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质量是什么意思(临界质量)
美加紧次临界实验值得警惕
日前,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向外界证实,原计划6月中旬进行的次临界实验“夜影B”已经完成。据该机构介绍,美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每年进行2到3次次临界实验。
次临界实验是指通过高能炸药制造接近核武器起爆的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对未达到临界状态的钚等特殊核材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方式。由于这种实验殊核材料没有达到临界状态,不产生核当量,因此看上去符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要求。
自1997年首次次临界实验至今,美国共进行了32次该类实验。其中2000年前进行了13次,2001年至2010年进行了13次,2011年至2020年锐减到只有5次。上一次是2020年11月进行的次临界实验“夜影A”,后续次临界实验“夜影C”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进行。
进入2021年,一度走低的美国次临界实验频次开始出现逆转。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美国持续推进核力量现代化建设、寻求提升核打击能力的意图。在国际军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值得各方警惕。
美国一直宣称次临界实验符合其对暂停核试验的承诺,也符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要求,并将次临界实验作为库存核武器性能和功能认证不可替代的核心手段,甚至用以研发新型核弹头。
对美国来说,开展次临界实验不仅可以研究核武库中的特殊核材料性能、验证核武器新设计、新工艺,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核武器从设计、加工到装配、试验的全流程、全要素能力,从而为随时恢复全面核试验做好基础设施、诊断设备和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准备。
尤其是最近10年美国开展的缩比综合次临界实验,虽然将核弹头的弹芯尺寸等比例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或3/4,但实验涉及核武器研制、生产以及核试验的各个方面,甚至用于研制低当量等新型核武器,可以说已经是“次临界”的核试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美国正加紧对次临界实验提供支持。早在2014年,美国就启动了为期10年的“增强次临界实验能力”计划,着力改扩建次临界实验场U1a并加强次临界实验诊断技术的研发。
目前,U1a内正同时为3至4项次临界实验做准备工作。根据规划,U1a地下设施将在未来5年内建成3个互不干扰的次临界实验区,未来可以保障最多450人在U1a进行实验活动。而正在研发的“天蝎座”射线照相系统和“中子诊断次临界实验”则能够实现更高的成像质量、获取接近传统核试验的武器数据。待2025年上述这两个新系统完成部署后,美国次临界实验的频次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美国加紧次临界实验为国际核军控进程敲响了警钟。此前还有一些人对拜登政府的核战略调整抱有幻想,认为美国核战略将有可能从追求核制胜逐渐回调至核威慑。需要保持清醒的是,不管谁上台执政,美国政府致力于自身核力量现代化发展、谋求核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这一大方向没有变。6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拜登政府的新版核态势报告将核政策置于更广泛的国防战略中。这或将导致国际核军控进程更加曲折。
作者:曾 鹏 郭熠玮
来源: 解放军报
张磊价值投资第一性原理,需要用芒格多元思维模型及选股的艺术
这篇文章是我两个视频文案的文稿,感谢大家的阅读,一万三千多字的深度解读,建议收藏。
大家好,我是大头,上一期视频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我才知道大家爱看这种类型,新增五百多个小伙伴的关注,看到我的粉丝数量从9个蹭蹭蹭一路往上涨,刚开始是喜悦,随后就是压力了,以前做视频还比较随意,但是现在有了大家的认可,我害怕我会辜负你们的期待,所以这期视频拖得比较久。
上期视频给自己挖了坑,播放量点赞等数据不错我说要再更新几期,显然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这个视频就是来填坑的。上期视频讲了张磊《价值》一书里比较重要的思想,第一性原理,能够运用好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工作生活中,都能够事半功倍。
然而要运用好第一性原理并不是那么容易,张磊在书里说的也并不多,好在有其他大神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思想,这位大神级人物就是查理.芒格,他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是多元思维模型,所以今天这个视频主要讲一些思维模型,这是上半部。如果这个视频能够得到你的认可,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加关注,这是我能够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在讲模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查理.芒格,我猜想有很多小伙伴不认识,如果认识弹幕扣1,不认识扣2,根据大家的反馈以后我会调整讲解的内容,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增量知识。
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被称为巴菲特背后的男人,对巴菲特投资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巴菲特从零到一是受格雷厄姆的影响,然而从1到100000000000美元更多的功劳应该归芒格。
巴菲特评价查理两分钟效应,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把一个复杂的商业本质说清楚。是不是似曾相识?这就是上期视频说的一句话说清公司的商业模式。
芒格的重要思想有很多,基本上都收录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里,有人评价这是旷世奇书,很多大神都表示过对本书的敬仰之情,大头买的这个版本很多小伙伴肯定都没见过,现在都是新版,我买那会儿芒格的思想还没有这么流行,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现在乃至未来30年芒格的思想都绝对很重要,说拥有多元思维模型正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也不为过。
芒格讲投资(我用投资代替,你们懂的)的艺术仅仅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分支,而要获得普世智慧,第一条规则便是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假如一个人只能使用一两个,难免会对人性或者事实产生扭曲。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弹着钢琴,把新买的iPhone6放在琴上,她同学看到后说,不就是买个苹果吗,放这么显眼的位置装B?女孩笑了笑说:“我弹着80w的钢琴,你却只看到一个5000块钱的手机。”
就如芒格反复强调的一句谚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芒格认为一个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能够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非常重要的其实只有几个。
芒格讲了最普世的智慧需要三种模型,分别是数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每个大类下面还有更具体的模型,算起来也有二十多个,不可能一一讲到,待会儿我选一些重点介绍。所以这期视频随意拖动,都不影响观感,但是建议大家按顺序看,因为模型都简单,但是构成多元思维模型框架不易,这两期视频的目的也就是给大家一个多元思维模型的框架。
芒格讲的这三大模型是有主次的,数学属于硬科学,它的规律不与人的意志转移,生物学/生理学和人相关,相对来讲,就更多变化,最后的微观经济学,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物的关系,相对前一种,又有更多的不确定。用我的话讲,就是越来越不靠谱,因为人性的自身原因,以及变量增加,更难预测。
第一大类是数学,即使数学也分为相对来说比较纯的数学,比如数字和数量关系问题,这个不多说,加减乘除而已,小学毕业就够用,还有复利原理,爱因斯坦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原理特别重要,但是我认为大家都知道,另外还有会计学,其实这个还是需要一些经济基础,懂一些能够看懂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理解。
另外还有排列组合原理,费马—帕斯卡系统及决策树理论,这都属于概率论,芒格提到如果你没有把这个基本的但有些不那么自然的基础数学概率方法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将会像一个踢屁股比赛中的独腿人,这等于将巨大的优势拱手送给了他人。
关于概率论的思考方式我想说两个例子,先说费马—帕斯卡系统,这是现代概率论的基础,来自一个概率论中的经典问题——点数问题,也叫赌注分配。
达芬奇的数学老师帕西奥利,最早在他的教科书中提到这个问题:说是A和B两个人,筹码相同,玩一种公平的、概率为1/2类似掷硬币的游戏。两人约定某个人赢到第10次的时候,游戏结束,赌注全部归胜者。但是游戏如果没有结束,筹码怎么分才合理呢?比如A赢了7次、B赢了6次。应该怎么分?
早期的两种观点:
1、按赢的次数来分,比如7:6,A拿到7/13,B拿到6/13。
这种分法问题很大,如果A赢了一次,游戏就结束。那么赢的次数是1:0,A赢了一次就拿走全部赌注,那肯定不合适。
2、赌注的分配应该考虑到两人比分的差距和游戏的总盘数。
这个分法有进步,但是也有问题,比如4:1和9:6,比分差距一样,但是区别很大,因为前者变数还比较大,而后者结局已经很明朗了。
直观的感觉是,赢的次数多的理应分得更多,但是具体应该分多少呢?
后来,费马和帕斯卡通过书信的形式讨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完成的赌局盘数不重要,决定胜负概率的是后面应该继续进行的盘数上。总数10盘的7:5的局和总数20盘的17:15,领先者的机会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关注的是,剩下需要去完成的盘数。
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为:A和B两个人,筹码相同,玩掷硬币游戏。先赢3次赢得全部赌注,假设现在A赢了2次,B赢了1次,赌注该怎么分?
费马的方法:结束赌局,最多还要2局,结果有四种可能,且概率相等。
A胜A胜
A胜B胜
B胜A胜
B胜B胜
所以,A、B获胜概率分别为3/4,1/4,分配方式应该是3:1。
帕斯卡的方法:
第一局A胜:A得到全部赌注。
第一局A输:两人平分赌注。
两种概率相同。
所以,A、B获胜概率分别为3/4,1/4,分配方式应该是3:1。
以上来自知乎作者:爱玩的大肥猫
——————————————————————————————
另外一个来自公号孤独大脑作者老喻的文章,《被抛弃的概率权》,作者叫老喻,他在文中提出了一个叫“概率权”的概念,是这样的。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
如果你按下红色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
如果按下绿色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什么都没有。
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给大家三秒钟时间,可以把你的选择以弹幕形式告诉大家。
大部分人第一直觉都是选择红色按钮,100万落袋为安,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1、根据期望值理论,绿色按钮价值5千万;
2、很多人仍然愿意先拿到确认的100万,因为他们无法忍受50%几率的什么都拿不到;
3、换而言之,假如一个人无法承受“什么都没有”,那么右边的选择就相当于“你有50%概率得到一个亿,有50%概率死掉”。你当然无法承受死,何况高达50%几率;
4、开放地想,假如你拥有这个选择的权利,你可将右侧价值五千万的选择权卖给一个有承受力的人,例如两千万甚至更高卖给他;
5、继续优化上一条,考虑到增加“找到愿意购买你该选择权利的人”的可能性,你可以只用100万卖掉这个权利,但要求购买者中得一个亿时和你分成;
6、再进一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彩票公开发行,将选择权切碎了零售,两块钱一张,印两亿张。头奖一个亿。对比上一步,风险更低,收益更大;
7、鉴于第六步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募集下一笔一个亿作为头奖,令其成为一项生意。
8、按照P/E估值,募集20亿,公开上市,市值100亿。
从100万到100亿,背后的数学原理却不是那么复杂,主要涉及到经济学里有三个著名的风险决策理论: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展望理论,而这些都和概率论有关。
我们头脑里并没有概率的基因,也没有费马—帕斯卡系统,大脑里有的是经过基因和文化长期进化而来的神经系统,如果我们头脑里始终装有概率论的方法,就成为超级大脑,做出的决策便会更加的准确,收益更大。
接着芒格讲到最可靠的思维模型是来自硬科学和工程学,比如质量控制理论,后备系统,断裂点理论,临界质量概念,他们的共同点是核心都是数学原理,所以我还是把他们归类到数学模型。
先说说质量控制理论思维模型,质量控制的本质其实是精益化管理,使用各种统计学工具,不断优化迭代,持续的提高质量,减少成本消耗,最后就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创业领域的MVP模型也是类似的思想,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持续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无论是第一代特斯拉,还是第一代苹果手机,当面向大众时,都是受到广泛的诟病,被主流公司嘲笑的,但经过不断的迭代,各自早已成为行业领头羊。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讲一个经典的MVP创业案例,2007年,阿拉什·费尔多西和德鲁·休斯顿决定推出一项产品Dropbox,现在已经很常见了,就是云储存,但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构建一个完整的硬件基础设施,开发应用程序等等,因为他们不愿承担的风险。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做了一个解释视频假装已经准备好了,然后广而告之。他们想确认文件同步的想法是否对人们来说很有意思。即使失败,也不会损失宝贵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然而,一夜之间,他们吸引了7万多人留下电子邮件,希望尽快获得产品,现在公司市值近百亿美元。
其实无论是巴菲特还是芒格,他们的投资理念还是在更新,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这件产品的质量。
第二个工程学思维模型是后备系统,我搜索了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工程学有这样一个名词,我认为芒格想讲的是工程学中的工程冗余,指的是向系统添加“额外”的关键组件,它是利用系统的并联模型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手段,通常使用备份或者自动防故障装置。
比如飞机上的双引擎和液压系统,数据中心大量使用的额外硬盘和备用电源。
人体有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两个肾都是冗余备份的典型例子。
冗余方案还可以添加到各种系统中,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灾难的发生。
汽车的备用轮胎,商场或公司里的发电机,跳伞的备用伞包,大楼的防火安全通道等等。
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同时访问同一地区,会安排分开乘机,如果总统遇难将直接由副总统接任。所以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拜登各种场合都在努力表现自己身体健康,因为很多人担心拜登不测美国将产生第一位女总统。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冗余方案,我们的收入构成怎样的?假如全靠劳力获得工资收入,去年疫情肯定就会坐如针毡,现在流行当斜杠青年,而我现在做投资,剪视频,写文章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冗余备份方案,假如本职工作不行了,不至于吃土。
接着说说断裂点理论,百度断裂点理论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成反比。
刚开始我一直没有get到和投资的联系,甚至无法和工程学联系起来,直到我看到知乎作者勃不起来的回答,我想这应该又是翻译的问题,断裂点英文是Breakpoint,在工程学里指的是类似于电路里的保险丝、煤矿里的瓦斯浓度指示灯一类的东西,是为了防止系统遭受更大损失而故意设置的、容易被较小可疑波动触发而暂停整个系统工作的小部件。这样小部件的存在使得系统免遭毁灭性的损失。
放在投资里就是熔断机制,去年疫情让90岁巴菲特也不断见证历史,对于我们来讲是时常用到的止损点,最好不要用杠杆。
——————————————————————————————————
芒格说来自物理学的临界质量概念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型,临界质量概念是指核反应中达到所需裂变物质的最小反应物质量,当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就能引发核爆炸,反之,什么也不会发生。
在商业中,指一个公司为了有效和有竞争力地参与市场而需要达到的规模。这也是一家公司为了保持增长和效率而必须达到的规模。比如共享单车从最初颜色不够用到现在剩下几家。
引用彼得 · 贝弗林对于临界质量的看法,在一定规模上,系统达到临界质量或极限,系统的行为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它可能工作得更好,也可能工作得更差,停止工作或更改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的相互作用慢慢积累到一个临界状态ーー在这个状态中不稳定的程度增加。一个小事件可能会引发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如地震。在达到临界阈值之前,一个小的更改可能对系统没有影响。例如,一种药物可能在达到某个临界值之前是无效的,然后变得有效,或者它可能变得越来越有效,但之后变得有害。当一个化学系统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时,这个系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因素的微小变化可能会产生不明显的影响,但进一步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系统达到一个临界值,使系统工作得更好或更糟。一个系统也可能达到一个阈值时,其属性突然改变从一种秩序类型到另一种。例如,当铁磁体被加热到一个临界温度时,它就会失去磁性。当它被冷却到低于这个温度时,磁力就会恢复。
再比如我们的网络,只有一个人上网毫无疑问是没有力量的,随意接入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量就诞生了我们的互联网,接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软件的流行都和临界质量理论有关。
最初有人说月球上可以看到唯一一个地球的建筑就是长城。一些国家荣誉感爆棚的人最先相信,吸引更多人的相信,但是慢慢的居然发酵成了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谣言。
网络上很多爆款文章视频,最初也是三五好友及粉丝的推动,然后达到一定临界点,然后就引爆全网。
关于临界质量概念,有一本书叫《引爆点》,作者是马尔科姆,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对这个理论的科普性解释,里面有很多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
对于正在做视频的我来说,也希望临界质量思维模型对我产生巨大作用,因为我猜在我粉丝1万的时候可能会有好事发生,所以伙伴们觉得阿婆主的视频有用,三连加关注一波呗,但是假如我一直没有能够到达临界点,那我就继续迭代,就算没有粉丝,我自己也迭代很多次了,最终总会达到的。
第二大类思维模型是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因为我们所有人在基因构造方面几乎是相同的。芒格在书里主要探讨了心理学,这对于要获得普世智慧太过重要。
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感知还是认知,都特别容易短路,从而受到误导,这样就成了任人摆布的cun货了。假如学会这种知识,那么就可以用来操控和激励别人。
幸运的是心理学最有用、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个普通人一个星期就能够学会,说实话,大头不是普通人,所以一个星期没有学会,看你们的了,芒格把心理学最基础的二十多个小原则称为误判心理学,比如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喜欢/热爱倾向、过度乐观倾向和社会认同倾向等等,本期视频已经过长,在这里就先不展开讲了。
芒格认为和人交流,把“为什么”讲清楚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最好遵从五何原则,就是说明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就算他们不理解你的理由,他们也会更倾向于听你的话。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排队的队列中,告诉前面的人自己想插个队,因为……后面无论什么理由,哪怕是你说你想要先办事,成功率都比什么不说高很多。
我就把这个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有一次超市排队结账,一个小伙子给我说他很忙,可不可以插队,我说不行,就这样我成功的躲过被人操控一次。
给大家出个题目,我做视频的目的是,通过输出倒逼自己不断输入,更系统的输入,高质量的输出,让自己思维更系统化,然后发网上看大家反馈,能够有小伙伴点赞关注就更开心了。我清楚地说出了我的原因,请大家用按钮或者弹幕告诉我你的答案,说真的我也好怕你们像我反向运用这个原理,但是这不重要,我相信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真爱。
芒格关于如何抵抗心理学被人操控,提出来解决办法,养成用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的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它们总的来讲有用但却又常常失灵?
这段话看起来挺拗口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用我的话讲就是元认知,思考具体事情的利害关系,再向内思考一步,思考自己第一反应是什么,然后再思考自己为何会有如此反应。
就我超市排队的例子,往常我都会同意,但是恰巧我就思考为何我不尝试一下拒绝?这都是从元认知上来左右自己的行为,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认知,不只能避免很多坑,实际上也更了解自己也更能理解别人。
因为视频已经太长,所以这期视频就讲到这里了,下期我将会讲第三种思维模型微观经济学和芒格关于选股(投资)的艺术,随后发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主页观看。
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认为我的视频有用,还请三连加关注,这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是大头,在这里聊财经、商业和资本的故事,我们下期见。
大家好,我是大头,上期视频讲了芒格多元思维模型的数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两大类,本期讲剩下的微观经济学重要模型和选股的艺术。
如果你看了后认为我说的有道理,还请评论点赞加关注,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观看上一段视频。
我们接着讲芒格认为普世智慧第三类模型,微观经济学,芒格说这是不那么可靠的人类智慧,而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摧毁你。
微观经济学里第一个模型是规模优势,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规模优势和几何学联系就是,油罐设计成圆柱形,那么随着油罐的增大,油罐表面所需的钢铁将会以平方的速率增加,而油罐的容量将以立方的速率增加,这样当扩建油罐的时候,就能够用更少的钢铁得到更多的容积。
这涉及到的无非是初中几何学知识,很容易理解,芒格举例,在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电视广告是一种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而当时的宝洁公司已经很强大,有足够财力使用这样的广告手段,假如你的公司还势单力薄,那么就付不起电视广告费,用不上当时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所以电视广告的出现让那些本来规模较大的公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放在我们中国,电视广告成就了娃哈哈、农夫山泉及脑白金等企业,中国的营销鬼才史玉柱,当年也是依靠报纸广告卖了很多中文电脑软件,然后取得巨大成功,虽然巨人大厦倒塌,东山再起也还是依靠广告的规模优势。近几年互联网品牌频繁出现在春晚和各省市电视台的跨年晚会上。
如果你去一个乡村商店买口香糖,有绿箭和李氏口香糖两种品牌,绿箭贵五毛钱,大家弹幕告诉我你会买哪一种?先说我的答案,显然我会选择绿箭,有谁会为了区区五毛钱而把某样不了解的东西放进自己的嘴巴里去?毕竟这是很私人的地方。
这就是规模优势中的信息优势,生活中很常见,大到房子汽车,小到日常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尤其在日用品里你很少看见某些不知名品牌,因为这些领域都需要高知名度,高知名度有带来了极大的信息优势。
脑白金当年的成功除了精准定位送老人礼品外,它的信息优势极为明显,我就试过给老人买礼品,进到超市发现产品琳琅满目,送礼得考虑产品本身,还需要考虑收礼品的老人明白礼品的意义,而我看了很久竟然还是选择了脑白金。
规模优势和心理学结合便产生了社会认同,我们会潜意识地,或者某种程度有意识地受到他人影响,因此,如果看到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东西很好,我们也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有的奶茶店雇人排队也就是这么个道理,江湖俗称“托”,再比如你现在刷视频,看到一个播放量几百万的和一个播放几十的,普遍人更容易点开那个几百万播放量的视频,即使内容质量差别不大,又比如看到一个阿婆主的视频觉得还不错,但是看到粉丝才几十个,就不那么容易点击关注,说真的,我还是要再次感谢那些在我粉丝个位数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我几百个粉丝,所以你们可能也并不那么从众,开头真的很难,没有一点优势,只有认真做好视频,给大家带来更多增量信息。
还有一种规模优势,在有的行业经过长期的竞争之后,会有一家公司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报,在美国,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所有城市都只有一家。
前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把这点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在任期间,对公司大刀阔斧改革,把不能成为第一的子公司卖掉或者关闭,只留下行业第一或者第二的公司,最后将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提升到4800亿美元,市值仅次于微软,而他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者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特别多,社交游戏领域的腾讯,电商领域的阿里,但最近阿里是非多,并且业务也受到了新模式的围追堵截,辣酱领域的老干妈,新浪微博,滴滴出行,美团等等,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后形成规模,最后拥有压倒性优势。
最后一种规模优势是连锁店,芒格说连锁店是一个迷人的发明。你得到了巨大的采购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降低商品的成本。而那些连锁店就像大量的实验室,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实验,这样也就变得专门化了。
连锁店沃尔玛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沃尔玛只有一家店时,最具声望的百货商店西尔斯已经坐拥数十亿美元资产,但沃尔顿在连锁店这个游戏里,玩得比谁都努力,玩得比谁都好。他没有做什么创新,他只是照搬其他人做过的所有聪明事,然后更为狂热地去做这些事,更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员工。
但是连锁店这样的模式在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下,很多连锁店比如优衣库、沃尔玛和百丽等近年来也陷入关店潮。但是也有发展更好的,比如711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等。
因为规模优势,在很多行业最终都会变成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的大型竞争对手的天下。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尤其明显。
然而,为什么某些市场的竞争在投资者看来比较理性,能给股东带来很多收益,而有的市场竞争却是破坏性的,摧毁了股东的财富?
比如航空业,看起来高大上也带来巨大价值,却盈利甚微甚至亏损,而麦片行业,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很挣钱,而这就要涉及到微观经济学第二个重要模型品牌认同。
我们乘坐飞机并不那么在乎是什么航空公司,但是选择麦片却更看重品牌,所以麦片行业很赚钱。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王老吉加多宝,海天酱油,甚至矿泉水农夫山泉等,都是如此,一些不知名品牌很难进入,具有超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品牌壁垒。但是,假如有企业能够进来,那么又会取得极大的成功,比如四川起家的饭扫光,近几年取得成功获得大知名度后,然后正在向老干妈,涪陵榨菜发起进攻,又比如饮料界前辈王老吉,后辈元气森林,在获得消费者品牌认同后可以做很多事情。
——————————————————————————————————
再说近几年如日中天的华为,其实华为很早以前就很强大,但是主要是做toB业务,很少人知道,后来发力手机,被广为人知。
微观经济学里最后要讲的几个模型是专利权、商标权和特许经营权等模型,这几个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一句话带过。
专利权近几年可能让国人感受得最多,华为虽然研发出5G技术,但芯片受限制,关键之一在于生产芯片的光刻机,专利权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而历史上最挣钱的专利有牛奶的利乐装,夫妻和谐调节剂伟哥等。所以我们看到某公司研发出重要的新药物,估值都会大幅上涨。
商标权就更容易理解了,目前最广为人知要数南极人了,现在它不生产任何产品,就依靠每年出售商标使用权便可以轻松获利十几亿。所以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南极人都是一些代加工厂生产的,而淘宝店铺也是多如牛毛,除了南极人当然还有七匹狼、恒源祥等。
特许经营权,用更通俗的话就是加盟,这一领域的龙头是麦当劳肯德基,当然也诞生了众多的跟随者如德克士、乡村基及各种奶茶品牌等等,提一句,去年大火的瑞幸咖啡也是这么个模式。拥有高知名度品牌及完善管理体系的公司,扩张将会是指数级的,但是假如造假,想割资本主义韭菜,最终也只能割了自己。
最后一种微观经济学模型是竞争性毁灭,我们需要用好冲浪模型,当新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当作为先行者的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他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芒格举例微软、英特尔和收款机都是这样的产品,对原有行业带来毁灭性,但自己却在浪尖停留了很久。这些案例都比较老,所以很多小伙伴可能没有听过,所以我给大家举一些近几年的一些案例。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看报纸吗?杂志呢?高中时期我接受信息就是通过这些,但是上次买报纸我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了,互联网时代先是电脑对传统媒体的降维打击,随后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是毁灭性打击了。
最早抓住这一波的门户网站,都已经没落,被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取代,现在文字的时代也正在被视频APP所蚕食,而我从文字转到做视频也就是基于这么个趋势,要想在时代留下烙印,不是去对抗它,而是拥抱正在爆发的视频时代。
手机有个功能叫短信,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短信以前都是用来聊天的,而不是只用来接受验证码。这已经完全被QQ,微信等社交软件所取代。
以前提的都是互联网+,而现在的00后们会对此感到困惑,什么和互联网无关?
共享经济对出行领域的出租车、三轮车业务的毁灭性竞争,电动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逐渐取代,特斯拉已经成为市值最大的车企,国内的比亚迪、蔚来乃至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有兴趣可以自己看看走势,我想说我也没有上车,这应该是对大家最大的安慰,上车了的可以把已上车两字打到公屏上。
案例太多,为避免视频太长,就暂且不一一列举,以后有机会给大家专门分析。
以上便是芒格认为不那么靠谱的,微观经济学里最重要的思维模型,其实不那么高深莫测是吧?要不芒格怎么说这是普世智慧,普通人也可以获得的,然而关键在于把所有模型套在一起分析一个一个的行业。
到这里芒格说的普世智慧需要的三种思维模型就全部讲完了,观看视频的你有没有收获呢?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大家给个三连是对我的最大鼓励,能够关注一下阿婆主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激励了。
最后一部分是选股的艺术,我猜这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这类选题实在是容易审核不过,所以请大家把保护打到公屏上。
首先我们得理解股市的本质是什么?市场是部分有效,也是部分低效的。怎么理解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一定有被低估的公司,当然也有高估的,而我们就是要去发掘这样的公司。而生活的铁律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
怎样做到比别人更优秀呢?我们需要掌握两个投资原则,八个简单的方法,而这些道理小学生都能听懂。
芒格把股市比喻为赛马里的彩池投注系统,彩池投注系统就是一个市场,有人下注,赔率则根据赌注而变化,股市也是这样。
好马赔率低,劣马赔率高,根据费马—帕斯卡系统,很难算出哪一匹能够挣钱,而股票价格也是按照这样方式波动,所以人们很难打败股市。
而芒格的身边却有人真的就依靠买马挣了很多钱,芒格发现很多人其实只算自己赌马收益都是正的,但是扣除17%的管理费用后,大多都是亏损,虽然股市交易费用很低,但是频繁交易肯定会使收益下降,尤其是长时间下来,这是一笔不少的成本。
以我国市场为例,买卖一次,大概成本是千分之七,假如一年交易十三次,那么一年交易成本就要10%左右,我自己的目标也仅仅是20%的收益率,而这已经很难达到,再交出去10%,当然看起来好像还有10%,也还是不错。但是我们看个公式,10年差距,20年差距和40年的差距,差距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成指数增长,10%的差距在时间的帮助下持续放大。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就像芒格的朋友那样,当发现定价错误的时候,遇到好机会时下大注,其他时间都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成为赢家的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就像巴菲特所说,在做投资上你一生只有20个机会,每用一次就打个孔,你就会珍惜每一次的下注。
这就是投资的两个最重要原则,但是只会这两个还不够,因为人们很难打败市场,但是也不是没有方法,芒格提到需要八个方法。
第一个是行业轮换,什么意思?就是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有比较火爆的行业,只需要在里面做出比其他人更好的选择,这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芒格也说到他认识的人里没有通过这种方式致富的。所以不建议大家采用这样的方式,虽然说近年来的科技、医药、汽车、白酒都出现过极大机会,但假如你没有对这些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个是私人拥有价值,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使用的方法,说的是考虑如果整个企业出售的话,能够卖多少钱?而这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假如市值只有售价三分之一或者更少,那么就真的捡了个大便宜。
格雷厄姆最重要的思想是“市场先生”概念,他不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他把市场当成一个每天都来找你的躁狂抑郁症患者。有时候他会问你愿意出价多少?他愿意便宜卖给你。有时候他也会问你愿意卖多少钱?他愿意出高价来买它。每天和这样的“市场先生”做生意,是一件幸福而又快乐的事情。
————————————————————————————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问题,因为人们逐渐变得聪明了,那些显而易见的机会消失了,要想找到他们,就需要更强的“探测器”。
但即使如此,巴菲特和芒格也凭借这样的方式挣到了最初的两三亿美元,而后来的数千亿美元,这也是芒格给巴菲特带来的最大价值。
而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种方法,那就是买入优质的企业,能够称得上伟大的企业。
因为从长远来看,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很难比母公司的年均利润高很多,所以买进那些优质企业,也就买进了你它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时间才能成为你的朋友。
那么我们又怎样买入这些优质企业呢?
第一种方式当然是及早发现,在它们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就买进,比如沃尔玛第一次公开募股时,腾讯上市时,茅台价格两位数时。
然而我们或许会想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拼多多,特斯拉诞生很长时间了吗?我认为这样的机会永远有,我也是在不断的寻找,但真的越来越难。
第二种方式是你发现公司有一位伟大的管理员,比如前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阿里马云,虽然这很重要,但是却不稳定,比如万科王石,格力董明珠现在正走下神坛。
所以把筹码压在公司质量上远比压在管理人员上更靠谱,但是怎样的公司算得上成长型的优质公司呢?
第三种方式是成长股的子模式——提价能力。这样的公司很少,在我们的一生中或许能够遇到几家这样的企业,它们的管理者仅仅通过提高价格就能极大的提升利润,然而他们还没有提价的企业。
芒格认为迪士尼就是这样的公司,说说个人感受,去迪士尼之前我认为票价太贵,但是玩过之后,我还是认为值回票价,上海迪士尼目前票价实行节假日提价,迪士尼是真的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因为新冠疫情,迪士尼去年日子不好过,延续到今年是必然的了。
除了迪士尼,可口可乐和喜气糖果也拥有提价能力,但他们还没有使用。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伟大企业,某白酒,除了它,还有一些企业拥有潜在的提价能力,他们的提价仅需跟随通货膨胀,逐年提高产品价格就可以了,主要是在消费品领域,比如酱油、牛奶等,在此我还是要说一句,我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只是说明其中的逻辑。
第四种方式是发现吉列剃须刀和可口可乐模型,他们的特点都是生产价格低廉,在世界各地都占有巨大的市场优势。虽然剃须刀相对芯片来说,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然而竞争对手依然很难达到,而且他们还在持续改进剃须刀,在世界很多国家占有率超过90%,从单层用到五层的弹幕朋友举个手,对了,这是不是暴露了我的什么?
可口可乐虽然仅仅是卖糖水,但是就这个品类,根本没有竞争对手,你会说有百事可乐啊,那还不是因为要应对反垄断调查,不说其它公司,就连可口可乐自己都打不败自家的可乐。老干妈就属于这类公司,但是它不上市呀。
第五种方式是运用癌症手术法,举的例子是政府职员保险公司,指的是可以轻易砍掉愚蠢业务的公司,其实这并不容易,需要从上到下都很杰出的领导者和员工。前面介绍的通用电气勉强可以归位此类,之前做了一期娃哈哈的视频,现在远远落后于仅仅是卖水的后辈农夫山泉,其实娃哈哈盲目多元化让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就需要采取癌症手术法。
第六种方式不要相信投资管理人员,要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投资经理不像医生,甚至不如保洁阿姨,不能创造附加值,只有极少数的投资管理者能做到。我们经常遇到的投资顾问,本质是做销售和运营,由于利益点和投资人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应该谨慎一些。
我们立flag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经常受到环境、信息及情绪的左右,慢慢的变得不那么坚定。这部分除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这很难做到,但是并非不可能,在我之前讲《股市涨跌本质》的视频里我提到过信心的重要性,有兴趣大家可以去观看。
这就是芒格关于普世智慧需要的多元思维模型,以及投资的艺术全部内容了,视频制作不易,如果你认为对你有帮助,还请点赞评论或转发,能够加个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我是大头,在这里和你们聊互联网,资本和商业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2/16962450723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