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神奇宝贝创造指令是什么(我的世界神奇宝贝创造指令)
新场景·新技术·新趋势 我国显示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当前,显示技术加速迭代,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型显示产品与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融合,助力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9月7日至8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院士专家、外交使节、行业协会,以及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的1000余家中外企业齐聚一堂。本报记者在会上看到,各种新型显示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各种新型显示产品走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动人们与数字世界的交互不断升级。
融合体验创造显示新场景
裸眼3D车机仪表、AI大模型超脑电视、三星堆博物馆MR导览……本届大会期间,多家显示产业知名企业通过30多场专业论坛、成果展示、体验打卡活动,带来了显示核心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未来生活的最新成果,展示“显示无处不在”的未来生活。
“你好BOE·2023”成都站活动设在了人潮熙熙的春熙路街口,来自莫高窟257窟的《鹿王本生》九色鹿在BOE(京东方)110英寸裸眼3D显示技术的呈现下栩栩如生,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叹。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屏幕不但具备8K超高清显示画质,同时搭载多视点裸眼3D显示光学方案,可实现深度为1.5米的立体出屏效果。
本届大会创新成果展云集了百余家显示产业知名企业,浪潮智能终端展示了XR影视屏、智慧灯杆屏、LED智能充电桩广告机等多款显示创新成果。浪潮智能终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业志向本报记者介绍,作为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正通过各类智能终端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我们将持续发力超高清新型显示产业,全方位多角度探寻显示产品在新背景、新趋势、新技术下的场景融合与创新,推动行业项目落地与技术升级。”孙业志说。
作为文化消费新场景,博物馆与显示技术融合已在各大博物馆广泛使用。在创新成果展的“古蜀幻地”MR(混合现实)导览展台上,许多观众体验了三星堆博物馆的MR导览——戴上一副轻便的MR眼镜,便可在三星堆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长达1.5小时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展览。“这种新的观展方式受到观众欢迎,在近期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每天体验近千人次。”该项目负责人说。
此外,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受到了显示行业的高度关注。在长虹展台上,随着工作人员通过语音发出指令,一幅“林中小鹿”的4K高清壁纸很快在电视上自动生成,“这款全球首家搭载‘长虹超脑’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的电视,能感知、能理解、能学习,可应用于普及生活知识、学习教育辅助、文档创作生成,甚至图片设计等专业领域及个性化服务。”该工作人员介绍。
创新驱动发展显示新技术
底层的创新成果驱动着显示技术进入各个新场景、新产业,各项显示领域技术突破创新也是大会的讨论热点。
本次大会设立了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新型显示创新成果展,百余家显示产业知名企业竞相展示各种新型显示技术。
在洲明科技与成都索贝XR虚拟拍摄系统展台,一块横跨两面墙的显示屏正在播放游戏“地下城堡”的画面,观众走到显示屏前,面前的摄像机立刻将他的身影“捕获”,旁边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实时画面中,观众完美地融入到游戏影像中,仿佛身临其境。
洲明科技集团副总裁袁道仁说,XR虚拟拍摄技术已成为显示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屏幕的用途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完善。从LED屏幕入手,现在我们已经构建了屏幕、控制联动、物理环境、装修环境以及数字内容的虚拟拍摄解决方案,未来将为电影、广告等行业的转型发展深度赋能。”
在创新成果展维信诺的展台上,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技术“无金属掩膜版RGB自对位像素化技术”。该技术具有无精细金属掩膜版、独立像素、高精度的特点,消除了生产环节对显示屏尺寸、分辨率及其他屏体性能的限制,可使AMOLED(有源矩阵发光二极体面板)实现全尺寸应用领域全覆盖。“这意味着屏幕生成效率将大大提升,我们将与上下游客户共同创新,寻找显示领域的新增长点。”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杨淑娟说。
展览现场,不少专家在国内首款58英寸P0.5 TFT基Micro-LED拼接屏前驻足。“这款Micro-LED拼接屏突破性地融合了多项尖端技术。拼接屏所采用的25微米LED芯片,赋予了屏幕出色的图像质量和细腻度。”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秀颀介绍,今年6月27日,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显示屏生产线已在成都正式启动。
打造显示产业新趋势
带有透明显示屏的可视化智慧冰箱,可实现不打开冰箱门就能“透视”查看储存食物的余量和新鲜程度等信息;带有显示屏的智慧抽油烟机,可帮助人们边学边做……维信诺此次在创新成果展上展出了智能家居的多个应用场景,展现了更具科技化、更便捷的未来生活方式。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车载显示、智慧家居、智慧文旅将是未来几年新型显示产业大展身手的领域。
在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6条全自动化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各式车载显示屏。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京东方精电CEO苏宁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多款车载显示产品已被应用于全球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汽车座舱正快速进入智能交互显示时代,并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苏宁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显示领域首席研究员耿怡认为,车载显示是新型显示产业未来的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车载显示不是简单地将显示屏移植到车里,而是要针对智能驾驶座舱的应用来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显示屏。”
本次显示产业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当前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应用场景正在从传统的‘四大应用’向‘多点开花’转变,绿色化、低碳化也成为企业关注重点。”
耿怡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尽管在一些上游材料方面仍存在短板,但差距正在缩小,行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新型产品和首发产品的数量均名列前茅,卷曲屏、透明显示、超薄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行业产值超过4900亿元,全球占比36%,继续位居首位。其中,显示器件产值3671亿元,全球占比48%;显示器件出货面积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助力电视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说,全球显示产业压力与机遇并存,底层的创新成果驱动着智能、交互、通信、能源等关键要素不断发展,要素间的融合也推动了诸多新场景诞生。而显示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也推动着人与数字世界交互的体验不断升级。(记者 李力可、李倩薇、唐文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岁月如歌——记杭州亚运火炬手“摇滚奶奶”董四教
新华社杭州9月11日电 题:岁月如歌——记杭州亚运火炬手“摇滚奶奶”董四教
新华社记者郑梦雨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到将满80岁的董四教手中。作为11日火炬传递绍兴站活动的第71棒火炬手,她双手涂着亚运主题的彩色指甲,高举“薪火”从人群中小跑而过。
9月11日,火炬手厉成杰和董四教(右)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与董四教相似的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退休音乐爱好者,组成了一支老年“摇滚乐队”。面对衰老和离散,他们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对抗身体和生活的失控,找到了缝合伤痛、抵抗岁月、怒放生命的方式。
学会弹奏,他们只是唱歌;注入岁月,他们开始歌唱。
《穿上我的蓝色马甲》
两天前,董四教特地为火炬传递做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美甲,上面画着吉他、亚运符号,还有和朋友们坚持做的公益“蓝马甲”。为了迎接亚运,她和乐队成员把原创歌曲《蓝马甲之歌》改编成了亚运版《穿上我的蓝色马甲》,用歌声唱响。
“我在拥抱新的青春,在亚运传递我的心声。我正在活出我的时代,哪怕脚步会慢一点……”
晌午过后,杭州城北一间明亮的社区活动室里就会传来歌声。十几个白发老人身穿蓝色马甲,排练亚运歌曲《美丽亚细亚 好大一个家》《同爱同在》,伴着弹奏十分响亮。
这支乐队中,年纪最大的主唱洪爷爷已经87岁。这些老年手风琴手、贝斯手、鼓手和吉他手,曾经是医生、老师、翻译、会计、工人、企业家……如今,音乐成了他们的共性。
队长董四教64岁时才开始学习吉他。
2007年,她在报纸上看到老年大学吉他班的招生信息。报名后,她“着了魔”一般:吉他立在床头,睡醒了就练;择菜、切菜时,誊抄的词曲谱摆在随手可见的地方;骑自行车时,脑海中的和弦忘记了,要停下车来拿出谱子看一看……
对老年人而言,学吉他并不容易。左手是和弦指法、右手是弹拨节奏,加上歌词记忆相互配合,需要加倍努力练习。手指控制力减弱,力量不足,按轻了声音不准,按重了手指像被火烧,洗菜时痛得钻心。“我们这些老人,个个比学生时读书还刻苦。”董四教说。
吉他班开班时30多人,后来只剩下4人,董四教留到了最后。2009年,她和几个老同学经常相约在西湖边的曲院风荷排练,以荷花盛开的风景为屏,这支由老年人组成的乐队,名字就叫“风荷”吉他队。
董四教说,老年人的时间过得很慢,总要找到一个团体,不论你喜欢什么。除了弹吉他,她和伙伴们每星期跳两次舞,大家一起游泳、爬山、逛西湖、交流音乐,现在有社区提供的排练室使用,没有了风雨的侵扰,“像家一样”。
作为队长的她“不愿意放弃每个队员”,有的队友乐理知识欠缺,或者经常出现小失误,她会耐心教导。当乐队排练新的歌曲,她的指令简单却严格:每个人每天听50遍。没有技巧,他们的练习靠的是重复地努力。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许多国家大事,但亚运会开在家门口,一辈子还能碰到几回?”一位乐队成员说,“我们的演唱不完美,但我们热爱这个气氛,音乐声一响,好像可以忘记一切烦恼。”
董四教在西湖边弹唱《蓝色丝巾》,怀念故去的丈夫。受访者供图
《蓝色丝巾》
“蓝色的丝巾它不会变,变的是我柔嫩的手。蓝色的丝巾它不会丢,丢的是你那双眸……”
每当唱起这首《蓝色丝巾》,董四教就会切换成她原本的声线,好似留声机里流出的音符,颤音宛转,如泣如诉。
这是她在丈夫离世后自己创作的歌曲,那条“蓝色丝巾”就是爱人老邱送给她爱的礼物,如今已旧得泛白。
少时,董四教跟着姐姐在云南长大,1960年来到杭州,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与原杭州大学教师老邱相识,两人情投意合,相知相伴。
彼时老邱知晓女友的生日,却送不起昂贵的礼物,到丝绸市场挑了一块蓝色丝巾,董四教很喜欢。在她心中,有一位互爱互敬的伴侣就是幸福。结婚时,他们买了一台收音机,里面播放的声音成为她对音乐最初的认识。
2005年,老邱离世。年过六旬,遭遇一场无法排遣的孤独,对董四教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成日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
直到吉他班招生。回忆起从前丈夫拉二胡、自己吹口琴的日子,在儿子的鼓励下,64岁的她报了名。起初想法很简单,心灵有了支点就能照常生活,她希望每年扫墓时能唱歌给天堂的他听。
想他的时候,董四教就自己抱着吉他轻轻歌唱,“就像他在身边,听得到一样”。家中的穿衣柜里,至今还珍藏着老邱送的几十块丝巾。
自从开始弹琴唱歌,董四教逐渐开朗起来,也不再刻意回避旧物。2011年,她带着这段故事上了电视,演唱完一首《因为爱情》,她声音微微发颤,对着远方说,“老邱,我在上海最好的音乐厅为你歌唱,你听到了吗?”
音乐成为董四教与往日连接的方式,也支持她继续过好眼下的日子。她说,以前唱起《蓝色丝巾》总能看到他的眼神,如今再唱起,少了很多悲伤,多了一份温和的力量。
什么样的歌声能打动人?董四教的回答是:饱含真情。
董四教与乐队在表演。
《怒放的生命》
董四教家中,窄小陈旧的木床一旁,靠近窗户位置摆放着一把木吉他。每天清晨,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刻,她起身,拿起吉他,练习和弦指法、背诵歌词。
练习时,她自己架起一台相机,《丁香花》《痴心绝对》《彩虹》《十年》……喜欢听的歌她都学着弹唱。从2010年7月拍摄第一条视频至今,200多条视频见证着她弹唱的进步,也记录下她慢慢变老的13年。
2018年,在一档电视栏目上,这些抱着乐器的老伙伴开始尝试转型——红色皮裤、皮背心、黑墨镜,音符偶尔落拍,音调里透着一股老戏或是民歌味道,一首老年摇滚版《怒放的生命》惊艳全场。
对这些老年乐迷而言,摇滚更令人释放。在摇滚音乐激昂的鼓点中,他们找回年轻时的生命力。
董四教说,青春就是有活力,有追求,有梦想。从前那些梦不到的,老了之后竟然兜兜转转实现了。
这几年里,乐队的大提琴手老胡查出了肺癌,几次化疗下来,头发快掉没了,但每次出现依然衬衫笔挺,乐队成员们陪他完成了最后一次表演。另一位79岁的主唱,因为身体不好,实在走不动路了,没法每场排练必到。
人到晚年,生老病死见得更多,行有余力,不如珍惜每次能相聚的时刻,把剩下的日子过舒坦。“活着的人要把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董四教说。
如今,他们在社区做志愿者,上街宣传反诈,到福利院、孤儿院公益演出……“在身体好的情况下好好活着,多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自己也感到开心的事情”,这是他们延展生命的方式。
“再不疯狂我们就更老啦!”音乐响起,他们在律动中怒放自己的“青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7/16962435272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