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巨头van(哲学三巨头)

时间:2024-04-16 03:08:01 来源:网络 编辑:浮生若梦

希腊哲学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作者:周濂

​ 苏格拉底:灵魂的助产士

苏格拉底虽然相貌丑陋,不修边幅,但他却是雅典城邦中最璀璨夺目的人物之一。他壮年时代经历了雅典最辉煌的时刻,后半身则亲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见证了雅典制的盛极而衰。

苏格拉底和我国先哲孔子一样,是述而不作的哲人,关于他的生平语录,大多是由别人记载,主要存在于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和泰勒斯等哲学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关心天上的事,更关心人间的事务,他把哲学引向了日常主题,探讨什么是善与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

在历时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政治秩序陷入混乱,传统道德以惊人的速度分崩离析,苏格拉底试图从伦理问题入手,重建雅典人的道德和秩序,他说自己是一只牛虻,他的使命就是时不时叮一叮雅典这匹骏马,让它重新焕发精神。他游走在雅典街道上,积极的辩论和演讲,他提醒人们:“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

苏格拉底的谈话方式别具一格,被称为“灵魂助产术”,今天的哲学教授经常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独白,但苏格拉底不喜欢独白,他喜欢跟人聊天,并认为一切的真理其实早就在人心中,他只是帮我们回忆,他并不会直接给人答案,而是会以退为进,先以无知的姿态引导别人给出观点,再通过不停的提问和反问,让人反思自己的回答是否有例外,是否有错误。这种方法叫“反诘法”,它分为四个步骤:反讥,归纳,诱导,最后给出定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当时雅典政局动荡,元气大伤,雅典人想要清算失败原因,寻找罪魁祸首,开始抓特务找敌人,最后把目光聚集在苏格拉底身上。

很多被他苏格拉底反讽过的人怀恨在心,将他冠以败坏青年和不敬神的罪名,他的好朋友克里同认为他是冤枉的,买通了狱卒想帮苏格拉底越狱,但却他被拒绝了,他说死亡是人生唯一确定的事,而灵魂则是不朽的。

最后,苏格拉底告诉他的朋友和学生:“时候已到,我去死,你们去活,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知道。”最终,苏格拉底在喝下毒酒的那一刻,他实现了灵魂的不朽。

柏拉图:哲人王与理想国

那么,既然说到了苏格拉底,就要提到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二个哲学巨人——柏拉图。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四年。和老师苏格拉底不同,柏拉图出身贵族,相貌英俊,他在苏格拉底身边待了8年,却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记叙苏格拉底的对话。

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对雅典制心灰意冷,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12年后才回到故国,并且形成了他最核心的政治判断:“社会或个人找到正义的唯一希望在真正的哲学,除非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治权力,否则人类永无宁日。”

带着培养“哲人王”的理想,柏拉图开始了他的实践,他三次前往叙拉古,试图辅佐国王成为哲人,但最终却落得囚禁收场。同时,柏拉图还在雅典办了一所学校,专门培养哲学家,他认为哲学家必须具备以下的天赋:“记性良好,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

这些“哲人王”的种子选手们,要在30岁之前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30到35岁,开始学习辩证法,学成之后就要开始指挥战争和执行公务,在实际生活中接受考验,到50岁时,成功完成考验的人将被要求去看“善本身”,把善的理念作为原型,来管理城邦、公民以及自己,只有到这时,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哲人王。

柏拉图深信,只有哲学家成为真正的护卫者,才有可能建立起“美的城邦”,在这样的城邦里,人们各司其职,护卫者智慧,武士勇敢,生意人节制而诚信,这样的城邦就是“理想国”,就是正义的美德在人间的实现。

虽然在今天看来,柏拉图的设想多少带着一些乌托邦的色彩,过于理想化,但在那个时代,他为此做出的论述和实践,启发了后世很多哲学家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与柏拉图的关系,并不像柏拉图与苏格拉底那样相爱,而更接近“相杀”,亚里士多德出生于马其顿,17岁时慕名来到雅典学园求学,因为天资聪颖又博览全书,所以被称为“学园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身边求学20年,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回到马其顿,用毕生所学教出了一位震动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亚历山大登基之后,亚里士多德又重返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克里昂学园,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研究领域涵盖了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伦理学和美学,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大学校园里的所有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亚里士多德的传人。

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老师的很多想法,经常在文章中批评柏拉图。两人最大的分别在于,柏拉图更在乎形而上的永恒不变的存在,他把数学作为哲学思考的原型,而亚里士多德更在乎从实证中获得知识,他的思考原型是生物学。在名画《雅典学派》中,我们看到最中心的两个人物,便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以手指地,二人边走边激烈辩论着,这正是师徒二人关系的写照。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学习的目的不是重复和模仿,而是创新和超越,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不愧为柏拉图最出色的学生。

约翰·洛克:“自由主义之父”,那么他是自由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吗

文|欲断魂的行人

编辑|欲断魂的行人

前言

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哲学家,他的自然权利理论是他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该理论强调个体天生具有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

根据洛克的观点,自然权利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独立于政府或社会的存在,他认为这些权利是由上帝赋予的,不可侵犯的,首先,生命权是指个体拥有保护和维护其生命的权利,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自由权是指个体拥有自由行动、自由表达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洛克强调,人们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应该有自主权,并应该不受其他人的强制干涉,然而,他也强调自由不等于无序,而是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每个人拥有并控制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他认为,通过劳动,个体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财产,并通过合法获取和改善财产来实现他们的利益和生活需求,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之一。

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对现代权利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为后来的启蒙时代思想家和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洛克的思想强调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而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被执政者赋予的授权,这一观点对后来制度、宪政原则和权力制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提出了个体权利的思想,并强调了个人自由、所有权和生命的重要性,这一理论对现代政治、法律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自由社会奠定了基础。

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为权力制衡和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主张政府权力应分为立法、执行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并相互制约,以避免权力滥用,这对现代制度的运行和权力平衡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克强调个体的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之一,他的观点对现代经济制度和私有财产的认可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认为,个体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是合法和正当的,对个人自由和经济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约翰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对现代权利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个体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权利,促进了个体权利的保护和尊重,对现代制度、政府合法性和权力制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私有财产和经济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洛克认为法治是社会稳定和个体自由的基石,他主张政府行使权力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法律应具有普遍性、公正性和明确性,他强调法律的存在和权威性,以确保政府和政府执法机构的行为合法、公正,并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被治理者的同意和授权,他强调政府权力的限制和限定,政府只能行使人民授予的权力,并应受到法律的约束,这一观点对现代宪政体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权力制衡和政府责任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洛克主张法律应当具备公正性,对个体权利进行保护,他认为法律应该替代人们的个人意愿和利益,确保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一观点强调了法律的人性化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为现代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

洛克主张法律应该是可变的和适应时代的,他认为法律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公共利益来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保持其适应性和合理性,这一观点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法律改革的理念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合理、公正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法律制度的建立。

洛克的思考和贡献对法治和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合法性,保障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并促进了法律的公正性和适应性,他的观点对现代宪政原则、权力制衡和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

约翰洛克的政治哲学及其对制度的贡献

洛克认为每个个体天生就具有一系列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他将这些权利看作是上帝授予的,不受政府或社会的赋予,他强调个体拥有这些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固有性质。

洛克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然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被治理者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权力应该是受限的,只能行使被人民授予的权力,并应受到法律的约束。

洛克主张政府的权力应该被制衡和限制,以防止权力滥用,他提出了三个分立的政府职能:立法、行政和司法,并倡导这些职能相互制衡,这对权力分散、权力制衡和公共权力的合理行使产生了重要影响。

洛克主张政府和人民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人民同意接受政府的统治,并交付一部分权力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政府应为公共利益服务,并在人民的利益上优先考虑。

洛克强调宽容和宗教自由的重要性,他主张政府不应强制个体信仰某种宗教或教义,而是应容忍不同的宗教观念和信仰,并保护宗教自由。

洛克的政治思想中强调了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被治理者的同意和授权,他认为政府权力的来源应当是人民的授权,而不是凭借神权或者传统的血统,这一观点对后来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政治的核心理念——奠定了基础。

洛克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体天生具有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他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护这些权利,而不是剥夺它们,这为后来制度中强调个利保护、法治和宪法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洛克主张政府的权力应该被限制、制衡和分散,他提出了三个分立的政府职能:立法、行政和司法,并倡导这些职能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滥用,这对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和分权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洛克主张政府和人民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人民同意接受政府的统治,并交付一部分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这一观点强调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和人民的自主性,为现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洛克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当政府违反其责任和约定时,公民拥有合理的抵抗和对抗政府的权利,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或者超越了其拥有的权力,人民有权利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表明洛克认为公民抵抗权在某些情况下是合理和合法的。

洛克强调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被治理者的同意和授权,政府只有在履行其责任、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并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前提下,才具备合法性,这一观点对权力的合法性和责任的约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权力分散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受限制的,政府不能滥用权力剥夺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如果政府违反了这些限制,人民有权通过合法的手段寻求反抗和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对权力的合理行使和权力滥用的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激发了后来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思考。

约翰洛克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并自主地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

洛克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权利,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他认为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公民,他认为教育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和公正的社会。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宽容和尊重不同观点和文化的态度,他主张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观点和经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约翰洛克主张教育应该是可获得的,并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他的理念对于提倡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机会、降低教育门槛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政策推动了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普遍教育的实施,并倡导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支持,以确保更多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约翰洛克强调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并自主地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这一观点对学生中心教育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的出现。

约翰洛克主张教育应培养宽容和尊重不同观点和文化的态度,这一观点对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政策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涵盖多元文化、多样观点的教材和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胜任力。

洛克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权利,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他理解到公共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社会公民和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贡献,他认为通过公共教育,可以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公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洛克强调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尊重法律和社会规则,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习得行为,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和谐共存做出贡献,公共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社会约束和社会培养的重要作用。

洛克主张教育应该是可获得的,并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他认为教育对于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公共教育的普及,可以打破社会阶层的局限,提供机会平等,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发展。

总结

约翰洛克对公共教育的思考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约束、社会流动和公平机会,以及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这些思考和认识为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强调了公共教育在培养公民素养、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6/16962503636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