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第一人石学敏(中国针灸第一人)

时间:2024-04-16 16:46:32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旧事重提

程莘农:中国工程院第一位针灸院士

程莘农

他,以一根银针立世救人;他,看病从来不开药方。他就是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针灸学科首席专家,首批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程莘农在中医针灸领域辛勤耕耘了70个春秋,为针灸事业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国内外学者尊称为“针灸泰斗”。

五百大洋入杏林

程莘农,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祖籍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同“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系同宗同源。程氏家族是典型的儒学之家,自明末清初至程莘农父亲一辈共出了27个秀才,程莘农的高祖程师杰、曾祖程大镛都系一代大儒,其父程序生为晚清最后一次科举的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许多士绅名流出自其父门下。时值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风盛行,程序生希望把程莘农培养成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给他讲授“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同时还要求他认真练习书法。许多人知道程莘农医术高超,却不知他的书法造诣也极高。在20世纪40年代,程莘农的书法就风靡全国,1948年,他便与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等名家一同成为上海中国画会会员。1979年还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协会名誉会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程父深感世事艰难,基于“穷医可以养三口”的传统理念,遂决定让程莘农步入医学之林,亲自教授他《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要诀、医学著作,同时为他取名“希伊”,号“莘农”,希望他能够像商汤时期的丞相伊尹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或许冥冥之中就有巧合之意,程莘农对中医基本著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能轻松背诵医药口诀。通过5年多的学习,程莘农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中医是一门实践课程,因此,程父几经转折,花费500大洋,让程莘农拜入淮阴名医陆慕韩门下,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程莘农的拜师之路颇为曲折。陆慕韩世代行医,医术一流,陆氏医生尤擅治疗温病,有“决人生死”的本领。但是,陆慕韩早年间收过的三个弟子却均早夭而亡。为此,陆慕韩决定不再收弟子。程父委托了一名和陆慕韩关系极好的僧人出面说情。陆慕韩表示,如果再收徒弟,不但要收昂贵学费,而且还要另收40块大洋拜师费,若觉得无法接受就不要提此事。程父表示只要能拜师学医一切照办。程莘农上门拜师时,很轻松就将《黄帝内经》背诵出来,再加上他书法非常不错,引得陆慕韩连连称奇:“怪哉乎!孺子可教!未来知道徒名而未知师名者,此小儿也!”就这样,程莘农拜入其门下,不久即得到器重。

陆慕韩带徒十分严格。诊断的时候,他先让徒弟先诊一遍,然后自己再诊断,并告诉徒弟如何判断病症;开处方时,他只报药名,用法用量由徒弟先写,然后自己过目修改。结束一天的看诊后,他规定徒弟必须上晚自习,第二天再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在陆慕韩的悉心教导下,程莘农很快掌握内科的诸多病症诊断方法,进一步理清了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规律,这为他日后进入针灸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学习期间,陆慕韩毫不藏私,将自己的医术尽传,使程莘农的医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陆慕韩的医德医风也深深影响了程莘农。陆慕韩诊病时对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一视同仁,对诊费也从不计较。他的医德融入了程莘农的思想深处。从1976年恢复工作后的30多年来,患者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门诊部看病挂程莘农的专家号时,费用始终是1元。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实行1元的普通挂号费价格,程莘农说:“病人得病已经很痛苦了,减轻些负担总是好的!”

1939年,淮阴县城被日军攻陷,陆慕韩因病去世。19岁的程莘农正式开始挂牌行医,开启了他的中医临床生涯。程莘农虽然年轻,但是作为陆慕韩的亲传弟子,患者们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称呼他为“小程先生”。程莘农每天都要接诊几十人,一个人的收入也仅仅能维持一个三口之家正常的生活,这段日子虽然清苦,但看到病患恢复健康,程莘农感到十分满足。

程莘农继承了陆氏医术的精妙之处,一年中治疗了温病初期患者两三百人。一名因吃饺子而复发的病患,出血不止,程莘农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一剂药就止住了血,连服数剂调理而痊愈。由于个人的努力加上家族的影响,程莘农一出道就被吸收进入中医师工会,1946年先后担任淮阴仁慈医院文职兼护士学校国文教员、镇江仁慈医院院务委员兼秘书等职。1947年获得中华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服从需要攻针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程莘农已经是当地颇具名气的中医,他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医学素养,于1953年6月参加了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学校。两年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开办了中医进修班、针灸进修班,程莘农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到校后,程莘农被安排到了针灸组。起初,程莘农不是十分乐意,因为当时针灸虽然属于中医范畴,但是和普通的中医领域还是有迥然差别。程莘农说:“我找到负责此事的名医孙晏如老师,没想到孙老师说:‘你给我两个小时,我给你讲药方和针灸的相通之处,我相信两个小时后你不会再说自己不懂针灸。’”果然,两个小时后,程莘农心悦诚服地离开孙老师的宿舍,自此迈上了中医针灸之路。

中国的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激发人体的技能。此时程莘农已经30多岁了,背诵穴位比较吃力,好在有名师的教导,再加上自身的勤奋,终于在两个星期内,记住了所有的穴位。

针灸组的老师李春熙、孙晏如两位名医对程莘农十分关照,将自身所学全无保留地交给他。毕业后,程莘农留校任教,并出任针灸科教研组组长和巡回教学组组长,负责南京市100多名针灸师以及各区县针灸医师的进修学校,足迹遍及全省8个专区20个县。程莘农始终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无论在哪里,都向前来进修的医生请教,交流针灸经验。程莘农说:“我从医几十年,从不敢说大话,只要我不如别人的,就直接向别人请教,我自己有什么好经验,也肯定尽量都教给学生们。”

1956年,程莘农刚刚学习针灸一个月,一名家长就带着孩子来找程莘农,这个小孩患有神经性尿频,15岁了还是每天晚上尿床,家长多方求医,负债累累。程莘农说:“我用针灸试一试,如果你来10次没见效,那我也无能为力了。”只针灸了三次,孩子的病症就好了。这件小事,给程莘农极大的震撼,他认识到针灸是中医的瑰宝,一定要好好研究它,为更多病人服务。

1957年,为支撑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程莘农被选进入北京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在校期间,程莘农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针灸学科教学和科研,并兼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组组长、副主任。当时国内对针灸提倡的所谓经络不是特别认可,认为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为此,程莘农把针灸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查证经络上,在医院协助下,把西医经验仪器用到经络排查上,经过检查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相吻合。由此,认为人体的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发现,对我国早期经络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程莘农擅长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偏头痛等病症,每天忙得废寝忘食,他擅长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常常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从医几十年来,程莘农用一根小小的银针,为无数的患者解决了病痛,有许多国际友人也曾有幸得到过他的帮助。原巴西驻中国大使夫人患有坐骨神经根炎,深受其苦,大使向中国请求派遣良医诊治,程莘农受命前往,仅仅几针,大使夫人病情立马得到了缓解,经过几次治疗后便愈好如初。

乌玛·纳拉扬是印度著名的企业家,患三叉神经痛17年,走遍欧亚各大著名医院,均无法根治顽疾。后受到印度驻华大使的引荐,程莘农施针治疗,仅用了20天便解决了困扰她17年的三叉神经痛,再没复发。神奇的针灸使她大开眼界,两年后,她邀请程莘农赴印度讲学。

撰写著作育良医

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与现代医学存在本质区别,中医培养完全建立在边学习边实践的基础上。1955年,程莘农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组组长,他一面负责针灸教学,一面结合工作和教学实际,对校编的《针灸讲义》进行补充修改,从肯定中医理论开始,增加针灸经典文献的注解,举出《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文献的经文释义,理顺了经络循行、腧穴部位和主治病症的关系,从而解释了“经络所通,主治所在”的规律,撰写了《难经语译》(初稿),带领针灸教研组编写和绘制的“经络循行与病候关系示意图”,得到领导的肯定,对学校中医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程莘农调往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后,还承担起教材编写和教具制作的工作。其间,他与裘沛然、邵经明对针灸教材作了修订。他们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情况,成为当时公认的好教材。

1959年,程莘农编写的《简明针灸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针灸学专业的教材,后又相继出版了《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读本)》和《中国针灸学概要(国际针灸培训教材)》中英文本。1985年,印度有关机构内部印刷发行了程莘农主编的《针灸讲义(英文本)》。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学》中英文读本和中国台湾繁体字本发行后,中国针灸技术在世界得到快速传播。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程莘农总结了一套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意天、地、人三才,故名“三才进针法”。施针时,进针迅速轻巧、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疗效显著。程莘农的授课方式十分生动形象,如讲到补中益气法时,他会把“百会”比作“剩麻”,“大椎”比作“柴胡”,“气海”比作“黄芪”……让学生瞬间茅塞顿开。在讲解针刺法时,他说要“手如握虎”“伏如横弓”,并认真地演示怎样才能达到“指实腕虚、气随人意”的运针境界。程莘农的扎针速度极快,他形容自己的扎针像针扎在豆腐上那么快。他说,扎针快一是为了给患者减轻痛苦,二是因为患者很多,为了节省时间,日久天长自然也就熟能生巧了。

几十年来,程莘农深耕针灸领域,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多数已成为我国针灸领域的专家。程氏三才法是程氏针灸技术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程氏针灸的传人根据自身的爱好,在程莘农的指导下,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程莘农将自身的医术,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院校传承多种方式,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了学生,由于程莘农的针灸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和历史,2010年,程氏针灸入选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程莘农始终以“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毕生重视医德。他对待病患始终态度和蔼,施针都是亲自操作,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教育学生时,他有三条信条,一是重视培养医德;二是以务实的精神研究,不尚浮夸;三是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由于育人方面的成就,程莘农1986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颁发的优秀教师证书、医学科学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1988年荣获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荣誉教师证书。

弘扬国粹走世界

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中医药在世界上逐渐流行起来,许多国家开始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研究中医药。早在20世纪50年代,程莘农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时,就为朝鲜友人金光一讲解《难经》,随后金光一还将朝鲜五行针和《四象方》一书赠与程莘农。在北京工作后,程莘农与国内外友人的交流就更加广泛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紧密起来,针灸热也随之在各国开始逐渐升温。1975年,“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在北京成立,后又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76年,程莘农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至此,许多热爱中医药的友人来到中国,程莘农无疑是他们最想见的中国大夫之一。洋学生都以能得到程莘农手书的“针”而惊喜,以得到他亲笔签名的《中国针灸学》为荣耀。此后,在长达将近20年的时间里,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一直是国内外针灸教学的主教材,更是国际学生学习针灸的入门书。

《中国针灸学》不仅讲授针灸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如阴阳五行、脏腑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一经问世便风靡海内外,甚至还成为美国等国家针灸水平考试的指定教材。这本书先后再版十几次,被翻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让程莘农闻名遐迩。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国家都力邀中国专家赴国外讲学,程莘农先后应邀赴日本、印度、加拿大、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讲学,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向世界推广针灸。1990年程莘农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随着针灸的应用越来越广,制定规范化的针灸标准迫在眉睫。1958年,程莘农就参与了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工作。1959年,第一本带有汉语拼音穴名的针灸书出版。1982年,《中国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公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三部针灸国家标准:《针灸针》(GB 2024-1980)、《经穴部位》(GB 12346-1990)、《耳穴名称和部位》(GB/T 13734-1992)。这三部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国内外针灸标准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关注针灸标准化工作,1981年制订了十四经穴名标准化方案,1989年颁布“针灸穴名国际标准”,1995年颁布“针灸临床研究指南”,1998年颁布“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规范”,这些标准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分别从针灸相关的基础培训,临床实习的安全措施,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提出操作规范要求,对促进针灸的国际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与信息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程莘农跨越新旧两个社会,见证了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是新中国针灸事业的创业者和倡导者,也是开创针灸国际化培训的倡导者之一,为中国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汪伟强,单位: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作者刘紫云,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石学敏 一生用心在针灸

原标题:从医59年,先后赴百余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推广中医——(引题)

石学敏 一生用心在针灸(走近国医大师(33))(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朱虹

人物小传

石学敏,第二届国医大师,1938年生于天津,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名誉所长。

他带领团队,主编著作5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长期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和推广,先后赴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石学敏从医的第五十九个年头,已经83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查房、问诊、讲学……日程排得满满的。石学敏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治疗中风病、认知障碍、吞咽障碍等神经、精神、骨伤等多系统疾病。岁月沧桑,见证着医者仁心。

石学敏在国医大师颁奖仪式上。资料图片

探索诊疗新途径

1938年,石学敏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7年考入刚刚建立的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1962年开始行医,1964年,石学敏作为优秀人才被派到北京就读针灸高级研修班,遍访名师、研习针灸,一生未改。

1968年,石学敏随中国医疗队前往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石学敏凭借良好的医术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有时每天要诊治300多名异国患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医针灸。

70年代初,石学敏谢绝了国外医疗机构的高薪聘请,回到天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凭借七八个医生、几架老旧的显微镜,石学敏建起了针灸病房,建立了“电生理室”,1985年又建立了针灸心内科的重症监护室。在石学敏的带领下,一个完整的针灸医疗、教学、研究体系渐渐形成了。

回国后,石学敏致力于探索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他在继承古代医家对中风认识的基础上,基于中医辨病、辨证的理解,探求中风的病因病机,独创了一套新的针刺疗法,探索出中风病治疗新途径。

此后,石学敏以新的针刺法和丹芪偏瘫胶囊为主,配合康复训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疗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独特规范的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

石学敏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医院组建了老年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推动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新的水平。

针灸学科在石学敏的带领下,医、教、研等全方面发展、壮大。如今,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病房已有近1000张病床,每年接诊国内外患者万余人,成为国内重要的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全力以赴下苦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病区副主任戴晓矞回忆,自己当年报考天津中医药大学,就是受到石学敏的感召。入学之后,大家最喜欢听石学敏讲课。他经常不按课本来讲,而是拿出一个病,从典籍记载到病机病因再到如何治疗,让人感觉知识立体起来了。

石学敏告诉学生,学好针灸,必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医学科技对于人体的研究成果,要学好必须下苦功夫。

石学敏还经常给学生讲针灸要领:目无外观、手如握虎、心无内慕。石学敏出诊,一上午要看三四十名病人。他一米八多的身高,施针要略微弯腰,由于常年劳累造成腰劳损过度。即使这样,他对待每个病人仍然全力以赴。

石学敏的生活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以后,管理、出诊、查房、做课题、讲学……似乎永远在工作中。但不管多忙,石学敏随时都会去病房转一圈。一天中午,医生们刚回到办公室,石学敏走进来说了一句“这针是怎么扎的?”大家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去病房挨个自查。石学敏常说“病房是检验理论的最好场所”。每次跟他查房就是现场教学,配穴是否合理、疗效为何不明显,石学敏会帮学生逐一分析。他带的团队永远保持学习状态。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部长杜宇征是石学敏的学生,他还记得,石学敏不仅随时抽查实操和实验情况,还会提问典籍阅读和理论知识。“别想打马虎眼,那些东西都在他心里,记错一个字他都能听出来。”

生命科学是严肃的,必须有真本事。杜宇征始终记得老师跟自己说的,我们是医生,使命就是治病救人,工作再忙,也不能把这个丢了。

倾囊相授传技艺

随着年纪的增长,石学敏把更多精力放在传承针灸上。

经过大量临床与实验,1986年,石学敏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 科学衡量针刺手法,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

1999年,石学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了推广针灸,石学敏跑遍大江南北的基层医院,提高当地的针灸水平。他开创的独特针刺法学习班已累计有8万多名医生参加学习。每期学习班,石学敏都会亲自授课,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有一次,一位来自山西某县医院的医生找到素不相识的石学敏,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县医院有针灸科,但是没有床位,县里中风患者特别多,想请石学敏去做指导。石学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年近八旬的石学敏,此后不辞劳苦、多次往返。几年后,这家县医院已经拥有150多张针灸病床。

1986年成为天津第一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后,石学敏先后培养国内博士、硕士近500人,培养国外博士、硕士等80余人。他们大多成为领域里的骨干。

石学敏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中医针灸。《石学敏针灸全集》等10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法西等语言出版,成为针灸教材。长期以来,他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和推广,先后赴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石学敏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他在发表感言时深情地说:“我将以老骥伏枥之志,将国之精粹发扬光大;将医之精华传达于世界;将传道授业作为毕生之追求。我愿意继续为祖国的中医之发展,人才之培养发挥自己的余热。力虽绵薄,志却甚坚。”

石学敏这样说,也这样做。

来源:人民日报

他用轻功大杀四方,初学针灸就创造奇迹,一个蒙面人开启称王之路

#逆袭故事#

书名:功夫神医作者:步行天下推荐指数:★★★★★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小说简介】:

轻功加上跑酷会创造怎样的神话?

内气辅助针灸会成就如何的辉煌?

胸怀大志的陆峰,身怀谁也不知晓的轻功绝技,而这还只是他发现内气的一个初级衍生功能而已。

初学针灸,却连连创造奇迹。不会跑酷,却大杀四方,是天赋还是巧合?是偶然还是必然?且看前二十年都在平凡的人如何睥睨天下,走向了属于辉煌和香艳的称王之路。

【精彩片段】:

在谁也没有注意到草丛中突然窜出来一个人,等众人发现的时候一个光着背蒙着脸的人已经到了河岸边。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陆峰从河岸上一跃而下。

正当人们以为陆峰要冲入水中的时候,奇迹发生了!看到眼前的情景,岸上的人全都傻了,脑海中全是空白。

这怎么可能?!

陆峰的冲下河岸,脚尖轻点着河面,犹如一只飞燕向着河岸中间掠去,在河面上掠起向四周漾开的波纹。

轻功!!!

传说中的轻功!!!

岸上的人很快反应了过来,激动的看着陆峰的背影,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们竟然能见到只在传说中才出现的轻功!

震惊的同时他们心中也满是期望,眼神灼灼的望着陆峰的背影,中国的传奇轻功能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拯救两个儿童的生命呢?

陆峰已经是所有希望的所在!

两个孩子的父亲脸上的绝望变成了希冀,双眼紧紧的盯着陆峰的背影,这个人只要能救了他的孩子,不管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快啊!再快!”

不少人心中暗暗的给陆峰加油,这个时候河水已经到了两个儿童的小腿部位,两个人已经站不稳了,刚才妹妹就差一点被冲走,如果不是做哥哥的紧紧的拉着,可能已经被洪水吞没了。

两个儿童的哭声更大了,眼神中满是无助。

陆峰每跨一脚都能前进四五米,这个时候他已经来不及体会飞在空中的快感了,他现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就在这个时候,湍急的喝河水了突然摸冒出来一块大木头,陆峰眼神顿时一寒。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躲避了,陆峰的脚被狠狠的绊了一下,踉跄着就要落入水中。

见状,河岸上立刻传来了一声惊呼,有的胆小的人已经开始捂上眼睛不敢看了,谁都清楚,在陆峰绊倒的地方落入水中必死无疑!

不过,奇迹再一次发生了!

被绊的的腾空的陆峰立刻将上身的内气运到手掌上,轻轻拍了水面,身体接着水面的反弹力再次腾空。

一个空翻之后,陆峰双脚稳稳的落在了水面上,没有停留再次向着河中间的两个儿童掠去。

看到有惊无险,河岸上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记得关注小编,这几天会连续大放送,满足大家的需求。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6/16962504986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