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象征和意义作文(对联的象征和意义)

时间:2024-02-29 01:25:36 来源:网络 编辑:风里有诗句

啥叫对联啊?五个要素告诉您

在头条写对联的友友们很多,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可是对于喜欢,爱好诗词对联的新手老师们却一脸茫然,妙珍就班门弄斧给老师们简单叨叨一下吧

什么是对联

对联由两句话或两段话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多分句组成的两段话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每边只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单边只有一句,则上联标逗号,下联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或称为“自对联”。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五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对(谐),逻辑相通。

两句为对联,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十句及以上为排(赋)。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字数和下字数相等。  

  例:

  上联:春 来眼际

  下联:喜 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来 眼际

  下联:风光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本要素。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例: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名词(名词性偏正词组)

  病例:

  春来眼际

 (名词 动词名词;细分:“眼、际”均为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细分:“风、光”名词,“无”副词兼动词,“限”名词)

四、平仄相对(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律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不过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除联脚字平仄必须相反(且上仄下平)外,其他哪些字可以不相反,哪些必须相反?这就涉及到对联声律更多的规则,将在后面继续介绍。

五、逻辑相通

通俗地讲,就是符合人们所掌握和公认的常识(通,就是能解释通,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识性认知)。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包括意境、逻辑关系)、词性、声律等各个方面都符合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上联:莫恋相思豆

下联:??

您一试身手吧

过年为何要贴春联?很多大人都被孩子问住了,原来问题有古韵

过了腊月二十三,商场里,集市上到处都张挂着红彤彤的春联。

这些春联的质地有锦缎,有布绒,有红纸。

字色有金,有银,有墨色。

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还有天书一样的篆书。有手写,但多是机器印刷。

春联篇幅有超大的企事业大门对,有一般大门对,有普通堂屋对,有农村门对,有楼房门对。

春联市场上人山人海,来对联市场的人没有空手而归的。

可是,跟随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买对联的孩子的刨根问底,却让许多大人张口结舌,大丢脸面。

因为很多人只知道过年要贴春联,但回答不了孩子的连环追问:

为何要贴春联?

春联是怎么来的?

春联代表着什么意思?

春联怎么就成了中国人春节的传统文化呢?

★第一问:过年为何要贴春联?

春联就是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由上下两句构成,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合辙押韵。

对联可以出上联,再由任何人按照上联的字数、结构、词性、韵律对出下联。

这就是对子。

自古至今,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过大年都要贴对联。

因为大年叫春节,所以对子也叫春联。

过年,是庆贺上一年的丰收,迎接新年春天的到来。

此谓辞旧迎新。

所以,过年贴对子有两个目的,第一辟邪。第二祈福。

先说古人辟邪。

辞旧迎新的过年,必须举行隆重的祭祀。举行祭祀必须有神圣的仪式。

古人认为,祭祀祖先、祭祀各路保护人民的神灵时,难免有妖魔鬼怪混杂其中,侵犯人类。

因而,必须在祭祀时有一种镇压各路妖魔鬼怪的灵物。

这个灵物就是桃符。

桃符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遮天蔽日大。

(东海度朔山的神桃树和神荼、郁壘)

桃树下只有一门,门口有两个专门镇压妖魔鬼怪的神。

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壘。

每逢遇到不守规矩的妖魔鬼怪想逃出桃树门兴妖作怪时,神荼和郁儡就把他们捉住,吊在大桃树上喂老虎。

因此,天下的恶鬼都害怕大桃树下的神荼和郁儡。久而久之,桃树也成了辟邪木。

过年需要辟邪,人们就专门用桃木板刻上神荼和郁儡的神像,摆放或者挂在大门上。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再说古人祈福。

中华民族是个信奉吉祥文化的民族。祭祀祖先和各路神灵的目的就是为了祈福。

每逢过年祭祀时,人们都要虔诚地祈求神灵赐福,祈祷祖先和各路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季平安。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些祈福的话刻写在桃符上。

这样桃符既有辟邪的功能,也有了祈福的功能。

桃符就是春联的雏形。

★第二问:春联是谁发明的?

发明桃符的古人不简单,那么发明第一幅春联的人更不简单。因为春联流传至今。

(唐朝宫殿)

关于春联的发明有如下三说:

第一,唐朝春联说。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记录了十二副春联。

其中,唐朝刘丘子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所作“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排列第一。这幅春联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

敦煌遗书中还记录了“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等联。

从这些联句看出,唐朝的春联已经初兴,并在驱鬼辟邪的作用之外,加入了祈福迎春等含义,为后来宋朝门神、桃符的分工奠定了文化基础。

第二,五代春联说。

公元964年的春节到来时,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命令学士辛寅逊将一块桃符木板放在寝殿门前,以达辟邪祈福过大年的目的。

但是,孟昶忽然间觉得辛寅逊的字不够工整好看,于是亲笔写下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此事被记入史料,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中国的第一幅对联。

岂不知,早在五代十国的孟昶200多年前的唐朝,已经开始了春节贴春联的文化活动。

第三,明朝春联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在南京定都时的除夕夜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这是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公开推行过年贴春联的历史记载。

据说,朱元璋颁旨的当夜,便走进市井查看春联普及活动。

他见一骟猪匠还未及请人写春联,便亲手为他的职业题联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写完春联继续视察,回来时竟然没有看到骟猪匠把对联贴到门上。

经查询,方知骟猪匠把皇帝的御笔题联高悬堂屋,焚香供奉。

朱元璋大喜,遂奖骟猪匠30两银。此事传开,过年贴春联就在明朝兴起来了。

★第三问:春联代表着什么?

春联是中国年的象征物。

第一,春联代表着人们辞旧迎新和辟邪祈福的信念

自古至今,谁不想红红火火地过日子,谁不想红红火火地过大年?

想,那就要把自己的门第装饰起来。贴春联是家庭外在的最好的装饰。

热热闹闹的春节期间,如果发现谁家的大门上没有对联,是不是很冷清?

第二,春联是展示理想、现实、文化和书法的最好载体。

古代的春联最早兴起于达官贵人知识分子阶层。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他们会把自己最美好的愿望,最幸福的感受用最美的两句诗句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非常高的诗歌和文化造诣。

另外,光有好的诗句还不行,还必须有好的书法写出来。

好诗配好字,呈现在红堂堂的红纸上,明晃晃地贴在大门之外,可供众人参观阅读欣赏评品。

这是不是展示门第才华的最好时机?当然是。

第三,春联能象征美好愿望

如果古人想通过写春联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么现代人依然是用春联来象征自己的美好愿望。

现在的春联市场上,琳琅满目。

开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从文的,从政的,从军的,追求长寿的,

还有,追求平安的,追求发财的,追求升官的,

都可以从内容丰富的春联中挑选出代表自己想理想、心愿的那一幅,然后兴高采烈地贴在自家的门上。

想一想,你家买对联时,是不是也挑选了最能代表自己愿望的一副?

如今,春联已经成为代表每一个家庭在新年中的美好愿望。

所以我要问:你写春联了吗?

或者说,你联了吗?(作者简介:王天祥,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特别说明:此文配图选自网络,若侵权通知即删。谢谢!)

天津高考作文题对青年学子具有启思悟道价值 感悟伟人自勉联中的时代意义

  记者从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今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要求考生针对青年周恩来撰写的一副对联,结合考生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任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阅读材料为: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对于今年本市高考作文题目,市考试院表示,今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青年周恩来在津求学时撰写的自勉联展开写作,启发考生思考读书求知、交友处事的方法和原则,激发考生领悟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的时代意义,对青年学子具有启思悟道的价值。

  作文题选用周恩来学生时代的自勉对联,容易引发同龄考生对比反思,又能给予考生高标引领。读书求知、交友处事是考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是迈向社会的中国青年最关切的青春大事,能够调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课堂积累,激发丰富联想和写作兴趣。结合对联含义和总理生平,考生可思考“读什么书、知什么理”“交何等人、做何等事”问题,也可探究“如何实践检验、怎样实现理想”等问题。考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程,针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修身处世的滋养,从革命先贤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从时代重任中检省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当今社会与身边现象中发现青年成才的共通问题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分析,整体性建构,个性化写作。

  一位高三语文教师认为,今年作文选用一副对联,关联伟人事迹,题面简洁而内容丰富;人“有肝胆”,书“无字句”,角度新奇而内涵深刻;“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提示简明而立意高远。考生可以立足整联,从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的关系入手,既可以写两者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两元比较中围绕对联某一侧面,展开针对性分析、多角度思辨;还可以从某一联出发,写交友处事,从立身做事中积累经验,写读书求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智慧。该题可叙可议,能够展现不同层级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记者雷风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9/16962463684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