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曹植台词出处(三国杀曹植台词)
涨知识,深挖三国杀里的台词
继续深挖三国杀经典台词的出处
神诸葛
七星: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此句出自《易经》“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意思是:天地之间,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总共有五十数,而天命的衍化只有四十九数,缺少的那个一,就是天机、变数。一般用来形容事无绝对,任何困境下总有一线生机。
阵亡台词: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自《出师表》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就不多说了
神吕蒙
涉猎:书读五车,云开见日。
这句是由两个成语组成的,“书读五车”出自《庄子集释·杂篇·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意思指: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知识丰富。
“云开见日”出自《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和公孙瓒大战界桥后公孙瓒退回幽州,朝廷这里献帝正派人去和解关东的紧张局势,公孙瓒就势写信给袁绍说我们也停火吧,其中就提到“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袁绍同意了于是引军南还。这个成语指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神司马懿
忍戒: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宣宗记》: “常梦乘龙升天,言之于郑后乃曰: ‘ 此不宣知人者,幸勿复言。’ 历大和、会昌朝, 愈事韬晦, 群居游处, 未尝有言。”
这个成语的男主角就是晚唐皇帝宣宗李忱,他在位十几年,把国家治理的整整有条,延缓了晚唐的衰败进程,有“小贞观”和“大中之治”之称。宣宗小时就有大志,很想当一个英明的皇帝,常梦到自己乘龙升天,就去问郑后,郑后说这事可不能让别人知道,此后宣宗便假装弱智,在众人面前从不露锋芒。
当然神司马懿还抢了曹操的诗句做自己的台词,如技能拜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的出处我们上期已经说过了。
皮肤“ 鉴往知来” 中的技能忍戒:隐忍以行,厚积而薄发。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览群书取其精华,等积累到一定量了才华自然就会彰显出来。
甄姬
甄姬所有的台词都出自于曹植的《洛神赋》比如:“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以及死亡台词:“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遗憾的是甄姬自己写的诗《塘上行》中的诗句一句都没用于台词,不过再说一遍曹植写的《洛神赋》不是为甄姬,是为曹丕为曹丕为曹丕!详见漫画《甄姬篇》
限定皮肤《花好月圆》中的洛神台词: 泪洒梨花前,情愁随花落。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后演变成成语梨花带雨。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另外欧阳修的《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也有“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的诗句
阵亡:昔日佳人没,今日洛水寒。
这里用了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曾是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
郭嘉
传说皮肤中的技能遗计: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后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指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致梁启超》,原文为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 我幸; 不得, 我命。如此而已。”
Ps:郭嘉和司马懿的种种只是三国杀同人文罢了,历史上这两人完全没有交集。
遗计: 策谋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自陆游的《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偶得是一个成语,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佳句、佳作,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荀彧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句子 “侍中荀彧曰:“不可. 丞相本兴义兵, 匡扶汉室, 当秉忠贞之志, 守谦退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 不宜如此.” 曹操闻言, 勃然变色。”三国志的原文是:“秉忠贞之诚, 守退让之实。”
212年董昭等认为曹操应该晋爵为国公,曹操就问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对大汉王朝要怀抱忠贞的诚心,要有退让的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年荀彧挂了。
史诗皮肤中的节命: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意思是有的人因为忠信而死, 有的人却在欺骗后而不被怀疑。语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九章·惜往日》,是屈原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君王的最后觉悟。
不战而屈敌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句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之一,要细讲的话太长太长了。简单说百战百胜的将军不是最好的(往往下一战就会死的很惨)打仗的最高境界是在开打之前,敌人就不想跟我打。我记得在漫画《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张郃的战术就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兵。
另外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历史上没有的。二桃杀三士是晏子的一个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不展开了。
sp貂蝉
史诗皮肤技能闭月:好花好酒好时光,画堂春暖不胜香。/红裙舞动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传说皮肤技能闭月: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这三句都出自南宋诗人华岳的《奇见》“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绕画堂。眉黛蹙成游子恨,玉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送目,不知谁是楚襄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者是一个武状元! 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但有472首诗传世。华岳记一下!
另外一句闭月技能的台词:名花倾国两相欢,愿得将军带笑盼。
出自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用牡丹花和美人相比,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
孔融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这句话出自《礼记·乐记》孔子曰:“夫礼者,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失之则天理灭,人欲肆,焉得不死。”
孔子说:“文化礼制的精神,是先王承接天然圣明之天道,用以治理人情。失去礼义则活不久,遵守礼义则走得长久。失去了礼天理就没了,人的欲望就会放肆流行,那不就死路了吗?
这句话可能大家不太能理解,说的书面点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
这句台词也是由分别两个出处的句子组成,“谦者, 德之柄也”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要想成为有美德的人,关键就是要谦虚。
“让者, 礼之主也。”出自《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因为谦让晋国因此而团结,几世都受到利益。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句话是孔融的孩子说的,孔融两孩一男一女都不满十岁,官府来家里抓人,孔融被抓后他们还在下棋一动不动,官吏说你爸要执行死刑了,你们怎么还不起来。孩子回答道"安有巢毁而不破乎"《后汉书》
各位发烧友们,你们还想增长什么奇怪的知识,请在留言区或群里留言,我都会尽快为大家解答。再次谢谢各位发烧友们的支持哦。
三国杀文化人:声色犬马——那些写进台词里的诗歌鉴赏
在三国杀中有很多三国时代的文学奖、诗人,比如说曹操父子,他们的诗词歌赋大多文采斐然,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愉悦、或沉醉于声色犬马……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文化人,看一看那些写进三国杀里的诗词歌赋到底有多好。
一、曹植——《名都篇》说起声色犬马,就不得不提起大诗人曹植了,且不说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他的其他诗更是文采斐然。而曹植作为当时的风流才子,光是看《七步诗》还是不够的,一定要看看他描写的大少爷萎靡的生活。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其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还是曹植的台词。这首诗看完,就感觉一个游手好闲的阔少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京城少年的形象。他是一个风度翩翩,英俊的年轻人,他的骑马和射箭技巧非常熟练,但仅用于狩猎和消遣,对国家没有帮助;他穷奢极欲,却不懂得节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虚度光阴,却从不忧国忧民。
然而,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这首诗中写成的洛阳少年的奢侈奢华生活来看,并不适合出现在建安或黄初年间,因为洛阳在汉朝末期董卓叛乱后一片废墟,贵族们不可能有如此奢侈奢华的生活,所以这首诗应该是太和年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参考他当时所作的《送应氏》“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可见其时的洛阳确实破落不堪。
也就是此诗并不是写当时京洛少年的声色犬马,而是借此诗抒发对曾经洛阳的思念甚至是对光阴不可追的思考。
但是,对我们来说,这首诗的重点还是辞藻华丽,令人心旷神怡。至于他写的到底是什么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能够体验诗中写的乐事不是更好吗?
二、王粲——《从军诗》接下来是三国杀原画奇帅无比的王粲,不过真实的他相貌平平。他的台词全都是他的诗,不论如何,感觉挺装的。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相信大家在这首诗里能够找到很多他的台词,这就是王粲的《从军诗》,这是其中的第四首。
诗歌可分为三段,从开始一直到“将定一举勋”写的是作者看到南征孙吴的大军,感慨不已,觉得王师所至、战无不克。接下来到“微画无所陈”是在赞美曹操,写曹操用兵如神、自己不如曹操的万分之一,只能看曹操英明神武。而最后四句是王粲对自己说的话,表明自己要像许历一样,奋不顾身,将全身心投入到征战。
纵观全诗,诗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无非是拍曹操的马屁而已。而在文采方面,说实话,以我的认识来说,单刀直入,并没有什么文采。你问我那为什么写他?你不觉得他的诗朗朗上口吗?
听他读两句台词就跟着学了,诗的基调向上昂扬、朗朗上口,这才是这首诗值得宣扬的地方。随口来两句,感觉倍儿装。
给大家欣赏了两首诗,这两首都能在三国杀移动版里听到,如果大家喜欢,我会将诗词部分做成系列,继续带大家欣赏诗歌。不为别的,就为赏心悦目.
游戏中知识良多,又怎能说游戏无用呢?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游戏知识!!!
“十面埋伏设圈套,龙吟虎啸皆隆兆”——程昱,赌出来的三公
三国杀:最令人映像深刻的台词,作文中可以常用
大家好,我是小洛。三国杀中的好台词数不胜数,看一本名言警句书不如玩三国杀,因为三国杀台词中的名言警句多多了。三国杀中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台词呢?
小洛最喜欢的是神赵云的“背水一战,不胜便死”,这句配音念得,怎么说呢,咬牙切齿,身临其境的感觉,每次遇到神赵云都特别激动。
神曹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我第一个神将,特别能体现那种傲视群雄的感觉。
有些台词写得特别美,比如曹丕的“独上危楼听风雨,举杯邀饮念旧情”,曹植的“千杯何来醉,倾词信笔犹”,要不是查了一下我还以为是曹丕和曹植自己写的。
还有蜀国外交官孙乾和简雍,虽然这两个将很菜,但是台词很有感觉,“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买卖不成,诚意还在”。
我本命武将,董允董先生,皮肤台词“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气凛然。
赵云的各个版本,界限和sp,台词都很好,“枪挑四海,咫尺天涯”“枪出如龙,索命夺魂”。
还有一些逗比的,比如邓艾念的唐诗,糜竺皮肤“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神吕蒙“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多彩一些”,当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蒋钦“大丈夫为人坦荡,看下手牌算什么”,我是真的佩服配音演员没笑场。
孙笨的台词,“剑锋所指,敌莫敢当”“属于我们的时始了!”“孙家天下孙家兵,成54320千秋万世名”,一个比一个激昂…
好啦,本期的介绍就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不妨点个赞,我是三国杀移动版的洛神strw,关注我,下期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欢迎和我一起来开黑。
童书·专访|叶露盈:《兰亭序》里要画40多个男人,太难了
叶露盈,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后赴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因着迷于东方文化,她的绘本和插画创作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发展一种具有个人特色与现代意味的东方风格。作品曾获得张乐平绘本奖、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国内金奖、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评审推荐奖、英国切尔滕那姆插画奖等。2018年,叶露盈的《洛神赋》画作登上CCTV《国家宝藏》,与顾恺之《洛神赋图》同台展示。近日,其绘本新作《兰亭序》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澎湃新闻(www.thepaper)就图画书的创作、原创绘本发展等话题采访了叶露盈。
叶露盈
澎湃新闻:就您目前已经出版的绘本作品来看,无论是《滥竽充数》还是这两年颇受关注的《洛神赋》《兰亭序》,都是取材于传统文学经典的题材,您个人是一直都偏爱传统题材吗?
叶露盈:真正把传统文化用在自己的创作实践里,有一部分是学校的引导,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我们学校有一个东方学的体系,我在这个体系里才真正将创作和传统题材进行了结合。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从小也很喜欢看传统题材的内容,和很多同龄人的童年一样,很喜欢上海美影厂的老动画,很喜欢听磁带,听《鞠萍姐姐讲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等等。小时候可以一个暑假都在阳台上抱着复读机听故事。我记得我有一个非常精美的中国神话故事礼盒,那个盒子打开会放音乐,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等故事,我当时觉得最神奇的就是夸父,他的拐杖变成了树,身体变成了山,那应该是我人生中对绘本的最初印象。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传统文化的记忆已经扎根在我心里了。可能后来学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应试,学西方的素描、色彩、绘画语言和构成,暂时忘记了,但最根源的驱动力都在童年的生活和记忆里。
澎湃新闻:据我所知,《洛神赋》的创作光是前期准备您就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都是在做基础的文献、资料工作,但是对于文化积累如此深厚的一个题材,尤其是还有一张旷世名作悬在头顶,很想了解一下您是如何入得其内又出得其外的?
叶露盈:《洛神赋》的创作最源头也是我在国外深造的经历,只身去到异国他乡,完全从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与环境中抽离开,与自己过去的经验保持距离,重新审视它。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归属与血脉。有很多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也常和我说,出国读书简直就是一个“爱国训练大本营”,我深表赞同。因此,回国之后创作的这一系列中国传统题材的创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爱与热情”。
我决定创作《洛神赋》是回国以后,当时我的学习、生活、工作都陷入了冗长的困顿和瓶颈期,创作理想又似乎离我非常遥远,我在那个时候感觉到这种孤独感与曹植似乎有点点滴滴的感应,所以决定以《洛神赋》作为我当时情感的出口。我在做《洛神赋》的创作之前,有参考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了非常有名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那其实就是一整张长卷,其实创作长卷也是我对顾恺之的一个致敬。其中有一张是曹植初见洛神的时候形容洛神的美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我觉得只有用一米八的长卷,用洛神的各个动态的展现,才能体现出她非常灵动、美妙的姿态。第二长卷,描绘了众神纷至洛水河边的状态,这其实是洛神与曹植畅游太虚的一个场景。我觉得这种场景只有一米八的长卷才能够将诸神的形态等等容纳进去,展现出磅礴气势的神异的状态。最后一张长卷是洛神乘着龙车与曹植告别,同众神一起离去的场景,展现一个众神的车队。一米八的长卷才能够将我想表达的,以及曹植他所形容的那个世界更加完美地呈现。
《洛神赋》中曹植初见洛神的一幕
澎湃新闻:您在《洛神赋》的后记里提到,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您创作的第二版了,想问下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推倒重来?第二版的改进又主要在哪些方面?
叶露盈:第一版的《洛神赋》在当时得了蛮多的奖,但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不足,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还需要重新创作,那太辛苦了。因为《国家宝藏》的契机,我有幸结识了各个领域的老前辈。看到他们年岁已高,心态却一如孩童,待人真诚,对工作认真细致。我被鼓舞,才在那之后决定要将还不够完美的《洛神赋》绘本修改到满意为止,甚至已经是完全推翻重画了。我重新梳理了故事的前前后后,然后把其中故事的起承转合、高潮和故事的收尾等,考虑得更为立体。其次我又再新添了很多角色,也呼应了《山海经》和《洛神赋》原文中的很多的神怪。我对这些角色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增加,让我的角色都有所出处,也都有归处。另外一个很大的转变,大概就是作品最终呈现的精致度。我在视觉的呈现上就给自己提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的修改完全是出于我自己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在市面上。一方面,不辜负我自己的创作理想,同时,也不辜负读者的等待。
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作品,中间为叶露盈
《洛神赋》长卷局部
澎湃新闻:如果说《洛神赋》的故事性还比较好的话,那《兰亭序》就需要构建一个能够同时推动叙事和绘画语言的新故事结构去表现了,这个将水人物化的想法是您还是文字作者的创意?怎么想到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叶露盈:最初是文字作者吴菲的创意。其实一开始,水这个角色要不要变成人都是问题,我们只是想找一个新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我和吴菲因《兰亭序》结交,也成了好朋友,我们在创作中商量得事无巨细,也产生过很多争执,比如,不给水赋予性别行不行?要不要说王羲之是“老者”之类的,但后来我们发现给水冠以无性的特征会造成很多歧义。老实说《兰亭序》是个挺man的故事,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在座的清一色都是风流倜傥、潇洒的男性角色,总要有点柔的东西去融合,更何况水是生命之源、自然之母,它可以用一种女性视角来讲,跟读者也会更贴近,对我来说跟《洛神赋》的洛水女神也很一脉相承了,水的天下大观的视野和洛神的呼引众神也很相像。
澎湃新闻:那在绘画层面的创作上,《兰亭序》与之前的《洛神赋》相比,相通相续的方面有哪些?新的创作难点又是什么呢?
叶露盈:如果说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是绘画艺术上的高峰,那么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法上的高峰。
绘本中的王羲之《兰亭序》页
《兰亭序》的故事是以古代人物为原型进行角色设计,挺难的,兰亭集会人物众多,四十多人都要一一描绘出来,不像《洛神赋》有那么多神怪,画起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我在最初构想的时候常想,要我画40多个男人真是太难了,而且还是前后串联的故事,这张要画40个人在喝酒,下张要换个角度继续描绘他们,故事的结尾,这些宾客又要围上来看《兰亭序》,每个人的样貌、穿着、动作、神态、互动关系、位置都要理清楚,还每一张都略有不同,真的很难,后来慢慢画下来,就觉得画这么多人也还好了,因为慢慢画得自己也入戏了,入戏很深的时候会觉得好玩,有的人在写诗,有的人在下棋,有些人三五成群看帖子,一对夫妻在跳舞,还有人自己带了酒来喝……
绘本《兰亭序》长拉页局部
我在里面安排了非常多场戏,读者可以在里面找到很多细节,比如有个眼睛一直闭着的老者,在看王羲之写的字时眼睛睁开了,还睁得很大。
虽然不像《洛神赋》中每个人都长得非常不一样,但是《兰亭序》可以在微妙的细节中发现美和乐趣。我画完这几张后,觉得个人的整体能力比画《洛神赋》时更进一步了。
澎湃新闻:在书中“曲水流觞”场景的两个大拉页上,人物之间出现了很多动物和神兽的形象,有些画面占比还非常大,这个设计是有什么特别用意吗?
叶露盈:我是按照人物的气场来安排神兽和动物的,看帖的人我就给他旁边安排只凤凰,女人旁边按我的想法安排蛟龙,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焕之、王献之、王徽之,身边就有机敏聪慧的兔子,自己带酒来喝得东倒西歪的人(或者是作不出诗罚酒三斗的人),我可能让他旁边环绕一群鱼,有点像梦魇一样的感觉……都出于创作时一瞬间的感觉。
画这些动物是为了展现出宾客的气质和气度,他们可以幻化成动物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最后一页把它们画进了云里,它们是每个人的“气”,人的身体无法永生,但是这些气质,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可以永恒的。
绘本版《兰亭序》长拉页局部
澎湃新闻:您有专门习学过传统国画吗?还是说,主要是西画的底子?对于您作品的评论有“融合了东方传统画风与西式构图技巧”的说法,您觉得这种评价准确吗?应该怎么理解?
叶露盈:我没有经过非常专门的传统绘画训练,要说的话可能主要还是有比较多的西画的功底,但是就像是我在之前说的,东方的故事、东方的思维和创作语言等等这些东西都在我的童年、日常生活以及阅读和创作习惯里,所以这些创作习惯和思维很自然地在作品里呈现了出来。我觉得那种评价比较“简单粗暴说明问题”吧,有其道理,但创作者本身的成长生活和思维环境都很复杂,比较难以一言以蔽之,我觉得我自己的整体创作思维还是比较偏东方人的。
澎湃新闻:您之前在《洛神赋》的后记里说孤独感是中国式美学的重要代码,能就这个话题具体谈谈吗?作为一个淫浸于传统题材的创作者,您如何理解和界定中国式美学以及将中国式美学赋形的绘本作品?
叶露盈:我在后记里说的应该是,孤独感是构成《洛神赋》这种美学代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东方的美学很多时候可能是一种比较内敛、比较克制的情感,《洛神赋》里面男女之间的情感就是如此。正因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因为一些道德鸿沟等等导致了悲剧,这也是曹植的生活经验,他经历了种种爱情与事业的求而不得,从而产生了极度的孤独感,就所谓,到了极其低谷和孤独的境地之后,才可以产生诗意。正是这种诗意,成为创造美的一种动力。而且创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创作者孤独前行的过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孤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的筹码。
我觉得与其说是浸淫于传统题材创作,不如说在这一系列的人生阶段和契机中我做了比较多的这种创作而已,我觉得这种创作形式可能在某一个程度上弥补了我自己童年时候对这些传统故事的幻想。
我个人觉得这种传统题材创作,你给任何人,他都会以他们自己的理解、绘画形式、说故事的形式去表达,只是孰高孰低而已,传统故事是属于世界的故事,中国美学也属于世界,历朝历代总有很多人去演绎,它可以变成音乐、电影、现代文字,也可以变成绘本。经由一个人的手去做出来,它就是那一个人的理解和作品了,这个作品可能能够得到共鸣,也可能得到批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它只是一个自然生发的形式,只是我是一个绘本作者而已。
绘本版《兰亭序》内页
澎湃新闻:从《洛神赋》《兰亭序》的构图、绘画元素和色彩来看,似乎可以捕捉到传统国画、佛教壁画、山海经图甚至日本浮世绘的一些影子,能谈谈哪些传统艺术形式对您的创作影响比较大吗?
叶露盈:您看到的这些元素其实对我而言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作品不骗人,我喜欢看什么,什么看得比较多,都会从我的手中画出来,明眼的读者一看便知,我觉得也算是知音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除了传统艺术形式,我也看很多现当代作品,雕塑、装置、VR,也对物理、神经学或者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都有兴趣,或者烘焙——有时候在搅奶油的时候也会意淫自己在搅动乳海,那就像是宇宙起源嘛。所以我觉得,兴趣宽泛点到现在为止对我来说也还挺有乐趣。
澎湃新闻:说到浮世绘,您之前的一本作品《忠信的鼓》故事原型是来自日本歌舞伎选段《义经千本樱》,是您去日本旅行收获的灵感,据说您在上学期间就用自己赚的稿费游历了二十几个国家,而且还说“每一段旅途都是一场逃离,在逃离之后,会更加明白自己要回到哪里去”,能谈谈这些异国异质的文化是如何给您的传统题材创作带来滋养的吗?
叶露盈:我其实很多时候想逃离“传统题材”这个概念,我想讲的是在那个“外衣”下的事情、情感、精神。《忠信的鼓》里面有很多,君臣之交、夫妻之爱、母子情深,这些东西是我想通过故事来说的。《洛神赋》是一个在低谷期的才高八斗的男人的诗意,我们在他的自述里面游历太虚世界,又遗憾看到他与理想的别离,这是很大部分人的人生。《兰亭序》也是,一个温暖肆意的春日午后小聚,怎样创造出传世名篇,而那个有血有肉的人,却在哀叹人生苦短的几年之后就溘然离世。这些,是真正滋养我,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我也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在“国风”的噱头之下,看见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我的作品不算残酷,但还挺真实。
《忠信的鼓》内页
澎湃新闻:您觉得您先后就读的中国美术学院和奥斯陆国立艺术大学在插画教学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对您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您目前自己也是执教于母校的插画与漫画专业,您觉得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对于您的创作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叶露盈: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呆的时间长,十几年了,在奥斯陆短短半年。所以我觉得我还是很东方的一个人,西方的教育和思维给了我一些撼动,但是没有撼动到根基。我在挪威的半年很努力,半年顶两年的感觉吧,我总是找我国外的老师聊天,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我们就只聊天,不谈画,我们聊社会形态、人的意识、偏见和判断,方方面面,这和中国有的时候困在专业里谈事情很不一样。其实聊天比聊画难多了,我觉得那些谈话带动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一个作者来说很重要。在中国的练习和教育又让我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觉得这些教育对人是共同成就的吧。
我的学生大部分很稚嫩,但是这种稚嫩有一种很野生的力量,他们很多不炫技,没有技巧的束缚,不像现在的我,所以虽然看起来有的东西笨拙,但是是滚烫的,这点我很欣赏,也会反思自己吧。和年轻人在一起很开心,有很多新的绘画材料都是他们推荐我的。
澎湃新闻:这些年中国原创图画书无论从品种、销量还是获奖情况、国际关注度来说都非常可观,作为一个一线的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环境、发展现状和前景您怎么看?
叶露盈:我觉得我们很有能量的作者越来越多了,处处涌现,其实真的很好,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的人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绘本应该是题材形式自由多样的,我觉得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很多时候,前景是看创造前景的那一部分人有多努力的,我觉得大家都有在好好努力,也很有动力,前景就会一片光明。毕竟,孩子会越来越多,家长也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看漫画的那一代人也长大了,各种各样形式的绘本都会被需要,百花齐放也会是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4/16962525437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