发起了针对“倍速”生活的调查。

比如,在《南方都市报》的调查中,有68.2%的人会“倍速追剧”,59.1%的人会“倍速看视频节目”。《新京报》也调查,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在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倍速播放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一功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也更自由。

事实上,早在5年多前,国内的音视频平台和软件就已经存在倍速播放功能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倍速也能达到不卡顿、声画一致的水准。这一功能最直接的作用是,用户使用1.25、1.5甚至2倍速度播放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后来,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涌现出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制作的“鬼畜”效果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人们选择“倍速”的背后各有原因,在娱乐休闲的内容中,质量良莠不齐是人们在吸收内容时选择倍速的重要原因。再者,是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职业发展的技能。

不过,随着“倍速”生活越来越普遍,网友们也开始讨论起这种习惯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知乎上,就有网友提问:“看视频时总是使用2倍速播放会有危害吗?”

有人认为,“在1.25倍的速度下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语速也比较快,能让人保持专注。但是1.5倍及以上,有些声音糊了,就适得其反了”。

还有人表示,“听人说话或者做一些事情容易着急,觉得太慢了,感觉不够效率;总觉得较为无聊的部分加速还不够快;眼睛很容易疲劳;听正常倍速的语音感觉很慢也容易睡着”。

关于倍速播放的影响,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认为,首先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而论之。如果是兴趣较低、质量较差甚至是无用的信息内容,通过倍速迅速略过,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有利的。

“而且,大脑对于速度的适应是有弹性的,在1.25倍、1.5倍的情况下,不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本质上的破坏性影响,无需担心。”李葆明说,事实上,盲人在听取信息时,可接受的播放速度要快得多。由于盲人的视觉信息通路被关闭了,他们的听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这就意味着,大脑对速度的感知是适应的结果。

“一般地说来,倍速播放习惯不会对大脑造成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播放速度的加快导致理解不充分、不完全,有可能对内心造成压力、焦虑和不安。”李葆明建议,人们不妨自我关注一下,如果这个习惯明显增加了你的负面情绪,那么长此以往是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的。

倍速播放能提升学习效率?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

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

同样是在2017 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 倍速和 2 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 1.5 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学者的研究——MOOC 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拥有 MOOC 学习平台使用经验的 185 名学习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不同播放速度条件下被测试者的保持、迁移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是 1.25 倍速、1.0 倍速、1.5 倍速。1.25 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 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 1.5 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 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在李葆明看来,现场教学和视频课程很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一种无监控无约束式的学习,而且缺乏互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适当提升信息输出速度,缩短课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他同时也强调,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应性。“尤其不要轻易地、过多地给低年龄段的学生观看倍速播放的学习视频,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认知发展还很不成熟,速度太快会导致他们听不懂、看不懂,反而增加学习压力,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得不偿失了。”

倍速播放是对内容创作的不尊重?

去年,著名的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开始测试在智能手机上的倍速播放功能,但这一做法一度引起了国外大量影视从业者的抵制。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表示,倍速播放代表控制和改变创作者们的工作成果。

对于倍速播放的功能,国内有评论人士指出,为了娱乐无伤大雅,但如果成为主流,给影视艺术带来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它甚至会缩短艺术的生命周期。

在此前的媒体调查中,就有用户指出,倍速播放对内容创作者不够尊重,“看电视都要加速,现在人是多缺时间”。

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高强度、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这种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做法其实并不缺乏反思,表达对“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日子的向往。

在李葆明看来,不能简单评价倍速播放的选择是好或者不好。

“倍速播放并不等同于浮躁,因为对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的选择与个体的年龄、修养、人生经历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年轻人不停地放慢他的节奏。”他直言道。

“而且,所谓倍速播放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这一说法本身就是片面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愿用1.5倍速欣赏,同样有人愿用0.75倍速欣赏。是否倍速播放,一点也不影响艺术作品寻找真正的知音。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不应该、也不能去要求和评价受众用什么方式欣赏作品。”

李葆明告诉《中国科学报》,归根结底,选择什么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人都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享受,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才是最好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吹响“强师”的号角——2022年度教师教育热点回顾

一系列“强师”举措,吹响了加快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也对新时代“何以强师”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018年,《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炉,再次强调教师之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推进教育强国的应然逻辑。何以强师?顺着这一逻辑主线,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当下我们亟须构建世界一流、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这也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使命。

回望2022年,围绕教师教育这一使命,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聚焦强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迅速落地、“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力度加大、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文件印发……一系列“强师”举措,吹响了加快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也对新时代“何以强师”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强师计划出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找到“支点”

强师计划的出台,正值《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的第5年,也是《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的最后一年。

“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高质量教育体系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所以,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出台强师计划恰逢其时,很有时代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说。

围绕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强师计划提出了15项具体举措,包括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涵盖了教师教育的各个维度,具有典型的系统性。

作为一份提纲挈领的文件,强师计划首先提出的是“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师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众多教师教育专家与研究者热切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有215所师范院校、500多所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对每所高校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

在政策与经费的双重“加持”之下,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的建议是,按照“十四五”规划,一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二要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三要鼓励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则提出,整体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需要完善教师教育环节体系:一要通过政策吸引机制提高生源质量,二要通过师范大学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质量,三要通过职后岗位历练和职业培训提升发展质量。

要而言之,从纵向上,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需要进行一体化整合,加强联动;从横向上,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在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如今,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强师计划列出的长期目标是,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畅想未来,这一幕离我们并不遥远。

协同提质加速,助力师范教育更强更专

师范大学是教师培养的主源头、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培养师范生,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让最优秀的人才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建强师范院校是题中之义。

强师计划提出,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聚焦薄弱师范院校建设。

2022年,作为强师计划的落地之举,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正式启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水平师范院校牵头,一些省属的较高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协同帮扶”院校参与,共同开启对薄弱师范院校的帮扶,这一计划覆盖全国72所师范院校。

近40年来,师范院校的综合化与师范性之争一直未断绝,一些薄弱师范院校转向综合办学,师范生培养被弱化。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强调回归师范初心、聚焦师范主业,给地方薄弱师范院校发展也带来新的契机。

从2022年6月起,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十大组团相继召开联席会议,并由此开启了一系列帮扶工作。

在湖南师范大学组团,从2022年7月开始,由湖南师范大学承办的薄弱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由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牵头组织的首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湖南师范大学与宁夏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相继启动,拉开了组团内高校学员学习大幕。为了更好地服务薄弱师范院校发展,一个个“教师培养基地”在受援院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怀化学院、宁夏师范学院“拔地而起”。

在西南大学组团,西南大学牵头组织参与帮扶高校和受援高校开展“一对一”深入探讨交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管理与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好薄弱师范院校帮扶工作。未来,组团高校还将在联合开发在线课程资源、联合教研、促进学科教学、教师共同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大型学术论坛、专家报告会,推动七所高校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尽管受疫情影响,组团工作的开展遭遇了一定的阻碍。但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在实打实的帮扶过程中,不少高校都收获了成长、结下了情谊。

“由于合作,我们与宁夏师范学院结下了山海深情,为落实协同提质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合作基础。”福建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说。被派往西南大学挂职的河西学院干部王明博则表示,“西南大学文学院在师资培养、学术引领提质、学科建设指导、专业认证等方面的一揽子帮扶工程,真可谓雪中送炭”。

可以预见,始于2022年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将从源头上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供给质量。当然,协同提质不仅仅是“扶弱”,更在于推动我国师范教育协同“共赢”发展机制。

“高水平师范大学并非纯粹的输出者和贡献者,这些院校的青年教师通过到提质师范院校支教、调研、课程共建、合作研究或培训,与提质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结成合作伙伴……协同提质是我国师范教育系统的一个整体性发展行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赵健表示。

“优师计划”“扩容”,培养扎根乡村的“明日之师”

“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2022年9月7日,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一封回信,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优师计划”,指的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从2021年开始,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师范生。2022年教师节前夕,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给总书记写信,汇报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

“我将在毕业后回到我的家乡——贵州黔东南,扎根基础教育,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挥洒自己的无悔青春!”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说。

“优师计划”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这一计划的持续实施将有助于优化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当地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

“这是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在厚植扎根基层教育报国情怀、锻造传道授业解惑过硬本领、优化过程管理激发学习动能、深化协同机制支持终身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共性要求基础上,切实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造就一批“四有”好老师。

事实上,承担“优师计划”任务的相关院校早已开展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在收到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第二天,学校党委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将2023年“优师计划”招生规模扩大至800人,并逐年扩大招生名额和招生范围,力争“十四五”期间覆盖全部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所在省份,同时通过“强师工程”全方位支撑“优师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介绍,该校以“四个优化”推进“优师计划”,包括“优化招生工作,精心组织生源”“优化培养体系,落实‘五育’并举”“优化师范技能,突出数字化培养特色”“优化协同机制,搭建强师平台”。以招生工作为例,学校连续两年面向西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等22个中西部省份每年单独增加150个计划,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生源地为“优师计划”新生代表发放录取通知书,为“优师计划”师范生上“第一课”。

再过两年,“优师计划”师范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扎根乡村开启育人之旅。经过4年量身定制的课程浸润,他们将带着满满的热情与熟练的技能,在广袤的乡村中小学扬鞭奋蹄,为振兴乡村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教师培养“补短”,让科学教师“强起来”

“培养创新精神应从小学开始。小学生不需要有很多发现或发明,但老师要从小学开始,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2022年7月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开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场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共同举办的培训活动于2022年7月首先在北京主会场举行,首日直播观看人次突破100万。随后,武汉、广州、长春、乌鲁木齐、南京等11个分会场纷纷“开讲”。科学教育暑期培训课程资源上传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后,累计点击量超过6400万次。

回望2022年,科学教师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这份文件直击职前科学教师培养链条的薄弱环节,在建强科学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小学科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创新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协同机制等四方面进行了宏观部署。这无疑是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次强有力的“补短”之举。

“这是《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特定专业教师培养的文件。”任友群司长在本报撰文指出,此举意在从源头上增加科学教育专业或理工科相关专业小学科学教师供给,为培养更多从小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的青少年奠定人才基础。

在长期从事科学教育的专家看来,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科学教师培养与需求存在较大的错位,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一线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急需大量的科学教师又无法引进。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教师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林长春指出,新时代如何提升科学教师的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学教师培养质量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应有之举。

《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可谓“破题之钥”。任友群强调,教育是长周期的事业,推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则是时不我待的“小切口”。师范院校要积极主动,勇担科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将加强科学教师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点。

所幸,有一批师范院校已经在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上蹚出了新路。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基于对科学教育及其师资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广西师大20多年前就率先成立科学教育研究所、开办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走上科学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开拓之路,即使在最难的时候也未曾放弃。

在广西师大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罗星凯看来,“是创新实践——在理念、内容和方式上全面依靠创新引领和驱动的实践,使难题得以系统化解,从师范教育源头上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必要,而且被证明可行”。

面向未来,像广西师大一样重视科学教育的高校将越来越多。

科学教育关乎科技强国战略落实和国家长远发展大计,而科学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我们期待越来越多优秀科学教师不断涌现,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强大力量。

在线研修升级,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让教师培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是赋能教师教育的一大重要行动。

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7月,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学习活动。

据了解,“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组织的最大规模、面向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专项教师培训,按照“通识+学科”的课程设置,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教师充分利用暑期自主学习,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专题提供了2258条资源,教师在每门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在学习时间方面,教师可以在暑期灵活选择时间进行学习。

自2022年7月20日正式上线以后,教师踊跃参与,截至8月31日,共有1300余万教师在专题进行注册学习,专题页面累计访问次数近13亿次。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暑期教师研修是数字时代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构建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是应用数字化手段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积极探索。” 在“暑期教师研修”专题结业仪式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

依托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个人空间记录教师学过什么、正在学什么,并记录学时。同时,平台已经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联通,教师在平台登录核验身份信息后,平台可以为教师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如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已经拉开序幕,即将上线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岗教师先进事迹等视频资源,一场基于数字平台的大规模教师研修也将开启。

当线上研修成为常态,数字化素养将变成教师新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相信,更多教师将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不断增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可以“教得更好”。(记者 黄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有年轻人雇了4个人监督自己学习,结果却被套路了

小红书搜索“自律”可以得到306万+篇笔记。

在一线城市工作近4年的晓寒不知从何时开始,刷到了越来越多的自律帖子——“被纪录片喂大的女生格局有多炸裂”“自律30天,生活狠狠奖励了我”“自律半年,我变成了大家羡慕的样子”......

一些自律博主也在平台上宣称,“自律”就应该是工薪阶层生而俱来的本能——早上6点起床,黑咖啡加晨跑是标配,不读几本书都对不起大好光阴;晚上下班后,不学习副业,备考个CPA、法考或者第二门外语就基本和自我提升无缘。

被后,晓寒决定投身副业。她关注了一位自诩“可以帮助普通女孩一年实现10倍速成长”的自律博主,付费参加了其副业培训营,但并未迎来博主“副业3个月从电商小白翻身成老板,收入翻十倍”的“同款”成功。

统一的标题,相似的文案,复制粘贴的推荐书单,自律帖子正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泛滥。在自律博主的文案中,互联网上奇迹无处不在,自律100天便能脱胎换骨,自律一年就能收入成倍增长。然而粉丝关注他们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在宣传自律的同时,这些博主转脸开始售卖课程、上架产品。

任何一个时代,自律都应是被鼓励的正能量,但当自律博主为了推销付费课程而催逼年轻人跳出舒适圈时,自律已变成引流工具,那么,花钱真的就能让自己变得自律吗?

被“自律达人”迷住的年轻人

在小红书上以“自律”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306万+篇笔记。笔记标题甚为吸引人眼球——自律半年,生活狠狠奖励了我、自律成瘾,逆袭翻盘、自律100天,我变成了大家羡慕的样子......点开几篇高赞笔记,笔记内容却几乎千篇一律。

一个又一个相似的自律达人分享帖就像循环播放的单曲一样,正让年轻人的焦虑蔓延。

刚进入职场不久的木子迫切希望能成功做成一件事,以此来弥补自己在职场上缺失的成就感。从减肥、学习乐器、开辟副业到备考CPA,只要是木子脑海里飘过的念头,都会反映在自己正在使用的社交媒体App上,相关帖子会不停地出现在眼前。

不过,与博主们不同的是,自律对木子来说,似乎非常艰难。连续减肥两个月后,木子的体重仍旧在120斤上下浮动。

接下来木子又将自律重心陆续放在了乐器学习、琢磨副业和考证上。看着手机上不断推送的自律经验帖,再想起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木子发现,自己越沉溺于博主的自律成功学,就越焦虑起来。

小吴花呗分期支付7500元购买的日语课程。

和木子一样面临着自律困境的大学生小吴决定寻求突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小吴看到了羊驼教育日语课程的推荐信息,其中1v4强监督模式让他颇为心动。在和售课老师的交谈中,对方向小吴表示,羊驼的教学模式都是强监督趣味服务,非常适合基础一般的新手学生。

“老师带领,自己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后就会有满足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没人指导,自己就会产生挫败感,时间久了就会半途而废”,售课老师如此向小吴解释自律学习容易失败的原因。她强调,羊驼日语推行的1v4监督服务包括一位班主任老师处理日常投诉和情感沟通;一位授课老师专门上课;一位辅导老师日常答疑和监督;一位辅导老师负责监督学习以及回复辅导老师遗漏的问题,能最大程度确保学生自律学习。

稍作犹豫后,小吴选择了花呗分期购买了0基础直达N1学习套餐。N1套餐作为羊驼日语最贵的套餐之一包含700多个课时,课程介绍页面显示“直播+录播+课后辅导,学习不走弯路”。售课老师告诉小吴,套餐内课程以直播+录播(1:1)模式授课。

学习完日语五十音后,小吴发现,教材内容教学全部变成了录播课。而所谓的强监督服务最终也演变成了辅导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每天群发消息,不在乎学生是否回复。后来小吴由于家中原因暂停了日语学习,辅导老师也并未有进一步的监督举措。

假博主、真机构,借机推销课程成常态

打开微信后,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日语老师不断发送课程推销信息。

在另外几位日语学习博主身上,相似的套路在反复上演。

“学日语让人远离精神内耗” “N1已过学姐教你如何抵制自制力差” “N1考过,笔记资料免费分享”等帖子在平台频繁出现。

被博主吸引,白茶添加了对方微信,打算领取学习资料,却发现,学习博主变成了羊驼日语的售课老师,并开始推销日语课程。

白茶表示,除了1v4学习监督外,老师还承诺直播课录播课1:1,并每周附赠一节外教口语课。被推销付费后,白茶却发现,在前期音标学习结束后,承诺的直播课变成了兴趣课和自习课,直播录播1:1的模式也变成了四节录播课,中间加入一节直播兴趣课。

记者也随机私信了5位日语学习博主要求领取学习资料,却发现后续一系列流程惊人的相似——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扫码添加好友、领取资料。

5位日语学习博主中,有三位均表示自己是羊驼教育的日语老师,一位则是叮当日语老师。添加微信后,四位机构老师基本保持一日2-5次的频率推销机构付费日语课程。

企查查显示,羊驼教育所属公司湖南羊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最近3个月新增职位数量56个,按照招聘数量排序,招聘最多的岗位分别为班主任、销售专员、售前老师。贝壳财经记者查阅招聘信息发现,该公司今年3月以来发布的59类招聘岗位中仅有5类为授课老师,其余多为课程销售、课程咨询老师,以及专门的微信咨询顾问。

自律博主付费运营课程的推销套路与上述套路类似。进入某博主的自律打卡群后,记者发现400多人的群被全员禁言,只有管理员时不时出现提醒粉丝注意群公告内容。在群公告的指引下,记者添加了两位自律博主的“私人微信”,却发现两位“博主”的自我介绍重合度较高,简单寒暄后便开始推销自己的付费运营课程。

除账号运营、语言学习外,在其他领域,套着自律博主外壳引流,进而推销机构课程、产品的现象并不罕见。今年4月,在短视频平台上,记者添加了某教育机构一书法老师微信,随后的几个月内,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发来课程推销信息、学习用品推销信息,并时不时催促记者回复。

培训效果成疑,退款难成普遍问题

在大城市打拼的晓寒选择的副业是小红书运营。付费加入自律博主训练营的她期待着可以借此窥得由自律通往成功的奥秘。上课前,她设想了多种博主如此优秀的原因,例如自律品质的加持、系统性的学习方法等。然而在课上,除了教授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外,博主提到最多的便是自己摸索。

同时博主给出了自己的起号经验——模仿爆款笔记。这和原先的设想截然不同,晓寒对此只觉得难以置信,她无法理解自己所信任的博主的成功经验就是剽窃,而引自己入坑的自律笔记也全是伪造和虚构所得。

摸索小红书账号运营一段时间后,晓寒原创了一篇爆款笔记,收获了近6万点赞量。在爆款笔记出现后,晓寒发现,自己的笔记立刻被老师复刻,对方甚至收获了比自己更好的流量。

坚持运营小红书一个半月后,晓寒放弃了勤更的状态。“我不想和他们一样,只是靠模仿跟风吸引粉丝”。在初级训练营课程结束后,晓寒并未继续报名博主的高级课程。

带着便宜又能请人监督自己学习的想法购买羊驼日语的课后,念安发现,羊驼的监督流于形式,与售课老师朋友圈截图呈现的强监督情况截然不同,自己每天只能“打鸡血多看几节,偷懒的时候两三天都不会看”。

至于羊驼日语教学内容,小吴则用“货不对板”四个字来形容。她认为自己花呗分期支付的7500元只换来了几十节B站上免费就可以获得的日语课程资源。配套老师也似乎并不专业,她觉得录播课老师教学枯燥,正式课教学水平与试听直播课老师水平截然不同;外教课则像是赠送的小礼品,直播一对多人,很难抢到连麦机会;辅导老师批改作业有时还会出错,咨询问题有时也会答不上来或者隔很久才会回复。念安也告诉记者,她认为录播课老师讲课比较死板,“换成任何一个老师都能讲解,照本宣科并不需要什么门槛”。

感到受欺骗的几位消费者纷纷向羊驼教育提出退款请求,却无一例外被驳回。当小吴第一次提出退款申请时,羊驼建议小吴换班学习,但换班后,小吴发现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更换,反而因此对小吴态度急转直下。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羊驼日语课程销售时,对方曾承诺,授课老师均为帝国大学毕业研究生,在日本任教多年;辅导老师也都是国内一本毕业,至少日本留学交换一年。但在招聘信息中,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日语高级老师一职对学校级别和是否有海外工作留学经验并无硬性要求。

在黑猫投诉上以“羊驼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235条投诉结果,其中大多和虚假宣传以及退款难相关。在小红书上以“羊驼教育避雷”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47篇笔记。其中一篇咨询羊驼日语课程情况的帖子下共有85条评论,评论中提及的避雷内容大多和上述几位消费者经历类似。

公开信息显示,羊驼教育关联公司湖南小驼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还曾卷入一起民事买卖合同纠纷;小驼羊公司在今年9月还曾被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16186元;此外该公司旗下两款App羊驼雅思和羊驼韩语还曾因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被信息通管局列为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通报名单内。

年轻人该怎么应对自律焦虑

报名自律博主付费课程后,晓寒有机会窥得自律博主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她发现,博主所谓的自律更多是营造出来的人设。晓寒得知,自己曾经关注的几位以母亲角色自居的自律博主和训练营老师其实身处同一团队,大家相互模仿爆款笔记,在同一个公司操作下运营账号。“那几个小红书名叫xx妈的自律博主都在一个团队里”,晓寒说。

这几位自律博主变现的方法也几乎一致:先打造自律母亲低谷翻身人设,然后不停更新自律相关笔记,并相互模仿爆款,积累一定粉丝量后再引流到私域做自己的课程,比如自律打卡群、早起群、育儿课、摄影课、减肥课、自媒体课等。

在一个自律博主讨论帖下面,有位网友如此写道:很多自律博主本身就是人设,和现实并不相符,不过是因为要做博主而去贩卖自律,展示不属于自己的一面,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学完博主初级训练营课程后,晓寒表示,对她来说,博主身上的自律光环消失了。她认为,如果自己相信的东西都是别人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那么照搬学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支付7500元后,小吴目前的日语水平和之前并无太大进步,放弃羊驼日语后,小吴也并未寻找其他方法继续学习日语,她评价自己,因缺乏自律能力“入坑”,最后却“财力两空”。目前,小吴正在寻找其他维权消费者,打算联合起诉羊驼教育,维护自身权益。

既然花钱并不能买到自律,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又该怎么变得自律起来?

自律博主尹尹告诉记者,她认为,自律更多是跟过去的自己比较,控制住自己的行动,让自己越来越好,而一些细小改变带来的满足感能让人越来越接近自律。

青年作家、青创品牌创始人张萌则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年轻人如何从假自律转化为真自律。

首先,自律需要目标作为底层驱动力,目标的设立应该遵循“ART法则”:“S”代表“Specific”即明确的,例如希望拥有和某人一样的好身材可以修改为希望在三个月内减掉10斤;“M”代表“Measurable”即可衡量的;“A”代表“Attainable”即可行的;“R”代表“Relevant”即相关的,一个人的小目标要和人生总体大目标相一致,例如有的人大目标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而目前身材不好,所以需要先设减重的目标;“T”代表“Time-bound”即有时效的,制作目标时要明确自己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其次,应该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例如“18个周期礼物法”和“励志币抵款活动”。每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如果以21天作为一个周期那么一年可以分为18个周期,当你坚持做一件事时,就在每个周期结束时设置一个奖励,周期时间越长,就将礼物的价值设定得越高。18个礼物并非任意设置,而是有一定的挑选标准:其中50%的礼物要与个人成长相关,30%与物质甚至与炫耀相关,另外20%可以随意挑选。然后,按照对礼物的渴求程度将其排序,把最不想要的放在第一个周期,以此类推。完成周期目标,可以得到礼物作为奖励;没有达到目标,则以失去购买礼物资格作为惩罚。“励志币抵款活动”则类似于单词App推广的坚持打卡全额返还课程金额活动。

最后,在自律方面,永远不要做独行侠。互联网链接各类社群非常方便,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自己所属的阵营,大家一起坚持自律打卡。(文中晓寒、白茶、木子、尹尹均为网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梦涵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陈荻雁

“倍速播放”,赢了时间?

■本报记者 胡珉琦

1.0倍、1.25倍、1.5倍、2.0倍,近年来,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必备功能。既提高了观看效率,又能不错过主要情节,如今,能够正常看完一部剧的人还剩下多少?

有人说,倍速播放的背后是对内容注水的反抗,也有人担忧,这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大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倍速生活的时代,这一功能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倍速播放会使人更焦虑?

去年,不少都市媒体发起了针对“倍速”生活的调查。

比如,在《南方都市报》的调查中,有68.2%的人会“倍速追剧”,59.1%的人会“倍速看视频节目”。《新京报》也调查,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在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倍速播放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一功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也更自由。

事实上,早在5年多前,国内的音视频平台和软件就已经存在倍速播放功能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倍速也能达到不卡顿、声画一致的水准。这一功能最直接的作用是,用户使用1.25、1.5甚至2倍速度播放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后来,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涌现出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制作的“鬼畜”效果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人们选择“倍速”的背后各有原因,在娱乐休闲的内容中,质量良莠不齐是人们在吸收内容时选择倍速的重要原因。再者,是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职业发展的技能。

不过,随着“倍速”生活越来越普遍,网友们也开始讨论起这种习惯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知乎上,就有网友提问:“看视频时总是使用2倍速播放会有危害吗?”

有人认为,“在1.25倍的速度下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语速也比较快,能让人保持专注。但是1.5倍及以上,有些声音糊了,就适得其反了”。

还有人表示,“听人说话或者做一些事情容易着急,觉得太慢了,感觉不够效率;总觉得较为无聊的部分加速还不够快;眼睛很容易疲劳;听正常倍速的语音感觉很慢也容易睡着”。

关于倍速播放的影响,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认为,首先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而论之。如果是兴趣较低、质量较差甚至是无用的信息内容,通过倍速迅速略过,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有利的。

“而且,大脑对于速度的适应是有弹性的,在1.25倍、1.5倍的情况下,不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本质上的破坏性影响,无需担心。”李葆明说,事实上,盲人在听取信息时,可接受的播放速度要快得多。由于盲人的视觉信息通路被关闭了,他们的听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这就意味着,大脑对速度的感知是适应的结果。

“一般地说来,倍速播放习惯不会对大脑造成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播放速度的加快导致理解不充分、不完全,有可能对内心造成压力、焦虑和不安。”李葆明建议,人们不妨自我关注一下,如果这个习惯明显增加了你的负面情绪,那么长此以往是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的。

倍速播放能提升学习效率?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

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

同样是在2017 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 倍速和 2 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 1.5 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学者的研究——MOOC 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拥有 MOOC 学习平台使用经验的 185 名学习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不同播放速度条件下被测试者的保持、迁移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是 1.25 倍速、1.0 倍速、1.5 倍速。1.25 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 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 1.5 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 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在李葆明看来,现场教学和视频课程很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一种无监控无约束式的学习,而且缺乏互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适当提升信息输出速度,缩短课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他同时也强调,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应性。“尤其不要轻易地、过多地给低年龄段的学生观看倍速播放的学习视频,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认知发展还很不成熟,速度太快会导致他们听不懂、看不懂,反而增加学习压力,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得不偿失了。”

倍速播放是对内容创作的不尊重?

去年,著名的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开始测试在智能手机上的倍速播放功能,但这一做法一度引起了国外大量影视从业者的抵制。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表示,倍速播放代表控制和改变创作者们的工作成果。

对于倍速播放的功能,国内有评论人士指出,为了娱乐无伤大雅,但如果成为主流,给影视艺术带来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它甚至会缩短艺术的生命周期。

在此前的媒体调查中,就有用户指出,倍速播放对内容创作者不够尊重,“看电视都要加速,现在人是多缺时间”。

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高强度、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这种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做法其实并不缺乏反思,表达对“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日子的向往。

在李葆明看来,不能简单评价倍速播放的选择是好或者不好。

“倍速播放并不等同于浮躁,因为对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的选择与个体的年龄、修养、人生经历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年轻人不停地放慢他的节奏。”他直言道。

“而且,所谓倍速播放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这一说法本身就是片面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愿用1.5倍速欣赏,同样有人愿用0.75倍速欣赏。是否倍速播放,一点也不影响艺术作品寻找真正的知音。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不应该、也不能去要求和评价受众用什么方式欣赏作品。”

李葆明告诉《中国科学报》,归根结底,选择什么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人都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享受,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才是最好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一年级实用APP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小朋友也算是适应了小学生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晚上都过着"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日子,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发现了一个好用的APP,当然了,这仅限于个人观点哦.

通过应用商城,搜索"倍速课堂",我喜欢这个APP的地方,就是不用充会员,但是需要看广告,也可以去广告,一般去广告的费用是36元一年,我个人认为还是比其他的一些学习类的APP便宜很多的.

在首页可以添加点读书.基本上概括了一年级~初中三年的课本,这个APP我主要是用户课前预习,选择书后,可以进行点读,对于想在寒暑假预习的,又没有课本的同学比较友好.选书的时候要注意版本哈,因为我家小朋友才一年级,在数学课本里,只有北师大版的.

下面就是学习工具,我比较喜欢用的是"预习笔记"里面的每一课,每一页都有笔记,再一个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学习资料",里面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一切常考的知识点,对于没有时间重头整理归纳的人来说,这个可以直接抄作业.

还有一些功能我没有用,比如说:口语测评,可以跟读,会有系统评分,但是因为我给我孩子有购买其他英语类的学习资料,所以这个没有用过,还有"生字"功能,里面对每一课的生字都有笔画的学习,是动态的,而且下方有这个字的总结.

还有每个年级的同步预习视频,如果孩子能坐住并且认真观看的话,这个还是不错的.但是视频的话,只有一部分是免费的,不能免费的部分需要另外花费购买,我没有购买,因为我家小朋友只有周末才能看IPAD.这个当然看个人的选择了,我个人认为低幼年级可能是没有必要购买视频课程.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7/16962494675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