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怎么下载soul(怎么下载soul)
IM的崛起之路
早期,我们没有即时聊天的工具,随着移动IM产品的全面爆发,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并且布局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众多的应用场景。本文对IM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来看看。
一、IM的起源早在1971年,美国紧急战略办公室OEP的特洛夫开发了一个紧急事件管理信息系统EMISARI,最多允许10个地区办事处通过专用线路进行实时在线聊天,这是已知的最早的IM聊天室。但当时的这个系统,由于仅仅应用于官方系统的内部,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公共领域。
1973年,伊利诺伊大学17岁的天才程序员大卫·伍利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承载63条留言的网络论坛“柏拉图便条”(PLATO Notes)。这个系统目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IM系统,他起源于冷战时期美国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柏拉图”(PLATO ,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
1972年四代柏拉图系统问世后,柏拉图系统在美国、南非、欧洲得到普及,在柏拉图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大学中学课程的学习软件。同时,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以在柏拉图上共享自己制作的应用程序。正是因为软件的共享进一步催生了沟通的需求。管理员希望用户可以为自己上报系统bug,且不允许后到的访问者删除先前访问者留下的文字和上传时间。
后来,在“柏拉图便条”(PLATO Notes)的基础上,伍利编写了有6个频道,每个频道支持5人在线聊天的软件“Talkomatic”。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IM聊天软件。现在我们使用IM进行交流时,需要先将文本消息打出来,再点击“发送”按钮,对方才能看到消息。而Talkomatic的使用者输入或删除的每个信息都会同步显示在双方的荧幕。
二、商业化IM的产生1996年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联合创立的Mirabilis公司开发的ICQ(谐音于I seek you“我找你”),是近代IM形态的雏形。作为一个互联网通讯工具,ICQ的互动性远高于BBS和电子邮件,只要将好友添加在联络人列表,就可以即时对谈。
早期的即时通讯是属于Unix使用者的专利,而ICQ开创性地实现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IM聊天,支持Windows、Linux、MacOS 操作系统。并且除了常用的聊天功能以外,ICQ还提供了文件传输、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联系人管理、文件共享等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截止1998年底,ICQ用户就超过1000万,并被美国在线以4.07亿收购(包括直接购买的2.87亿和视表现而定的1.2亿美元)。
ICQ的诞生,也进一步催生了一批商用化IM的诞生,OICQ(OPEN ICQ,后更名为QQ)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腾讯QQ的崛起与国内IM的发展国内的IM鼻祖腾讯QQ,最初就是仿照ICQ来设计的。QQ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击败ICQ,主要是腾讯结合中国当时的用户实际情况,在产品层面做了两个重要创新:”把用户好友列表存储到服务端”以及“大幅缩小客户端安装包”。
1998年年底的美国,家庭个人电脑已经非常普及,绝大多数美国网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所以,ICQ的好友列表和用户内容是存储在客户端的,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通讯录。在美国,这种方式几乎不是不是一个问题,内容放哪都无所谓。而当时中国互联网网民更多地都在网吧上网,换了一台电脑就丢失好友信息。QQ开创性地将好友列表存储到服务端,解决了中国用户的最大痛点。
另外,当时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远超中国。虽然3-5MB的ICQ客户端,对于美国用户下载可能很快,但是在中国14K,28K,54K的下载网速下,下载一个ICQ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深谙国内用户痛点的腾讯团队,在QQ开发的第一个版本,安装包只有惊人的220K,即便是以中国的网速,用户5分钟内也可以下载完毕。
除此之外,QQ还针对于当时ICQ的一些功能缺点,开发了很多优秀的产品功能,比如:支持用户向离线用户发送消息,允许用户添加在线的陌生网友,允许用户定制自己的专属头像。
便是借着对中国用户痛点的敏锐嗅觉,QQ迅速击败了ICQ,获得了中国用户的青睐。截止2001年5月,腾讯注册用户达1亿。2003年,马化腾第一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同年,腾讯宣布,QQ同时在线用户超过492万,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为即时通讯疯狂。2004年,网易推出网易泡泡,新浪斥资3600万美金收购UC并更名为新浪UC,搜狐推出搜Q。而海外市场,扎克伯格也是在2004年创立了Facebook。
同年8月,微软的MSN进军中国。当时MSN与QQ在市场上的口碑,大致就像现在的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商务人士眼中,挂着QQ的电脑会被耻笑,甚至很多公司都命令禁止上班不得使用QQ。但是,MSN的全球战略,忽略的中国本土用户的需求,在与注重产品体验的腾讯的较量中,很快落入了下风,并最终无奈地退出了中国市场。
四、从PC向手机转移国内最早的移动IM,可以说是基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基础上的移动QQ。2001年年底,通过移动QQ的手机短信发送的服务,为腾讯带来了近5000万的营业额和1000万的盈利。可以说,移动QQ的成功,完全是依赖于移动梦网。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6年,中国移动自行开发并上线了“飞信”,要求移动QQ与飞信合并,并使QQ体系与飞信互联互通。为了摆脱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2006年腾讯推出了手机QQ和超级QQ。
得益于中国移动的赋能,飞信免费发短信的产品创新,准确地切中了用户的刚需,飞信仅仅发布18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有了超过一亿用户。随后的三年时间中,飞信的用户更是直接达到了2亿。但是飞信的落败,似乎从其自身的基因上,就早已注定。飞信的落败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在2012年以前,飞信功能屏蔽了移动以外的其他运营商,非移动用户根本无法注册和使用飞信。
第二,免费短信服务仅限移动用户可享受。你可以用飞信免费发短信给移动用户,但是发给联通用户仍需收费。
第三,中国移动并不重视飞信,飞信上架5年却只更新了十几次。
随着4G时代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流量资费不再敏感,免费发短信的优势直接荡然无存,而微信的崛起给了飞信致命一击。
五、移动IM产品的全面爆发2009年~2011年,移动IM迎来井喷式发展,基本如今所见的所有在自身区域内有垄断势力的IM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推出的。在海外,2009年WhatsApp在美国App Store上线,2010年韩国聊天软件Kakao Talk在韩国正式发布,2011年日本公司NHN Japan推出LINE。2011年,Facebook正式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
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微信的开发,起源于一款简单到极致、仅支持文本发送的即时通讯软件:KIK。2010年10月19日,kik登录App Store,15日内用户破百万。在微信上线之前,拥有敏锐嗅觉的雷军,早已在2010年的12月10日,带领着小米抢在腾讯之前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仿kik的产品:米聊。
米聊的失败,不是团队不够优秀,也不是雷军的嗅觉不够敏锐,实在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强大。借鉴TalkBox,米聊在产品内增加对讲功能,使用户在一个月内猛增至100万,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的5月10日,微信新版也同时支持了语音功能。2011年8月,微信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这三重陌生人交友功能,帮助微信在2011年底,将用户量超过5000万。
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达到3亿,而此时的米聊用户数才不过只有4000万,微信已基本奠定自己在移动IM领域的王者地位。
六、IM从综合走向垂直细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的需求更为垂直聚焦。微信虽然已经是无可争议的通用社交领域的霸主,但是在垂直细分的领域,场景化IM已经成为当下各类APP的必备模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垂直社交沟通虽然微信最开始的定位也是社交沟通,但是随着微信全民化的普及,微信的定位更多地偏向于聊天基础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反而像陌陌、探探、Soul、积目等APP,在垂直社交领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2. 企业协作商业体系的复杂化,客群群体的分散性,导致了现代企业地理位置分布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即时的沟通来实现有效的企业协作。尽管早在2012年2月8日,腾讯就已发布上线企业QQ,但是似乎当时的腾讯一直缺乏做B端产品的基因。阿里借助钉钉在企业协作IM领域的发难,多少杀了腾讯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腾讯也反应迅速的推出了企业微信。包括后续字节的飞书,都借此成为了企业协作垂直领域的巨头。
3. 游戏与直播(1)商业服务
商业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商家与用户沟通、平台与用户、雇用者与被雇佣者(例如打车平台、外卖送餐)。各类电商、O2O、医疗服务平台,都会搭建自身的商户服务IM,平台客服IM等,用于更好的沟通用户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2)互动沟通
在游戏、直播行业,有很多大厅、小队、聊天室的沟通需求,支持文字、语音、表情、短视频、弹幕、送礼、点赞等功能,打造良好的游戏和直播沟通环境。
结语如今,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也将即时通讯推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除了在垂直社交、游戏、电商、医疗金融等行业,在新兴的物联网通信、区块链等领域,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爱吐槽的徐教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灵魂社交APP SOUL赴美IPO:因“软”被暂停下载3个月,疯狂烧钱何时休?
实习记者 | 刘晓涵
2021年5月11日,SOUL以存托股赴美纳斯达克市场冲击上市,股票代码“SSR”,有消息称SOUL估值20亿美元。
目前SOUL已发行1.52亿流通股,包含1.16亿A类普通股和3581.41股B类股,B类股全部由实控人张璐持有,持股比例84%。腾讯、五源资本、DST、GGV纪源资本、元生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Soul APP在Z一代的眼里或许并不陌生,据SOUL 2021年3月统计,平均DAU的73.9%属于1990年或之后出生的。作为主打陌生人社交的应用,SOUL以“寻找相似灵魂”为营销点,是继陌陌后第二个冲击美股市场的陌生社交平台。
巨额烧钱将持续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Q1,SOUL的收入分别为7070.7万元、4.98亿元、2.38亿元,其中SOUL 2020年、2021年Q1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04.33%、259.83%。
营收增长之下,净利润背道而驰。2019年、2020年、2021年Q1,SOUL的净亏损分别为3.00亿元、4.88亿元、3.83亿元,其中2020年、2021年Q1净亏损分别同比增长62.67%、624.43%。
收入增长强劲,是什么导致亏损持续扩大?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SOUL每年都会支出巨额营销费用,2019年、2020年、2021年Q1,SOUL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97亿元、6.02亿元和4.60亿元,分别占营收的278.1%、120.9%、192.9%。
与此同时,愿意为SOUL付费的用户并不多,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Q1,SOUL的平均月支付率分别为2.3%、4.5%和4.8%,且每个付费用户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21.9元、43.5元和48.6元,不超过50元。
即便付费率及付费金额不高,但同期月平均付费用户数却分别达到了26.89万、92.93万和154.45万。依靠强大的用户基数,如2020年在92.93万人付费下,SOUL的营收达到了4.85亿元,实现了604.33%的增长。
此外,SOUL还在招股书表示,上市募资后会继续增加营销费用支出,扩大用户数量。
由于巨额营销投入,SOUL的DAU、MAU都实现了增长。2020年、2021年Q1,SOUL的DAU分别同比增长79%、94%%,MAU分别同比增长81%、109%。
据悉,SOUL的营销主要包括广告费用,如2019年4月,作为“喜欢你我也是”综艺的官方指定APP;2019年11月,与“奇葩说”跨界合作;2020年4月,携手情感综艺“一键倾心”;2021年,作为“明星大侦探”的超级合作伙伴等。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带来的用户增长是有上限的。而SOUL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随着业务的扩大,我们预计成本和广告费用的绝对数额将继续增加,倘若收入无法负担开支,未来的亏损将持续。
不合规处罚频发2019年,SOUL因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内容的违法违规音频被网信办约谈处罚,之后又因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存在问题被网信办点名通报。
SOUL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在尚未取得试听许可证的前提下允许用户录制、发布和共享短视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提供网络视听服务的,应当取得《视听节目网络传播许可证》或者《视听许可证》。
但该证必须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才可以申请,如果中国政府确定SOUL的内容应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可能会被处以罚款或禁止开展业务,可能对SOUL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19年7月,由于SOUL的数据隐私措施存在某些缺陷,SOUL收到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组通知,要求纠正数据隐私措施。
此外,SOUL还曾因在经营期间,对年龄限制、‘软’内容等方面存在监管不严,处理不及时等现象,未限制未成年人访问SOUL APP上的某些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不足,被暂停所有应用商店下载三个月。
商业化待解SOUL于2019年实现商业化,截至目前收入来源分为增值服务、广告服务及社交电商Giftmoji服务三类,增值服务占比高达99%。在商业变现的道路上,SOUL做了诸多尝试。
增值服务主要包括虚拟项目“商业灵魂体验灵魂硬币”和会员订阅。虚拟项目上,用户可以通过充值SOUL虚拟币获得增强的推荐机会、增强的体验,如有限时间内的虚拟礼物和化身等。
会员特权包括会员期间的各种基于时间的特权,例如独家镜头、聊天背景、仅访问会员的虚拟物品、虚拟物品的折扣和增强的社交网络功能。用户可以在一个月到一年的会员期内获得会员特权。
2020年第三季度之后,SOUL开始通过广告服务创收,至2021年第一季度,SOUL又新增了社交电商Giftmoji完善增值服务。
Giftmoji服务是一种新型社交电商服务,在SOUL应用程序上销售虚拟礼物Giftmojis。用户在SOUL APP上购买Giftmojis并将其发送给其他用户,这些用户可以从SOUL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处兑换商品,SOUL从中获得差价。
此外,SOUL还推出了视频不露脸的灵魂透镜、卡拉OK、狼人杀游戏、灵魂宠物等诸多服务。招股书显示,2021年3月,灵魂广场上的每个帖子平均收到8.5条回复,用户平均每天花SOUL上的时间约为40分钟。
这些用户中,56.4%的用户在一个月内至少活跃了15天,平均每天保持四个对话,在同一个月内每天发送68.3条私人信息。在2020年12月至少活跃15天的用户中,78.4%在2021年3月仍然活跃至少15天。
同期数据显示,每天平均有57.1%的数据用户使用私人信息,平均每天有62.0条一对一的信息,在SOUL上每月产生100亿条一对一的信息,但目前而言,SOUL还没能找到商业化的最优解。
此外,招股书显示,根据相关规定,SOUL的每个中国子公司每年须至少拨出其累计利润的10%(如有),以资助某些储备基金,直至拨出的总额达到其注册资本的50%,这些储备基金不能作为股息分配给公司。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5/169626112611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