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海军条约各国吨位(华盛顿海军条约)
美日之间战列舰之争!\"北卡罗来纳级\"和\"大和级\"究竟谁更胜一筹?
1937年是世界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世界离全面大战更近了一步。另一方面,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到期,海军列强们纷纷开始建造新式战舰。美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开始设计建造北卡罗来纳级和大和级战列舰。
两型战列舰都属于大战全面爆发前建造的新式战列舰,但战斗力上就有很大差别了。日本设计大和级战列舰时就下定决心不再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因此不仅装备了460毫米舰炮,舰体防御也应用了最新设计。相比之下,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设计时,《华盛顿海军条约》还未到期。因此北卡罗来纳级最初设计时的计划是装备12门356毫米舰炮,防御也是按照防御356毫米舰炮射击来设计的。当然,还是留出了换装406毫米舰炮的冗余。条约到期后,北卡罗来纳级换装了406毫米舰炮,但装甲仍旧是防御356毫米舰炮射击的设计。可以说,美国海军明明想得到新式高速战列舰,结果却是得到一型带有战巡味的战列舰。这样的结果当然不能让美国海军满意。因此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仅仅建造了两艘。接下来,美国海军的计划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设计出新一型战列舰。1938年,新式战列舰设计定型。
1939年,新式战列舰开工建造。首舰被命名为"南达科他"号。该型战列舰随之被称为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共建造了4艘,其余3艘分别为"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和"阿拉巴马"号。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要点很简单:在保持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火力和机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防御能力。为达到这一要求,美国设计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舰体的改进上。与北卡罗来纳级相比,南达科他级大幅缩短了舰体。南达科他级水线长度为203米。与之相比,北卡罗来纳级的水线长度是217.6米。
缩短舰体后的一大负面影响是舰体长宽比变小了。船体长宽比越大的舰船越有利于提升航速,换句话说就是越细长的船体越容易提升航速。另一大不利影响是舱室面积变小。如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动力舱的长度是48.8米,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这一数据是53.6米。与之相似,新式战列舰的诸多舱室都变得较为狭小局促,包括军官住舱、士兵住舱甚至食堂。因此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可居住性是美国条约后战列舰中最差的,为此该级战列舰没少受美国水兵的吐槽。与缩小住舱得到水兵抱怨相比,指挥舱室的缩小直接影响到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指挥能力。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很少担任旗舰任务。
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这样设计得到的回报是排水量的减小。设计人员用节约下的排水量增强了装甲。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厚度由北卡罗来纳级的305毫米增强到310毫米,装甲带装甲倾角由15°增大到19°。试验证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装甲带防御能力相当于432毫米厚垂直钢板装甲。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装甲带和舰体之间形成了一道凹槽,这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同时,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甲板装甲厚度从北卡罗来纳级的196毫米增强为280毫米。在火力上,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相差不大。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抬高了副炮位置,改善了射界。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于1942年全部服役。"南达科他"号服役初期,曾经因小毛病不断而受到舰员吐槽。在瓜岛海战中,该舰因舰员操作失误而一度被动挨打。不过这一经历也证明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装甲的优良。之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同美国大多数战列舰一样,充当了登陆作战中的火力支援舰。在这些战役中,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不仅表现出了强大的对地轰击火力,也证明自身在防空性能上达到预想中的要求。1947年,4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全部退役。
新中国当年为何不跟美国走?为何要跟苏联走?
有很多历史爱好者问:当年新中国建立,为什么和苏联结盟?为什么不与美国结盟?从事后看来,苏联很混蛋呀,和美国结盟,难道不是更好吗?简体中文网络有很多网友,都有这个疑问,这个有趣的历史疑问,困惑了历史爱好者很多年。
今天,老冯简单粗暴,不吹不黑,把这个问题为你解释清楚:
事实1:不是新中国不想和美国结盟,而是在当时,和美国结盟,代价太大,行不通。1949年2月3日,在美国国务卿的指示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布公开声明,他说:“中国新政府继承现存的中外条约义务,是美国予以承认的前提”,司徒雷登转达的美国的意思是:美国愿意承认新中国,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新中国必须承认和美国签署的一系列条约。
事实2:司徒雷登指的一系列条约,以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为核心,这份条约规定:中国不准对美国商品设置任何障碍,例如关税,如果承认这份条约,那么意味着新中国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体系、使中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的政治梦想,彻底绝望。
事实3:换句话说,美国当时的意思是说:美国愿意承认新中国,但是,新中国必须永久放弃成为一个工业强国的可能性。打个比方就是说,美国作为大佬,愿意承认新中国这个新小弟,但是,新小弟必须自废武功,自我阉割,断绝日后变成超级大国的可能,如果不答应,那么,我们美国就不认你。鉴于此,新中国的领导层在反复深思熟虑之后,拒绝了美国的要求,转向和苏联结盟,这件事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4:《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不但规定中国不得对美国商品施加关税,而且还规定:美国的军舰,可以在中国一切的江、河、湖、海自由航行,也就是说,抗战胜利之后,并未摆脱半殖民地的宿命,只不过,美国取代了此前的日本、英国等列强。
事实5:除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之外,国民政府还和美国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例如《中美航空协定》、《中美救济协定》、《成渝铁路修建协定》、《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等等各类,一共几十个条约,它们或多或少,都含有破坏中国主权的条款。按照当时美国的要求,如果新中国想跟美国走,那么,新中国必须承认和履行这一大批的历史条约,否则,美国就不接受新中国,换言之,不是新中国不愿意跟美国走,而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要求,非常苛刻。
事实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1946年签署之后,果然,美国货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例如美国的汽车,汽油,电灯,电影,面粉,布匹,白糖,棉纱,皮鞋,领带,口红,丝袜,铁钉,香烟……各门各类的美国货,充斥了的市场,大量的民族企业支撑不下去,纷纷倒闭,民族资产阶级对当局大失所望,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7:自从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亚洲战略是一贯的、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美国不允许亚洲出现一个超级大国,因为那样会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影响力,早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原则,就是不愿意看到日本或者俄国在亚洲变成巨无霸,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利益,1915年美国出手制止日本对的“二十一条”讹诈,也是为了阻止日本变成超级大国,再后来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限制日本海军的发展,也是为了阻挡日本成为亚洲超级大国,1940年日本出兵越南,美国立马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和石油禁运,也是为了防止日本坐大、失控、威胁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事实8:后来日本投降了,作为战胜国,有4.5亿人口,体量庞大,虽然当时还是农业国,但是一旦成长为工业强国,那么亚洲的市场,亚洲的政治地缘影响力和利益,就没有美国什么事了,所以,1946年美国第一时间就和国民政府签署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份条约站在美国视角看,是非常成功的外交,因为按照这份条约,成为了美国的商品倾销地,从根本上杜绝了中国变成工业强国的可能,加上美军可以在任意水域停留和航行,所以,抗战胜利之后,事实上变成了美国的附庸国。在当时是一个4.5亿人口体量的巨大国家,美国当然看懂了的潜力,像这种体量的大国,一旦成功工业化,将成为美国的巨大对手,必然危害美国在亚洲的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影响力,那是美国十分不愿意看到的,就和美国当初压制日本,是一个道理。
事实9:美国不希望亚洲出现任何超级大国,这是美国过去一百多年以来,从来没有改变过的战略,这不仅是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十分符合逻辑的事情: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自私人类组成的国家,利字当头,外交政策,当然是首先考虑本国的利益,反之,如果美国的政治家,对亚洲有潜力的大国不闻不问,放任大国发展成工业强国、超级大国,结果客观上削弱了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影响力,那么,美国的政治家就是不合格的,须知:美国政治家归根结底,是为美国谋福利的,我们很多网友对美国这点如果看不透,那么无论是看历史还是观察当代的时事政治,都会犯糊涂,误入迷途。
事实10:中国在1946年是一个4.5亿人口的大国,一旦让中国工业化了,那么,美国就很难阻挡中国的发展,这件事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灵验了,这件事也反证了:1946年美国利用国威和援助,恩威并施,诱使签署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沦为美国的商品倾销地,断绝了中国自主工业发展的前途,可以说,当年的美国政治家,不但对当时的现实利益看得很准,而且,也是很有远见的,眼光是非常老辣的、很独到的,我们有一些网友低估了美国政治家,那是不对的,人家美国能成为世界一哥,绝非浪得虚名的,人家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一群傻子是不可能把美国打造成世界第一号超级大国的,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清醒。
事实11:战后,美国一定程度上放任日本、韩国发展工业,是因为日本、韩国体量小,它们没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不足以对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地位构成威胁,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体量太大,一旦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无论中国主观上是否故意,在客观上都会损害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所以,美国不可能愿意扶持中国工业化,换句话说,就算当年新中国铁心跟美国走,美国也不会扶持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
事实12:其实印度也是同理,二战之后,印度曾经以自己是国家为旗号,要求美国帮助印度工业化,但是,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始终没有给予印度实质性的扶持,也是基于类似的考虑:印度也是一个大国,体量太大,一旦印度搭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那么,对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也会构成巨大损害,这跟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无关,这就是为什么二战之后,印度要求美国援助印度建设钢厂,美国找借口婉拒了。
事实13:二战之后,美国曾经有过一段“扶蒋”的时期,这段时期美国的行为,对延安的伤害很大,所以,美国在1949年之前,很难获得延安的信任,加之,延安和莫斯科意识形态相仿,而和华盛顿意识形态相悖,以杜鲁门、杜勒斯等美国政要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说,所以,当年新中国无法下决心跟美国走,双方缺乏足够的互信,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14:新中国当年决定向苏联一边倒之后,苏联先后给新中国提供了14亿美元的贷款,而且在朝鲜战争之后,苏联援助了新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为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当时美国不可能提供给新中国的。
事实15:在抗战时期以及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美国确实给国民政府提供过经济和军事的援助,但,那是给“鱼”,而不是“渔”。而苏联后来给新中国提供的,不但有“鱼”,而且还有“渔”,苏联是真心诚意、手把手教中国如何工业化。
事实16: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和苏联结下血盟,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盟友价值,于是,苏联决心让中国工业化,增强中国作为盟友的实力,以帮助苏联在亚太独当一面,这就是为什么,苏联在工业化这事上,大力援助新中国,当时苏联有很多核心技术,图纸毫无保留,直接原装送到中国进厂使用,可以说,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扶持,确实力度是很大的。
事实17:日本投降之后,中国东北三省事实上处于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因此,假设新中国跟着美国走,那么苏联绝对不会就此罢休,按理推之,倘若那样的话,苏联不但不会把东北交还给新中国,而且还会增兵东北,直接把东北化为苏联领土,所以,即使从当时东北的客观情形来看,新中国要跟美国走,代价是很大的,客观上要面对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事实18:在1949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诉求并不相同,苏联对新中国的诉求是:希望新中国成为苏联的盟友,有一定的工业实力,能够保护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能够帮苏联在亚太地区挡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但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诉求则是:希望新中国成为美国的工业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美国反对新中国工业化,反对中国成为工业大国,以免对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构成威胁。
读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不是新中国喜欢跟苏联跑,也不是新中国对美国有偏见,而是在当时,新中国反复衡量了美国和苏联,哪一方更有可能对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实质的帮助,然后在权衡利弊之后,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决定跟苏联走,我们理解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刻舟求剑。
在近代史上,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工业化,我们广大的网友和历史爱好者,看历史问题,要抓住这个核心,才能看得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8/169626120711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