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和谢尔曼哪个厉害(潘兴坦克)

时间:2024-02-29 23:07:29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舍我其谁

屠虎勇士—M26潘兴坦克发展史,美国发达工业下的平庸产物

作为新兴的工业强国,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轻、中型坦克的研发中,却对重型坦克束之高阁,虽然美国人在二战早期也搞出了T1重型坦克(就是后来的M6)这样的试验品,但是这款重型坦克一经问世就已经严重落后,到了二战末期美军才在T26E3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著名的M26潘兴重型坦克,作为二战末期诞生的坦克,M26潘兴的性能只能用平庸来形容。其实不仅仅是M26潘兴,美军的装甲力量和苏德两国比起来也透露着一股中庸之气,其实这和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美军的物质优势太强了,导致了其将领追求的目标不在是单纯地取得胜利,而是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人员伤亡,于是在战术上更加追求各种火力配置齐全的作战,火炮和飞机就能解决的问题根本用不到坦克出面,再加上美军缺乏系统的机动作战思想,所以对坦克的研制热情就没有苏德两国那么强烈。

▲位于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中的M4A3E8谢尔曼坦克“狂怒”,该型号的坦克是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最好的量产型中型坦克,但是这型坦克就是在M4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防护和火力的产物,就是俗话说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T26潘兴属于T20中型坦克的范畴,虽然M26在战术上更像是一辆重型坦克,但是美军始终将其看作是一辆重量偏大的中型坦克,所以追寻M26潘兴的起源就必须回到T20中型坦克上面(不仅仅是M26,T28超级重型坦克、T29重型坦克、T30重型坦克、T34重型坦克、T92自行火炮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T20中型坦克)。1942年初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正式亮相北非战场,但是随着德军装备43倍口径比75毫米坦克炮的四号F2型坦克的出现,美军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这就是后来的T20中型坦克。

从T20到T26

▲T20的原型车和T20E3的原型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辆坦克的平衡弹簧悬挂和扭杆悬挂

1943年4月通用公司正式交付T20原型车,但是在测试中T20原型车故障频发(主要是动力方面的故障),而且载弹量和部分关键部位的防护指标也达不到军方的要求,同年9月美械局要求在T20原型车的基础上为其更换扭杆悬挂和更宽的履带,该坦克被称之为T20E3,但是T20E3仅仅是在T20的基础上更换了悬挂和履带,虽然在随后的测试中扭杆悬挂要优于平衡弹簧悬挂,但是动力系统故障频发的问题依旧存在,直到1944年这两款原型车的测试工作才正式终止并正式下马。1943年6月克莱斯勒公司在T20的基础上研制出了T22原型车,该坦克就是针对T20动力系统的问题进行的改进,首先就是为其更换M4A3坦克的传动系统,然后又为其换装了一座装备75毫米自动装弹机坦克炮的新炮塔(也就是T22E1),但是T22原型车的动力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同样故障频发,而且T22E1的75毫米坦克炮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该炮在威力方面已经落后于同时期的德国坦克,同样这个项目在1944年2月被叫停。

▲T22E1配备自动装弹机的75毫米坦克炮,该坦克的炮塔改自谢尔曼坦克,自动装弹机两侧各有一个弹匣,一侧装有32发高爆弹,一侧装有32发穿甲弹,只不过该炮威力在二战后期已经根本不够用

作为整个T20系列里面的一部分,真正引来转机的是T23型中型坦克,T23原型车的建造工作是在1943年1月完成的,该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T1E1重型坦克的电驱技术,坦克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源,电源再次驱动电动机产生动力,电传动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新型技术,该传动方式效率高,可以免去一套复杂的传动装置,发动机可以在不转换功率的情况下来调整输出转速,最后配合一台福特GAN发动机,该坦克最大行进速度可达56公里每小时,但问题就是坦克的保养和维护十分的不便。量产型的T23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T23的问世引起了美方的高度重视,到了1943年中旬军方正式下达了采购250辆的要求,1944年12月因为美军坦克性能的不断进步而正式停产。不过就在T23有序量产时,美械局在T23的基础上为其换装了一门90毫米坦克炮,这就是T25坦克,然后在T25的基础上又换装了更厚的装甲,这就是T26坦克。

▲一辆T23中型坦克,从扭杆悬挂上可以看出这是一辆T23E3,早期的T23原型车仍然采用的是平衡弹簧悬挂,其实美军关于扭杆悬挂可以追溯到M4A2E4上面(如下图),虽然因为性能原因该悬挂未能大量应用到M4坦克上面,不过却为以后的坦克发展储备了大量的技术

从T26到M26潘兴

在随后的测试中M26的电驱动暴露出了维护保养复杂的问题,临时培养技工也有些为时已晚,而且不成熟的电驱变速箱再加上增加的装甲使得T26的重量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下美械局将T26的电驱装置改为了更为成熟,体积更小的扭矩变速装置,这就是T26E1坦克。1944年1月费舍尔兵工厂开始生产T26E1坦克的原型车。该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为101.6毫米,垂直倾角为46度。动力方面安装有一具福特GAF8缸4冲程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在2600转时能输出500匹马力的动力,扭矩变速箱能够提供3个前进档和1个后退档,星形减速齿轮直接和发动机飞轮连接在一起,整个变速箱通过驱动器和坦克主动轮连接在一起,悬挂方面采用的是扭杆悬挂(该技术来自M4A2E4中型坦克),第一、二、五、六负重轮连接有弹簧减震器。该坦克最大公里速度为48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为200公里。

▲早期的T26坦克,这也是M26潘兴坦克的雏形,只不过最终量产型做了一定的修改,两者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早期的T26并没有炮口制退器,下图是T26E3也就是后来的M24

在火力方面T26E1安装有一座巨大的大尺寸铸造炮塔(也就是T23的放大版,座圈内直径为1.75米),炮塔正面厚度为114毫米,侧后面为76毫米。内部安装有一座T99E1型炮座和一门T7型90毫米坦克炮和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火炮俯仰角为-10到+20度,42发炮弹被储存在湿式储弹箱内,为了平衡90毫米坦克炮巨大的重量,炮塔后部有巨大的配重。在发射T30E16型钨芯穿甲弹时炮口初速高达1005米每秒,可以在1800米的距离上击穿155毫米厚的装甲,在发射普通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也高达795米每秒,射速8发每分钟。炮塔右侧顶部安装有一个全景式指挥塔,左侧是一个装填手的对开舱门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车体前侧还安装有一挺由副驾驶操作的7.62毫米机枪。炮手拥有一具M71C型直瞄瞄具,炮塔顶部前侧安装有烟雾发射器。

▲T26E1装备的T99E1型90毫米坦克炮,装备炮口制退器后就被称之为T99E2坦克炮,下图是T26E3坦克的传动装置,该扭矩传动装置改自T20坦克,所以说M26的诞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直到1944年5月该车的行车测试工作正式结束,测试中动力系统还是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但是最不能让军方满意的当属42发的载弹量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正常需求,于是在T26E1的基础上删除了妨碍装填手作业的炮塔吊篮半圆形底托,取消了湿式储弹箱的套层并增加了备弹架,这样一来整车的载弹量一下子增加到了70发,而且主炮安装了一个双孔炮口制退器,这就是T26E3坦克,1945年3月T26E3正式更名为M26潘兴坦克,T7型90毫米坦克炮也被改为M3型坦克炮。值得一提的是美军装备的T30E16型钨芯穿甲弹在面对德军的倾斜装甲时穿甲效果往往不如意,后来美军及时改进出了M77型,虽然该的炮口初速只有840每秒,但是在面对倾斜装甲时威力能大幅提高,1944年11月首批10辆M26潘兴坦克正式编入美军现役。

M26的其他型号

▲一辆在朝鲜战场上的T26E2坦克,也就是后来的M45坦克

美军向来重视支援火力和战车通用性的发展,考虑到105毫米榴弹炮在M4中型坦克上的成功应用,在T26E1诞生后,美军军械局就开始了将大口径的榴弹炮装到T26上用于火力支援的尝试,这就是T26E2坦克,由于105毫米野战炮的重量要远远小于90毫米坦克炮,所以T26E2的炮塔得以加强,正面厚度增加到了127毫米,同时该炮可以使用陆军用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使用的定装,能够发射M1高爆弹和M67破甲弹,一共备弹74发,原本美军打算将M45火力支援坦克(T26E2的量产型)和M26编起来混合使用,但是正式量产时二战已经结束,M45也就是小批量的生产了185辆。

▲T26E4型坦克,该坦克装备一门身管更长的90炮,由于该炮巨大的重量,所以必须安装有火炮辅助平衡器,上图是测试中的一辆T24E4,该坦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炮塔侧上方的外置炮座平衡器,只不过后来改为了内置的液压火炮平衡器,下图是该炮的两种分装

在面对欧洲战场上的虎豹坦克时美国人也意识到自家坦克火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美国人也开始学习德国人通过提高火炮的长径比来增加火炮的威力(而苏联人喜欢简单粗暴地增加主炮口径来增加威力),于是美军就将目光放到了73倍口径比的T15E1型90毫米坦克炮上面,该炮威力极大,在发射T30E16型钨芯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达到了惊人的1125米每秒,发射普通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也能达到960米每秒,能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该炮起初是一门体形巨大的牵引式反坦克炮,要想装进T26狭小的炮塔内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为其安装一座火炮平衡来保证火炮的正常运行,好不容易将火炮塞进了炮塔,如何顺利的装填1.3米长的定装又成为了一个难题,为此设计师特地将定装改成了分装式,还为其安装了一具M71E4直瞄瞄具。但是T26E4还在接受测试时二战就已经结束,该项目只生产了25辆就草草结束了。

▲T26E5重型突击坦克,该坦克大幅增加了防护能力,使得整车重量高达45吨,注意看该坦克延长的履带外延

1945年初美军军械局决定将一部分的T26E3坦克进行改装作为重甲突击坦克使用,该型坦克大幅加强了整体防护,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了152毫米(倾角为36度),首下装甲厚度增加到了121毫米(倾角为46度),炮塔正面为190毫米,侧后面分别为89毫米和127毫米,炮盾厚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79毫米,为了保持正常的接地压强,履带外侧也被延长了13毫米,但是重量的提升又增加了动力系统的压力,在随后的测试中故障明显增加,而且机动能力也大幅下降,最终T26E5只停留在了测试阶段。

▲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就是240正义的T92自行火炮了,其实早在1944年4月美军就用T26E1的底盘研制出了T84自行榴弹炮(口径8英寸,也就是203毫米),该炮自备6发,尾部安装有一个巨大的助锄,然而203毫米的榴弹炮并没有让美国人满足,随后美军按照T84的改进经验研制出了T92和T93两款自行火炮,前者口径为240毫米,后者则计划安装一门M1型8英寸加农炮,这两款自行火炮的底盘均是T26E3的拉长放大版,由于车内没有自备,所以必须有一辆运载车伴随,本来T92和T93将投入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的碉堡工事,但是随着原子弹的一声巨响,T92和T93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两者分别生产了5辆和2辆原型车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尔曼m1”是德国一战时的坦克?不知道的小伙伴,来补补课

最近“谢尔曼m1”成为了一个热词,起因是这样的,在一个电视剧中描述一战时期有这样的一种坦克,它自重56吨,射速每分钟350发,剧中描述的这种坦克就是“谢尔曼m1”。然而事实是,在一战期间,德国根本就没有“谢尔曼m1”。

如果真要讲到,谢尔曼和M1这两分开来就有了,但是谢尔曼坦克和M1坦克都是美国的坦克。

谢尔曼是1940年研制的中型坦克,也叫M4中型坦克,它是在M3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它最大的速度能达到38千米,乘员5人,主炮是76mm。它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的美国陆军和美海军陆战队服役,他第一次参战是第二次的阿拉曼战役。

M1坦克,全名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这是美国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这个坦克和一战更没有关系了。M1的的造价是850万美元,它在上个世纪60年始研制,在1981年正式服役于美军。在经过改进之后,就有了比较出名的M1A1 坦克,和M1A2坦克。

像这个电视剧中,一战期间德国就有自重56吨的坦克,并且每分钟350发,这纯属靠“想象”出来的。当然如果有小伙伴真的认为,有这样的坦克,那你真的该补补课了。

一辆虎式拖住美军第三装甲师,一小时干掉25辆美军坦克?

利刃/纵横论

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军的一款王牌武器,这种装备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具威慑力的陆地装甲武器之一,同时也被许多人看作是德意志国防军军力和技术水平的一个代表。围绕虎式坦克,出现了很多的战争神话,各种各样的虎式坦克的杰出表演和好听的军战斗故事被不断地传播。而在所有的虎式坦克战斗故事中,下面这个无疑听起来非常激动也非常令人惊讶:1945年1月,一辆德国虎式坦克拖住了美军第三装甲师一个小时,一共摧毁17辆美军谢尔曼坦克和8辆美军潘兴坦克,最终在耗尽的情况下撤退才被击毁。

不可否认的是,虎式坦克的作战历史中确实有非常多的高光时刻,出现这样的以一当十甚至抵挡一个装甲师一小时的情况,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只需要结合当时的战史资料和美军的作战风格,就知道上述这个故事是站不住脚的,可以确定是一个谣言。首先说可以确定的事实,美军M26坦克其实是被设计用于对抗虎式和虎王的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出现的时间很晚,第一批20辆该型坦克在1945年1月运抵安特卫普,第三和第九装甲师各自领了10辆。

也许有人觉得,第三装甲师还是有10辆的,其中8辆在一次小战斗中被摧毁也不是没有可能。而按照美军资料,潘兴坦克由于出现晚没有遇到高强度的对抗,第一辆损失出现在1945年2月26日,一辆虎式近距离偷袭得手,摧毁了第一辆潘兴。第二辆则是被德军犀牛反坦克突击炮击毁,这发生在3月6日。所以从时间上看,不可能出现足足8辆潘兴坦克的损失,更别提是在1月份了。

除去潘兴坦克的损失和描述不能符合外,一辆虎式坦克正面摧毁25辆美军坦克也很不现实。美军装甲师的展开范围很大,不是一辆坦克能够阻拦的。而且,美军内部的虎豹坦克恐惧症很严重,他们完全可以呼叫师级炮兵和空中的战斗机摧毁目标。呼叫战斗轰炸机摧毁任何一个疑似虎豹目标已经是美军的标准做法了,美军不可能傻乎乎继续对一辆强大的坦克发动持续性高损失的攻击。

如果真的有那样的战斗发生,那么这辆虎式以及驾驶员必然出名,要知道即使是波卡基村的魏特曼,也不过击毁了25辆英军装甲车在内的载具,这还是在偷袭的情况下。一辆虎式正面对抗美军师还击毁25辆坦克,这实在是太难了。综上所述,所谓一辆虎式坦克摧毁25辆美军坦克,还拖住美军第三装甲师一小时的说法,应该是后人对某一次战斗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出现的错误记录。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9/16962507836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