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霸岗聚会真相(五霸岗)

时间:2024-02-29 13:03:01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气宇轩昂

青未了|五霸岗,春秋五霸会盟的地方

五霸岗,春秋五霸会盟的地方

文|田丰

明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进士的东明人李民质,曾赋诗《五霸盟坛题咏》一首:“春秋重会盟,霸图亦烈烈。崇冈委蔓草,尊王义不灭。”明朝诗人张尚友作的《五霸盟坛》:“最胜雄图那足夸,中原扰壤实堪搓。而今只剩荒冈在,古树凋残栖暮鸦。”

五霸盟坛,是齐桓公会葵丘的故地。近日盛行的齐国国都所在地的淄博烧烤,就好像与当年最为火爆的年月一样,今天要讲的故事,也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故事。

五霸岗村位于东明县城东南15公里处。相传旧时因该地盛产向日葵,地势较高,并且有一高大广阔的土丘,故命此地为“葵丘”,又名曰“古葵丘”。公元前655年,春秋时期,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因参加会盟的是五个诸侯的霸主,盟会影响又大,为纪念葵丘会盟之事,后人就将葵丘这个地方更名为“五伯岗”、又叫“五霸岗”。

五霸岗村,因金庸小说《笑傲江湖》而出名。五霸岗村历史悠久,五霸岗村系东明县较大的村庄之一,位于县城东南,东明县与牡丹区的交界处。全村共1136户,5000余人。由于村大人多,现分为五霸岗南、西、北三个行政村。五霸岗村历史悠久。据明万历年间碑刻记载:“……其来盖有年矣,夫五霸岗乃齐桓公会盟处也。”说明该村建村很早。春秋时,齐桓公(前685~682)在此召集宋、卫、郑、曹四国诸侯聚会,史称五霸会诸侯。《春秋左传集解·僖公上》记载:“(鲁僖公)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邱。”《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东明)县东南五霸岗,春秋时齐晋会盟处也,亦曰霸王岗,相传项羽救邯郸曾住此岗。在会盟之前此地名葵邱,为纪念会盟之事,改为五霸岗。以后所称葵邱集、葵邱围皆为此地。”该村明清时期即属东明县管辖。

五霸岗村形成村落,始于南北朝时期,与古村李朝花村(现归属牡丹区)相距甚近,李朝花村古时叫古葵丘李庄,与五伯岗西北、东南各依古葵丘而居。村由渠、王两姓从外地迁入建村,姓氏多杂,而李朝花当时就两姓,刘姓、李姓,李姓最多,故取名古葵丘李庄;五霸岗村同依古葵丘而居,姓氏多杂,后以五伯会盟的“五伯”取名村名“五伯岗”,历经1000多年,一直沿用五霸岗村名至今。

齐桓公为何选此作为会盟地,有学者认为这与五霸岗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时期,这个地方属宋国土地,东边毗连鲁国郊区,北望是青州——齐国的封地,西接徐州——晋国的边疆。这里是四国的交界地,把会盟之地选在这里,是在情理之中的。2600多年过去了,五霸结盟的高岗依然存在,只是隐隐约约、依依稀稀罢了。五霸盟坛是古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之一。五霸岗村内现保存有葵丘断碑一通,明朝万历年间的五霸会盟断碑一通,宋封知府邓光绪题碑一通。三通石碑上的碑文依稀可见。

五霸岗原有一座五霸寺。前身是观音寺,后为纪念五霸会盟盛事,改观音寺为“五霸寺”。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占地30余亩,庙宇房舍巍峨壮观,香烟凫凫不断,信男信女,来此祈福者络绎不绝,闻名百里。寺内有一口硕大的铁钟,相传与开封相国寺的铜钟是姊妹钟,黄河泛滥时,由上游某个地方冲进来的,一个进了相国寺,另一个进了五霸寺。这口铁钟是镇寺之宝,1950年还在,现不知所终。五霸寺在宋徽宗年间曾经重新修缮,有记录修缮过程的石碑,1970年,这块石碑还存在,现也不知流落何处。赑屃座已找到,现存于五霸寺遗址庙内。现在的五霸寺,坐落在五霸岗东边,隶属于牡丹区境内。院子不大,独立于田野间,仅仅有不到两亩地的一个小院子,门楼朝东,三间堂房,很是破败不堪的样子,远没有历史记载的盛景了。

明清以来,五霸岗村曾多次设为乡镇驻地,交通便利,官绅集中,商贾云集。旧时,该村较出名的财主有李锡范、李增广、李锡均等,本村周边的小村落大多是这些地主的佃户,就连河南兰考县的找营、东明县的东三里、穆庄、唐庄等都有五霸岗财主的庄园。种种有利条件,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员到此经商,出现了一大批远近闻名的钱庄、粮庄、商号、药店,如得胜堂药店、崇有号钱庄、成有号粮店、大有号、始有号百货店、姚家药铺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驰骋纵横,隐隐杀声随着时光的流逝都走进了历史之中。时光如流,岁月沧桑,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高官贤达来此观光游览者甚多,或借古喻今,或抒发胸臆,慨叹齐桓公雄才大略,赞誉管仲的治世才华。明朝直臣陈其猷为五霸岗盟坛题咏:“霸图竞相长,姬辙既已东。抵掌歃血事,萧瑟起悲风。”清康熙年间,真定府通判时摄县事范通题五霸坛:“当年霸业竞谁存?日落遗坛鸟雀喧。欲问衰周兴废事,空余荒阜列平原。”另有明朝高官及诗人穆光胤、李民质、李思孝、张尚友、杨尚震,清朝诗人戴元、董珩等都曾到此观光留诗,抒感,这些诗句一并辑录在了东明县旧志内。东明人董珩题诗云:“平原万里峙高岗,云是春秋盟会场。一自空坛传五霸,于今谁复识三王。”道出了五霸岗村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田丰,山东东明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贝壳的思念》《慧眼妙笔写春秋》《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筑梦黄河滩》等多部散文和长篇报告文学集,编著《东明庄子传说》《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东明作家谱》《东明战“疫”纪事》等。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之“五霸岗”

东明县陆圈镇五霸岗村历史悠久。据明万历年间碑刻记载:“……其来盖有年矣,夫五霸岗乃齐桓会盟处也。”说明该村建村很早。春秋时,齐桓公(前685—682)在此召集齐、宋、卫、郑、曹五国诸侯聚会,史称五霸会诸侯。

该村明清时期即属东明县管辖;1911年属东明县第二乡,乡董局即设五霸岗;1933年属东明县第四区,区公所仍设五霸岗;1944年属东明县第三区,1952年仍属东明县第三区,1958年归陆圈公社,1979年后属胡庄公社(乡),2001年合并到陆圈镇至今。

五霸岗村人口多,姓氏复杂,全村有28姓42个分支。人口超过百人的有李、张、渠、王四姓。李姓现有789户2858人,分为四支,最大的一支为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现有740户2711人;张姓现有69户269人,有八个分支;渠姓现有120户340人;王姓现有35户130人。渠、王二姓是在此地居住最早的姓,据说五霸会盟后就来此建村定居。

五霸岗历史上还有座五霸寺。据说五霸寺始建于南北朝,当时规模不大,后经明隆庆元年(1567)、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十五年(1716)、乾隆十年(1745)和清末的五次扩建,五霸寺的规模已相当可观,庙宇占地二十亩,还有一百多亩土地归寺庙所有。寺内僧人众多,香火旺盛。后因黄河泛滥,古寺几经淹没,逐渐衰落,1954年该寺的最后一个和尚离开。现寺庙已不复存在。

历史上五霸岗村的村寨也颇有名气。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东明县志》,就有关于五霸岗寨墙的记载。寨墙高三丈二尺,寨顶可同时并行三辆太平车,外沿还有六尺高的女儿墙。护城河八尺多深,终年清水萦绕。东、南、西、北四座寨门全是铁皮包裹,城门楼两侧分列着七十二门大铁炮,八十二杆大白龙炮,真可谓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五霸岗人不但崇文,而且尚武。据梅花拳拳谱记载:梅花拳清乾隆十年从徐州传入该村,是方圆百里最早引入并使之发扬光大的村落,今拥有梅花拳弟子一千余人。

五霸岗在明清时期即置乡设镇,加上交通便利,自然也是商贾云集之地。古时候,该村较出名的财主有李锡铭、李增广、李锡均等,当时五霸岗周边的小村落大多是这些地主的佃户,就连河南兰考县的找营和东明县的东三里、穆庄、唐庄等都有五霸岗财主的庄园。清中后期是五霸岗较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远近闻名的钱庄、粮庄、商号、药店等。

现在的五霸岗村,道路平坦,绿树成荫,50座高楼拔地而起,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文明的五霸岗正以它的富裕、文明、和谐展示着新的风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9/16962456493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