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撒兹勒和路西法(阿撒兹勒)

时间:2024-02-27 07:44:07 来源:互联网 编辑:鹰视狼顾

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怎样的恶魔

水瓶座:撒旦

撒旦只是一个名讳,他代表的是一个种族,符合敌人的都可以称之为撒旦。撒旦自由心性,不受束缚的个性和水瓶座很像。撒旦原为上帝所创神之一,因太过狂妄恶魔化想篡夺上帝之位被贬地狱。

双鱼座:利未安森

七宗罪中代表嫉妒的恶魔,他的形象是一只鲸鱼类的动物代表着梦幻;他是一众恶魔中处于中上游的恶魔嗜血心强。

白羊座:阿撒兹勒

阿撒兹勒为堕落天使中的首领,代表着强者的意思。他是撒旦大魔王之一,因爱背叛上帝而堕落的天使。

金牛座:玛门

玛门代表着贪婪之神金钱和财产,是人性阴暗面的体现,有着勾动人心贪欲自相残杀的能力。他是所有恶魔中最温厚的,因为他只在乎金钱带来的快乐,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钱更重要。

双子座:莫斯提马

双子座和莫斯提马一样处捣乱,容易留恋美好事物。莫斯提马最初和贝利尔一起来到地球时,因对地球女孩的留恋而受到神的惩罚。他在诺亚的洪水时期,统领了在大陆上的恶灵。

巨蟹座:阿斯蒙蒂斯

阿斯蒙蒂斯为了抢占自己喜爱的女孩,把自己的未婚夫杀掉并死守他认为的家。他是七宗罪中代表着好色的恶魔,他独占人类众多女子,并杀掉所有女子的丈夫。

狮子座:路西法

路西法他是众多天使中的天使长,因不满上帝的赐予,人类对神的赐予心生不满。后来就带着1/3的天使叛变,神见事情不妙就吩咐米迦勒迎战,米迦勒斩断了路西法的剑并砍伤他,彻底粉碎了路西法自认为的骄傲与傲慢最终被击败。路西法的实力和能力没人能够比肩,他是恶魔中最强的存在。

座:亚巴顿

亚巴顿是一个邪灵的名字或者是魔鬼本身。亚巴顿也曾经被当做死亡和毁灭的天使,无底坑的魔鬼,地下世界魔鬼的最高首领,等同于撒但,亚巴顿常常指启示录中的毁灭天使。

天秤座:别西卜

所罗门的著作中别西卜被乃刻划成巨大的苍蝇,所以也被称作“苍蝇王”。他在堕天使中的地位仅次于路西法。

天蝎座:彼列

他和天蝎座一样凶狠。彼列在堕落后还可以保留着天使高贵的外表,或许就是因为堕落不是他的本意,然而,在末日审判中,彼列期待着的场景没有出现,堕落后的天使并没有被重新召唤上天,将他们永远的打入了地狱,永远的以黑暗而存在,这显然和彼列与神当初的约定不同。于是,善良的天使终于被内心的失望和愤怒所撕裂!地狱的撒旦这才真正的诞生!

射手座:萨麦尔

传说中萨麦尔被视为天军之一,经常执行冷酷而具有毁灭性的任务,并与撒旦相提并论,为恶灵的首领。在犹太传说中,萨麦尔的最为重要的角色则是死亡天使。

摩羯座:度玛

创世纪中,度玛亦足以实玛利的四名儿子之一。度玛亦象征著死之沉默天使和死亡天使。除了这种阴暗面的认知之外,度玛被部份宗人士视为埃及守护者。耶路撒冷远郊火焚谷的恶魔首领。

《睡魔》、《康斯坦汀》与《魔鬼神探》的“路西法”有何异同?

尼尔盖曼的另一巨著《睡魔》,与他的作品《美国眾神》与《好预兆》一样,都改编為真人版影集。如果你看过这些小说或是影集,想必你很清楚,盖曼是一位对世界神话知之甚详的创作者,在他的笔下,满天神佛都有了全新的样貌,祂们与你在神话或宗教圣典裡认识的形象截然不同……但祂们的动机与行為却更贴近各自的个性。地狱之王路西法也是其中一个例子,祂在《睡魔》裡登场、也是影集《魔鬼神探》的主角,我们来讨论这两位截然不同……但其实是同一人的尼尔盖曼版路西法。

影集《睡魔》路西法。

请点开网飞上的《睡魔》影集,你会看到地狱之王路西法。这位由关朵琳克莉丝蒂 (Gwendoline Christie) 饰演的路西法,背后有著巨大的黑翼,配上一身纯白或火红长袍,看来气质高雅。她统领地狱群魔,喜怒不形於色,但看来在面对我们的主角梦之领主摩尔甫斯时,好像有点掩盖不住祂压抑已久的怒气。但连摩耳甫斯都要对她敬畏三分,表示祂可能是全宇宙除了上帝之外最强的存在,自己对祂没有十足的胜算。

影集《睡魔》路西法。

《睡魔》漫画裡,后来当摩耳甫斯要赴约与路西法一战时,这位孤僻又难搞得神上之神,竟然罕见地与祂的子民们一一告别——似乎这一去几乎是万事休矣。

漫画《睡魔》路西法。

请翻开尼尔盖曼编剧的《睡魔》漫画,你会看到不太一样的路西法。祂长得跟大卫鲍伊一模一样:男性、金髮、全身雪白似无体毛。看起来关朵琳完全是相反的改变方向——但关朵琳那金色卷髮倒是蛮传神的,令人想起宗教画裡的天使形象(呼应路西法光明使者的设定)。但是漫画版的路西法与影集版的最大差别,并不在於外型或性别,毕竟,地狱之王的外型与性别是流动的(漫画裡他也很快就不像大卫鲍伊了)。而漫画裡这位大卫鲍伊版路西法最特别之处在於……祂其实并不太像我们想象中的恶魔之王。

漫画《睡魔》路西法。

请点开所有剧中有「路西法」这个角色的影视作品,你会看到奸诈、狡猾、法力无边的邪恶之王路西法。当然神魔的超自然力量都大得超越凡人想像,但是,如果说路西是你见过最邪恶的个体,应该不会有人批评你想太多。能治理地狱所有恶魔、并且管理地狱裡的所有酷刑,路西法的邪恶理应高人一等。但是,在漫画《睡魔》裡,路西法事实上更像北欧神话裡的洛基:他城府深沉、诡计多端、总是充满算计。但是祂会想要让黑暗笼罩全宇宙、或是毁灭全人类吗?我们在漫画裡看不出来……那麼路西法究竟在盘算些什麼?

漫画《路西法》路西法。

我们在网飞影集《睡魔》第一季的结局裡,看到路西法又登场了,另一位恶魔领主阿撒兹勒 (Azazel) 来向路西法抱怨——在漫画裡,地狱是路西法、阿撒兹勒、别西卜 (Beelzebub) 三位领主共治,但在影集裡,看来路西法似乎是地狱唯一统治者。阿撒兹勒表示他已经联合其他领主(应為苍蝇王别西卜),决定一起对抗摩耳甫斯、发动地狱大军进攻梦境,只差路西法点头答应。而面对阿撒兹勒软硬兼施的提议,冷静的路西法似乎心有所感……祂要做一件「让上帝大发雷霆、摩尔甫斯跪地求饶」的大事。

漫画《睡魔》路西法。

在其他影视作品裡,路西法应该会率领恶魔一路攻破梦境、摧毁人间、然后真的打进上帝所在的「银之城」,完成地狱统治宇宙的伟业。但那不是尼尔盖曼会有兴趣的结局,也不是他笔下明显被家庭问题困扰的路西做出的举动:路西法以為自己曾经的逆天之举,是对天父体制的反叛,但祂最终才发现,这种反叛其实也是上帝计画裡的一小部份,而祂就此成為了污秽之地的领主,必须成為人类為恶的推託理由——人类要自甘堕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们可不需要路西法诱骗或拐上歪路……一个神為何要大费周章染黑小小的人类?

影集《睡魔》路西法与摩耳甫斯。

所以路西法最阴险的计谋,是「离家出走」,并且将地狱大门的钥匙交给摩耳甫斯,让这位梦之领主成為地狱的新主人。他要摆脱上帝无所不在的规划、无责任地抛弃祂给予儿子的责任(这会令父亲勃然大怒);然后让摩耳甫斯成為扛起整座地狱的新牺牲者,令祂必须面对地狱带来的种种纷扰(梦之领主会因此痛苦万分)。路西法丝毫没有进攻人世或梦境的想法,那对祂来说只是在自己肩膀上再添重担,这位终於学会任性的光明使者,决定落跑到人间……成為酒吧老板。

《魔鬼神探》路西法。

我们现在可以点开影集《魔鬼神探》了,你会看到成功翘班的路西法。这位由汤姆艾利斯饰演的路西法,有著永远刮不乾净的鬍渣(与大卫鲍伊截然不同)、还有著迷人的男性魅力(与关朵琳克莉斯蒂完全不同)。但是儘管《魔鬼神探》的路西法就是《睡魔》裡的路西法,而且你还能看到路西法的亲信麦泽金,但这部影集却切断了路西法与漫画之间的关联:他已经忘了摩耳甫斯,他甚至与人类女警探发展了恋情……在路西法自己的漫画连载《路西法》裡,并没有警探皓儿 (Chloe) 这个角色。

《魔鬼神探》路西法与皓儿。

我们先把时间倒退一点:在《康斯坦汀》裡我们也见到了路西法,是由彼得斯特曼 (Peter Stormare) 饰演。这位路西法看起来也不像鲍伊或是关朵琳,但重要的是,这位宛如俄国黑帮老大的路西法,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漫画《睡魔》裡的路西法设定。在祂凶狠的外表之下,带点淘气的个性(看到康斯坦汀将死的祂兴奋地拍拍小手、还故意不帮康斯坦汀点淤)。儘管这部电影裡的路西法看来确实很邪恶,但祂却提到了,「最近太忙……需要渡假」,更重要的是,祂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康斯坦汀,最终却被父亲抢走了。

《康斯坦汀》路西法(左)。

而魔改漫画的《魔鬼神探》也类似《康斯坦汀》,关注在路西法与上帝之间崩坏的父子关系——看起来真的很像传统的父子情仇家庭剧,路西法用纵情声色来掩盖祂对父亲的复杂情结,但这些人间的爱恨情仇,终究无法取代上帝这个最大的心结,祂不明瞭自己在上帝计画中扮演的角色,也跟漫画一样发现自己只是上帝的棋子。儘管《魔鬼神探》与漫画《路西法》和《睡魔》截然不同,变成了一部神怪刑侦剧集,但有趣的是,它却保留了尼尔盖曼最初為路西法设定的矛盾纠结。

《魔鬼神探》路西法。

随著《睡魔》第二季应该会发展漫画裡第三册《迷雾季节》的故事,摩耳甫斯必须要再次回到地狱,与路西法进行「最终之战」,而路西法也将告诉梦之领主他的落跑计画。依照影集版第一季,在剧情面大架构上忠实改编漫画原著的状况看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这一段路西法「出地狱记」的完整来龙去脉。路西法吐露心声的这一段剧情,是《迷雾季节》裡的高潮戏之一,尼尔盖曼用各种角度说服你,路西法内心的痛苦挣扎,与祂有多麼想要离开地狱。当然……这将会是关朵琳克莉斯蒂施展演技的大好机会。

影集《睡魔》路西法

尼尔盖曼又再一次成功地颠覆了神话角色,让万恶之首路西法,成為不想待在地狱的「前」地狱之王。听来似乎有点哗众取宠,但盖曼却让读过《睡魔》的读者,接受而且相信这样的剧情设计。「在地狱為王,好过在天堂為僕」是句可悲的谎话,因為被人决定成王或成僕,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哀。逃出地狱只是路西法掌控命运的第一步开始……也许《睡魔》影集会告诉我们祂的更多新计划?

steam上被称为单机神作的《以撒的结合》你真玩懂这款游戏了么?

长文警告!本文长度4076字,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以撒的结合》背后的故事,请耐心读下去。

大家好,这里是崔老板聊游戏,我是崔叔。

相信对独立游戏有些许了解的玩家们应该听说过《以撒的结合》,这是一款由Edmund McMillen,Florian Himsl 开发并发行的冒险RPG游戏,几个系列在steam上的好评率都稳在95%往上,七年来多个平台销量数百万以上,被不少玩家视为单机游戏的神作。

不过绝大部分人对《以撒的结合》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似乎很多主播在玩”的层面,其实《以撒的结合》玩法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控制“以撒”去收集并搭配各种道具来攻击怪物而已,所以大家估计很难理解这么一款小游戏为什么许多玩家通关几十次还要继续玩,甚至还自发给主人公“以撒”写自传。

这是因为《以撒的结合》不仅足够有毒,而且足够有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款快消的冒险小游戏,在看上去鬼畜搞笑无厘头的画风背后,《以撒的结合》其实蕴含着更多黑暗、负面、细思恐极的内容。

大约是有文化壁垒在,其实广大的中国玩家对于“以撒(Isaac)”这个词汇并不熟悉,而独立游戏神作《以撒的结合》(The Binding of Isaac),从字面意义上来说甚至可能被理解成带点颜色的游戏,毕竟Binding还有“捆绑”、“缠绕”之类听上去就有点(?)的含义,直译出来“捆绑以撒”就让人十分浮想联翩。

其实在以教/天主教/东正教为主流信仰的欧美文化圈里,“以撒”是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圣经》人物,普及程度相当于诸葛亮之于中国,德川家康之于日本。《圣经》里记载以撒是亚伯拉罕的独生子,是犹太人的列祖,一生平安顺遂,唯一一次翻车的遭遇就是被差点亲爹砍了——这就是著名典故“亚伯拉罕献以撒”,也是游戏《以撒的结合》的核心故事。

“亚伯拉罕献以撒”和燔祭——游戏的起源故事

说到《以撒的结合》这款游戏,就没法回避宗教(尤其是教)文化,这个游戏里有大量的道具都充满了宗教隐喻,甚至连游戏名里的“结合(Binding)”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其中第一层意义自然是“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件事情本身中的“捆绑(Binding)”元素(不要想歪!!!!),此处“捆绑(Binding)”指代的意思是献祭。

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圣经》最出名的几个典故之一,故事梗概是上帝为了试炼亚伯拉罕的信心,要求他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以撒杀掉,当做燔祭的祭物献给自己(虽然最后被上帝阻止了)。

对教或者犹太教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献燔祭意味着什么......燔祭是古代的以色列民与上帝沟通的一种仪式,有赎罪、赐福、求平安等含义。

一般是选用羔羊或者牛犊,先绑(出现了!捆绑play!)起来,后宰杀、剥皮、控掉血液、洗干净,并将尸体(?)切割成小块的肉,再将肉摆好放在祭坛上焚烧,全部经火烧成灰烬,象征着一切全然归给上帝。

燔祭可以说是一种连全尸都没有的死法,远比单纯的死亡献祭来的残忍的多。

当然亚伯拉罕并没有成功,因为就在他绑(Bind)了以撒并且准备亲手将自己儿子大卸八块的时候,上帝的使者阻止了他,《圣经》记载当时以撒被捆绑在祭坛上,非常平静地看着自己举着刀的亲爹,从头到尾没有过任何的反抗与不满。

这个残酷的故事有完美的结局,此后亚伯拉罕收获后世无数赞美,人们都夸他对上帝充满虔诚,而以撒也成为了“顺服”的代名词,父子俩流芳百世,皆大欢喜。

(“信心之父”亚伯拉罕)

似乎没有人关心那个绑在祭坛上被绑着的命悬一线的少年(《圣经》原文作“童子”),是否真的无恨无惧,无怨无悔。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亚伯拉罕决定听从上帝的话把以撒绑在祭坛上时,以撒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祭物了,因为后来亚伯拉罕献祭了一只羔羊代替活着的以撒——只有祭物可以代替祭物。而每一份燔祭都会在祭坛上烧为乌有,与祭坛融为一体。

虽然以撒并没有死,但是从这次捆绑之后,以撒就是一个与祭坛结合(Binding)了的、融为一体了的“活着的祭品”,和祭坛上的赎罪羊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祭坛上的羔羊代替代替以撒成为祭物)

而《以撒的结合》这个游戏,探讨的绝对不止宗教层面上的燔祭与捆绑,不然直接翻译成“捆绑以撒”或者“献(燔)祭以撒”就好,看上去还比较有爆点。

家庭暴力后遗症——如何将宗教故事影射到游戏上

如果将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个故事中的宗教成分剥离(其实不可能完全剥离),着眼于亚伯拉罕要将自己的儿子杀死剥皮切块烧死这件事情本身,并给故事赋予一个更为现代的背景的话,祭坛上的以撒就变成了当代美国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也就是《以撒的结合》中的以撒。

不难看出,经过各种家暴的以撒,他对这段经历“杀自己祭天”的认知不会是“上帝的考验”,而是“恐怖的家庭暴力”,而家暴也许正是“以撒的结合”这款游戏探索的更为深入且直观的部分。

因为《以撒的结合》游戏里,玩家虽然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去阅读故事(即使故事真假待定),但是却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感受以撒的感受,即玩家扮演其实是以撒本人。

在《以撒的结合》中,玩家可以很直白从每个关卡前的简笔画里看到以撒是如何被“妈妈”以“上帝之名”剥夺了他所有的兴趣爱好、尊严和健康,又是如何差点被“献祭”、被花式虐待。

而且与其他扮演游戏不同的是,《以撒的结合》在表现故事时采用了映射的方式,整个故事源于美国小男孩以撒本人的精神世界,这也使得玩家不仅能知(猜)道(到)以撒究竟经历了什么,还可以直观的察觉以撒心路历程的转变。

在反抗家暴的“妈妈”的道路上,以撒(以及所有的正常人)的心路历程只可能导向两种结果:要么心理素质变强,要么心态崩了,对应在游戏中就是“天使房”与“恶魔房”。两个房间都有道具帮助以撒战胜“妈妈”。

光伟正的天使房与假恶丑(?)的恶魔房当然不同,以撒可以无数次进入恶魔房,用生命换取恶魔之力来帮助自己对抗“妈妈”,与此同时以撒的形象也会变丑(相由心生?)。

但是进天使房就需要想很多办法了,比如献祭、吃圣餐等等,在教层面来说这些基本都是罪人回归上帝面前的“自我净化”的方式,而且开天使房的条件有很多,比如“不能进行过恶魔交易”之类,所以有机会进天使房的概率相对低得多。

其实这也是一种隐喻:经受过家庭暴力后,选择恨与罪恶是容易的,选择爱与善良却很艰难。玩家在玩游戏的时候虽然站在以撒的视角上,但却知道“天使房”的存在,也会为了成就感、猎奇等心态去寻找“天使房”,即使成功率不高。

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作为以撒本人——无论是《圣经》里的以撒还是面前的这个美国小男孩,他们对于天使房是否存在都不会晓得,也不知道哪一个无意举动就会让自己失去打开天使房的机会,一次滑坡就可能永远无法翻身,人生也不可能像游戏一样重来,而隔壁的恶魔房却可以进无数次,甚至可以说,“以撒”们面前的路其实只有一条,就是恶魔房。

从家暴这个行为发生起,以撒的命运就与罪恶永远的“捆绑”(Binding)了,只是游戏尚且有回旋的余地,现实中的以撒被捆绑的终点只有堕落的恶魔房与深渊。

宗教和宝箱——游戏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以撒的结合》有许许多多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依旧来自于宗教归属的问题。《以撒的结合》里每一个人物都出自于《圣经》,超过一半的道具在教或者是撒旦教里有特殊寓意,这也让教和撒旦教双方都分不清这游戏到底是在歌颂光伟正(天使房)的教,还是为假恶丑(恶魔房)的撒旦教背书.....

(阿撒兹勒,传说中的堕落天使,这货和教的关系就更复杂了)

不过,依笔者来看,《以撒的结合》中的宗教隐喻其实与宗教本身关系并不大——或者说,这些道具虽然源自宗教,但可能并不需要站在某个教派的立场上进行强行解读。甚至可以说很多道具本身就是教和撒旦教所共有的,不同的看待角度赋予这些道具不同的意义,在游戏里,他们都只是普及度比较高的素材而已。

(撒旦教的倒五芒星与倒十字架)

而撒旦教创立之初就是完(强)全(行)与教对立,教是十字架,撒旦教就干脆搞了个倒十字架(话说倒十字架是耶稣的门徒彼得赴死时的刑具,在教里没有什么不正当含义),这种过分强调的对立反而造就了奇特的现象:教的标识物,往往在撒旦教里也有对应的存在物或者刚好敌对的意义。两个宗教更多意味着以撒的两面,一正一恶共同构成了以撒本人。

(例如九尾鞭既是刑具,也是戒律教徒自我惩罚的道具)

这种对立宗教的奇妙统一在主人公以撒的身上表现的最明显的应该要数以撒的结局(胎衣篇)。END12中以撒在地狱战胜BOSS撒旦,却发现自己之前遇到的所有人全是自己精分出来的,于是他爬进箱子自闭。

而在END13里,以撒来到了天堂,但是最终BOSS却是以撒自己。当以撒打败自己后,在阅读《圣经》时却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才是最大的恶魔。

所以说,以撒同时象征着善与恶,明与暗,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他是一个矛盾体。就像这些意义对立却样式统一的道具一样。

然而矛盾就有和解的可能,或者说是以撒的结局就象征着矛盾的和解。其实在之前的剧情中就能看出来,以撒的精神状况并不稳定,对“妈妈”的很多回忆都是他自己精神世界自发的创造,许多“妈妈”虐待的内容是不可信的。可以说,以撒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孤立,即使是玩家们也看的云里雾里。

精神与现实一味的孤立带来的只有悲剧,《以撒的结合》里绝大部分的结局都是Bad End,有的结局里以撒拿到了绳子上吊自杀(卖耶稣的犹大也是吊死),有的是出现了以撒的寻人启事,有的是以撒被妈妈关进自闭箱,有的则是以撒自己爬回箱子闷死......而箱子中的所有人都是以撒自己精分出的人物,可以说箱子就是以撒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分割线。

(以撒的遗书)

只有在结局END14中,以撒没有回到自闭箱里。

笔者认为没有回到箱子的结局,也许是整个《以撒的结合》唯一一个HAPPY ENDING,放弃自杀的以撒最后靠在箱子旁边大哭,继续面对残忍的世界和精神状态未知(?)的“妈妈”。以撒此时不再是恶魔或天使,就像脱离了任何意义的倒十字架其实只是一个单纯的图案,以撒只是从牢固的精神环境中出来,开始面对现实的世界。

只有这个结局里,以撒完成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他才终于成为了他自己。就像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门口印的神的训诫一样:“人呐,认识你自己。”

尾声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在《以撒的结合》中看到必然是不同的角度。抛弃一切有关宗教、哲学、心理学的立场与看法,我们唯一能学到的方也许只有:不要让自己成为以撒的“妈妈”,每一个人都不应当变成“燔祭”。

感谢你的阅读,这里是崔老板聊游戏,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7/16962457793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