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客骚人的迁什么意思(迁客骚人什么意思)
初中和高中文言文考点:表示官职变动的文言文词语
文言文在记叙人物生平事迹时常涉及到官职的变动。
对这些表示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的理解很重要,它关系着我们能否准确地翻译语句、文段,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而全面理解整篇文章。
现将中学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归类整理如下:
一、表示任职的:
⑴任:担当,担任。例如: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传》)
⑵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⑶授:给予官职。例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
⑷拜:授予官职,任命。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⑸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⑹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例如:①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战国策》)②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⑺简:任命,选拔。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⑻进:出来做官。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⑼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例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⑽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例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⑾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例如: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⑿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例如: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②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但如果是“左除”,则又表示“降级被贬”,例如:帝怒,乃罢贄宰相,左除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⒀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例如: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⒁复:恢复原职务。例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⒂仕:做官。例如:学而优则仕。(《论语》)
二、表示升职的:
⑴升:升官。例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⑵陟:进用,升职。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⑶擢:由选拔而提升。例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⑷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例如:①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②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⑸徙:升职。例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⑹超迁:越级破格提升。例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⑺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例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辛弃疾传》)
⑻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例如:拔之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⑼提:提拔。例如: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
⑽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⑴贬:降职。例如: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⑵谪:被罚流放或降职。例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⑶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例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
⑷左迁:降职(贬官)。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⑸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例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屈原列传》)
⑹迁:流放,放逐。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⑺夺:削除。例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⑻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例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
⑼窜:放逐、贬官。例如:暂为御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⑽免:罢免官职。例如:王陵遂病免归。(《史记·吕后本纪》)
四、表示兼职的:
⑴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例如: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⑵假:暂时代理。例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⑶行:代理官职。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⑷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⑸兼:同时掌管,兼任。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⑹权:暂代官职。例如: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⑺判:高位兼低职。例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⑻摄:暂代官职。例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⑴调:调动官职。例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⑵转:转任,平调。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再转为太史令。(《张衡传》)
⑶徙:调动官职。例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⑷改:改任官职。例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⑸补:补任空缺官职。例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⑹迁:调动改派,调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⑺累迁:表示多次调动。例如:累迁敦煌太守。(《后汉书·赵咨传》)
⑻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例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⑴告老:官员年老辞职。例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蔡邕《陈太丘碑文》)
⑵解官:辞去官职。例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⑶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⑷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例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⑸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例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⑹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例如: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⑺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例如: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战国策·秦策三》)
⑻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例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贬谪文学:古代迁客骚人独有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特点?
要说起古代的贬谪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贬谪文化很早就有了,可以说古代社会国家建立之初,启动了用人政策,贬谪文化就已经萌芽。最初的贬谪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初现端倪,其代表人物有屈原。到了封建国家建立,用人政策系统化之后,遭遇贬谪的迁客骚人就更多了。这些迁客骚人多是文人的代表,就将自己的感受用文章的形式表露出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贬谪文学。所以,对贬谪文学的定义主要依据其独有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贬谪文学在唐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北宋时期发展最为明显。为什么呢?首先就是北宋时期的文人队伍庞大。再来,北宋时期冗官冗兵,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国家大量设立官职。这样一来,官员们就面临着随时被调迁的风险。所以这个时期被贬谪的官员数量也很庞大。又因为被贬谪的官员多为文人,往往他们将自己的经历用文章的形式表述出来,一时间产生了大量关于贬谪的文学作品,因而贬谪文化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最为耀眼。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贬谪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看一看贬谪文学有什么样的历史特点?了解一下屈原、范仲淹、白居易等几位著名的关于贬谪文学的文人大家们,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一、首先,了解贬谪文学的历史发展状况!1、夏商周时期贬谪文学的萌芽阶段
三皇五帝时期,人才通过推举的方式被任用。所以在这个时期,贬谪文学没有存在的政治条件。到了夏商周时期,国家形成,开始有了固定的选用人才的方式。但是这个时期的臣子大多出自于贵族,他们自身的家族就拥有一定的力量。在国家政治管理上,实行的分封制就使得王侯的力量相对制衡。所以,帝王没有足够强大的权力去削弱王侯的权力。我们所说的贬谪文学在这个时期虽说没有确切发展的政治条件,但是对于统治阶级来看,加强自己的权力,削弱臣子力量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分封制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夏商周时期,加强军权、削弱臣权的思想的出现就表示贬谪文学已经开始萌芽。
2、春秋战国时期贬谪文学初现端倪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第一个长期混乱的历史时期。国家林立,割据势力各占一方土地,每个国家的内部政策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在一些国家,占据主导势力的仍旧是贵族的力量,对于统治者来讲,他们对这些贵族的势力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所以很多没有权势的臣子往往成为贵族与皇权之间争权夺势的牺牲品,屈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也算得上是一名贵族的后代了,屈原满腹诗书,有着极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为人刚正不阿,与其他的贵族之辈截然不同,所以遭到了其他贵族势力的排挤和污蔑。顷襄王听信小人谗言,将屈原先后流放到了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自身才华出众,在被流放之后,创作闻名于世的《离骚》。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离骚》是那个时期的贬谪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屈原也因为其人格志向和爱国情感被世人传颂、铭记。
3、秦汉时期,贬谪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前面也说过,贬谪文学的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通俗来讲就是人、制度、文化。人、自然就是指文人骚客了,他们是贬谪文学发展的主力军。再来就是制度,和谐统一的政治体系使得有官员可以被任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每个朝代文化的独特体现。从秦灭六国,统一郡县制开始,就将制度、人和文化统一,碍于秦朝存在时间太短,所以没有很好地发展贬谪文学,但是汉朝时期对贬谪文学的发展就有了,首先汉朝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和选官制度,这就为贬谪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隋唐科举制对贬谪文学的推动
要说,贬谪文学划时代的发展就要从隋唐的科举制推行算起了。科举制使得寒门子弟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古代官员的候选人增多,科举制的考核方式多是通过文章的形式进行,所以筛选出来的人才多是满腹诗书的文人。这就为古代的贬谪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文人官员们在经历贬谪之后,往往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抒发于书笔之间。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关于贬谪文学的文人骚客,著名的有韩愈和白居易。白居易的《长恨歌》正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如若不然,《长恨歌》又怎会如此悲情豪壮呢?韩愈的“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将那个时期贬谪现象描写地极致清晰。
5、宋代的贬谪文学发展到了顶峰
在前面也提到过,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学发展成就最为突出。这个时期独特的制度特点,冗官冗兵。文人队伍十分强大,各有自己的建树。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出现了大量的迁客骚人。要知道,迁客骚人多是指古代失意的文人。这些文人要不然就是遭遇贬谪,在官场失意,又或者是情谊绵绵,远在他乡思念故土、亲人。北宋周围的部落、国家较多,所以对外战事较多,常有驻守边关的文人将士,他们将满腔愁闷抒发于纸上。还有一些遭遇贬谪的官员,每逢佳节,格外思念自己的家人、朋友。读过苏东坡《赤壁赋》的人应该了解,这个时期的文人被贬官是常有的事。总的来说,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学作品很多,大量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出现也表明了这一时期由盛而衰的发展轨迹。
二、那我们来看一看古代遭遇贬谪的文人先辈与其代表作品1、战国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离骚》就是在他被人诬告,遭遇贬谪之后的作品。屈原在整个诗章中自述了自己的身世,描述了所经历的遭遇,也表露了自己顽强不屈、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心志。特别是他在被贬谪之后的心情被描写出来,他写作的方式受到了后世的模仿和推崇。诗中,屈原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绘。比如用摘香草来表示应该加强修养的培养,用佩戴香草来比喻那些有高尚修养的人或者行为。他自创的骚体诗也成为后世文人模仿的典范。尤其是唐宋的律诗更是继承了他的这种写作手法。在文学内容上,屈原的《离骚》开创了古代贬谪文学的先河。唐宋时期发展的贬谪文学很多都会借鉴屈原的生平来暗喻自己的遭遇。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
白居易也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深刻描述的诗人。他流传于世的作品有很多,要说到关于贬谪文学的作品要数《长恨歌》了。虽说《长恨歌》主要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全诗更多体现的是白居易作为一名诗人对国家的安危以及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担忧。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就将诗人的心情表露出来。在国家开始衰落的背景下,像自己这样的文人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随着王室的衰微,国家更多的弊端开始表露出来,所以《长恨歌》也是对这一时代现象的深刻描绘。应该说,这首诗借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来反应国家和社会的弊端,衬托诗人的国家情怀。
3、宋代诗人范仲淹、代表作《岳阳楼记》
北宋中后期,内忧外患的局面日益加剧。内部阶级矛盾突出,外有契丹、西夏等国家的侵扰。所以在这个时期里,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改革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其中的举措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这就严重侵犯到了很多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统治者迫于保守官僚之辈的压力,新政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范仲淹也被革职。在这之后,他创作了《岳阳楼记》来表露自己的心志。通过《岳阳楼记》,范仲淹明确地诉说了自己虽然被革职,但还是心系天下,他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概意思。
三、古代的贬谪文学特点1、从作者自己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有一颗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是没有法律可讲的,皇帝的心意便是为官之人的行动指南。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学会去迎合皇帝。也不能太过于锋芒毕露,否则会招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所以处于政坛之中的文人们时刻要警惕小人的暗算。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多少的忠义之士惨遭陷害,被贬谪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处罚了。所以,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被贬之后虽然心里有落差,但是没有十分的绝望,他们还有生命、还有斗志。所以他们所创作的贬谪文学作品也多是包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2、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国家状态或社会状态
每个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被广泛传颂,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就包括其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时代价值体现在这些经典作品是对那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应和描述,诗人们通过短短几行字,将国家面临的状况描写地淋漓尽致,这对于后世之辈去了解这个时期的发展状态有很大的意义。再来,就是它的文学价值。贬谪文学是一个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形式,不同时期的贬谪文学作品采用的文学形式也有所差别。所以,从贬谪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看,就反映了那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状态。
3、从描写手法上来看,都喜欢用象征的形式
因为皇权至上的社会里,官员大臣们说话要格外的小心。隔墙有耳就是这个原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遭受贬谪的文人们就不能随意地发表言论,即使心中有万般委屈,也不能平铺直述,要委婉地表达。所以,我们会发现古代的贬谪文学作品多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来描绘。这样既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品味价值,又免于太过直白,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贬谪文学是伴随古代的官僚体制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封建官僚体质形成之初就有了贬谪文学作品。隋唐的科举制让古代的官僚体质的发展有了时代性的意义。在人才队伍上,科举制给于了足够的资源,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官僚体质也在不断完善。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化发展成就高,主要得益于这个时期特有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虽然封建国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贬谪文化依然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调职也是一种贬谪表现。总的来说,古代贬谪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文化氛围,用不同的文学风格创作了“贬谪”这个主题的诗章,丰富了每个时期的文化内容。贬谪文学的存在,也是我们考究古代社会的有力材料,根据这些诗章,体会文人骚客的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豪志,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6/16962465034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