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面桃花树下酒旗摇(西面三桃花树下酒旗摇)
每日一词《行香子》赏析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倚东风,豪兴徜徉②。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③、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
①陂塘:池塘。②徜徉:闲游。③飏:飘扬。
【译文】
树绕着村庄而生,水涨满池塘。我乘着春风,意兴正浓地漫游在村庄里。小园只那么点点大,却将春光尽收。有红的桃花,白的李花,黄的菜花。
远远看到一面围墙,围墙中有茅屋隐现。流水小桥旁边,一面青色的酒旗飘扬。偶然乘兴,翻过东面小山冈。正见莺儿啼啭,燕儿飞舞,蝶儿繁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物的词作,语言浅近,色彩鲜明。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整体写村庄景色,村庄四围绿树环绕,春水涨满池塘,这景象是多么清新秀丽。“倚东风,豪兴徜徉”,春光如此美好,词人意兴满怀,他沐浴着春风,信步闲游。这两句表现出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词人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了一座小园,其中春色尽收。“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三句具体写小园的春色,有红的桃花、有白的李花、有黄的菜花,色彩绚丽,花香浓郁。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由近景写到远景,词人远远看到一段围墙,墙内出现一间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而在墙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可见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真是充满生活的情趣。“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词人趁着兴致正浓,又步行翻过东边的小山岗。“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是写翻过小山岗后看到的景象,那里莺啼燕舞、蜂蝶儿正在繁忙,与之前小园中的景色相比又别有一番景致。前者静,后者动;前者着意于色与味,后者则着意于声音,使人五官开张,沐浴在美好的春光中。
「每日一句」583 把酒家称为“杏花村”的缘由
伍捌叁
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018
07
29
词 章
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赏析
为了排遣自己的愁绪,行人自然希望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宣歙观察使幕。文宗朝任左补阙,转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时出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宣宗时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又出为湖州刺史,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其为诗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擅长近体,绝句尤为出色。
在精神家园里
诗意地栖居
桃李国学苑
TAOLIGUOXUETANG
《每日一句》主创团队
作者兼栏目主持 王丽霞
责编 李煜
美编 李锦若
北京有3个赏桃花的好去处,环境优美,一个比一个漂亮
北京还真是个好地方,没想到还有3个可以赏桃花的地方,旅游之后,发现那里环境优美,一个比一个漂亮。平谷桃花源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空气清新,北京植物园桃花节,园内游人已是熙熙攘攘,还有一个就是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就坐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使它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1、陶然亭公园桃花
北京南城的陶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平日人满为患,在春天的花,品种多,绝对是个赏花的好去处,公园里还融合个各地的名亭,春天时候去看桃花很不错,整个公园都是儿时的味道。小时候雪山的对面并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时候每周都要去那里荡秋千!玩累了会嚷嚷着买个洒满彩色颗粒的甜甜圈。现在回忆里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但我还是很爱这里!它依旧美好!
春日到陶然亭去游玩,看着满树的桃花都盛开了。一大片的桃花像粉红色的海洋,金色的阳光好像给桃树穿上了金装,跟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一样;蓝蓝的天空下,碧绿的叶子显得格外的绿,好像仙姑头上的翡翠,真漂亮,桃花从这些翡翠之间冒出来,盛开的花朵里有五片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小小的盘子,花瓣里是淡黄色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个人都好像被那淡淡的香味陶醉了似的;刚长出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红豆镶在树枝上,可爱极了!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桃花依旧笑东风,报春亭前10株绽放的山桃花为整个公园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与金黄色的迎春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艳丽。春暖花开的季节去陶然亭公园赏花是一个烂漫、简单的微旅行,这里桃樱点缀,群蜂飞舞,花香醉人,满园春色关不住。
2、北京植物园桃花
有人说北京没有春天,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没有,而是太短暂了。北京的春天犹如一位冷艳的美人,好事者总盼望着一览她微笑时的芳容,但好不容易盼来了也只是轻轻一瞥。这就要求我们就要准备好角度,千万别错过这一瞬间的美好,而北京植物园正是最好的抓拍角度。北京植物园位于香山脚下,在北京是赫赫有名的,一到节假日那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
一进大门就被各色花吸引,很庆幸这个时候过来,尤其是碰到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这时植物园最美的风景在曹雪芹纪念馆西面的山桃花溪,山桃花正在盛开。溪边粉色的山桃、黄色的迎春、嫩绿的春柳倒映在溪水之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初春的色彩清丽淡雅,游人置身其间仿若画中游。人们在此流连忘返,拍照的人们融入美景之中,也构成了一道风景。
北京植物园四月的花已开成了海,各种花卉竞相开放,香山脚下花团锦簇,桃花艳美的芳姿,在山风中摇曳绽放着春色,引得蜂来蝶去,更引得无数游客荡漾其间,一到春天,植物园算是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很多游客在山桃树下游览拍照;偶遇汉服美女,山桃花下,小溪潺潺,中国的古典美淋漓尽致!北京的春天,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走出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吧,走进大自然,不负这美丽的春天!
3、平谷桃花源
平谷的桃花源,其实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散布在密三路,崔杏路道路两旁的大片桃花林,每年春天必来,不同于公园里复瓣的碧桃,这里都是要结果的桃花,所以相对来说桃花稀疏一些,是单瓣的。密三路两旁的桃花更盛一些,崔杏路的话,在平原的桃花盛一些,到山里,桃花就不如前面两个地方开的好。赏桃的人很多,要早去才不至于堵车。
与其说是景点,不如说是路两边有桃花林的乡间公路,春天四月份大片大片的桃花盛开,很是漂亮,走在平谷境内几条主要的公路上,就像走入了万亩花海,置身于花海中,整个人都感觉开心,“人面桃花别样红”啊,沿着熊儿寨路两侧都种了大片的桃树,可边走边看边拍照,都是免费的。其实花海的面积真的很广阔,不要局限于导航搜索到的目的地,方圆很大一片都有很美丽的花可以赏,拍照片也好,漫步田园也罢,随心所欲!
今天小旅就给大家先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请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来,我会很认真的回复你们,再次感谢那些喜欢小旅文章的小伙伴,小旅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分享更优质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将带大家走进更神奇的地方!
瓯剧《杀狗记》对南戏的回归与超越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硕士 张敏
近日长安大戏院上演了瓯剧《杀狗记》,该剧由尤贵文编剧、谢平安导演。几百年后的今天,南戏《杀狗记》以瓯剧的形式再一次展现在观众面前,纵然是经过现代人改编后的版本,但仍堪称经典。
瓯剧《杀狗记》剧照
该剧讲述了为了让听信谗言、目无兄弟情意的丈夫悔悟,妻子以杀狗的方式点醒他的故事。现存的明代汲古阁本版本的《杀狗记》,“杀狗”是故事转折的一个事件,也是妻子规劝丈夫的一种方式,但这一方式并不具有唯一性,它属于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附属品。换句话说,如果更换另一种劝说方式,该剧的主题立意乃至剧情发展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而瓯剧中的黄狗,被剧作家赋予了人的精神品质,它既是一条见钱眼开的“狗”,又是一个被世人唾弃的“人”。“狗”真正意义上成了该剧的关键性角色,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形象之一。此笔的添加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其实,动物形象入戏的方式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尚书》记录,“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便是由人扮演各种动物,以此达到人类神灵崇拜的目的。东汉时期,张衡的《西京赋》里有关东海黄公与虎相斗的描述,明杂剧《中山狼》中有狼上场的场次安排,尤其到了清代宫廷演剧中,神怪戏的上演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升平宝筏》等大戏中的动物形象。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有关动物参演的戏分为神怪类和寓言故事类。前者是在敷演神话故事题材,侧重点在于舞台布景的宏大繁复,场面的热闹,多用于庆寿等大场合;后者则将动物披上了人的外衣,于勾栏瓦舍间教化民众。所以说,该剧不仅继承了勾栏瓦舍中简朴的民间故事排演方式,保留了台上台下积极互动的演出模式,而且在吸收原剧的故事内涵的基础上不囿于传统、继往开来,改编成了一个符合现代审美的戏曲艺术佳作。
瓯剧《杀狗记》剧照
全剧共有十场戏,“狗”的穿插分别安排在第三场“住店”、第七场“骂狗”、第九场“杀狗”,每一场次黄狗的主要形象为“贪财”,同时还暗含了它“仗势欺人”“贪生怕死”“作茧自缚”等行为逻辑。第三场的“住店”戏码,黄狗一直坚守自己的“忠诚”,并通过灵敏的嗅觉,判断孙荣是个“穷光蛋”,不屑与其“摇尾巴”,更在王婆与孙荣的多次迂回中,始终排斥孙荣。第七场的“骂狗”是孙荣心疼哥哥被狐朋狗友扔于大雪纷飞中,自己吃力不讨好反被诬陷成小偷而百口莫辩,终于无法忍受胡、柳二人的欺压和恶狗的恐吓,毅然拿起棍棒击打他们。此时,孙荣怒不可遏道,“莫看你呲牙咧嘴,张牙舞爪,今日凶狠!终有日杀狗火中烹”。孙荣的台词内涵丰富,骂狗亦骂人,给人畅快淋漓之感,配合台词的打狗动作也设计得十分巧妙。第九场的“杀狗”处理,同样令人拍案叫绝:以一个巨大的铜钱诱惑黄狗,以上吊的方式结束黄狗的生命。这场戏将黄狗“财迷心窍”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视财如命,反丢了卿卿性命”,极具讽刺意味。可见,每一场次的位置穿插合理,极好地促进了剧情的前后铺陈,且寓意深刻。
瓯剧《杀狗记》剧照
该剧回归民间戏曲演出质朴、简洁的本色,营造了一个勾栏演出模样。正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卷曰:“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顷刻间,我们仿佛被置身于宋元南戏的时代。舞台上无布景,无灯光暗场,一桌二椅变换位置即是场景转换;道具也十分简单,插一支酒旗就是酒馆,挥动四面白棋就表示鹅毛大雪纷飞。如此“简陋”的舞台装置和演出方式,很符合宋元南戏“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的白天演出和戏班演员有限的情况。该剧最有特色的设置是检场人,他的功能多样,既是剧中人又是局外人。作为局外人,他负责将道具带上带下、将陈设转换位置,对每出戏进行点评,以提醒观众思考,不至于沉迷于剧情。作为剧中人,他头插一朵大红花,摇身一变为烟花之地的龟儿,忸怩作态,充满喜剧色彩。再者,当黄狗被杀,他又充当路人甲,帮忙处理尸体。总之,他的跳进跳出被处理得恰到好处。
“假戏真情其中有我也有你,新腔旧调即此亦古亦通今”,该剧在结尾处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县官难断家务事”的小插曲,很有趣、过渡也很自然。这似乎在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是人生避不开的坎,是人世间最普普通通的生活。(张敏)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4/16962453993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