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评价五虎将(关羽评价)
毛主席如何看待关羽?早年很崇拜,后来渐渐持否定态度
【毛主席点评历代名将之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特别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高大威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武艺绝伦,义薄云天,曹操敬佩地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到了后世,关羽的地位更是不断拔高,被尊为“关公”、“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毛主席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人物非常了解,尤其是关羽,研究得非常多,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学术界都很少有人知道的典故:关羽本来不姓关。
在1954年的一个清晨,毛主席当时正在浙江杭州视察工作,对陪同的当地工作人员王芳说:“关羽熟悉吧?”
王芳点了点头。
毛主席又问:“关羽不姓关,知道为啥不?”
这下,把王芳给问住了,关羽不姓关吗?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毛主席就给他讲了关羽不姓关的故事:关公很讲义气,有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失手杀了人,就逃了出来。到达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还没有开,关羽只好等着。好不容易等到开关的时候,关羽却又犯了愁。
原来,当时官府有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登记。关羽刚杀了人,官府正在通缉他,肯定不能再用本名了,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关羽急中生智,望着高大森严的关门,心想,我不如就姓关好了!这就是关羽“指关为姓”的由来。
关于这个典故,很多历史学家都不知道,可见毛主席对关羽的了解之深。
毛主席对关羽的评价,其实也是经过了一个从崇拜到质疑的过程,在他小时候,对关羽还是非常崇拜的。
早在1917年夏天,毛主席前往安化县城,途中休息的时候,他惊喜地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写关羽的楹联,是这么写的: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
毛主席非常高兴,立即从书包里拿出笔纸,把它抄录了下来。可见,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对关羽还是非常认可的。
1927年,秋收起义后,由于军事斗争的残酷,再加上部队刚刚成立,跑兵、逃兵,下级不服从上级,顶撞的事情时有发生,毛主席就决定建立一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部队。
有一天,毛主席来到井冈山茅坪,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三营营长张子清。张子清是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的将领,是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后来当了营长,可惜在战斗中打散了。
当时,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张子清回来,有人就对毛主席说,许多打散的部队都回来了,张子清这么多天还没回来,很可能就是投降敌人了。
毛主席听后,坚定地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后来,张子清真的带着部队回来了,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百感交集,激动地说:“子清,我就说你是当代关云长!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备身边,今天你神兵天降,解了茶陵之围,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啊!”
发动第三次围剿后,井冈山陷入了困难,毛主席决定把部队拉到井冈山外围,开辟新的根据地,并让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当时,红五军军长是彭老总,可参谋长一职是空缺的,毛主席就对彭老总说:“红四军要离开了,不过我们给你留下了一位大将,他就是张子清!这位‘半个’黄埔生可不简单哟,你给他一把青龙偃月刀,一匹追风马,他就能化身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
彭老总听后,拍手叫好,哈哈笑道:“好啊,把这么一位关云长留下来,何愁不能守山?”
在革命斗争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决定我军重要岗位将领时,拿关云长来比喻,这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关羽确实是值得信赖的大将。
不过,毛主席对关羽也不是一味地推崇,后来也指出了他的不少缺点。
1947年,毛主席带队转战陕北,一天休息的时候,毛主席和警卫员聊天,问他是哪里人,警卫员说:“报告主席,我是河北人。”
毛主席笑着说:“河北人啊,好啊,跟着党闹革命。”
这个警卫员骄傲地说:“河北人会打胜仗呢!”
毛主席笑了,对他说:“河北人就一定会打胜仗?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
警卫员一听,很不服气,说:“山西人也不一定行,关云长就不如彭老总,关云长走麦城,打了败仗,彭老总可是三战三捷!”
毛主席听后,连声称赞,对警卫员说:“关云长就是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其实,除了关云长走麦城,毛主席对他的另一个缺点更是看不上,就是不会做工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很多人义愤填膺,主张要对进行报复,但是,毛主席出于抗战大局的考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还专门举了关羽的例子,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
可见,毛主席在看待皖南事变时是非常冷静的,他深知,当前的最大问题是抗日,要尽量搞好统一战线,更好地对敌抗日,而不是向派报仇的问题。
1949年,毛主席在谈到绥远问题时,对华北局负责人说:“清朝所以能统治中国260余年,就因为满族统治者一开始就制定了一条统一战线的政策,用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以少数团结了多数。《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对关羽基本上就是持否定态度了,经常给各级干部讲关羽“走麦城”的例子,以此来提醒各级干部要谦虚谨慎,绝不能骄傲自满。
【毛主席点评历代名将系列】已发表文章——
毛主席如何评价孙武?他的很多军事思想,都来自《孙子兵法》
毛主席如何看待关羽?早年很崇拜,后来渐渐持否定态度
【毛主席点评历代名将之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特别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高大威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武艺绝伦,义薄云天,曹操敬佩地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到了后世,关羽的地位更是不断拔高,被尊为“关公”、“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毛主席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人物非常了解,尤其是关羽,研究得非常多,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学术界都很少有人知道的典故:关羽本来不姓关。
在1954年的一个清晨,毛主席当时正在浙江杭州视察工作,对陪同的当地工作人员王芳说:“关羽熟悉吧?”
王芳点了点头。
毛主席又问:“关羽不姓关,知道为啥不?”
这下,把王芳给问住了,关羽不姓关吗?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毛主席就给他讲了关羽不姓关的故事:关公很讲义气,有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失手杀了人,就逃了出来。到达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还没有开,关羽只好等着。好不容易等到开关的时候,关羽却又犯了愁。
原来,当时官府有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登记。关羽刚杀了人,官府正在通缉他,肯定不能再用本名了,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关羽急中生智,望着高大森严的关门,心想,我不如就姓关好了!这就是关羽“指关为姓”的由来。
关于这个典故,很多历史学家都不知道,可见毛主席对关羽的了解之深。
毛主席对关羽的评价,其实也是经过了一个从崇拜到质疑的过程,在他小时候,对关羽还是非常崇拜的。
早在1917年夏天,毛主席前往安化县城,途中休息的时候,他惊喜地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写关羽的楹联,是这么写的: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
毛主席非常高兴,立即从书包里拿出笔纸,把它抄录了下来。可见,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对关羽还是非常认可的。
1927年,秋收起义后,由于军事斗争的残酷,再加上部队刚刚成立,跑兵、逃兵,下级不服从上级,顶撞的事情时有发生,毛主席就决定建立一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部队。
有一天,毛主席来到井冈山茅坪,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三营营长张子清。张子清是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的将领,是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后来当了营长,可惜在战斗中打散了。
当时,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张子清回来,有人就对毛主席说,许多打散的部队都回来了,张子清这么多天还没回来,很可能就是投降敌人了。
毛主席听后,坚定地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后来,张子清真的带着部队回来了,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百感交集,激动地说:“子清,我就说你是当代关云长!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备身边,今天你神兵天降,解了茶陵之围,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啊!”
发动第三次围剿后,井冈山陷入了困难,毛主席决定把部队拉到井冈山外围,开辟新的根据地,并让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当时,红五军军长是彭老总,可参谋长一职是空缺的,毛主席就对彭老总说:“红四军要离开了,不过我们给你留下了一位大将,他就是张子清!这位‘半个’黄埔生可不简单哟,你给他一把青龙偃月刀,一匹追风马,他就能化身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
彭老总听后,拍手叫好,哈哈笑道:“好啊,把这么一位关云长留下来,何愁不能守山?”
在革命斗争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决定我军重要岗位将领时,拿关云长来比喻,这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关羽确实是值得信赖的大将。
不过,毛主席对关羽也不是一味地推崇,后来也指出了他的不少缺点。
1947年,毛主席带队转战陕北,一天休息的时候,毛主席和警卫员聊天,问他是哪里人,警卫员说:“报告主席,我是河北人。”
毛主席笑着说:“河北人啊,好啊,跟着党闹革命。”
这个警卫员骄傲地说:“河北人会打胜仗呢!”
毛主席笑了,对他说:“河北人就一定会打胜仗?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
警卫员一听,很不服气,说:“山西人也不一定行,关云长就不如彭老总,关云长走麦城,打了败仗,彭老总可是三战三捷!”
毛主席听后,连声称赞,对警卫员说:“关云长就是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其实,除了关云长走麦城,毛主席对他的另一个缺点更是看不上,就是不会做工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很多人义愤填膺,主张要对进行报复,但是,毛主席出于抗战大局的考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还专门举了关羽的例子,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
可见,毛主席在看待皖南事变时是非常冷静的,他深知,当前的最大问题是抗日,要尽量搞好统一战线,更好地对敌抗日,而不是向派报仇的问题。
1949年,毛主席在谈到绥远问题时,对华北局负责人说:“清朝所以能统治中国260余年,就因为满族统治者一开始就制定了一条统一战线的政策,用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以少数团结了多数。《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对关羽基本上就是持否定态度了,经常给各级干部讲关羽“走麦城”的例子,以此来提醒各级干部要谦虚谨慎,绝不能骄傲自满。
【毛主席点评历代名将系列】已发表文章——
毛主席如何评价孙武?他的很多军事思想,都来自《孙子兵法》
自命不凡的关羽与蜀汉五虎将的关系怎么样?
刘备在进攻成都时,勇将马超归降,从而给了成都守军刘璋致命一击。刘璋再也撑不下去了,只得举着白旗,乖乖投降。刘备非常高兴,尤其是得到了马超这样的名将,更让他高兴得心花怒放。
谁知,这引起了远在荆州的关羽的嫉恨,马上让关平传话,要来成都和马超比试高低。孔明无奈之下,暗自写了一封信,劝道:马超文武全才,可以和张飞并驾齐驱。至于和你相比,还有些不如。关羽一看,十分得意,马上举办宴会。在宴会上,他把这份私人信件公布出来,而且得意地说:“孔明知我心也。”
关羽和诸葛亮的这次通话,本来是私下进行的,不能为外人道。可是,关羽根本不管这些,不但公布了信件内容,而且得意扬扬地到处张扬。这样做,无论于公于私,对己对人都是极端不利的。一方面,他打压了马超,让马超心里不爽;另一方面,更是捎带着贬低了自己的生死兄弟张飞,估计张飞知道后也会不舒服。同时,他如此举动,也出卖了诸葛亮。诸葛亮这封信是为了安抚他而写的,绝不能公布于众。
正因为这样,毫无疑问,蜀汉内部产生了矛盾。
在夺取汉中的过程中,黄忠功劳最大,斩杀驻扎在汉中的曹军名将夏侯渊,让曹军闻风丧胆,从而奠定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基础。因此,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就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为“五虎将军”。关羽的任命文件,由使臣费诗送往荆州。关羽一听,顿时大怒,竟然拒绝接受任命,并且愤然作色道:“翼德是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的这番话既缺乏大局观念,更是伤人于无形,搞僵了同僚关系。这次任命,是汉中王刘备亲自任命的,关羽不应当因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另外,他的话里话外,明显是在拉山头,搞窝里斗。最主要的是,他在得罪张飞、马超后,这次又结结实实地得罪了黄忠,言语之中,表现出对黄忠的极端蔑视,不但称之为“老卒”,而且扬言,不屑于与之同列。
关羽认可赵云原因何在?一起扛过枪,对自己地位不构成威胁
关羽的骄傲天下皆知,孙权为其子求娶关羽女儿被关羽一句“虎女焉嫁犬子”给骂了回去,不仅如此关羽对自己阵营的人也没啥好脸色,比如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和黄忠两人,一个关羽不服说要入川和他比武一较高低,一个关羽曾说过“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伍”。不过关羽也并非是处处瞧不起人,至少他对一人是认可的,此人就是赵云,演义中关羽在得知刘备册封五虎上将时曾羞与黄忠为伍的同时也说过:“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从中可见他对赵云的认可,那么同样是五虎上将,关羽不服马超也瞧不上黄忠,为何唯独认可赵云?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诚如关羽所说“子龙久随吾兄”:刘备麾下众多名将中,除了关羽和张飞之外,估计就是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最久了,赵云早在公孙瓒麾下就和刘备认识,赤壁之战期间就真正投效于刘备麾下,其余黄忠魏延是刘备在荆州时招揽的人才,马超是刘备攻取西川时才归顺的。赵云算得上是元从旧部资格都比他们老,而且那时的刘备实力并不强,赵云能一路相随不离不弃,当然远比半路入伙而且还是投降的黄忠马超更容易得到关羽的认可。
第二,关羽傲上而不欺下,所以他对名将之后世代公侯的马超并不感冒,而且马超不顾父亲和兄弟的安危起兵反曹,使得马腾及马休马铁等人被曹操杀害,这使得熟读春秋素有忠义之心的关羽对马超所作所为更是颇有不满。
关羽不服黄忠的原因在于他认为黄忠年龄偏大功劳远不如自己,却能位居四方将军之列(关羽前将军和黄忠后将军都是四方将军之一)。反观赵云自投效于刘备麾下后出生入死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赵云和关羽张飞三人可是有并肩作战,一起扛过枪的交情,这一点黄忠和马超可比不了。
第三,虽然赵云和关张马黄一起并称五虎上将,但不得不说赵云的地位其实低于其余四人,这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可以看出来,前左右后将军都是地位颇高的四方将军,而赵云一直是杂号的翊军将军,级别上远不如四方将军,不仅如此,关张马黄四人都有爵位在身唯独赵云没有封爵。
关羽之所以不服马超其实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超一来刘备就封其为平西将军,这比关羽当时的荡寇将军级别要高,可以说刘备阵营中除了刘备本人之外就属马超级别最高,而且马超归降前又是名震一方的诸侯,所以马超来降对关羽的地位实际上是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赵云不同不仅地位不如关羽不会对关羽构成任何威胁,而且赵云为人低调也甚少去和别人争功,加上赵云的定位是类似于刘备护卫,所以关羽根本没有必要不服和看不起赵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4/16962457743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