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欲来风满楼 黑云压城城欲摧能形容感情吗(风雨欲来风满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上一句,才更经典,整首诗古意幽远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 人物介绍 -
…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因诗中多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美誉。
这也是对许浑至高的评价,能与“诗圣”杜甫齐名的人,笔力可想而知。
然而,因许浑生在晚唐,朝局动荡,史料对他的记载并不多。
所以,许多人对许浑的诗作还是很陌生的。
根据现有可查资料,我们能知道的是,他是武周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六世孙,如此说来,他和李白也还是有亲戚的。
因为李白“仗剑出蜀”以后不久,就在安陆娶了许圉师的孙女许蓝仙。
公元832年,许浑进士及第,受邀入卢钧幕府,开启了仕途之路,后先后任当涂、太平令。
大中年间,许浑擢监察御史,但不久后因病辞官,复任后授润州司马,迁虞部员外郎,又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许浑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丁卯集》,故人生“许丁卯”。
许浑一生专攻律体,从不作古体诗,作品以田园、怀古为之,诗风婉丽,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
他有一些诗,被误记在了杜牧名下,包括那首著名的《清明》,学术界也有不少人认为,本是许浑之作。
许浑的诗,笔下佳作颇多,诸如在《谢亭送别》中,他写: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在《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他写: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在《金陵怀古》他写: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而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更是许浑笔下的经典,下面一起欣赏。
- 诗文赏析 -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出自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公元849年,许浑任监察御史,赴长安登咸阳古楼观景,此时李唐王朝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诗人一念感慨,故作此诗。
其实“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为千古经典,但上一句才更有意境。
注解:
咸阳:秦古都,到了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其中“咸阳原”尤为著名,又称“五陵原”。李商隐有诗《登乐游原》,其中“乐游原”和著名的“白鹿原”皆是咸阳名胜;
蒹葭: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句,所以“蒹葭”是古诗文中的常用词,然而很多人对“蒹葭”这个词了解得并不多。首先蒹葭并不全然是芦苇,它有特定的生长周期,分为荻和芦,没长穗的荻为蒹,初生的芦苇为葭;
溪云:诗人曾在诗句下有注解,为“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文大意可解为:
登高楼望远,万里乡愁从心中油然而起,眼前芦苇和杨柳丛生,好似江南的汀洲,轻烟笼罩。乌云在溪水边刚刚浮起,夕阳便已经沉落在阁楼后面,山雨即将到来,满楼都是风声瑟瑟;
秦汉宫苑,在此时备显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在枯黄的秋叶间鸣叫。往来的过客,切莫追问前朝往事,否则内心会无限伤感,不如就让这迢迢渭水,默默地向东流去吧!
许浑这首诗,古意幽远,万象丛生,下笔浑厚有力,喻指鲜明,深刻体现了诗人心中家国天下的大情怀。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这里的愁为乡愁,也有对李唐王朝的担忧,杨柳依依、蒹葭苍苍,似江南美景,在此处却备显荒凉。
如题所述,诗人登古城遥望新都,怀古之情油然而起,而如今的大唐早已满目疮痍。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起、沉”两字用得很妙,呈现了一种动态,整首诗在这里起势,呼应欲来的山雨,增加了紧迫感。
起落之间,风声飒飒,从高楼内呼啸而过,如万马千军。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构架出了一定的空间感,鸟落蝉鸣,黄叶满林,彰显了朝代的沧桑感,这里也曾是帝王君临天下之地,如今却一片颓败,很难不叫人伤感。
所以诗人接下来又写: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朝代风云变幻,世事如白云苍狗,一个王朝也不过是历史的尘埃,回顾往昔徒增惆怅,不如放任江水东流,叹一息千古风流人物,笔落诗成,赠予后人矣!
- END -
“山雨欲来风满楼”众所周知,但你真的了解这首诗吗
每逢夏季,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狂风暴起,飞沙走石,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吟上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暴风雨即将来临,也可以喻指形势即将严重恶化,比如,近段时间,一个叫做吴姓明星,因为深陷四处骗pao的质疑,一些商家也取消了代言,但如果属实,该明星将陷入道德困境,甚至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就有不少的朋友说“山雨欲来风满楼”!
但会背归会背,会用归会用,如果问这句诗出自哪里,谁写的,全诗背上一遍,估计十有八九,不明就里了。至于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作者有什么趣闻,知道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
顺便提及一点,大雨来临之前,往往还会乌云密布,于是人们又会想起一句古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由于这两句诗所描写的场景一致,很多人就张冠李戴,以为这是一首诗的上下两句,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其实,这是两首不同的诗,“黑云”来自唐代著名的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边塞诗,而“山雨”则来自唐代另一位知名度并不太高的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这属于一首咏史诗,如今,这首诗已经入选统编版的九年级语文教材,是要求每个学生读、背、理解的。我这篇文章,可以为初三的语文老师备课,为初三的学生学习,提供很大的参考,欢迎转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先来看看这一首诗:
咸阳,很多人知道这是秦朝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定都于此。所以,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都城,完全配得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其实,咸阳还是西汉的都城。人们一直认为西汉的都城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但事实上,西汉的首都长安就是咸阳旧城,汉时称长安。直到隋朝,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就是唐朝的京师长安,才导致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对于这一段历史,许浑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第一句就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这里,特别要说说“愁”。我们知道,一首诗,往往有“诗眼”,这里的“愁”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为什么“愁”?是乡愁还是国愁?是现实之愁还是历史之愁或未来之愁?
结合下一句“蒹葭杨柳似汀洲”,我们就能分析出来。看到“蒹葭”,我们立刻就会想起《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人登高望远,渭水上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而诗人许浑正是江苏丹阳人,客居咸阳,所以,看到“蒹葭杨柳”,顿生愁绪,这一份愁,是对家乡的思念,是对家乡的愁思,自然是“乡愁”无疑。
所以,诗的首联,上半句叙事抒情,后半句写景释疑,可谓是“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紧承上句继续写景,但视线由远而近,云雾笼罩咸阳城边的磻溪,暮色苍茫,红日西沉,仿佛靠近寺阁而落。但蓦然之间,凉风突起,咸阳西楼立刻沐浴在凄风之中,看着看着,一场山雨就要到了。
我么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但这里的“情”,却又大小之分:小者为个人之情绪,卿卿我我,并非不可;但文学作品跨越千年,往往依靠的是背后隐含的家国甚至宇宙情怀。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唐宣宗虽然励精图治,在朝政上结束党争,抑制宦官,打击权贵,体恤百姓,减少赋税,选拔人才,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某些趋势不可阻挡,距离唐朝灭亡(公元907年,朱温代唐),也只有68年了!
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唐朝曾经兴旺发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最强的国家,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历经“安史之乱”“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日落西山”的境地。而作者,恰恰就通过种种迹象,看到了国家衰落的历史趋势——这就是文学作品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回到首联中的“愁”,我们不就得出了既有思乡之愁,更有家国之愁的结论吗?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继续写景,只是将镜头继续拉近,由于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请注意,“秦苑夕”“汉宫秋”又给予了眼前所见之境以厚重的历史之感——秦苑-汉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不是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苍茫感?不是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历史悲怆感?
而受到惊吓的飞鸟和鸣蝉,在大自然的风雨中仓皇逃窜,四处躲避,不就是王朝更替的时候,老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吗?
所以,首联中的“愁”,除了个体的思乡之愁,对国家的衰亡之愁,更有对老百姓生存状态的忧愁,可谓是“忧己、忧国、忧民”,这才叫做大情怀!
但忧愁归忧愁,历史的大势不可阻挡,也绝非个人可以更改,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说“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行人,指的是羁旅过客,诗人劝诫大家不要追寻历史,但其实,诗人自己,已经深陷历史的追寻和现实的愁苦之中,但是人自己很清楚,颓势难救,唯有渭水东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个“故国”,一个“流”字,将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令人伤感,促人反思。
总之,这一首诗,用云、日、风、雨四个自然景象,层层推进,以绿芜、黄叶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感慨,再通过“飞鸟”“鸣蝉”,展现对老百姓生存状态的担忧,可以说,开篇直抒胸臆,然后层层递进,,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与“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同一个时代。由于他工于律诗,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其实时代总是会投影到每个人的大脑,所以,盛唐气象,在晚唐是不可能看见的。不过,说起许浑,还有一段文坛佳话——许浑竟然和李白是亲戚!
信也不信?
听到道来!许浑是武则天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六世孙,而李白的原配夫人是许圉师的孙女,也就是说,李白是许浑的姑姥爷!这个世界很大,其实也很小。如果语文老师在讲这首诗的时候,把这些趣闻讲一讲,是不是能让诗歌教学更加有趣呢?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8/169625838010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