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青少年模式什么意思(青少年模式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28 13:03:05 来源:互联网 编辑:饕餮少女

你给孩子设置“青少年模式”了吗?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佟宇静

近日,微信因上线“青少年模式”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记者查询微信官方公告后得知,微信的“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小游戏、小程序、视频号、搜一搜以及摇一摇等功能会受到一些保护限制,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允许访问范围,开启和关闭青少年模式需要验证微信密码。

“青少年模式”源起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在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对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具有创新性的意义。目前,已有多款软件上线了“青少年模式”。

那么,我市家长对“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如何?记者针对于“青少年模式”随机采访了我市近20名中、小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发现大部分家长对这一功能并不清楚,没有针对孩子采用这一模式。而使用了这一功能的家长,对“青少年模式”也是评价不一。

采访中,八成家长表示不清楚“青少年模式”是什么?而当了解到有这个模式时,普遍表示这个功能很好,希望能真正好用。市民宋女士的两个孩子今年都刚升入小学,据其介绍,她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在手机上看短视频,“因为我平时没事就喜欢刷视频,他们也跟着看。我是很感谢有‘青少年模式’这个选项的,这个模式可以屏蔽掉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姜女士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她和宋女士的观点一致,认为在“青少年模式”里,软件会多推荐一些教育类、知识类的内容,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家有初中生的孙先生也点赞了“青少年模式”,因为他的孩子是一个小“游戏迷”,在“青少年模式”下孙先生可以设置孩子游戏时长、消费额度等,监督孩子玩游戏的情况。

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对“青少年模式”持保留态度。有家长认为现在很多软件的实名认证流于形式,破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时候设置“青少年模式”只是形式,落不到实处。市民曹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玩一款消消乐的游戏,在该游戏里有游客模式可以直接进入游戏,充值、时长等均不受限制,“还有一些视频网站,虽然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但是孩子轻易就可以退出设置,恢复成正常的模式。”

记者在网站搜索“如何退出青少年模式”时,也确实看到了很多网友给出了答案,按照其中的方法随机尝试了3个网站,均顺利退出了“青少年模式”。而有些软件更是在卸载再安装后就可以恢复正常模式。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对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很担忧,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管理限制手段。他们呼吁,现存的“青少年模式”要做到真正的“防沉迷”,还需各软件商家、学校以及家长等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部分受访教师则希望更多的家长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平衡学习和娱乐。

来源: 大连日报

“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意味着什么

作者:孔德淇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宣布将全面升级网络保护工作中的“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这一举措标志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将进入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阶段。

2019年起,国家网信办试点推广“青少年模式”,通过限制和过滤不良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网络环境。过去四年间,该模式功能不断完善,涉及的平台也愈趋广泛。然而,“青少年”是一个模糊的称呼,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表述不统一,同时青少年模式也潜藏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主要针对单个应用程序,不同应用程序之间无法互通。这就需要监护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个进行设置,而未成年人也相对容易绕过这些模式的限制。

此次发布的《指南》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其更名为“未成年人模式”,明确保护的对象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符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这一变化使得保护目标更加清晰,有利于依法保护未成年人。

除了明确保护对象,《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扩大模式覆盖范围的措施,让网络保护的治理目光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除了对网络内容的管制,这次升级还将目标对准了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商店,实现了对“平台的平台”的监管,家长们不仅可以通过开机提醒、桌面图标和系统设置等多种方式,轻松进入未成年人模式,还能够统一设置相关应用的使用时长。通过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家长监督管理等核心功能,未成年人保护将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与此同时,《指南》还对多个义务主体进行全流程监管,来有效防止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而导致青少年模式变成走过场。这个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确保未成年人享受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青少年模式中,应用程序开发者被赋予了未成年人身份认证的权责,每个应用都需要收集用户信息以进行身份识别,这无疑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而引入新的未成年人模式后,未成年人身份确认只需要在终端进行,此举既降低了应用方进行身份核验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压力,也减少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有利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总的来说,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有望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应用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保护,有助于解决过去青少年模式的局限性。

也应认识到,“未成年人模式”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并非万能之策。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学校和监护人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亟待其积极履行监督和指导的责任,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另外,对于这一未成年人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平台、应用开发者和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织牢织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孔德淇)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8/169625871210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