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神话书说mod介绍(饥荒神话)
长治故事多
车辆在“太行天路”上行驶。
新华社记者 詹 彦摄
我这是第二次来山西长治,原本是想仔细看看这段壮美的太行山。
从平顺县到黎城县的这段“太行天路”不宽,经常是从山巅盘旋至谷底,又由谷底曲折回绕至山巅,能从各个角度展示这幅长达数十公里的“北派山水”画卷。有时候我蓦然发现,公路居然是沿着山脊修建的,可以左右观赏两侧的重峦叠嶂。我在想,没有公路的时候,人们要从这样的大山里走出去,得经历怎样的艰险,于是,我便联想到了上古神话。
女娲补天
不论是从考古发现,还是根据地质地貌的考察结果判断,长治及其周边地区都应该属于华夏文明发源地,华夏儿女或许正是从我看到的太行山中走出来。这次历史性的演变,我们从上古神话中能够找到线索,例如“女娲补天”的传说,很可能就发生在这段最美太行的绝壁、沟壑与丛林中。
“女娲补天”应该是发生了巨大的自然灾害,传说中的情形是天塌地陷,暴雨洪水,猛禽野兽伤人。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当代科学的观点看,这些现象应该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或者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天体运动有关。
神话传说中认为,“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但我认为,女娲“炼五色石”并非真的补天,而是她改进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制技术,开始烧制陶片甚至类似砖瓦的建筑材料,并将这些颜色各异的陶制材料与石块、灰泥相结合,用来改善住所,使其坚固保暖,且能够抵御野兽侵害。同时,不再漏雨的住所也能够给采集来的种子类食物提供良好的仓储条件,让珍贵的食物能够保存到大雪满山的冬天,使部落中不至于饿死人。
女娲的这一行动意义非凡,因为面对生存环境恶化的现实,她并没有选择祖先惯常的“迁徙之路”,而是选择了不屈服和抗争,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这便避免了迁徙过程中人口的大量损失,同时提高了整个氏族乃至整个华夏地区人类的生存技能。
居住条件的改善,让人们在夜晚或是在漫长的冬季开始渴望“文艺生活”,于是后人说女娲发明了乐器和音乐,有人开始以此讲述祖先的故事,这些都是物质生活进步对文化生活的自然引导与推动。由于女娲在历史关键时期的作用,也可能是许多女首领的功绩在传说中慢慢集中到女娲这一个人身上,后代子孙在传说中丰富并神化了这个形象,女娲因此被称为“娲皇”“大地之母”。
神农尝百草
清晨我离开岳家寨的悬崖民宿时,早餐中有武乡小米饭和黄黏米面做的油糕,这是长治的传统美食,非常充饥,直到中午我还没感觉饿。这些食物不由得让我联想到炎帝,也就是著名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个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太行山一带吧。
当时人们为什么会由采集狩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呢?我认为,“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地球处于“小冰河期”。
一方面,这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些重大的社会演变,其推动力往往是巨大的自然灾变;另一方面,小冰河期的周期性与华夏民族由采集狩猎的社会向农耕为主的社会转化,在时间上大概率是重合的。极端灾害造成大面积饥荒和人口锐减,就在这个时候,“神农氏”出场了。
“神农尝百草”是对华夏民族农耕社会建立过程的一个庄重的比喻。神农氏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将部落带出太行山,走向有利于耕作的平原和盆地,同时选育耐寒耐旱的粮食作物品种,革新耕作工具,改进耕作方法,提高粮食产量,于是,农作物便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因此而改变。
那么神农氏怎么成为“炎帝”的?我认为,后代人将他尊奉为神明时选用这个名字,可能的含义是“带来饱暖的首领”。炎帝带领部落民众进入平原地区之后,推动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进步,所以说,称他为“帝”,是后代子孙对祖辈英雄的推崇与纪念。
后羿射日
此行是我第一次参观著名的黄崖洞,立刻被震惊了,只见两座高耸的红色砂岩绝壁中间夹着一条狭窄的深谷,夕阳残照落在红色砂岩斧劈般陡峭的崖壁上,大片的红色摄人心魄,由此让我联想到第三个上古神话“后羿射日”。
根据传说和史籍推测,尧帝和后羿生活于公元前2400年前后。世界考古发现也已证明,这一时期暴发了全球性的大旱灾,并且持续多年。这场自然灾害的后果是,埃及古王国走向衰落,古埃及文明进入长达二百多年的与饥荒阶段;两河流域最早的苏美尔人文明分崩离析,国破人散;起步较晚的古印度文明此时刚刚进入印度河流域时期,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印度河大旱灾的考古发现,但那里早已经变成荒漠了。
同样遭受大旱灾的华夏文明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我认为,“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是人们对长达十年的大旱灾最形象的比喻,而“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则是将华夏民众全力抗旱,成功自救的事迹,集中在一位英雄人物身上,因为,只有像“后羿射日”这种简洁有力的英雄故事,才便于在缺少文字纪录的时代口口相传,励志育人。
从长治回来后我一直在想,中华文明中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神”,都是由后人演绎出来的,这种由人来“封”神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我们的神话传说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并不是宗教式的“人由神造”或“命由天定”,而是讲述人类面对自然灾害与外部危机时的不屈服和努力抗争,主要是对祖先的纪念和对英雄的崇敬,是对人性至善的追根溯源。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上古神话保存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长治乃华夏文明的精神故乡之一。
(龙一,本名。代表作有《地球省》等中长篇小说,其中《潜伏》《借枪》《代号》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改编不是乱编”:羽中和他的《饥荒》西游Mod
很多游戏,尤其是沙盒类游戏,在不同水平玩家面前呈现出的面貌完全不同,《饥荒》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当新手玩家还在为解决食物不足、野怪攻击、风吹雨淋等生存问题苦苦思索时,熟练工们早已飞速地攀登起科技树,领主般地巡视着自己精心设计的农场、牧场、林场、加工厂、冷藏库、武器库……至于秘境、Boss、人物剧情等游戏内容,很多人直到删除游戏也未曾体验过。
别人的《饥荒》
这种稍带门槛的游戏,玩家解决了基础的生存问题之后,才会真正接触它的内核。而一旦入门后,和劝退率成正比,玩家进阶死忠的概率也大幅提高——时至今日,这款发售已6年的生存游戏依然拥有着极高的玩家活跃度。
6年间,《饥荒》开发公司Klei Entertainment相对勤勉地持续为游戏添加着内容,付费DLC《巨人国》《海滩》《哈姆雷特》都包含了全新的游戏内容,并在发布后得到了玩家的广泛好评。不过,对于动辄在《饥荒》中投入几百上千小时、让人物生存成百上千天的狂热玩家们来说,官方DLC的内容略嫌少了些。到游戏后期,《饥荒》会陷入所有生存类游戏的通病——要素探索完毕,玩家空余重复劳动及与容错率间的反复斗争。
于是,本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朴素道理,为丰富游戏内容,《饥荒》玩家们走上了自制Mod的道路。
Mod大户截止2019年4月24日,在《饥荒》的Steam创意工坊中,玩家已上传了2241个自制Mod(不考虑上传后删除的情况)。历史订阅排行榜上,排在前几位的Mod分别是《Minimap HUD》(小地图界面),《Display Food Values》(显示食物属性),将人物三维、季节、温湿度数值化外挂显示的《Combined Stutus》(状态组合),以及用于治疗强迫症的建筑规划工具《Geometric Placement》(建筑几何学)。此外,一些插件类、语言翻译类Mod也名列前茅。
《饥荒》Mod订阅数量排行榜
大体上,排在前列的Mod大多上传于《饥荒》开荒时代,比如排名第一的“Minimap HUD”初版在创意工坊的上传时间是2013年10月23日,距离《饥荒》上市时间2013年4月23日刚好半年,其余几个也大多是2013、2014年的作品。时至今日,这些用于改善游戏体验、降低玩家操作难度的插件式Mod已经成为了游戏的一部分,对《饥荒》略有研究的玩家们也早已对它们了如指掌。
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玩家们会自然地将眼光放长,开始追求更加猎奇、刺激、新鲜的Mod作品——开荒期结束后,各类自制人物和道具Mod开始在创意工坊内井喷。发展至今,简易的Mod制作已经进入了“傻瓜化”阶段——制作者即使完全不懂代码,也可以使用“Mod制作器”一类的软件通过上传贴图、设置属性等方法制作简易Mod。
超强装备,点击就做
缺乏经验的Mod制作者倘若不满足于此,想制作更具内容深度的Mod,则只需在《饥荒》贴吧、论坛上略加搜索,便能找到许多针对零基础者的细致教程,从代码写法到贴图制作流程,甚至是具体的工具选择、上传方法、Bug调试,无一不包。
得益于基础教育水平提升,Mod制作本身不再是制约作品水平的主要因素——即使制作者本人在代码、美术、策划某方面有所欠缺,只要愿意,他总能在QQ群之类的地方找到其他同好,取长补短,通力合作。
羽中就是这样做的。
形神兼备羽中是《饥荒》Mod《神话书说》的制作者之一,美术、文案、策划等除代码外的一切工作都是由他完成的。因为不懂编程,羽中将《神话书说》单机、联机版的代码工作托付给了“班花”和“小豪”两位编程高手。作为交换,羽中会为班花和小豪各自制作的Mod提供美术援助。这幅相互协调、各取所需的和谐画面,在自制Mod圈中并不罕见。
《神话书说》是羽中第一次接触游戏制作相关内容,作为作,这个“西游”题材Mod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饥荒》Steam创意工坊排行榜显示,《神话书说》是一年内热度最高的Mod作品。数百位玩家在Mod评论区里盛赞其画面优秀、内容丰富,也有不少玩家献计献策,对Mod接下来的内容设计走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比较,热度2到5位的Mod留言加起来也不及《神话书说》。
一个“火”字可以概括《神话书说》的现状
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取得如此热度,“神话书说”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美术出色是这个Mod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Steam创意工坊中,人物Mod多如牛毛,从多啦A梦到路飞、索隆,从魔理沙到百里屠苏,大量其他游戏、动漫中的角色穿越而来,在《饥荒》世界中从零求生。但客观地说,这些人物Mod中的大部分只得形、不得意,人物美则美矣,但放在《饥荒》中却显得极为突兀,带有鲜明的“外乡人”色彩。
《神话书说》并非如此,身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大一新生,羽中的美术功力在《神话书说》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个Mod中的人物,比如“齐天大圣”,白眼、黄毛、大头、短手,画风与游戏自带人物别无二致,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是Klei官方推出的新角色。
羽中告诉我,他原本就对《饥荒》蒂姆·伯顿式的黑暗哥特画风十分中意,并且在进行Mod贴图绘制时,有意地对游戏本体画风进行了模仿。
完美融入
除了人物造型贴近《饥荒》原作,在诸如战旗、仙丹、炼丹炉、金箍棒等物品的贴图制作上,羽中也保持了较为统一的绘画风格,这使得物品们能够自然地融入到游戏内的合成体系中。
炼丹失败现场
如果仅是画风出色,那么《神话书说》也只能算作合格的花瓶式贴图Mod,羽中并没有将《神话书说》的水准局限于此,在玩法及文本设计上,他也有一些想法。
在《神话书说》中,齐天大圣出生自带一根“如意金箍棒”,这是一把攻击力59.9、附带范围突进技能“烈焰突刺”、永不磨损的强力武器,作为代价,当齐天大圣在使用其他武器进行攻击时,会有50%概率脱手,原因是和重达35000斤的定海神针相比,“这兵器太轻了”——每当武器滑落,齐天大圣都会抱怨一句。自身基础属性方面,齐天大圣的生命、理智、饥饿“三维”为175、125、150,是既高于普通角色,但又尚未跳出正常范围——由于性格原因,它的理智值甚至低于平均水平,顾全了齐天大圣神话人物的优越性与游戏自身的平衡性,不至于使其成为一个无双式的割草机型角色。
每当夜晚到来,或是地图上泛起迷雾,玩家可一键启动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瞬间点亮全视野,代价是饥饿值的掉落速度会变为正常的2倍,考虑到游戏中后期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并非难以承受的负担。不过当面前狂风大作、花粉飞舞时,火眼金睛也会因迷眼而无法使用。在《西游记》原著第20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中,有孙悟空眼睛被黄风怪妖风所伤这一情节,《神话书说》中的设计便是参考了此处。
火眼金睛
羽中还在齐天大圣的设计上以彩蛋形式添加了一些“私货”,比如当角色靠近正在燃烧的树木时,理智值会极速掉落,并大喊着“不要烧我的花果山”,这出自今何在小说《悟空传》中花果山毁于战火的情节。制作者希望读过这本小说的玩家在注意到这个彩蛋时能够会心一笑——这几乎是Mod作者在为作品加梗时最大的希冀。
此外,齐天大圣食用肉类时吸收率大幅下降,并念叨“酒肉穿肠过”,吃新鲜水果大幅增加理智值,遇到猴子时会因“猴王”天赋而对它们进行自动收服。凡此种种,都细致且充满意趣。
在一些文案设计上,羽中参考了《悟空传》
在创意工坊的Mod介绍页面上,羽中直言,《神话书说》是一个游戏内容较丰富的Mod。这个说法并不夸张,除了齐天大圣本体,《神话书说》中还有诸如“炼丹炉”,多种配方复杂、功能强大的“丹药”,能以极高速度穿行在天空的“筋斗云”,补充“三维”并可烹调、酿酒的蟠桃等设计。在近期的一次更新中,羽中还为《神话书说》添加了一个高难度Boss“阎罗王”,并为其配备了“生死簿”等道具。
有了筋斗云,玩家再也不需要造船了
羽中制作Mod的想法产生于今年春节前,在春节期间就完成了几乎所有贴图的绘制工作,这样的工作效率不由让人感到敬佩……考虑到短短几天时间里他还对游戏文本、玩法等内容进行了构思和数值设计,我被这个18岁少年的游戏制作天赋所震撼。
改编不是乱编《神话书说》取得不错的反响,和“西游”题材本身的喜闻乐见脱不开关系。羽中本人深知这一点,他多次向我强调,自己从两岁起就是《西游记》的忠实粉丝了。《大闹天宫》《金猴降妖》以及《西游记》的86剧版、99动画版都深受他喜爱,将从小就喜欢的孙悟空形象与从高一玩到大学的《饥荒》相结合,这为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羽中提到了自己喜欢的《西游记》86版电视剧,我便顺着问了他如何看待六小龄童的“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等言论。羽中思考了一会,从两个角度回答了我。
对于六小龄童本身,他认为:“人年纪大了可能确实会说错话、做错事,但他饰演的孙悟空的确是自己的童年回忆,所以玩梗归玩梗,我并不会去刻意抹黑演员本人。”至于他对“乱编”的态度,则可以概括为“讨厌”,羽中讨厌那些“无端恶搞、低俗,只为吸引眼球,或是重口味的‘改编’,还有很多只是借用了名字的假同人”。所以,在创作《神话书说》时,他都尽量将内容贴近原著。
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按照六小龄童的标准,羽中喜欢的《悟空传》、他本人制作的《神话书说》,乃至其他带有“西游”元素的游戏都很有可能被一股脑地归入“乱编”范畴。
所以,这个话题里真正的问题是,当评判标准被个体掌握,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及作品质量反而会被忽略——六小龄童代言换皮网页游戏时,这款页游可能就是“改编”的,那些没给他钱的游戏就可能是“乱编”。
六小龄童代言的网页游戏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六小龄童并不能阻止“西游”文化在ACG领域的传播。
从《龙珠》到《最游记》,从《Dota 2》到《英雄联盟》,孙悟空都站在文化输出的前排。明代小说没有版权问题,自带出色的世界观和丰富立体的人物、道具设定,原著是普及程度极高的“大IP”,这些都是“西游”在改编领域备受青睐的原因。尴尬的是,相比于众多成功的国外改编作品,国产“西游”题材改编作品反而落了下风。客观说,《神话书说》还达不到“弘扬传统文化”这种高大上的地步,但羽中本人却能代表一类热爱传统文化,并愿意用自己的才能为之贡献力量的年轻人。
《Dota2》中的孙悟空
未完待续正值大一,课业繁忙,动画专业课程从周一排到了周日,羽中只能抽空为《神话书说》添加新内容。《神话书说》是完全免费的作品,羽中表示,自己虽然在“用爱发电”,但评论区里玩家的鼓励让他干劲十足。后续,他计划为《神话书说》更新“哪吒闹海”和“白骨现世”两章内容。按照目前的进度,第2章预计5月就会上线。
To be continued…
采访最后,我询问羽中今后是否有从事游戏制作方面工作的打算,他说自己还在考虑中。的确,对于一个才在念大一的年轻人来说,未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神话书说》也许只是他人生中短小而精彩的一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6/16962441303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