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毫克怎么换算(克和毫升怎么换算)

时间:2024-04-05 00:59:58 来源:网友上传 编辑:几分真心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汇总(建议收藏)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单位换算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在很多题型中,单位换算都会出现。在应用题中,经常会涉及单位换算的题目,特别是时间单位的换算。

在小学阶段,主要涉及的单位换算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人民币以及时间方面的换算。

不同的单位,换算也不同,很多小学生很容易混淆,导致考试出错丢分。 这些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也是时常要用到。单位换算不仅是数学中的知识点,也是一些日常的常识,必须要掌握。

下面就列出,小学阶段常用的单位,以及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长度单位的换算,其本质是乘法或者除法运算。单位大的往单位小的,是乘法运算;单位小的往单位大的是除法运算。

比如:1米=10分米,可以看作1x10;1米=100厘米,可以看作1x100。100厘米=1米,可以看作100除以100。

有时长度单位换算,需要2次运算,如:千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先将千米换算为米,再将米换算成分米。

小学生初接触单位换算时,容易混淆不同单位的倍数。如:米和分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比较容易混淆。

面积单位换算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

与长度单位的换算,面积单位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平方的关系。

比如:1千米=1000米,而1平方千米=1000x1000=1000000平方米。

体积和容积单位换算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千米、立方毫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体积单位是在长度单位基础上,多了立方米的运算。

比如:1米=10分米,1立方米=10x10x10=1000平方分米。

体积换算关系: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容积换算关系

1立方米=1000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分升;1分升=10厘升;1厘升=10毫升;1升=1000毫升。

重量单位换算

常用的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公斤、斤、两

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斤是市斤单位。

在生活中,买菜时,常用斤,两两个单位。在一些包装食品,用克、千克更多。

换算关系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10两;1斤=500克。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换算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在涉及货币的单位运算时,一定要记得带上货币单位。

除了在数字后面加上人民币的单位以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在数字之前加上“¥”。

如, ¥ 2.00,¥100.00,在采用符号时,数字则要保留2为小数。

在英文中,RMB也可以表述人民币,如:200RMB。

时间单位换算

时间单位:时、分、秒

换算关系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年有12月,1天有24小时,1小时有3600秒。从小时换算到秒,计算则是60x60=3600秒。

每天的小时制,有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24小时制是从0点到23点,12小时制则是上午12点或者下午12点。

12小时制在英文中,把上午替换为AM,下午替换为PM,并且放到时间的后面。

如:12:00AM,12:00PM。

在数学的应用题中,经常会有时间的计算。在月份计算时,也需要注意大月和小月的天数不同。

大月有31天,有1、3、5、7、8、10、12 月;

小月是30天,有4、6、9、11月;

2月比较特殊,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食品标注的那些小心机,你注意到了吗

在购买食品时,你是否有看产品标注的习惯?市民廖小姐就有这个习惯,但最近她在看一款薯片时发现,能量标注为678千焦,仔细一瞧上面还标注着每份为30克,而这一盒薯片净含量却是104克,这让她认为“太鸡贼”(算计、狡猾、耍小聪明的意思)。其实,除了薯片,还有一些商品标注,乍一看有点让人心动,可实际上却藏着一些小心机。

薯片:

能量按30克标,感觉热量低

“这个热量的标注法太隐蔽了。”6月18日,在渝北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上班的廖小姐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并配了两张薯片的包装图:一张是薯片包装上的净含量,一张是薯片的营养成分表。

廖小姐告诉记者,她最近正在减肥,因此买零食时都要看看营养成分表上标注的热量,当天看到薯片包装盒上标注的能量为678千焦。“换算下来热量约为162千卡(1千卡≈4.18千焦),开始我还觉得这点热量不高,但我仔细一看,包装上是按照每30克的能量标注的,而整盒净含量有104克,换算下来吃完整盒薯片就摄入了约562千卡的热量。”

“这完全是为了吸引像我这种减肥人士去吃薯片,也太不诚实了吧。”廖小姐说。

廖小姐购买的薯片营养成分按30克每份标注(摄影/张春莲)

酱油:

营养按10毫升标,感觉是钠低

除了廖小姐看到的薯片是这样按份标注营养成分表以外,有些酱油也是如此。家住九龙坡区的刘女士说,她孙女两岁,因此家里在购买酱油时都会选含钠低的。“但有些标注上含钠看起来很低,实际算下来和其他酱油含钠量其实差不多。”

为了印证刘女士的说法,记者在九龙坡区盘龙新城一些超市走访,发现大部分的酱油都是按照每100毫升标注营养成分,而一款160毫升的原汁生抽则是按照每10毫升来标注营养成分,其中含钠为783毫克,换算下来的每100毫升含钠7830毫克。这和其他品牌的酱油含钠量差不多,但不仔细看营养成分表上每份的数值,消费者很可能就误以为含钠低。

果汁:

100%果汁,是浓缩果汁加水

当在购买果汁时,很多人或许会被饮料包装上的“100%果汁”标注所吸引,仔细看配料表上却添加有水。记者在市场上看到,一些标注为100%果汁的橙汁、菠萝汁、苹果汁等,配料表中都是水、浓缩果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可见这些100%果汁加的水比加入的浓缩果汁还多。

对此食品专家称,《饮料通则》规定,直接水果榨汁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都可以称为“100%果汁”。而这些100%果汁实际上是“复原果汁”,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原榨纯果汁。

果汁含量为100%的某品牌橙汁产品配料表上是水和浓缩橙汁(摄影/张春莲)

律师提醒:

看标识别忽略总量

记者查询了解到,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规定,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克(g)和(或)每100毫升(ml)(或)每份食品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那么,上述的薯片、酱油等这样按照“份”来标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对此,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宏波律师认为,按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只能以每100克(g)和(或)每100毫升(ml)和(或)每份(须注明每份食品的量)进行标识。薯片一盒独立包装的净含量是104克,完全可以一次性食用完毕,那么在消费者看来,一盒薯片就是一份。经营者却以30克薯片来标识营养素含量,这是偷换“份”的概念,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部门依法投诉。

关于100%果汁,唐律师认为,100%果汁给人以原榨纯天然的印象,而实际是水加浓缩果汁的复原,与人们普遍的理解不符,可以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有关部门应具体规定这种果汁注明“复原”二字,不能用“100%果汁”来标识。

另外,唐律师还提醒,市民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看商品标注的信息,别忽略总量、单位等信息。

顾客讨论:

包装标注你怎么看

杨先生(30岁主管):平时买东西都喜欢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些添加成分明明看起来低,实际一算并不低,总感觉有点误导人。看个标注还得仔细算,直接统一个参数来标注不是很好吗?

梅梅(35岁家庭主妇):一直以为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都是按照100毫升或者100克来标注的。我们平时说一些营养成分的时候也是按照100毫升/克来算的,没想到有的却是按份,而且这个份还不是我们理解的一盒或者一包和一瓶,好容易被误导。

陈先生(29岁 厨师):以为包装上的标注营养成分就是一整盒或整瓶的营养成分,没想到一直都理解错了。

宋小姐(20岁 学生):看来今后买东西,不但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还得会算账。(记者 张春莲)

很难读懂的药品说明书

我也来吐一下槽:难得看懂的药品说明书。由于咳嗽,我昨天到药店里买了几盒某品牌阿莫西林胶囊。回家后想参照说明书喝药,可仔细阅读,就是弄不懂到底怎样喝?首先,该阿莫西林胶囊包装盒上标注盒内胶囊是0.5克X16粒,其含量以克为单位,而盒内说明书所述用法用量是以毫克为单位,这对我们那个时代读书少的人,去换算这个含量单位真的是费力了;第二,用法用量中写道:“口服,不能打开胶囊”……,而在后面的服用对照表中写道:“500mg每12小时1次或250mg每8小时1次”…,这个250mg,如果不打开胶囊,那是怎样服用呢?真的是搞得人一头雾水呢。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医药生产企业在制作药品说明书时,应考虑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尽量把含量单位写成一致或在说明书上注明克和毫克的换算关系,使消费者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5/16962465804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