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者套装(歼灭者)

时间:2024-03-06 00:30:26 来源:网络 编辑:浮生如梦

《银护3》终结之后,新组建的歼灭者联盟是什么来历?

在此前的推送中,我曾聊过一些现如今网上流传的关于《银护3》剧透剧情,如果还有没看的粉丝可以在文章末尾的传送门跳过去瞅瞅,而在这一传闻中的剧透剧情中,透露了《银护3》结尾中「歼灭者联盟」将会上线的设定。

对于这一设定咱们目前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此前有粉丝在看完推送后,想让我具体聊聊这个「歼灭者联盟」,索性今天就说说:

注意,下面的文章涉及部分传闻《银护3》剧透消息,介意者规避!

【1】电影&漫画中的歼灭者联盟成员上的区别;

参考此前传闻中的《银护3》结尾中星爵离队,以火箭浣熊为核心的一支新队伍上线,成员分别是火箭浣熊、螳螂女、星云、格鲁特、太空狗科斯莫、水獭莱拉以及术士亚当。

当然了!

据说这并不会是影版「歼灭者联盟」的最终完整配置,因为在后续的剧情中疑似“银影侠”也将会成为这一团队的一员,当然了,这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滚导”在采访中所说的那句话,《银护3》是「银护」系列的终结之作,潜台词就是,后面再有新作品,就不叫「银护」了,而是「歼灭者联盟」。

只能说,这咬文嚼字,有些时候还是有些作用的~

而针对「歼灭者联盟」在漫威原著中这一团队的成员,可能就要相对“高档”一些,参考原著的成员配置,包括了:

马面雷神比尔、太空狗科斯莫、希阿帝国皇家卫队统领斗剑、太空骑士IKON、克里帝国至高指控者罗南、吞星使者银影侠以及类星体!

明显的从成员配置上来说,原著漫画中所涉及到的成员角色几乎是漫威宇宙里的各个势力高层,在战斗力上更是要远超漫威电影宇宙的配置。

【2】影版是重组,原著漫画则是因为星爵之死;

参考此前传闻中剧透剧情设定,电影宇宙里的歼灭者联盟成立是因为原有的“银护”团队成员近乎四分五裂,“毁灭者”德拉克斯领盒饭死完,星爵爱情事业双双受打击且因为德拉克斯之死备受自责,选择了独自离开,而卡魔拉也是成立自己的队伍,没有选择回归银护。

至此,剩下的银护成员里也就剩下了火箭浣熊、星云、螳螂女和格鲁特这几个,要想后续继续守住虚无知地,必然要吸收新鲜血液,这才有了后面几个新成员。

对比传闻中影版的设定来说,原著漫画里则要更残酷的多——

原著漫画中歼灭者联盟的成立是建立在了大事件“湮灭”结束之后的时间线上,这时期星爵已经死亡,而太空狗科斯莫则是整个歼灭者团队的促成者,原因就要重新在虚无知地建立一个足以应对未知危机的英雄团队。

为此,漫画中太空狗科斯莫先后召集了马面雷神、斗剑、罗南、银影侠、类星体等人,一个雏形队伍就此生成,但一开始整个队伍缺乏协调性,大家谁也不服谁,直到后来整个团队一起完成了将“狮王”从克里帝国领土驱逐的任务后,众人同意正式组成「歼灭者联盟」。

而在之后:

歼灭者联盟组建好的第一个正式任务就是对抗被斯克鲁人克洛伯克控制了的幽灵魔法师Dredd博士,在这一事件中,斯克鲁人企图利用掌控的幽灵魔法师来解放幽灵行星,并借助幽灵的力量来摧毁斯克鲁人的宿敌。

这一计划被歼灭者联盟后来直接挫败,但为此也让歼灭者联盟和漫威永生者Immortus之间产生了冲突,最后不得不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让幽灵行星和斯克鲁人宿敌之一的加拉多里安星球进行融合……

之后歼灭者联盟也是完成了数次任务,甚至也曾来到地球来对抗宇宙真理教,但一开始倒是和地球上的复联互怼了起来,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复联误将其认为是外星入侵了。

更多精彩好莱坞电影情报、美剧推荐、影视吐槽,请关注好莱坞电影情报橘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耳边评测】Real静电耳机?Elysian Annihilator歼灭者体验分享

楔子:关于“静电耳机”

如果你发烧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你一定见证过很多形形的“高端技术”逐步下放的过程。在七八年前,哪台播放器若是能用上安卓系统,那绝对称得上是业内标杆,而如今安卓系统早已成为了大部分品牌的标配。曾几何时,圈+铁的单元配置在耳塞里是绝对的尖端技术,放眼现在,各种各样的复合单元耳机是层出不穷,三四种单元齐上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作为一路见证这些变化的烧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相当幸运的,这些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普及,让我们可以更轻易地接触到那些曾经不敢去追求的好声音。

我还记得在我的萌新时期,“静电耳机”几乎就是个传说级别的品类,不要说大奥这种一年到头在展会上见不到一次的天价静电系统,哪怕是价位稍微亲民一点的STAX家族成员,也只有极少数的HiFi实体店可以试听。

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静电大耳也依然没有真正普及起来,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拓品EHA5这种两千价位的静电耳放,但我们能选择的静电头戴耳机其实还是相当有限,而且整体的价位也不低。反而是在耳塞领域,“静电”这个概念近些年是越来越火了。最早为烧友们所熟知的静电耳塞,一个是STAX的002,还有就是舒尔的KSE1500。但这两款产品使用起来着实是相当麻烦,终究没能在烧友中真正普及。而静电耳塞的发展真正迎来转机,是在声扬推出了自研的静电单元之后。自此,“静电耳塞”的门槛大大降低,不但型号选择越来越多,价格也是越来越亲民。对于随身玩家来说,“静电”已经不算是什么稀罕的概念了。

然而,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如今市面上的大量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实际上和我们传统认知里的009、大奥等静电大耳,以及002、1500这类“纯”静电耳塞并不是一类产品。传统静电耳机的振膜是夹在正负两个平行固定极板之间的完全平面的振膜,受到的电场是比较均匀的,所以能够大大减少分割振动,而极其轻薄的振膜又能带来迅速的瞬态响应。种种因素的结合,让静电耳机在解析力、还原度和高频表现上比起动圈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在一款复合单元耳机中加入静电单元,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调味”的作用,而不可能让耳塞拥有传统静电耳机那样的独特优势。在调试得当的前提下,静电单元的加入能够让耳塞的高频更加舒展、顺滑和通透,起到一个“提升上限”的作用。但由于耳塞领域静电单元的面世时间尚短,开发程度有限,而且其特性和大多数的动圈、动铁单元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调校不到位,往往会让声音变得不耐听,又或者是完全无法体现静电的声音特点(这也是许多烧友觉得目前市面上静电耳塞水平良莠不齐的原因)。而如何去发挥这一颗甚至是几颗静电单元的优势,让耳机能够拥有真正的“静电味儿”而不是“静电噱头”,就成了这类耳塞需要攻克的难题。

前段时间,在武汉沸谷一次偶然的试听活动中,我意外地感受到了一次十足的“静电味儿”。当时沸谷的小哥神秘兮兮地表示,店里最近到了一款很强的静电耳塞,是来自Elysian Acoustic Lab,售价高达2W+的旗舰型号“Annihilator(歼灭者)”,让我试试看。其实这个产品蛋蛋之前也在烧友群内偶尔见人提起过,但由于这个名字实在过于中二让人开不起脑放,所以一直没有太关心,也没见过它的实物。

可当这条耳塞插在M17上出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就一点一点被吸走了。平心而论,如今的高端静电耳塞,要做出一个抓耳的高频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但这款耳塞的高频表现却远不止于此,它的延展度、明亮度以及对于泛音的表现力,甚至隐隐让我感觉有点类似火力全开的009官方套。见我听得入神,沸谷的小哥也很是慷慨地让我带回家品鉴一段时间,并建议我有机会多试试不同前端和耳塞套的搭配。

关于Elysian Acoustic Lab

虽然“Annihilator歼灭者”这个型号在国内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长期关注海外HiFi论坛的朋友应该多多少少会对它的大名有所耳闻。在Head-Fi、Youtube上,甚至有不少“高烧”玩家将其称为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静电耳塞,是“天花板”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国内的高玩圈子里,它也有着一定的人气基础,拥有自己的一批忠实拥趸。

Annihilator所在的品牌Elysian Acoustic Lab创立于马来西亚,创始人名叫Lee,于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单人工作室。2019年,Lee参加了Fujiya Avic X Foster Alliance大赛,凭借Annihilator获得了“最佳耳机设计”奖项,由此在HiFi圈崭露头角,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肯定。目前,他们家最为烧友所熟知的代表作有“Annihilator”“Hades”和“Diva”这几款,定位各不相同,Annihilator是其中定位最高、知名度最广的旗舰型号。如今的Elysian Acoustic Lab虽然依旧是一个小众品牌,但在高端耳塞领域,它无论在国外权威媒体还是烧友之中,都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口碑。但受限于品牌的产量和销售渠道,烧友们要想在线下试听到他们家的实机,目前还是不太容易的。

客观体验

我过往接触过的大多数小众品牌,在包装、配件和腔体工艺上总是会给我一种“随性”甚至“粗糙”的感觉,考虑到这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规模和资金,倒也不是不能体谅。Annihilator虽然用的也是比较常见的树脂腔体,但外观还是比较让人赏心悦目的。耳塞的面板是明亮的金黄色(另有一个银色版本),观感颇上档次,工艺也比较出色。腔体的主要部分是全透明的树脂,内部组件可以一览无余。耳塞搭配了一条LIQUID LINKS的Martini银镀钯+铜镀金线材,作为原配线来说算是比较高的规格了。耳塞选用了Pentaconn Ear(PE)插针,稳定性和耐用度倒是不错,可惜普及率不高,对于喜欢尝试不同线材的烧友来说着实不太友好。由于内置了1动圈+4动铁+2静电一共7个单元,耳塞的腔体偏大,导管也略粗,虽然重量控制得还算不错,但耳朵较小的朋友还是建议先试戴之后再考虑入手。

声音表现

Annihilator的声音在高端耳塞里属于相当有特色的那一类,而且前端越是强大,它的风格也越发突出。一耳朵听来,最抓人的无疑是其明亮、高亢且毫不刺耳的高频。其实高频对于耳塞而言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部分,大多数声称以高频见长的耳塞,往往只能把高频的量感做大,但在延展度、顺滑度和信息量上却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将声音做得单薄刺激。

而Annihilator的高频,在我看来是几乎超脱了“耳塞”这个范畴的,它有着极其丰富的细节堆叠,以及相当出色的延展高度,听感绵密、细腻且通透,对于乐器音色的还原极其真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一些静电大耳媲美。以李斯特和帕格尼尼两个版本的《钟》为例,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Annihilator演绎起来都得心应手。它能够将高频泛音丝丝入扣地予以呈现,钢琴的细腻绵密,小提琴的清丽柔美,都通过丰富的细节有条不紊地塑造出来,听起来干净、明亮且真实,让人仿佛置身演奏会的现场。

除了超乎寻常的高频表现之外,Annihilator在声音空间感上的表现也同样十分出彩。在前端驱动力足够的情况下,它所营造出来的声音空间是极其开阔且没有明显边界感的,形状相当规整,既有横向又有纵深,比例合理,定位也十分精准,在演绎一些场面宏大的大编制曲目和LIVE音乐时优势尤为突出。我个人听得最带感的,是《大河之舞》这张原声专辑。众所周知,在歌舞剧里,由于歌者、舞者和演奏者的相对位置时常处于变化之中,耳塞要想完整地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是相当困难的。大多数时候,我会更愿意用大耳来聆听这类音乐。

巧的是,在初次试听Annihilator的时候,我恰好用了这张专辑中的《Firedance》这首曲子,尽管当时的环境相对嘈杂,但耳机优秀的动态和精准的声场定位还是一耳朵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这段时间的试听中,我又完完整整将整张专辑听了一遍,可以明显感受到,曲目中的内容越丰富,Annihilator的表现会越出彩。如《Riverdance》这种结合了人声独唱、合唱,器乐独奏及合奏的曲目,人声的层次一浪接着一浪,距离由近及远逐步扩散,而乐器的声音随着人声的变化由小范围扩展到全场,营造出来的氛围感也从悠远静谧走向了热烈的全场大狂欢。在开阔的声场空间里,每一位歌者和乐手的位置几乎都历历在目,每一丝变化都能被敏锐地捕捉,营造出来的临场感极其真实。

整体而言,Annihilator的音色是鲜活且富有个性的,优秀的硬素质、宽广的声场和远超绝大多数耳塞产品的优秀高频表现,让它在回放器乐独奏、古典大编制、各类原声音乐、新世纪音乐和LIVE音乐的时候,能够带来极其真实、自然的听感。相对而言,它的人声距离略远,也没有明显的染色,而且原线下的中频会有些单薄,可能不一定符合大多数烧友对于聆听传统华语流行人声的理解。

不过,考虑到入手这个价位耳塞的玩家有不少都会采用换线的玩法,我觉得如果想让Annihilator的人声表现更突出,不妨换一根素质较高的铜线来调调味。我个人测试下来,效果比较理想的是Effect Audio的 CODE23纯铜升级线,能够在保持优秀素质底子的同时提升中低频的表现,增加人声的感染力和低频的氛围感。当然,如果你不是特别追求韵味十足的人声,其实也不是必须折腾线材,拿Annihilator搭配一款暖厚温润声底的前端效果也不错。

在使用Annihilator的过程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的驱动门槛是比较高的。虽然这个价位的耳塞基本都对前端的素质有一定要求,但Annihilator是在这个基础上,又比大部分同级别的产品要更吃推力和搭配。我个人的建议是有条件的话尽量搭配M17、M9 Plus这类推力与控制力俱佳的旗舰前端,采用平衡口来驱动。

Annihilator对于前端的反应是相当灵敏的,驱动力和信息量越充足,它的提升就越明显。如果是在出门场景下不太方便带大砖头,用W4这类高端小尾巴的平衡口来驱动,简单听一耳朵问题也不大,因为Annihilator即便在声场和动态没推出来的前提下,也不太会出恶声。而如果你家里有控制力较好的台机,它是能带给你不小的惊喜的。我在这次试听过程中发现的最惊艳的搭配,是ONIX的Miracle套装在耳塞模式下和Annihilator的组合,无论是声场规模、瞬态响应、动态表现还是细节的还原度,都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声底也十分干净。

总的来说,Annihilator称得上是一款完全“玩家向”的产品,在同价位大部分耳塞都把声音做得四平八稳的时候,它选择了更富有个性的调音风格。要想玩好它,你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去搭配和比较,选择合适的前端。而相对地,它的可挖掘潜力哪怕在高端耳塞里也属于极其出色的那一类,每一次更换前端或是线材都能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把它推好了的时候,往某个台机上一怼,可能又会发现它的声场扩大了一圈,细节又多了一点。对于热爱折腾的“高烧”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款玩起来很有乐趣的参考级耳塞。

写在最后

尽管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在很多老烧眼里可能算不上“纯正”的静电,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类耳机不能做出“纯正”的静电味儿来。Annihilator的表现其实就充分证明,在调校得当的前提下,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同样可以拥有静电耳机引以为傲的优秀高频和解析力,而且还能加入更加丰富的声音个性。同样的一款声扬静电单元,在不同水准的调试下,能够发挥出来的潜力也是天差地别。

在我看来,Annihilator这款耳塞是一款凝聚了十足个性和可玩性的参考级产品,无论你是静电耳机爱好者,还是热衷顶级耳塞的高玩,甚至,无论你是否有能力和意向去购买这样一款定价高昂的耳塞,我都非常建议大家去亲自试听和体验一下。能够感受到这样一款优秀又有趣的产品,本身其实就是玩HiFi的乐趣所在了。

【耳边评测】Real静电耳机?Elysian Annihilator歼灭者体验分享

楔子:关于“静电耳机”

如果你发烧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你一定见证过很多形形的“高端技术”逐步下放的过程。在七八年前,哪台播放器若是能用上安卓系统,那绝对称得上是业内标杆,而如今安卓系统早已成为了大部分品牌的标配。曾几何时,圈+铁的单元配置在耳塞里是绝对的尖端技术,放眼现在,各种各样的复合单元耳机是层出不穷,三四种单元齐上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作为一路见证这些变化的烧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相当幸运的,这些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普及,让我们可以更轻易地接触到那些曾经不敢去追求的好声音。

我还记得在我的萌新时期,“静电耳机”几乎就是个传说级别的品类,不要说大奥这种一年到头在展会上见不到一次的天价静电系统,哪怕是价位稍微亲民一点的STAX家族成员,也只有极少数的HiFi实体店可以试听。

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静电大耳也依然没有真正普及起来,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拓品EHA5这种两千价位的静电耳放,但我们能选择的静电头戴耳机其实还是相当有限,而且整体的价位也不低。反而是在耳塞领域,“静电”这个概念近些年是越来越火了。最早为烧友们所熟知的静电耳塞,一个是STAX的002,还有就是舒尔的KSE1500。但这两款产品使用起来着实是相当麻烦,终究没能在烧友中真正普及。而静电耳塞的发展真正迎来转机,是在声扬推出了自研的静电单元之后。自此,“静电耳塞”的门槛大大降低,不但型号选择越来越多,价格也是越来越亲民。对于随身玩家来说,“静电”已经不算是什么稀罕的概念了。

然而,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如今市面上的大量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实际上和我们传统认知里的009、大奥等静电大耳,以及002、1500这类“纯”静电耳塞并不是一类产品。传统静电耳机的振膜是夹在正负两个平行固定极板之间的完全平面的振膜,受到的电场是比较均匀的,所以能够大大减少分割振动,而极其轻薄的振膜又能带来迅速的瞬态响应。种种因素的结合,让静电耳机在解析力、还原度和高频表现上比起动圈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在一款复合单元耳机中加入静电单元,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调味”的作用,而不可能让耳塞拥有传统静电耳机那样的独特优势。在调试得当的前提下,静电单元的加入能够让耳塞的高频更加舒展、顺滑和通透,起到一个“提升上限”的作用。但由于耳塞领域静电单元的面世时间尚短,开发程度有限,而且其特性和大多数的动圈、动铁单元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调校不到位,往往会让声音变得不耐听,又或者是完全无法体现静电的声音特点(这也是许多烧友觉得目前市面上静电耳塞水平良莠不齐的原因)。而如何去发挥这一颗甚至是几颗静电单元的优势,让耳机能够拥有真正的“静电味儿”而不是“静电噱头”,就成了这类耳塞需要攻克的难题。

前段时间,在武汉沸谷一次偶然的试听活动中,我意外地感受到了一次十足的“静电味儿”。当时沸谷的小哥神秘兮兮地表示,店里最近到了一款很强的静电耳塞,是来自Elysian Acoustic Lab,售价高达2W+的旗舰型号“Annihilator(歼灭者)”,让我试试看。其实这个产品蛋蛋之前也在烧友群内偶尔见人提起过,但由于这个名字实在过于中二让人开不起脑放,所以一直没有太关心,也没见过它的实物。

可当这条耳塞插在M17上出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就一点一点被吸走了。平心而论,如今的高端静电耳塞,要做出一个抓耳的高频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但这款耳塞的高频表现却远不止于此,它的延展度、明亮度以及对于泛音的表现力,甚至隐隐让我感觉有点类似火力全开的009官方套。见我听得入神,沸谷的小哥也很是慷慨地让我带回家品鉴一段时间,并建议我有机会多试试不同前端和耳塞套的搭配。

关于Elysian Acoustic Lab

虽然“Annihilator歼灭者”这个型号在国内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长期关注海外HiFi论坛的朋友应该多多少少会对它的大名有所耳闻。在Head-Fi、Youtube上,甚至有不少“高烧”玩家将其称为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静电耳塞,是“天花板”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国内的高玩圈子里,它也有着一定的人气基础,拥有自己的一批忠实拥趸。

Annihilator所在的品牌Elysian Acoustic Lab创立于马来西亚,创始人名叫Lee,于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单人工作室。2019年,Lee参加了Fujiya Avic X Foster Alliance大赛,凭借Annihilator获得了“最佳耳机设计”奖项,由此在HiFi圈崭露头角,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肯定。目前,他们家最为烧友所熟知的代表作有“Annihilator”“Hades”和“Diva”这几款,定位各不相同,Annihilator是其中定位最高、知名度最广的旗舰型号。如今的Elysian Acoustic Lab虽然依旧是一个小众品牌,但在高端耳塞领域,它无论在国外权威媒体还是烧友之中,都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口碑。但受限于品牌的产量和销售渠道,烧友们要想在线下试听到他们家的实机,目前还是不太容易的。

客观体验

我过往接触过的大多数小众品牌,在包装、配件和腔体工艺上总是会给我一种“随性”甚至“粗糙”的感觉,考虑到这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规模和资金,倒也不是不能体谅。Annihilator虽然用的也是比较常见的树脂腔体,但外观还是比较让人赏心悦目的。耳塞的面板是明亮的金黄色(另有一个银色版本),观感颇上档次,工艺也比较出色。腔体的主要部分是全透明的树脂,内部组件可以一览无余。耳塞搭配了一条LIQUID LINKS的Martini银镀钯+铜镀金线材,作为原配线来说算是比较高的规格了。耳塞选用了Pentaconn Ear(PE)插针,稳定性和耐用度倒是不错,可惜普及率不高,对于喜欢尝试不同线材的烧友来说着实不太友好。由于内置了1动圈+4动铁+2静电一共7个单元,耳塞的腔体偏大,导管也略粗,虽然重量控制得还算不错,但耳朵较小的朋友还是建议先试戴之后再考虑入手。

声音表现

Annihilator的声音在高端耳塞里属于相当有特色的那一类,而且前端越是强大,它的风格也越发突出。一耳朵听来,最抓人的无疑是其明亮、高亢且毫不刺耳的高频。其实高频对于耳塞而言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部分,大多数声称以高频见长的耳塞,往往只能把高频的量感做大,但在延展度、顺滑度和信息量上却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将声音做得单薄刺激。

而Annihilator的高频,在我看来是几乎超脱了“耳塞”这个范畴的,它有着极其丰富的细节堆叠,以及相当出色的延展高度,听感绵密、细腻且通透,对于乐器音色的还原极其真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一些静电大耳媲美。以李斯特和帕格尼尼两个版本的《钟》为例,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Annihilator演绎起来都得心应手。它能够将高频泛音丝丝入扣地予以呈现,钢琴的细腻绵密,小提琴的清丽柔美,都通过丰富的细节有条不紊地塑造出来,听起来干净、明亮且真实,让人仿佛置身演奏会的现场。

除了超乎寻常的高频表现之外,Annihilator在声音空间感上的表现也同样十分出彩。在前端驱动力足够的情况下,它所营造出来的声音空间是极其开阔且没有明显边界感的,形状相当规整,既有横向又有纵深,比例合理,定位也十分精准,在演绎一些场面宏大的大编制曲目和LIVE音乐时优势尤为突出。我个人听得最带感的,是《大河之舞》这张原声专辑。众所周知,在歌舞剧里,由于歌者、舞者和演奏者的相对位置时常处于变化之中,耳塞要想完整地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是相当困难的。大多数时候,我会更愿意用大耳来聆听这类音乐。

巧的是,在初次试听Annihilator的时候,我恰好用了这张专辑中的《Firedance》这首曲子,尽管当时的环境相对嘈杂,但耳机优秀的动态和精准的声场定位还是一耳朵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这段时间的试听中,我又完完整整将整张专辑听了一遍,可以明显感受到,曲目中的内容越丰富,Annihilator的表现会越出彩。如《Riverdance》这种结合了人声独唱、合唱,器乐独奏及合奏的曲目,人声的层次一浪接着一浪,距离由近及远逐步扩散,而乐器的声音随着人声的变化由小范围扩展到全场,营造出来的氛围感也从悠远静谧走向了热烈的全场大狂欢。在开阔的声场空间里,每一位歌者和乐手的位置几乎都历历在目,每一丝变化都能被敏锐地捕捉,营造出来的临场感极其真实。

整体而言,Annihilator的音色是鲜活且富有个性的,优秀的硬素质、宽广的声场和远超绝大多数耳塞产品的优秀高频表现,让它在回放器乐独奏、古典大编制、各类原声音乐、新世纪音乐和LIVE音乐的时候,能够带来极其真实、自然的听感。相对而言,它的人声距离略远,也没有明显的染色,而且原线下的中频会有些单薄,可能不一定符合大多数烧友对于聆听传统华语流行人声的理解。

不过,考虑到入手这个价位耳塞的玩家有不少都会采用换线的玩法,我觉得如果想让Annihilator的人声表现更突出,不妨换一根素质较高的铜线来调调味。我个人测试下来,效果比较理想的是Effect Audio的 CODE23纯铜升级线,能够在保持优秀素质底子的同时提升中低频的表现,增加人声的感染力和低频的氛围感。当然,如果你不是特别追求韵味十足的人声,其实也不是必须折腾线材,拿Annihilator搭配一款暖厚温润声底的前端效果也不错。

在使用Annihilator的过程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的驱动门槛是比较高的。虽然这个价位的耳塞基本都对前端的素质有一定要求,但Annihilator是在这个基础上,又比大部分同级别的产品要更吃推力和搭配。我个人的建议是有条件的话尽量搭配M17、M9 Plus这类推力与控制力俱佳的旗舰前端,采用平衡口来驱动。

Annihilator对于前端的反应是相当灵敏的,驱动力和信息量越充足,它的提升就越明显。如果是在出门场景下不太方便带大砖头,用W4这类高端小尾巴的平衡口来驱动,简单听一耳朵问题也不大,因为Annihilator即便在声场和动态没推出来的前提下,也不太会出恶声。而如果你家里有控制力较好的台机,它是能带给你不小的惊喜的。我在这次试听过程中发现的最惊艳的搭配,是ONIX的Miracle套装在耳塞模式下和Annihilator的组合,无论是声场规模、瞬态响应、动态表现还是细节的还原度,都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声底也十分干净。

总的来说,Annihilator称得上是一款完全“玩家向”的产品,在同价位大部分耳塞都把声音做得四平八稳的时候,它选择了更富有个性的调音风格。要想玩好它,你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去搭配和比较,选择合适的前端。而相对地,它的可挖掘潜力哪怕在高端耳塞里也属于极其出色的那一类,每一次更换前端或是线材都能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把它推好了的时候,往某个台机上一怼,可能又会发现它的声场扩大了一圈,细节又多了一点。对于热爱折腾的“高烧”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款玩起来很有乐趣的参考级耳塞。

写在最后

尽管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在很多老烧眼里可能算不上“纯正”的静电,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类耳机不能做出“纯正”的静电味儿来。Annihilator的表现其实就充分证明,在调校得当的前提下,复合单元静电耳塞同样可以拥有静电耳机引以为傲的优秀高频和解析力,而且还能加入更加丰富的声音个性。同样的一款声扬静电单元,在不同水准的调试下,能够发挥出来的潜力也是天差地别。

在我看来,Annihilator这款耳塞是一款凝聚了十足个性和可玩性的参考级产品,无论你是静电耳机爱好者,还是热衷顶级耳塞的高玩,甚至,无论你是否有能力和意向去购买这样一款定价高昂的耳塞,我都非常建议大家去亲自试听和体验一下。能够感受到这样一款优秀又有趣的产品,本身其实就是玩HiFi的乐趣所在了。

漫威《银护3》剧情曝光?星爵离开,真正死亡的成员只有一个

《银护3》电影剧情设定被剧透了?

作为漫威后续电影项目中让很多漫威粉丝都相当关注的作品,《银护3》电影中存在着诸多我们想要知道的结局,从早前“滚导”采访中表示的「一些人将会离开」到「会有牺牲的角色设定」等等。

甚至于,我们说在「银护」的星爵和卡魔拉是否能够再续前缘这样的疑问,也将是很多粉丝希望在电影里能得到答案。

而最近网络上也是流传出了一个《银护3》的剧情版本,目前还不知道这一版剧情的可信度多少,但却也是将很多粉丝所关注的几个「重要剧情点」给进行回答,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瞅瞅!

注意,前方传闻可能会涉及到最终电影版本,介意的粉丝请规避!

【1】术士亚当的出场;

依照这一则传闻中的剧情设定,电影将会以「虚无知地」为背景展开故事,这一点其实也和此前上线的「圣诞特辑」相对应,星爵等人直接从收藏家手里购买了整个「虚无知地」作为大本营。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边依旧选择和银河护卫队死磕的君临星大祭司阿耶莎的人造人「术士亚当」也是终于完成,不过,因为刚“出生”,所以在思维意识上这时期的术士亚当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白纸”的状态,并没有自己的思维逻辑,所以只会服从阿耶莎让他对干掉银护的命令。

为此,之后的剧情迎来了,术士亚当和银护的第一波冲突,在这场战斗中,银护等人最终逃离,但为此火箭浣熊也是身受重伤,并且因为火箭浣熊经过改造,所以在血液上存在特殊性,必须要回到改造地寻求匹配的血液。

至此,众人决定前往「反地球」,也就是至高进化的大本营,在设定上,反地球虽然造型上是行星模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实打实的飞船!

【2】反地球上的大乱斗;

当星爵等人带着受伤的火箭浣熊来到反地球寻求治疗的时候,亚当术士也在赶往反地球的途中,而在「反地球」上的实验室中火箭浣熊完成了伤势治疗,但也在这之后术士亚当也降临,一场大乱斗随即开打。

在冲突中,至高进化上线,发现了银护和术士亚当,但因为至高进化和术士亚当都想干掉银护团队,所以,术士亚当和至高进化会有一场争夺银护团队死亡权的大战,据悉,这场战斗会比较刺激。

但最终的结局是“至高进化”战败,不过,此时的术士亚当也是身负重伤,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之后的银护格鲁特救下了术士亚当,目测这里可能会是术士亚当之后洗白的一个契机!

【3】毁灭者德拉克斯阵亡;

在之后的剧情中,至高进化派遣了自己的军团进攻虚无知地,一场危机悄然而至,在这次的电影中继承了勇度衣钵的克拉格林和太空狗科斯莫会全程都在虚无知地展开剧情,并没有跟随银护团队外出。

而在之后整个虚无知地对抗至高进化的军团战争中,「银护」迎来了第一位牺牲的角色——

毁灭者德拉克斯!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此前预告中螳螂女爆哭的场面,也正是因为这一情况,星爵备受打击,一度认为是自己领导不力才导致了整个团队目前的状态,以及德拉克斯的死亡。

再加上与卡魔拉的感情目前几乎没有再续前缘的可能性,种种打击让星爵终日借酒消愁,甚至于星爵完全忽略了,已经来到了虚无知地的术士亚当……

【4】关于卡魔拉的设定;

依照传闻的剧透消息,卡魔拉在这次电影中将不会再爱上星爵,所以「再续前缘」的剧情不太可能出现,而在这段时间里卡魔拉有在组建自己的团队,会在前面的剧情中出现在“反地球”帮助星爵等人。

但也仅此而已,更多的还是因为银护团队中的星云这一角色。

当然了,可能会在之后的漫威剧情中星爵和卡魔拉可能会有新的机会走到一起,但目前从传闻来看,不会在这次《银护3》的电影中。

【5】「银护」将会完成全新改变,歼灭者联盟上线;

在电影后半设定中,星爵因为种种打击将会最终肚子离开「银护」,但目测应该会在之后的《复联6》返回重新加入队伍,而卡魔拉则也是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开,并没有加入虚无知地。

同时,在电影中无数人担心的火箭浣熊并没有领盒饭,全片中毁灭者德拉克斯是唯一领盒饭的银护成员,并且因为火箭浣熊在反地球再次遇到了水獭莱拉,所以后者也加入了火箭浣熊的队伍。

至此——

在电影的最后我们会看到一支破碎后重新组建的队伍,由火箭浣熊担任队长,成员包含了星云、螳螂女、术士亚当(格鲁特的救助应该契机)、格鲁特、太空狗科斯莫,这支队伍也将会放弃原有的「银护」的队伍名字,改名为“歼灭者联盟”!

电影的最后将会在“歼灭者联盟”成员的舞蹈中结束,所以,《银护》三部曲的终结,后续将可能会是《歼灭者联盟》的开启,电影中可能会涉及到后“银影侠”的彩蛋,后续该角色也可能会加入歼灭者联盟!

更多精彩好莱坞电影情报、美剧推荐、影视吐槽,请关注好莱坞电影情报橘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6/16962535257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