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春称号(新春称号)

时间:2024-03-22 08:44:55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痴人痴梦

春节的十个小知识:春节为啥又叫新正、元日?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人们以丰富多样的节庆习俗,来迎接期盼已久的农历新年。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提到,春节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具有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其实,无论年俗如何变化,春节始终是中国人看重的团圆节,也从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资料图:村民挥舞长龙与狮头。 杨华峰 摄

一、春节有何寓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它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

因此,作为“年”的一种称谓,春节在各种祭祀仪式与欢庆活动中,就具有了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从本质上讲,“过年”也可以视为一个时段。在古代,并无“春节”一词,而“正月初一”常谓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或新正等。

孟令法说,直至,“正月初一”被定名为“春节”,并沿用至今。

二、春节为啥又叫新正?

在春节的各种名字中,“新正”自隋唐以来就得到普遍使用,如孟浩然《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曰:“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道:“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明清时代“新正”这一名称也得到延续,荻岸山人在《平山冷燕》中写道:“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

“正日”这一称谓或在汉代即已出现,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引汉崔寔《四民月令》说:“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新正也好,正日也罢,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古人对新年第一天的认识。

从本质上说,这些词汇都带有一定的美好寓意。无论使用哪一词汇指称“正月初一”,其中的“新”“正”“元”等词汇所体现的“一元复始”等理念,都彰显了人们对一年之始的时间定位,也是对万象更新的体认。

三、如何以岁首定年节?

春节能够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这也与历法的选择有关。

资料图:北京一家“藏在”四合院里的小咖啡店挂起红灯笼,营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新年氛围,吸引市民前往“打卡”。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孟令法介绍,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历朝历代仍有差别,这对以岁首定年节的传统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基准,确定了“斗柄回寅”为春正,“建正寅月”之立春为岁首,这恰是干支纪元法,或称星辰历。

简单来看,夏历正月在孟春,商历正月在冬十二月,周历正月在冬十一月。秦统一六国后,用秦历(颛顼历),正月定在冬十月。

汉初时,沿用秦历。至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在吸收干支历(节气成分)的同时,制“太初历”,恢复夏历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此即为今之春节奠定了时间基础,而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则成为当代学者所认定的“春节第一人”,被奉为“年爷爷”。

四、“年”为何被引申为岁名?

如今,人们提起春节,总会说“过年了”。孟令法解释,“年”属于“禾”部字,许慎《说文解字》将“年”写作“秊”,从禾千声,意为“谷孰也”。

《谷梁传·桓公三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基于此,“年”有了“年成”之义,即“一年的收成”。基于这一本义,“年”逐渐往表示时间的意义上引申,如此便出现了“年节”“年纪”“周年”“年代”等概念。

“过年”的“年”亦是如此。正所谓“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循环往复,人们把“过年”视为庆贺丰收的节日其实不难理解。

此外,“民以食为天”,“社”“稷”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春节这样一个重要时段,张贴蕴含“丰收”之意的春联,举行“社火”“社戏”表演,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信俗活动。

资料图:图为社火团进行精彩表演。 马铭言 摄

五、除夕与春节有哪些关系?

从时间上看,除夕与春节相连,但有其起源,即“逐疫驱鬼”。汉画像石既有“傩戏图”,而宋佚名绘“大傩图”即是证明。

孟令法解释,“除”本义为“交易”“去除”,“夕”有“夜晚”之意,而此日一般在腊月三十,俗称“年三十”。是夜人们“通宵不眠”,俗谓“守岁”。

故从其本义出发,其意可为在一年的最后一晚“弃旧迎新”“驱邪避秽”。因此,春节和除夕既有相通之处,亦有一定区别,而前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可包含后者——民间俗谓“过了腊八就是年”,而“年”在现当代社会即被称为“春节”。

此外,人们针对不同亲属关系,自初一开始便分不同时段前往亲戚家拜年,比如有些地方初二“回娘家”,初三“姑舅姨”。

六、除夕最早何时出现?

中国民间常将除夕称为“大年三十”,是日为“大除”,是夜,则称“大年夜”。在部分地区,还将除夕前一日称“小年夜”。

资料图:随着社会发展,年夜饭越来越丰盛。梁犇 摄

从典籍角度看,“除夕”的出现或比春节晚很多。现存文献最早提及“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除夕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腊月三十,但也有腊月二十九。孟令法说,中国传统历法总体是阴阳合历,既考虑太阳运行,也考虑月亮运行,同时观照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但为了弥合日月星的运行时间差,便制定了平年和闰年。

所以,农历年最后一月既有三十天,也有二十九天,但以三十天为多。

七、因何要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简单来说,就是在吃过年夜饭后,全家人在灯火通明中由“除夕”跨入正月初一,直至天亮。

孟令法认为,之所以有此风俗,原因之一可能是“守岁”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以及人们对它的合理解释。人们采取“熬夜”行为,以化解想象中“年兽”等带来的生存危机。

换言之,人们希望在两个时段的跨越中构建一种无形力量,以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从而实现对家庭或集体成员的有效保护。

总之,除夕“守岁”的风俗主要源自人们对新旧交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时序循环往复变化的感性认知以及处理方式,并逐渐走向了全民娱乐。

资料图:图为东城区前门步行街北口的景观小品“四方平安”。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八、春节主要习俗有哪些?

春节期间的节庆习俗丰富多样,如吃饺子、放烟火、压岁钱、逛庙会等等。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等到正月初一,大家照例走亲访友,依次“拜年”。人们穿起喜欢的新衣,准备好茶点糖果,热情招待客人。

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颇具仪式感。

九、为何要吃“五辛盘”?

有趣的是,有些地方过年时要吃“五辛盘”,是由生韭、生葱、兴蕖、薤以及蓼蒿五种植物组成的凉拌菜,有些也用葱、蒜苗、姜、椒和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过年食春饼、萝卜与五辛春盘”。由此可见,“五辛盘”曾广泛流布于楚地。

“五辛盘”基本均以性味属“辛”的菜为主,取其谐音为“新”,寓意新一年的开始。此外,吃“五辛盘”还有祛邪除病之义,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十、辞旧迎新是春节核心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孟令法说,“辞旧迎新”的确是春节的核心议题,可以说,大部分春节活动都与此密不可分。

贴春联、门神等,普遍出现于除夕日(晌午);正月初一拜年时的拱手作揖、相互问候时的吉祥语等等,都能说明两者均具有“辞旧迎新”的特征。

孟令法认为,相较而言,除夕的“辞旧”属性凸显,正月初一的习俗更倾向于“迎新”。

在他看来,庆贺新春佳节是中国传承数千年的重要活动,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做好工作,更好地维系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功能。

2023年“评分最高10部国剧”,《狂飙》第6,《去有风的地方》第4

今年年初《狂飙》热播,成为继《人民的名义》后这几年最火的一部剧。

很多人断言“年度剧王”已经在2月失去悬念,剩下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

万万没想到,接下来我们等来了国产剧的井喷。

各类水准之作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都会产生一两部出圈的爆款剧,能对飚《狂飙》的剧一个手都数不过来。

这不距离年底还有不到4个月,皮哥已迫不及待与大家聊聊2023年迄今为止口碑评分最高的10部国产剧了。

NO.10《欢颜》 豆瓣评分8.0

简单来说,《欢颜》是对姜文的一次不太高明的模仿。

的背景,疾驰的列车,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剧情,长着麻子脸的主角,故作高深的台词儿,都让人闻到了《让子弹飞》的味道。

导演虽然只是学到了姜文的皮毛,但呈现出的品质放在国产剧里也实属上乘。

一群怀揣热血的青年,在1930年那个春天,为梦想出发。

他们如星星之火一般,在东南大地燃起热烈,完美诠释了杜甫诗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剧汇集了很多实力派演员。

董子健饰演的徐天拥有主角光环,一大票仁人志士为他保驾护航。

这使得廖凡、张鲁一等人早早领了盒饭。

“欢颜平均四集死一个影帝级别老头”也因此登上了热搜。

张译在剧中是二番,但直到第十集才上线,好在表现不俗,值回期待。

董子健是新生代演员中的演技派,这一次多位影帝为他抬轿子,《欢颜》也可以看成一部“地主家的傻儿子历险记”。

可惜的是导演风格不太统一。

影像风格学习姜文,编剧风格又学习兰晓龙,台词不拖泥带水,酣畅淋漓之后又觉得有些干瘪。

整部剧以张译出场为分界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画风,割裂感难以忽视。

但瑕不掩瑜,它依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公路剧。

NO.9《鹊刀门传奇》 豆瓣:8.1分

万万没想到,今年国产剧中最大的欢乐,是本山大叔带给大家的。

赵本山过去10年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年轻一代的观众甚至都忘了他。

所以他的新作《鹊刀门传奇》上线时,大家并不看好。

但没想到短短几天就后来居上,腾讯热度榜反冲到第一,是8月份最大的黑马。

《鹊刀门传奇》乍一看并不高级,像是各种元素缝合起来的一部“四不像”。

它是武侠剧的外壳儿,但内核是个情景喜剧,每个片段拆开又像是个小品。

它的内容很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你可以看作是象牙山爱豆团穿着古装的cosplay,也可以看作赵家班借着拍剧搞的团建。

它的笑点也很老套。

谐音梗、身体梗、动作梗,翻来覆去都是东北二人转那一套。

相对新一点的,就是古装里掺杂了不少现代的瓜或梗。

这招以前宁财神在《龙门镖局》里也多次用过,能凑包袱,但算不上高明。

不过这部剧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解压。

赵本山就是全剧最大的王牌,看到他站在那里你就忍不住笑,他和徒弟在一起,哪怕是随便唠嗑都很好笑。

每集的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追剧就像在刷短视频段子,非常适合下饭。

剧情散是缺点也是优点,你根本不必在乎剧情,随便点开一集就能收获不少欢乐。

看《鹊刀门传奇》,就像走进了一个路边的小餐馆。

餐馆的食材不高级,烹饪手法不过是一锅乱炖,但胜在量大管饱,店内气氛融洽。

大家期望不高,反而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鹊刀门传奇》豆瓣开分7.8分,随后涨到了8.1分。

目前第二部的拍摄已经提上了日程,观众的期待值上来了,赵家班这次就得好好打磨剧本和笑点了。

NO.8《尘封十三载》 豆瓣8.1分

凭借《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走上巅峰后,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接连遭遇滑铁卢,让人大失所望。

今年这部《尘封十三载》,让“迷雾剧场”重新支棱了起来。

这部剧的豆瓣开分7.9分,作为犯罪悬疑剧,难得的没有烂尾,后来又涨到了8.1分。

它虽然不像《漫长的季节》那样封神,但却也是一部扎扎实实的作品。

影片的故事跌宕起伏,人设立得也好,把警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都拍出来了。

全剧在重庆取景,拍出了最美重庆,其中2022年的十三年转场堪称炸裂。

在演员方面,它汇集了陈建斌、刘敏涛、王骁、喻恩泰、石凉等实力派演员。

特别是主演陈晓,这两年站稳了一线,实现了从偶像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型,可喜可贺。

非要挑刺儿的话,《尘封十三载》有凑集数的嫌疑,很多集时长不到30分钟。

明明12集就能讲完的故事,非要凑成24集,使得观感上有点散。

但它依然是“迷雾剧场”这几年来难得的佳作。

NO.7《装腔启示录》 豆瓣8.2分

相信很多人追这部剧的过程,和皮哥是一样的。

剧名很现代,评分很高,出于好奇看了看,立刻就停不下来。

《装腔启示录》改编自豆瓣连载同名小说,“装腔”就是故意做作的意思。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群社畜在上海戴着面具生活的种种不易,男女主最后摘下面具,寻找真爱。

本剧的导演李漠曾经执导过《我在他乡挺好的》,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这部剧是上一部剧的升级版,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拍出了社畜的真实生活。

全剧把生活中各色人物装腔作势的一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辛辣讽刺,还很感人,让很多打工人都狠狠共情了一把。

希望这样20集以内,短小精悍,不装腔作势的都市精品剧越多越好。

NO.6《狂飙》 豆瓣8.5分

《狂飙》在今年春节火得一塌糊涂,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档的几部电影。

当热度逐渐散去后,现在再回顾这部剧,我们会发现它的本质就是一部爽剧。

这部剧的精华在前26集,讲的就是“高启强的崛起”。

使用的套路和爽文一样,莫欺少年穷+扮猪吃老虎+走上人生巅峰。

一部爽剧为啥会火成这个样子?

最大的原因在于它击中了时代的痛点。

《狂飙》的剧作本身后劲儿不足,它的后劲儿主要来自于热度背后的思考。

它是当下国民心态的一次完美的映射,是记录后疫情时代的一枚精致的标本。

目前爱奇艺已经将《狂飙》电影版的拍摄提上了日程,“狂飙效应”还远远没有结束。

NO.5《破事精英》第二季 豆瓣8.6分

去年《破事精英》第一季豆瓣评分7.8分,在情景喜剧式微的当下,堪称一股清流。

今年的第二季,豆瓣评分达到了惊人的8.6分。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对职场乱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比如自愿降薪、临时收费、35岁员工辞退等议题,都戳中了社会的痛点。

但在好口碑背后,这部剧也折射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当年导演韦正,拍了《爱情公寓》系列,因涉嫌抄袭,口碑很差,但是热度却非常高,甚至成为一代人的情怀。

现在的韦正,带着“张益达”李佳航,拍摄了《破事精英》,针砭时弊,口碑爆棚,却无人问津。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破事精英》的“星味儿”不足,比如导演韦正身上的争议。

但在皮哥看来,真正的原因是情景喜剧在这个时代已经没落了。

30年前,中国的情景喜剧诞生,它最初的方式就是用单一的场景、短平快的方式展示幽默和讽刺。

之后10多年里,情景喜剧蓬勃发展,诞生了多部经典。

但这些年,情景喜剧已经被短视频肢解殆尽。

两个例子可以佐证。

马东从央视出走后,接连制作了《奇葩说》《乐队的夏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三款爆综,拯救了辩论、乐队和sketch喜剧三个行业。

去年贾玲曾透露,她想和马东聊一聊情景喜剧的事儿,最后不了了之。

东方卫视那边办了个《开播!情景喜剧》,邀请了一大波喜剧人拍摄情景喜剧。

目前办了两季,连一个出圈的情景喜剧都没拍出来,《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在节目里也表现得明显和时代脱节。

所以在这个时代下,情景喜剧的衰败是必然。

皮哥甚至悲观地预测,即使《破事精英》两季的口碑都不错,但第三季应该很难再拍了。

情景喜剧如何破局,值得我们思考。

NO.4《去有风的地方》豆瓣8.7分

这部剧于年初上线,拥有刘亦菲和李现两大主演,豆瓣评分高达8.7分,但热度却并不高。

如果你看了这部剧就会知道答案了。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个性极端的人设。

它是日式小清新风格,有点类似《小森林》那种画风,节奏很慢,主打一个治愈系。

刘亦菲饰演的职场女精英,经历了闺蜜离世,心如死灰。

之后她逃离都市,来到大理的“有风小院”,在寻找心理救赎的时候遇到了李现饰演的谢之遥,一段美好的故事就此展开。

刘亦菲化身邻家女孩儿,李现则化身回乡创业的实干家,一对甜甜的CP就此诞生。

观众只需要跟随着流水一般的剧情,尽情享受大理的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好了。

《去有风的地方》填补了国产剧的空白。

在“慢综艺”流行之后,像这样的“慢节奏剧”也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NO.3《三体》 豆瓣8.7分

当腾讯宣布拍摄《三体》网剧时,大家的评价整体偏向负面。

但腾讯最后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肯定。

在皮哥看来,剧版《三体》的亮点,可以归纳成一个词——藏拙。

导演是显然是认真读过小说的,他没有画蛇添足,进行所谓的二创。

而是像一台翻译机器一样,恨不能把小说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成画面,很多角色的台词直接就是书中的原句,这让原著粉狂喜。

当然在还原小说的基础上,他还整合了刘慈欣几部小说中的观点,全都放进了这部网剧里,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导演几乎没有创作,只是小说的搬运工,这种藏拙的拍摄方式反而是大家最想要的效果。

在演员的选择上,青年叶文洁、老年叶文洁、汪淼的选择都完美符合大家心中的形象。

于和伟饰演的史强虽然有些争议,但于和伟也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整体而言,整个创作团队是一群懂《三体》的人。

《三体》第二季的拍摄已经开始,在期待之余皮哥多少有些担心。

因为这部小说第一部涉及的特效画面不多,这部网剧还能撑得住。

第二部开始,各种天马行空的特效场面层出不穷,我仿佛已经看到经费在燃烧。

腾讯能拍出大家心中的大场面还要打一个句号。

NO.2《中国奇谭》 豆瓣8.7分

《中国奇谭》是中国动画的一次勇敢尝试。

它由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

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内容从北国风光到胡同巷里,从未来宇宙到乡土人间。

而主题也很深刻,涵盖了乡土情、未来幻想人性思考和生命母题。

这部剧播出后立刻出圈,豆瓣开分高达9.5分,许多人还对8个短片进行了解构和分析。

比如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让无数打工人找到了共鸣;

第二集《鹅鹅鹅》让人想到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

第三集《林林》故事虽然老套,但技术表现力最高。

不同的人都可以从这些短片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

可惜《中国奇谭》出圈后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很多家长控诉这部动画短片太成人向,讽刺社会,暗喻打工人生活卑微,还有怪力乱神的画面,让孩子价值观扭曲。

这股舆论冲击下,这部剧的评分迅速跌落到了8字头。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动画片从来都不是只拍给孩子看的,《中国奇谭》就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百科全书。

这样一部满满中国风的动画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NO.1《漫长的季节》 豆瓣9.4分

《漫长的季节》上线的第二天,导演辛爽还在睡梦中,就被制片人电话告知,豆瓣出分了,9.0分。

放下电话,辛爽一个人哭了半个小时。

辛爽是个新人导演,3年前他执导的《隐秘的角落》开播就破圈,其中“爬山梗”更是火遍全网。

出道即巅峰,本以为辛爽就止步于此,没想到他3年磨一剑,又奉献了这一部更加出色的《漫长的季节》。

在皮哥看来,这部剧有“三神”。

首先神在节奏。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导演敢用慢节奏拍一部犯罪悬疑剧,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这种慢节奏劝退了很多人,但也留下了真正的拥趸。

辛爽之前是乐队的吉他手,在节奏感的把控上极具天赋,全片的配乐堪称神级。

比如彪子去世、铁三角的尬舞,都让人热泪盈眶。

辛爽还根据每一集的节奏选择了相应的片尾曲,前几集都是小众的摇滚乐,最后一集是姜育恒的《再回首》,很多人是一直听完片尾曲的。

其次神在主题。

影片表面上是讲述一起恶性的碎尸案件,其实是透过这个案件回溯在下岗潮的冲击下,东北人在过去三十年的风雨沉浮。

悬疑只是个引子,年代感才是它的内核,敢这么“挂羊头卖狗肉”还拍成神作的独此一份。

最后是神在演技。

全片全员演技在线,秦昊和范伟两代彪子在剧中相遇,碰撞出激烈的戏剧火花。

而陈明昊加入后组成的铁三角组合,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泪流满面。

但剧中演技最神的,却是傅卫军和罗美素的扮演者。

一个沉默,一个懦弱,表演真实到不像是演的。

光是欣赏这些演员的表演已经是美的享受了。

可惜的是,《漫长的季节》因为节奏太慢,主题的限制,热度并不高,甚至比不上同期古偶剧的零头。

但它依然是今年国产剧的良心之作。

以上就是10部口碑爆棚的国产剧。

这10部剧中谁称得上年度剧王呢?

论热度,非《狂飙》莫属;论口碑,《漫长的季节》又领先一档。

在皮哥看来,电视剧是一种相对通俗的艺术,它首先得被大家喜闻乐见,其次才谈艺术高度。

从这个角度看,《狂飙》在春节期间用一部简单直接的爽剧情治好了国人的焦虑,它才配得上“年度剧王”的称号。

你心中的答案又是什么?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2/16962541738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