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与蛸葛饰北斋(海女与蛸)
秋膳 · 章鱼 丨 论咸湿,人类的幻想不及自然界真相的万一
如果一个生物拥有三个心脏、八条触手和九个大脑,浑身覆盖着粘液,可以在各种缝隙里来去自如。那它大概率会出现在哪里?
黑暗的神话传说?或者外星生物主题的恐怖科幻电影?一般人很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散思维,但也不乏有人联想到不可描述的场景。
每个答案其实都说得通,而且在流行文化中有迹可循。如果回归本源,则还是要把目光放到世界人民的锅里来:章鱼,这种拥有三个心脏、八条触手(学名叫腕足)和九个大脑的生物,一直以来,都从胃口和精神上滋养着人类。
要想抓住人类的心,先要抓住他们的胃,这八足九脑,无论是抓心还是挠胃,都很够用了。
我们喜欢赋予食物意义,章鱼也没能逃过。它倚仗着惊世骇俗的外形,成为最具隐喻的食材之一。
章鱼这一地位的滥觞主要是在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对此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其所处的时代刚好是「日本文艺复兴」(1661 ~ 1850)的尾声,当时和歌、俳句等日本本土艺术已经发展得十分繁盛,浮世绘也在此时脱离了书本插图的附属地位,集成绘本单独发售。印刷术的进步让书本变得便宜,而以图为主的绘本没有太高的欣赏门槛,于是浮世绘成为识字率不高的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至于喜闻乐见的具体是什么内容,不难推测。
在传说《玉取姬》和传统浮世绘里,从龙宫盗回宝物的海女,原本是被龙王派出的一众虾兵蟹将追赶,到了葛饰北斋的笔下,却变成了章鱼只身赴战。与《神奈川冲浪里》齐名的葛饰北斋作品《海女与蛸》里,巨大的章鱼痴痴缠住浑身的海女,口器和腕足同洁白的胴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流露出怪异却又引人沉迷的气氛。至此,海女和章鱼的故事创作范式基本被固定下来,后又经世人演绎无数。章鱼和情欲的联系也愈发紧密,甚至催生了触手系(Tentacle Erotica)这一门类,并逐渐渗透到大众文化中,成就了众人对类章鱼怪兽的痴迷。
日料店里,厨师当着众人的面处理活章鱼的场景,在熟谙特定题材的人眼中,多半也会晕上一层迷朦。蠕动不停的章鱼,显露着食材的新鲜,也成全了炫技式的把玩。任由它舞动八根腕足,在人臂上纠缠翻滚,而后手起刀落,呈上一盘晶莹如玉的章鱼刺身。对食客来说,精神和胃口的双重刺激,瞬间接踵而至。
和日本隔海相望的韩国,也有独具特色的章鱼料理。说料理也许不够贴切,因为韩国人顶喜欢的吃法就是不料理,直接生吃。俗称细爪章鱼的某种小型章鱼切块后尚在蠕动时就被蘸酱吃下,或是拌上少许香油、盐和些许芝麻享用。更有甚者会直接往口中塞进一整只章鱼,享受腕足上的吸盘在口中绝望攀附,又被舌头撕扯下来卷入腹中的刺激。虽然每年都不乏因活吃章鱼而窒息殒命的新闻,但这种前赴后继甘以生命献祭的作法不正是章鱼意味的最好隐喻吗?
打开任一视频网站,搜索「韩国 + 吃播」,不难找到大量活吃章鱼的吃播视频。本土播主和异国的猎奇者,都按捺不住对流量的渴望,以及天性中的好奇,纷纷尝试把鲜活蠕动的章鱼送进嘴里。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分析,观众们通过观看屏幕对面的陌生人吃东西,能满足代偿、解压、鼓励和陪伴这四种心理需求。不知观看活吃章鱼的吃播,会不会因其带有的特殊意味,而刺激和满足了更深层次的需求。
在韩国的流行文化里,章鱼的形象也是丝毫不避讳地与情欲挂上了钩。朴赞郁导演的作品《小姐》里,控制着小姐秀子的变态姨夫,惯常戴着一双深褐色的皮质手套,并不止一次地用戴着手套的手粗暴地覆盖片中女性角色的面部,隐喻了章鱼在话语体系里所代表的侵入感和粗暴感。而他豢养在密室里的巨大章鱼,更是坐实了他的变态欲。片中想骗财的假伯爵,初次和姨夫相见时,正在临摹葛饰北斋的名作《海女与蛸》,二人由此心照不宣地意识到了对方是同道中人。两位女主的片段,更是不乏对章鱼纠缠形态的模拟。
同样是朴赞郁的作品《老男孩》里,无缘无故被囚禁了十五年的吴大秀,出狱后的第一顿饭就生吞了一只活章鱼。他一口咬下章鱼的头部,接着肆意往嘴里填塞着章鱼纠缠扭曲的腕足,任由它们在自己的面部游走攀沿。快要完全吞下时,吴大秀一头栽倒在饭桌上,仅剩的一条章鱼腕足从他嘴角搭了下来,轻微地抽搐蠕动着。而后镜头一转,他已经来到端给自己章鱼的女厨师家中。哪怕对章鱼和情欲产生联系的历史一无所知,也不难从这一幕中体会到二者之间无法分割的关系。
在西方,章鱼或者类章鱼生物的隐喻,同样随处可见。或许是因为西方文化里原本已有克拉肯(Kraken,北欧神话中的海怪)这类巨型章鱼海怪,当章鱼的意味经由浮世绘西渐,又与后来各色日本内容相结合,西方对其的描摹往往更显暴力。许多影视作品中,章鱼腕足往往成为入侵地球、肆意碾压人类的怪物代表。
已经大火了三季的剧集《自修室》,试图以一群高中生的视角探讨欲望和人生的秘密,其中不乏令人咋舌又莞尔的隐秘镜头。剧中最古灵精怪的角色莉莉一直沉迷于外星生物,幻想自己并非普通的地球高中少女,而是来自异星的居民。在她充满了性和欲望的书写和画作中,章鱼腕足这一元素无处不在,却不显突兀。而且莉莉作为女性角色充分享受其中乐趣的设定,也让通常显得粗暴的章鱼意象柔化了不少。这样的描写,让原本有些许侵犯和冒犯意味的元素,显得更「正常」,也更容易接受。
回到章鱼本身,如果了解其交配机制,就会发现人类绮丽的幻想在真相面前还是逊色了。雄性章鱼的八条腕足里,有一条被称为交接腕,除了抓取还有额外的功能:交接腕的顶端由组织构成,并和相连,用于将转移到雌性体内。如果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的没错。而雌性章鱼的卵巢则位于其负责呼吸的虹吸管里。如果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的没错。
雌雄章鱼的交配,意外地符合了人类狂野的想象,甚至更甚。虹吸管遭到异物侵入并不是一件开心事,因而雌性章鱼会在交配结束后尝试吃掉雄性。而雄性章鱼也进化出一些特别的交配技巧,要么是从远处出击,迅速弹入交接腕再迅速拔腕走掉;要么攀上雌性章鱼的头顶,用余下的七根腕足紧紧抱住雌性,事后再趁机逃离。更极端者,甚至会在雌性的虹吸管里断腕,也即是将交接腕留在雌性体内。
我们的想象,比起自然的咸湿,还是略逊一筹呢。
意外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也能在章鱼身上找到巧妙的对应。
俗称纸鹦鹉螺的船蛸也是一种章鱼。雌性船蛸会分泌构筑一个薄石灰质的外壳,用来储存和保护自己的卵。由于壳的形状很像鹦鹉螺,但轻薄很多,所以其得名纸鹦鹉螺。而雄性船蛸却个头极小,身长不到三厘米,是雌性的十分之一,体重甚至只有其几百分之一。雌雄之间巨大的体形差异,导致雄性船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另一个物种,是依附纸鹦鹉螺的寄生虫。
而且,雄性船蛸的命途也不太美好,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提供。通常,雄性船蛸会把携带的交接腕留在雌性的壳内,然后离去、死掉。而雌性船蛸的外壳里往往存放着不止一只雄性的交接腕,用于给数量众多的卵子受精。
如果说,从前的章鱼隐喻暗含了男性对女性的凝视,那纸鹦鹉螺就是一次漂亮的反击。《欲望都市》之类的大女主爽剧中,女主角如同雌性船蛸,不仅拥有一砖一瓦皆由自己分泌的、用来独居的精美宽敞不动产,对待异性的态度也是飒爽万分:雄性船蛸只是银行,姐还能在好几个银行开户呢。
所以,如果我们打算继续赋予章鱼隐喻,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了?就像我们享受作为食物的章鱼一样,当我们在经由它展开隐秘的想象时,也不妨学着给自己多一些可能。
美术背后的故事——第贰篇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这个系列主要是想说一说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个主题下主要选择的都是西方的绘画。
目前挑了二十幅作品,不一定是最顶尖的绘画,但背后一定都有故事,他们分别是:
1、弗里达的自画像;
2、忘记是谁画的《帖木儿俘获巴耶济德》;
3、雅克·大卫·路易的《赫拉斯兄弟之誓》;
4、雅克.大卫.路易的《拿破仑越过圣贝纳山》;
5、雅克·大卫·路易的《马拉之死》;(对,我很喜欢他的画,其实他的《苏格拉底之死》和《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也有很多故事,但是都放进去就太多了)
6、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
7、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8、达芬奇VS米开朗基罗的《卡西纳战役》;
9、卡拉瓦乔的《手提格利亚头颅的大卫》;
10、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11、伦勃郎的《夜巡》;
12、鲁本斯的《农神食其子》;
13、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4、高更的《两位塔西提妇女》;
15、列宾的《查坡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
16、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
17、列宾的《意外归来》;(对,故意没有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洛伊茨的《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
19、乔托的《哀》;
20、葛饰北斋的《蛸与海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后续将按顺序一幅幅叙述,鉴于个人艺术修养有限,主要只说故事,画法与技巧基本不会涉足。譬如《帖木儿俘虏巴耶济德》,看这幅画的时候想聊聊帖木儿的征服,奥斯曼的崛起与危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主要想分享霍里尼对维米尔等画家通过暗箱和凸镜临摹作画的颠覆性判断;《农神食其子》,不仅打算谈谈有关的希腊神话,还想专门聊聊鲁本斯为什么将土星画成了三颗星等等,不一而论。
1、弗里达的自画像
美术背后的故事——第一篇
2、帖木儿俘获巴耶济德
这幅画反应的西方画家臆想中,“跛子”帖木儿安卡拉之战后俘虏奥斯曼苏丹“雷霆”巴耶济德一世的场景。手持拐杖的是帖木儿,半卧在床的是巴耶济德。这幅画的作者我没有考据到,如果有熟悉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
帖木儿和巴耶济德一世同属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帖木儿原是东察合台王国的属臣,崛起后通过一系列权谋与战争统一河中地区(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征服西察合台王国。此后帖木儿又先后征服了花剌子模与东察合台王国,吞并了波斯穆扎法尔王朝大部,并在与金帐汗国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势力膨胀后帖木儿开启了“无双”,扣押包括大明和奥斯曼在内的各国大使后四面出击,向南击败了印度的德里苏丹国,西南击败了伊尔汗国的后继者札剌亦儿王朝,西北击败了土库曼人的黑羊王朝,向西击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最后在安卡拉之战中一举击败了正在鼎盛的奥斯曼。最后帖木儿回到撒马尔罕,妄图征服大明,据史料显示,前所未见的庞大军队与物资被囤积在撒马尔罕。东征之前,帖木儿召见了被扣押六年多的明朝使节傅安,对他说:“猪可汗叛父杀侄,我要亲自率百万大军去讨伐他。”假如帖木儿的军队真的开进哈密卫,甚至进入明朝腹地,鼎盛时候的朱棣与他之间鹿死谁手,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大部分严肃学者认为帖木儿的胜算较大)。但是历史没有如果,1400年,帖木儿死在在东征路上,他的四儿子沙哈鲁撤回撒马尔罕,释放明使后继续称臣纳贡。
沙哈鲁死后庞大的帖木儿汗国分崩离析,但帖木儿一脉并未从世界史中销声匿迹。他的后裔巴布尔从兴都库什山的豁口进入印度,复刻了先祖的荣光,彻底击败了德里苏丹国(这是个严苛的穆斯林,曾经大肆北印度的佛教徒,并最终导致了佛教在印度式微),建立了最后一个印度王朝——莫卧儿帝国。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在其著作《全球帝国史》中将帖木儿之死视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后游牧民族式的武功让位于定居文明的生产、贸易与文化发展,而即将到来的大航海与大发现时代使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成为可能。无论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帖木儿都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
与帖木儿相比,巴耶济德一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突厥。西突厥败亡后部分部族西迁,过程中与当地民族杂糅,形成一批所谓的突厥蛮(文化上的突厥人)。其中一支成立了所谓的乌古斯叶护国(与阙特勤碑中所记载的“九姓乌古斯”不是一个概念)。10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从乌古斯叶护国中分离,投身到波斯的萨曼王朝手下做打手,后来凭借哈里发的加持,农奴翻身把歌唱,一跃成为中亚强国,穆斯林的世界藩篱,哈里发亲授的“苏丹”。后来,塞尔柱苏丹把帐下一支分封到安纳托利亚,成立所谓的罗姆苏丹国。正是在罗姆苏丹国时期,突厥人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全歼了拜占庭引以为豪的具装骑兵,俘获了拜占庭皇帝,此后帝国的兵源地安纳托利亚被突厥人控制权,拜占庭再也没能恢复过来。蒙古人的到来给拜占庭续了一波,罗姆苏丹国被旭烈兀按在地上摩擦。一直到伊尔汗国灭亡,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名字才登上历史舞台。突厥-西突厥-乌古斯叶护国-塞尔柱突厥-罗姆苏丹国-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套娃游戏终于见底。
1299年,也有说1302年,奥斯曼一世(顺手一提,奥斯曼这个名字源自四大哈里发)正式建国。当时的穆斯林世界,习惯用开创王朝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袖的姓名命名王朝,例如伍麦叶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萨法维王朝等等,所以奥斯曼一世建立的土耳其王国被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一世去世后,历经了奥尔罕(第一位自称苏丹的土耳其统治者,创立了近卫军制度)与穆拉德一世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已经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成为了横跨欧亚的军事强国。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军队,但不幸被诈降的塞尔维亚贵族刺杀。关键时候,巴耶济德一世(终于讲到他了~)火线即位,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巴耶济德一世解锁了奥斯曼的一项传统技能——杀兄弟,他即位后随即把几位兄弟杀的干干净净,随后又在尼科堡之战中击败了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威尼斯等国组建的,获得了雷霆的美誉。这个时候,拜占庭的皇帝只能躲在君士坦丁堡瑟瑟发抖,但是东方的神秘力量又一次给这个风烛残年的帝国续了命。帖木儿一路向西,在安卡拉一锤定音,击败并生擒了巴耶济德一世,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几乎亡国。但是相比罗马苏丹国,奥斯曼土耳其是幸运的,帖木儿没几年就死了。失去了桎梏的土耳其,在历经十年的混战后,由巴耶济德一世的儿子穆哈默德一世出来重拾旧山河,最终涅槃重生。历经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后,巴耶济德的曾孙穆哈默德二世最终攻占了先祖魂牵梦萦的君士坦丁堡。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能够拯救拜占庭了,千年帝国就此绝响。
兜兜转转,聊完帖木儿和巴耶济德一世的故事后,我们再回到绘画本身。正是因为安卡拉之战是一场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战斗的双方,乃至其所承载的帝国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存在,所以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西方人曾多次臆想过该场战役,并留下了许多描绘该场战役的画作。除去上面一幅,下面这幅描述的也是战后帖木儿俘获巴耶济德一世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中巴耶济德被囚在铁笼中,这其实是当时西方世界的误传。战后某位波斯作家将被俘获的巴耶济德形容为“笼中的金丝雀”,这是波斯语境中一种修辞手法,但传到欧洲就变成了巴耶济德被帖木儿囚禁在笼子里,他的塞尔维亚老婆被当庭羞辱了。不少画家根据这类子虚乌有的传闻作画,就有了类似上图的场景。实际上根据波斯史料记载,帖木儿将巴耶济德视为战胜异教徒(科索沃之战、尼科堡之战)的英雄,对其非常礼遇。
帖木儿和巴耶济德一世的的故事说完了。正如我之前说的那样,鉴于能力有限,只分析背后的故事,不对绘画本身做过多分析。绘画本身传递的内容,就请诸位自己用心体会了~。
后面一篇准备开个大招,一次性将雅克·大卫·路易的三幅画说完,如果条件允许,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也会一并讲完,毕竟后者是前者的学生,且同是新古典主义的巨擘。
PS:个人公众号——万事屋本屋,有更多内容,欢迎免费来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2/16962511816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