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尼德兰起义(欧陆风云4尼德兰)

时间:2024-02-19 08:18:54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行尸走肉

放弃欧陆!英国为什么以32万英镑,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

英法地理相邻,且同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国家文化。

法国崛起于欧洲大陆,陆权气息浓厚。英国则在英吉利海峡与北海的浪涛中塑造了自己的海洋文化。

英吉利海峡隔断了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的地理联系,但历史上的英国(英格兰)并非传统海洋国家,中世纪时,英王在欧洲大陆曾拥有庞大的领地。

直至17世纪以32万英镑的价格出售敦刻尔克,英国才彻底丧失了在欧陆最后的桥头堡。

如今敦刻尔克以每年近4000万吨的吞吐量,稳坐法国第三大港口之位。

▲敦刻尔克(红点处)位于英吉利海峡东北部

除了二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早在中世纪时,英法两国围绕着敦刻尔克写下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

英国为何要出售敦刻尔克这个重要的欧陆桥头堡?在英法关系史上,敦刻尔克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除了大撤退,这里还有很多故事

一、仇源——巴黎的金丝雀

英法两国的诞生,与4至6世纪席卷欧陆的民族大迁徙息息相关。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化为齑粉。大量曾被罗马人称之为“蛮族”的民族,纷纷在帝国的残躯上建立国家。

公元6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欧洲大陆上建立法兰克王国。通过扩张,法兰克发展成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日耳曼人的另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岛,在富庶的岛屿南部建立了7个国家(七国时代)。

▲法兰克王国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被时任国王分给三个儿子。分分合合中,东中西三个法兰克国家相继演变成如今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兰西。

地缘角力场上,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法兰克帝国后不久,不列颠岛上的威塞克斯扫平7国,建立了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七国一统

建立封建后,曾经不断袭扰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也感受到被别人骚扰的痛楚。来自北欧的维京人(日耳曼的一支)不断南下劫掠英格兰、西欧大陆沿海城镇。

为了安抚维京人,公元911年,西法兰克王国与维京人的一支——诺曼人签署条约,将该国西北部沿海地区封予诺曼人,建立诺曼底公国,诺曼人向西法兰克效忠。

诺曼底邻近英格兰,是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地缘跳板,这也给了诺曼底公爵染指英格兰的野心。

因为中央集权程度低,西法兰克只能控制首都附近地区,大多数土地归属不同等级的封建贵族管辖,如勃艮第公国、曼恩伯国等。

▲诺曼底公国邻近英格兰

收买诺曼人无法彻底解决维京人入侵的问题,西法兰克最北方的佛兰德伯国是维京人劫掠的重灾区。

为抵御维京人,公元960年,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三世在斯海尔德河南侧的一座渔村建立海岸城堡。

在排干的沼泽上,当地人修筑了一座教堂。此地使用荷兰语弗拉芒方言(18世纪后法国化),自此这座城市便被叫做敦刻尔克(Dunkirk,荷兰语“沙丘中的教堂”)。

公元987年,西法兰克国王死后无嗣,实力强大的法兰西公爵于格·卡佩被贵族们推选为国王,西法兰克变身法兰西。

11世纪法国的国土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卡佩王朝君主除了以巴黎为核心的地区(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其他绝大多数领地仍被地方贵族统治,卡佩君主妥妥的法兰西版“周天子”。

诸侯强藩出身的卡佩君主决定扩大国王的地盘,推进中央集权。在这一过程中,曾臣服法王的诺曼底公爵成为了集权的最大绊脚石。

公元1066年,国王身死无嗣的情况又出现在英格兰,诺曼底公爵威廉趁机率军跨过海峡,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入侵

英王与法王平起平坐,但英王却还有一个身份——法王的封臣诺曼底公爵,二者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

公元1154年,诺曼王朝绝嗣。作为征服者威廉的重外孙,法国安茹伯爵亨利借助血缘关系获得英格兰王位,是为亨利二世。

在获得英格兰王位前两年,亨利就通过联姻,获得了法国境内最大的公国封地——阿基坦公国。

且不论亨利二世统治的英格兰,仅其名下的在法国境内的诺曼底、安茹、阿基坦三处封地,领地面积就是法王领地的近5倍。

英格兰君主不仅是法王推行中央集权的拦路虎,甚至对法王的统治都产生了威胁。

▲法王实力弱于英王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英王想扩大在欧洲大陆的领地,法王则想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收回英王在法国的大片封地,双方斗的不可开交。

1214年,法王腓力二世以少胜多,在布汶击败了英格兰为首的反法联军。

这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战役后,英王在诺曼底、安茹的封地被法军占领,英王只能控制法国西部部分沿海地区。

两国仇怨并未就此终结,越来越多的法国藩侯国被卷入英法纷争。

▲藩国林立

敦刻尔克所在的佛兰德伯国是欧洲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亦是英格兰羊毛最主要的出口地。佛兰德的布鲁日、根特借助贸易蓬勃发展。英格兰亦在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1294年,英法战端再起。因为与英格兰的经贸联系,外加抵触法国王权的扩张,佛兰德选择与英格兰结盟共同对抗法军。

法军凭借强大军力,全面占领佛兰德。但在法军的高压统治下,佛兰德贵族掀起了反叛,在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击溃法军,但佛兰德的半独立地位并未保持太久。

1328年,腓力六世登上法国王位。同年佛兰德爆发农民起义,无力应付的佛兰德伯爵向自己的领主——法国国王求救。

法军压境,起义很快被平息,法王借此建立了对佛兰德的直接控制。

▲中世纪的欧洲商镇

法王削减了英格兰与佛兰德的羊毛贸易量。作为报复,英格兰国王下令禁止向佛兰德出口粮食和羊毛。

法王紧跟着下令切断了敦刻尔克等地与英格兰的商贸联系。

冲突继续升级,英格兰君主认为现任法王本是是王室旁支,因先王无嗣而得位。而自己是前任法王的外孙,因而对法国王位提出宣称。

为了恶心英格兰国王,1337年,法王下令收回英王在法国加斯科涅的领地。

加斯科涅是重要的红酒、铁器产地,考虑到此前英法在领地、王位、经济等领域的争端,忍无可忍的英王对法宣战——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英王的目标很明确,要夺回丢失的诺曼底、安茹等封地,甚至要占领巴黎,夺取法国王位。

1346年,英法军队会战于克雷西。英军的长弓发挥威力,击溃法军骑兵,随法军作战的敦刻尔克领主,也在战役中被英军弓箭手射杀。

▲英军的长弓严重杀伤了法军骑士

此后数十年,英法战战停停。

英军本来占据战场优势,随着法国占领区掀起大规模反英斗争,至1453年,英军丢失了加莱以外的全部在法领地。

无力再战的两国决定停战。法国人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加快了统一民族国家的构建。丧失大陆领地的英格兰则被迫将发展方向转向海洋。

▲百年战争

二、流转——群雄逐鹿

百年战争后,佛兰德与英格兰的羊毛贸易得以恢复,敦刻尔克等贸易港重现生机。14世纪末,敦刻尔克迎来了一次城市建设高潮,钟楼、防御工事相继建成,港口也得到扩建。

进入15世纪,佛兰德伯国原统治家族绝嗣。

通过联姻关系,半个世纪内,敦刻尔克几经转手,最后在1477年作为嫁妆,连同整个佛兰德伯国成为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的财产。

▲马克西米连与妻子勃艮第的玛丽

哈布斯堡家族的两支分别统治着奥地利和西班牙。1506年后,佛兰德作为内部财产经过转手成为西班牙的属地,自此摆脱了对法国国王的藩属地位。

经过百年战争的重新洗牌,英法两国也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到15世纪末,英格兰君主仍宣称拥有法国的领地,但他们已不将法国封地看作最主要的领地(仅剩的加莱港于1558年被法国收复),开始专注英格兰的发展建设。

英王扩大在邻近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影响力,强化在不列颠群岛的霸主地位。

▲16世纪的欧洲

法国的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不再是中看不中用的“巴黎的金丝雀”。

到16世纪中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法国四面出击,在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德意志和意大利扩张影响。

16世纪,佛兰德所在的整个尼德兰(即低地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都是西班牙的属地。当地发达的商业为西班牙提供了充足的财源。

为了榨取更多的财富,西班牙不断增加尼德兰的税赋。宗教改革后,尼德兰民众大都皈依新教,但西班牙奉行天主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肆意处决新教教徒。

1568年,尼德兰北部荷兰等省掀起了反抗西班牙的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敦刻尔克,但旋即被西班牙夺回。

为了切断起义者的财路,西班牙将敦刻尔克建成私掠船基地。西班牙私掠船自此出发,劫掠为起义者运送物资、售卖物产的商船。这批私掠者被称为Dunkirkers(敦刻尔克人)。

▲被私掠船围堵的荷兰商船(中)

当然,一切敌国的商船都受到西班牙私掠船“无差别照顾”。大量劫掠物资在敦刻尔克出售,敦刻尔克恶名在外,但城市经济也因私掠活动而加速发展。

1603年,一生未婚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以女王侄孙的身份继承英格兰王位,英格兰与苏格兰虽未合并,但融合进程已然开启。

▲詹姆士是女王的侄孙

到詹姆士之子查理一世在位时,因为国王与议会间的权力争夺,英国爆发内战。名将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了保王党,查理一世被俘虏并遭处决。

1649年,英国君主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核心的共和制。

英王被处决时,法国正处在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统治下,王权空前强大。法国四处扩张,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

相较于不断加强封建王权的法王路易十四,高呼革命,将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克伦威尔俨然是封建君主的“天然克星”,但是敦刻尔克却让路易十四与克伦威尔走到了一起。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

1648年,西班牙与尼德兰起义者结束了长达80年的战争,位于尼德兰北部的荷兰独立。

战后西班牙却没有裁撤敦刻尔克的劫掠基地,西班牙的私掠船仍在英吉利海峡劫掠英法等国商船。给倚重海洋贸易的英国造成严重损失。

克伦威尔亟需拔出家门口的这颗钉子,法国则希望彻底击败西班牙,夺取欧陆的陆权霸权,同时获得西班牙在南尼德兰(今比利时)的部分领地。

此时西班牙为了同法国争霸,支持法国国内的“投石党”叛乱,共同的利益追求让英法走到一起。

1657年,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达成协议,派遣6000陆军和一支舰队交予法国指挥,进攻南尼德兰。作为酬谢,敦刻尔克在战后将交由英国统治。

▲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右)

次年5月,英国舰队封锁了敦刻尔克。如此明显的进攻讯号被城内的西班牙守军忽视,他们认为英法联军会进攻南尼德兰重镇康布雷,对敦刻尔克只是佯攻。西班牙人只是打开水闸,将洪水灌入附近低地略作防御。

当1.5万英法联军扑向敦刻尔克时,城内的西班牙守军慌作一团,从海陆两面对城市发起进攻。

为了救援敦刻尔克,西班牙国王派出1.5万人驰援。为了加快行进速度,西班牙人甚至一门大炮都没带。

▲敦刻尔克之战

1658年,双方列阵敦刻尔克城外沙滩。与训练有素且有炮兵、海军支援的英法军队相比,西班牙军队更像是一支杂牌军。既有西班牙正规军,还有西班牙支持的英国保王党、德意志雇佣兵、法国投石党叛军等。

英法一方利用退潮,猛攻西军暴露的右翼,最终赢得战役胜利。此时,在其他战线上西班牙总体也处于劣势,西班牙被迫求和同法国签署《比利牛斯条约》。

法国通过条约获得了阿瓦尔、鲁西荣等近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国只收获了敦刻尔克及周边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英国拔除了家门口的额钉子,加莱丢失100年后,英国再度获得在欧洲大陆的桥头堡。

▲1658年的敦刻尔克

三、终章——见证历史的法兰西之地

敦刻尔克围城战结束2个月后,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去世,其子承袭护国公职位,但因为缺乏能力和威望,英国政坛陷入混乱。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后,王储查理流亡欧洲大陆,英国的动荡让他再次受到关注。

克伦威尔当政时的高压政策让英国民众的神经高度紧张,他们怀念起曾经的国王,保王党也在英国四处掀起叛乱。

在此背景下,1660年英国议会迎回查理(称查理二世),英国恢复君主制。

▲查理二世

流亡期间,查理二世尝尽心酸,甚至曾因没钱而被迫睡在树上。复辟后,查理二世吸纳了父亲统治的教训,不再和议会过度争权,而是选择纵情玩乐。贵族的斗鸡赛马、狂欢派对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英国占领敦刻尔克后,仍保留了当地的城市议会,除了西班牙劫掠船没有了,这座城市一切都没变。

1662年,查理二世批准将敦刻尔克以32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法国(当时一名英国农民的年收入约为12-15英镑)。

首先英国的发展重点不再是欧洲大陆,英国需要在保证本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海洋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当初克伦威尔要求获得敦刻尔克,也不是为英国谋取欧陆桥头堡,而是为了消灭以此为基地的西班牙私掠船。

其次,敦刻尔克的居民大都讲荷兰语或法语,英国文化在这里没有存在感,当地居民对英王的忠诚也值得商榷。

▲查理二世居住的怀特霍尔宫规模宏大

第三,出售敦刻尔克的收入除了流入英国国库外,还有一部分流进了查理二世的个人小金库,这笔钱对于生活奢侈的查理二世来说十分重要。

最后,敦刻尔克是克伦威尔的政治遗产,将其出售也表明查理二世与护国公划清界限,毕竟查理二世不可能去给杀父仇人歌功颂德。

事实上,查理二世将克伦威尔的头颅挂到威斯敏斯特宫顶数十年,后被卫兵偷走并流落欧洲数百年,直至1960年被剑桥大学购回。

▲威斯敏斯特宫

法国获得敦刻尔克后,迅速扩建了港口,修筑了可以同时容纳30艘战舰的船坞。

从港口通往海岸的河道亦被疏浚加固,除了港口旁的巨型城堡,河道两旁也先后修筑了6座堡垒。

法国在敦刻尔克的经营,使其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力迅速上升,这引起了英国的担忧。

1701年,欧洲各国因西班牙国王绝嗣而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王路易十四为了让波旁家族获得西班牙王位,不惜与英国、奥地利等国同时开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到1714年,筋疲力尽的参战各国签署《乌德勒支合约》波旁家族被允许入主西班牙,但不得与法国合并。在附属条款中,英国要求法国“拆除在敦刻尔克修建的城堡、防御工事、海军设施”。

敦刻尔克的法用设施拆除了,但当地又盘踞起一伙海盗。其中以让·巴尔、加滕耶尔姆夫妻为代表。他们在法王的支持下,仍不时地袭击英国商船。

直至1763年,随着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击败并丧失在北美的殖民地,法国才同意铲除敦刻尔克的海盗集团,使其不再具备威胁英国本土的能力。

但随着法国介入北美独立战争,在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巴黎和约》(1783年)中,法国再度获得了敦刻尔克军事化的权力。

▲北美英军

随着工业化曙光的出现,欧洲各大国的争端在19世纪愈演愈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制随后被推翻,拿破仑异军突起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为了遏制拿破仑帝国的扩张,维系欧洲均势。英国数度组织起反法联盟对法开战,但在拿破仑的军事打击下均告失败。无奈英国只得派出海军,对拿破仑控制的欧洲大陆实施封锁。

敦刻尔克此时已拥有近3万人口,是法国前十大港口,因而被英国皇家海军“重点照顾”。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敦刻尔克才解除封锁。

▲拿破仑帝国兴衰

17至19世纪,敦刻尔克几乎参与了法国的历次对外战争,见证了法国的崛起与拿破仑帝国的灭亡。19世纪,随着法国实力的削弱以及英法关系的缓和,敦刻尔克获得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期。

进入20世纪,敦刻尔克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战火的洗礼。

1915至1918年,德军与英法联军都被困在比利时-法国边境的堑壕战中动弹不得。大量华工通过敦刻尔克进入法国,支援协约国作战。

德军调用射程达50公里的“Lange Max”火炮轰击战线后方的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城内损毁严重,人口大量逃离,到一战结束时该城仅剩7000居民。

▲堑壕中的士兵

与一战相比,二战的经历更让敦刻尔克的名字写进了世界战史。1940年,再度崛起的德国发动了对法战争。

德军没有像一战时那样与英法联军在法比边境打阵地战。德国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地,突然出现在联军后方。

阵脚大乱的英法联军被德军击溃,为了不让部队遭受灭顶之灾,英国发起“发电机行动”,即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短短几天时间内就调动900余艘船只,将33.8万名军人运回英国,为盟军日后的保留了力量。

▲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几乎将敦刻尔克夷为平地,战后法国政府开始了城市重建,千年港口再度复兴,如今城市居民发展到近8万人。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周遭丰沛的资源储备,敦刻尔克发展成法国的钢铁工业中心,聚集了全法25%的钢铁产能,城郊的格拉沃利讷核电站更是法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除了原有的木材、金属出口,二战后的敦刻尔克还兴起了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18个码头组成的敦刻尔克港更以近4000万吨的年吞吐量稳坐法国第三大港的位置(2008年峰值为5700万吨)。

▲俯瞰敦刻尔克

穿越千年,敦刻尔克见证了法国中央集权的步履蹒跚;在对英羊毛贸易中崛起发展;体味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带给法国人的荣耀,更遭受了拿破仑帝国灭亡后的沉沦。

英国在这里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但敦刻尔克与英国在历史上的种种联系却无法被忘却。时至今日,敦刻尔克仍是英吉利海峡沿岸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海岸的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1994年,随着贯通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通车。从敦刻尔克向南40公里至加莱,由隧道法国一侧的末端站进入,不消半个小时就可到达英国一侧。

世界大战的战火让敦刻尔克的名字彪炳史册,硝烟散尽,这座千年大港仍保持着昂扬的发展势头,续写着新的城市故事。

▲敦刻尔克“私掠船长让·巴尔”雕塑

荷兰丨你不知道的国家冷知识

荷兰,我们通常以为的荷兰,其实是荷兰本土。荷兰王国除了荷兰,还有三个自治国,分别是阿鲁巴、库拉索、圣马丁。荷兰负责国防和外交,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自治。国土面积:41528 km²,人口:1740 万。

1、荷兰历史上合并比利时,建立尼德兰联合王国,1830年比利时发生起义,同年比利时正式独立。

2、臭名昭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是个公司,还具备国家的某些职能,能贸易能殖民、签条约。

3、其实有很多东印度公司,英国最早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二早建立的,他们是不同国家的,并非一家。

4、海上马车夫实力最强的时候,海上船只数量占全球总量的约75% 。后来先后被英法击败,海上不敌英国,欧陆不敌法国。

5、实力衰弱到一战二战都是直接中立国,问题是宣布中立了,还是要被打。

6、荷兰的国歌《威廉·凡·那叟》,是最古老的国歌。

7、提到荷兰很多人知道郁金香,其实郁金香原产地是中国古代的西域,以及土耳其一带。荷兰的郁金香就是从土耳其搞来的。

8、整个国家地势都比较低,本身大部分都是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假如海平面再上升1米,则其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国土会被淹没。

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人平均身高位列世界之最,即使是女生,平均都有172厘米。

10、特别爱骑自行车的国家,自行车保有量远超其人口数量,几乎每条路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人们普遍采用自行车代步。

11、公司联合利华,是一家荷兰和英国企业合并组成的公司。旗下的力士香皂,是在中国卖得最好的香皂品牌之一。

12、在荷兰的华裔非常多,现已成为荷兰第四大少数族裔。

13、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排名位列前10。经济上对国外市场依赖大,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

14、荷兰风车的作用主要是来加工东西,比如排水、碾谷物、锯木等,就是一个个加工坊。

15、荷兰的开放众所周知,红灯区是合法的。而且是特别能包容,最早同性恋合法的国家也是荷兰。对了,从荷兰独立出去的比利时,是第二个。

16、既然是开放,那大胆的艺术表现自然不会少。比如有一座人体博物馆,馆内是按照人体内部结构建造,游客会穿过身体的各个部分,当然了也包括人体的隐私部分(就不过多描述了)。

17、荷兰足球实力很强,曾三次进入到世界杯决赛,就是运气比较差,没有一次夺冠。

18、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文森特·梵高了,阿姆斯特丹建有梵高博物馆,藏了大概四分之一的梵高画作。

本文由 睡前情诗集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荷兰丨你不知道的国家冷知识

荷兰,我们通常以为的荷兰,其实是荷兰本土。荷兰王国除了荷兰,还有三个自治国,分别是阿鲁巴、库拉索、圣马丁。荷兰负责国防和外交,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自治。国土面积:41528 km²,人口:1740 万。

1、荷兰历史上合并比利时,建立尼德兰联合王国,1830年比利时发生起义,同年比利时正式独立。

2、臭名昭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是个公司,还具备国家的某些职能,能贸易能殖民、签条约。

3、其实有很多东印度公司,英国最早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二早建立的,他们是不同国家的,并非一家。

4、海上马车夫实力最强的时候,海上船只数量占全球总量的约75% 。后来先后被英法击败,海上不敌英国,欧陆不敌法国。

5、实力衰弱到一战二战都是直接中立国,问题是宣布中立了,还是要被打。

6、荷兰的国歌《威廉·凡·那叟》,是最古老的国歌。

7、提到荷兰很多人知道郁金香,其实郁金香原产地是中国古代的西域,以及土耳其一带。荷兰的郁金香就是从土耳其搞来的。

8、整个国家地势都比较低,本身大部分都是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假如海平面再上升1米,则其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国土会被淹没。

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人平均身高位列世界之最,即使是女生,平均都有172厘米。

10、特别爱骑自行车的国家,自行车保有量远超其人口数量,几乎每条路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人们普遍采用自行车代步。

11、公司联合利华,是一家荷兰和英国企业合并组成的公司。旗下的力士香皂,是在中国卖得最好的香皂品牌之一。

12、在荷兰的华裔非常多,现已成为荷兰第四大少数族裔。

13、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排名位列前10。经济上对国外市场依赖大,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

14、荷兰风车的作用主要是来加工东西,比如排水、碾谷物、锯木等,就是一个个加工坊。

15、荷兰的开放众所周知,红灯区是合法的。而且是特别能包容,最早同性恋合法的国家也是荷兰。对了,从荷兰独立出去的比利时,是第二个。

16、既然是开放,那大胆的艺术表现自然不会少。比如有一座人体博物馆,馆内是按照人体内部结构建造,游客会穿过身体的各个部分,当然了也包括人体的隐私部分(就不过多描述了)。

17、荷兰足球实力很强,曾三次进入到世界杯决赛,就是运气比较差,没有一次夺冠。

18、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文森特·梵高了,阿姆斯特丹建有梵高博物馆,藏了大概四分之一的梵高画作。

本文由 睡前情诗集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放弃欧陆!英国为什么以32万英镑,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

英法地理相邻,且同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国家文化。

法国崛起于欧洲大陆,陆权气息浓厚。英国则在英吉利海峡与北海的浪涛中塑造了自己的海洋文化。

英吉利海峡隔断了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的地理联系,但历史上的英国(英格兰)并非传统海洋国家,中世纪时,英王在欧洲大陆曾拥有庞大的领地。

直至17世纪以32万英镑的价格出售敦刻尔克,英国才彻底丧失了在欧陆最后的桥头堡。

如今敦刻尔克以每年近4000万吨的吞吐量,稳坐法国第三大港口之位。

▲敦刻尔克(红点处)位于英吉利海峡东北部

除了二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早在中世纪时,英法两国围绕着敦刻尔克写下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

英国为何要出售敦刻尔克这个重要的欧陆桥头堡?在英法关系史上,敦刻尔克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除了大撤退,这里还有很多故事

一、仇源——巴黎的金丝雀

英法两国的诞生,与4至6世纪席卷欧陆的民族大迁徙息息相关。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化为齑粉。大量曾被罗马人称之为“蛮族”的民族,纷纷在帝国的残躯上建立国家。

公元6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欧洲大陆上建立法兰克王国。通过扩张,法兰克发展成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日耳曼人的另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岛,在富庶的岛屿南部建立了7个国家(七国时代)。

▲法兰克王国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被时任国王分给三个儿子。分分合合中,东中西三个法兰克国家相继演变成如今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兰西。

地缘角力场上,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法兰克帝国后不久,不列颠岛上的威塞克斯扫平7国,建立了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七国一统

建立封建后,曾经不断袭扰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也感受到被别人骚扰的痛楚。来自北欧的维京人(日耳曼的一支)不断南下劫掠英格兰、西欧大陆沿海城镇。

为了安抚维京人,公元911年,西法兰克王国与维京人的一支——诺曼人签署条约,将该国西北部沿海地区封予诺曼人,建立诺曼底公国,诺曼人向西法兰克效忠。

诺曼底邻近英格兰,是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地缘跳板,这也给了诺曼底公爵染指英格兰的野心。

因为中央集权程度低,西法兰克只能控制首都附近地区,大多数土地归属不同等级的封建贵族管辖,如勃艮第公国、曼恩伯国等。

▲诺曼底公国邻近英格兰

收买诺曼人无法彻底解决维京人入侵的问题,西法兰克最北方的佛兰德伯国是维京人劫掠的重灾区。

为抵御维京人,公元960年,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三世在斯海尔德河南侧的一座渔村建立海岸城堡。

在排干的沼泽上,当地人修筑了一座教堂。此地使用荷兰语弗拉芒方言(18世纪后法国化),自此这座城市便被叫做敦刻尔克(Dunkirk,荷兰语“沙丘中的教堂”)。

公元987年,西法兰克国王死后无嗣,实力强大的法兰西公爵于格·卡佩被贵族们推选为国王,西法兰克变身法兰西。

11世纪法国的国土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卡佩王朝君主除了以巴黎为核心的地区(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其他绝大多数领地仍被地方贵族统治,卡佩君主妥妥的法兰西版“周天子”。

诸侯强藩出身的卡佩君主决定扩大国王的地盘,推进中央集权。在这一过程中,曾臣服法王的诺曼底公爵成为了集权的最大绊脚石。

公元1066年,国王身死无嗣的情况又出现在英格兰,诺曼底公爵威廉趁机率军跨过海峡,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入侵

英王与法王平起平坐,但英王却还有一个身份——法王的封臣诺曼底公爵,二者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

公元1154年,诺曼王朝绝嗣。作为征服者威廉的重外孙,法国安茹伯爵亨利借助血缘关系获得英格兰王位,是为亨利二世。

在获得英格兰王位前两年,亨利就通过联姻,获得了法国境内最大的公国封地——阿基坦公国。

且不论亨利二世统治的英格兰,仅其名下的在法国境内的诺曼底、安茹、阿基坦三处封地,领地面积就是法王领地的近5倍。

英格兰君主不仅是法王推行中央集权的拦路虎,甚至对法王的统治都产生了威胁。

▲法王实力弱于英王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英王想扩大在欧洲大陆的领地,法王则想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收回英王在法国的大片封地,双方斗的不可开交。

1214年,法王腓力二世以少胜多,在布汶击败了英格兰为首的反法联军。

这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战役后,英王在诺曼底、安茹的封地被法军占领,英王只能控制法国西部部分沿海地区。

两国仇怨并未就此终结,越来越多的法国藩侯国被卷入英法纷争。

▲藩国林立

敦刻尔克所在的佛兰德伯国是欧洲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亦是英格兰羊毛最主要的出口地。佛兰德的布鲁日、根特借助贸易蓬勃发展。英格兰亦在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1294年,英法战端再起。因为与英格兰的经贸联系,外加抵触法国王权的扩张,佛兰德选择与英格兰结盟共同对抗法军。

法军凭借强大军力,全面占领佛兰德。但在法军的高压统治下,佛兰德贵族掀起了反叛,在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击溃法军,但佛兰德的半独立地位并未保持太久。

1328年,腓力六世登上法国王位。同年佛兰德爆发农民起义,无力应付的佛兰德伯爵向自己的领主——法国国王求救。

法军压境,起义很快被平息,法王借此建立了对佛兰德的直接控制。

▲中世纪的欧洲商镇

法王削减了英格兰与佛兰德的羊毛贸易量。作为报复,英格兰国王下令禁止向佛兰德出口粮食和羊毛。

法王紧跟着下令切断了敦刻尔克等地与英格兰的商贸联系。

冲突继续升级,英格兰君主认为现任法王本是是王室旁支,因先王无嗣而得位。而自己是前任法王的外孙,因而对法国王位提出宣称。

为了恶心英格兰国王,1337年,法王下令收回英王在法国加斯科涅的领地。

加斯科涅是重要的红酒、铁器产地,考虑到此前英法在领地、王位、经济等领域的争端,忍无可忍的英王对法宣战——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英王的目标很明确,要夺回丢失的诺曼底、安茹等封地,甚至要占领巴黎,夺取法国王位。

1346年,英法军队会战于克雷西。英军的长弓发挥威力,击溃法军骑兵,随法军作战的敦刻尔克领主,也在战役中被英军弓箭手射杀。

▲英军的长弓严重杀伤了法军骑士

此后数十年,英法战战停停。

英军本来占据战场优势,随着法国占领区掀起大规模反英斗争,至1453年,英军丢失了加莱以外的全部在法领地。

无力再战的两国决定停战。法国人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加快了统一民族国家的构建。丧失大陆领地的英格兰则被迫将发展方向转向海洋。

▲百年战争

二、流转——群雄逐鹿

百年战争后,佛兰德与英格兰的羊毛贸易得以恢复,敦刻尔克等贸易港重现生机。14世纪末,敦刻尔克迎来了一次城市建设高潮,钟楼、防御工事相继建成,港口也得到扩建。

进入15世纪,佛兰德伯国原统治家族绝嗣。

通过联姻关系,半个世纪内,敦刻尔克几经转手,最后在1477年作为嫁妆,连同整个佛兰德伯国成为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的财产。

▲马克西米连与妻子勃艮第的玛丽

哈布斯堡家族的两支分别统治着奥地利和西班牙。1506年后,佛兰德作为内部财产经过转手成为西班牙的属地,自此摆脱了对法国国王的藩属地位。

经过百年战争的重新洗牌,英法两国也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到15世纪末,英格兰君主仍宣称拥有法国的领地,但他们已不将法国封地看作最主要的领地(仅剩的加莱港于1558年被法国收复),开始专注英格兰的发展建设。

英王扩大在邻近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影响力,强化在不列颠群岛的霸主地位。

▲16世纪的欧洲

法国的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不再是中看不中用的“巴黎的金丝雀”。

到16世纪中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法国四面出击,在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德意志和意大利扩张影响。

16世纪,佛兰德所在的整个尼德兰(即低地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都是西班牙的属地。当地发达的商业为西班牙提供了充足的财源。

为了榨取更多的财富,西班牙不断增加尼德兰的税赋。宗教改革后,尼德兰民众大都皈依新教,但西班牙奉行天主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肆意处决新教教徒。

1568年,尼德兰北部荷兰等省掀起了反抗西班牙的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敦刻尔克,但旋即被西班牙夺回。

为了切断起义者的财路,西班牙将敦刻尔克建成私掠船基地。西班牙私掠船自此出发,劫掠为起义者运送物资、售卖物产的商船。这批私掠者被称为Dunkirkers(敦刻尔克人)。

▲被私掠船围堵的荷兰商船(中)

当然,一切敌国的商船都受到西班牙私掠船“无差别照顾”。大量劫掠物资在敦刻尔克出售,敦刻尔克恶名在外,但城市经济也因私掠活动而加速发展。

1603年,一生未婚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以女王侄孙的身份继承英格兰王位,英格兰与苏格兰虽未合并,但融合进程已然开启。

▲詹姆士是女王的侄孙

到詹姆士之子查理一世在位时,因为国王与议会间的权力争夺,英国爆发内战。名将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了保王党,查理一世被俘虏并遭处决。

1649年,英国君主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核心的共和制。

英王被处决时,法国正处在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统治下,王权空前强大。法国四处扩张,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

相较于不断加强封建王权的法王路易十四,高呼革命,将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克伦威尔俨然是封建君主的“天然克星”,但是敦刻尔克却让路易十四与克伦威尔走到了一起。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

1648年,西班牙与尼德兰起义者结束了长达80年的战争,位于尼德兰北部的荷兰独立。

战后西班牙却没有裁撤敦刻尔克的劫掠基地,西班牙的私掠船仍在英吉利海峡劫掠英法等国商船。给倚重海洋贸易的英国造成严重损失。

克伦威尔亟需拔出家门口的这颗钉子,法国则希望彻底击败西班牙,夺取欧陆的陆权霸权,同时获得西班牙在南尼德兰(今比利时)的部分领地。

此时西班牙为了同法国争霸,支持法国国内的“投石党”叛乱,共同的利益追求让英法走到一起。

1657年,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达成协议,派遣6000陆军和一支舰队交予法国指挥,进攻南尼德兰。作为酬谢,敦刻尔克在战后将交由英国统治。

▲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右)

次年5月,英国舰队封锁了敦刻尔克。如此明显的进攻讯号被城内的西班牙守军忽视,他们认为英法联军会进攻南尼德兰重镇康布雷,对敦刻尔克只是佯攻。西班牙人只是打开水闸,将洪水灌入附近低地略作防御。

当1.5万英法联军扑向敦刻尔克时,城内的西班牙守军慌作一团,从海陆两面对城市发起进攻。

为了救援敦刻尔克,西班牙国王派出1.5万人驰援。为了加快行进速度,西班牙人甚至一门大炮都没带。

▲敦刻尔克之战

1658年,双方列阵敦刻尔克城外沙滩。与训练有素且有炮兵、海军支援的英法军队相比,西班牙军队更像是一支杂牌军。既有西班牙正规军,还有西班牙支持的英国保王党、德意志雇佣兵、法国投石党叛军等。

英法一方利用退潮,猛攻西军暴露的右翼,最终赢得战役胜利。此时,在其他战线上西班牙总体也处于劣势,西班牙被迫求和同法国签署《比利牛斯条约》。

法国通过条约获得了阿瓦尔、鲁西荣等近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国只收获了敦刻尔克及周边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英国拔除了家门口的额钉子,加莱丢失100年后,英国再度获得在欧洲大陆的桥头堡。

▲1658年的敦刻尔克

三、终章——见证历史的法兰西之地

敦刻尔克围城战结束2个月后,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去世,其子承袭护国公职位,但因为缺乏能力和威望,英国政坛陷入混乱。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后,王储查理流亡欧洲大陆,英国的动荡让他再次受到关注。

克伦威尔当政时的高压政策让英国民众的神经高度紧张,他们怀念起曾经的国王,保王党也在英国四处掀起叛乱。

在此背景下,1660年英国议会迎回查理(称查理二世),英国恢复君主制。

▲查理二世

流亡期间,查理二世尝尽心酸,甚至曾因没钱而被迫睡在树上。复辟后,查理二世吸纳了父亲统治的教训,不再和议会过度争权,而是选择纵情玩乐。贵族的斗鸡赛马、狂欢派对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英国占领敦刻尔克后,仍保留了当地的城市议会,除了西班牙劫掠船没有了,这座城市一切都没变。

1662年,查理二世批准将敦刻尔克以32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法国(当时一名英国农民的年收入约为12-15英镑)。

首先英国的发展重点不再是欧洲大陆,英国需要在保证本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海洋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当初克伦威尔要求获得敦刻尔克,也不是为英国谋取欧陆桥头堡,而是为了消灭以此为基地的西班牙私掠船。

其次,敦刻尔克的居民大都讲荷兰语或法语,英国文化在这里没有存在感,当地居民对英王的忠诚也值得商榷。

▲查理二世居住的怀特霍尔宫规模宏大

第三,出售敦刻尔克的收入除了流入英国国库外,还有一部分流进了查理二世的个人小金库,这笔钱对于生活奢侈的查理二世来说十分重要。

最后,敦刻尔克是克伦威尔的政治遗产,将其出售也表明查理二世与护国公划清界限,毕竟查理二世不可能去给杀父仇人歌功颂德。

事实上,查理二世将克伦威尔的头颅挂到威斯敏斯特宫顶数十年,后被卫兵偷走并流落欧洲数百年,直至1960年被剑桥大学购回。

▲威斯敏斯特宫

法国获得敦刻尔克后,迅速扩建了港口,修筑了可以同时容纳30艘战舰的船坞。

从港口通往海岸的河道亦被疏浚加固,除了港口旁的巨型城堡,河道两旁也先后修筑了6座堡垒。

法国在敦刻尔克的经营,使其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力迅速上升,这引起了英国的担忧。

1701年,欧洲各国因西班牙国王绝嗣而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王路易十四为了让波旁家族获得西班牙王位,不惜与英国、奥地利等国同时开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到1714年,筋疲力尽的参战各国签署《乌德勒支合约》波旁家族被允许入主西班牙,但不得与法国合并。在附属条款中,英国要求法国“拆除在敦刻尔克修建的城堡、防御工事、海军设施”。

敦刻尔克的法用设施拆除了,但当地又盘踞起一伙海盗。其中以让·巴尔、加滕耶尔姆夫妻为代表。他们在法王的支持下,仍不时地袭击英国商船。

直至1763年,随着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击败并丧失在北美的殖民地,法国才同意铲除敦刻尔克的海盗集团,使其不再具备威胁英国本土的能力。

但随着法国介入北美独立战争,在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巴黎和约》(1783年)中,法国再度获得了敦刻尔克军事化的权力。

▲北美英军

随着工业化曙光的出现,欧洲各大国的争端在19世纪愈演愈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制随后被推翻,拿破仑异军突起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为了遏制拿破仑帝国的扩张,维系欧洲均势。英国数度组织起反法联盟对法开战,但在拿破仑的军事打击下均告失败。无奈英国只得派出海军,对拿破仑控制的欧洲大陆实施封锁。

敦刻尔克此时已拥有近3万人口,是法国前十大港口,因而被英国皇家海军“重点照顾”。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敦刻尔克才解除封锁。

▲拿破仑帝国兴衰

17至19世纪,敦刻尔克几乎参与了法国的历次对外战争,见证了法国的崛起与拿破仑帝国的灭亡。19世纪,随着法国实力的削弱以及英法关系的缓和,敦刻尔克获得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期。

进入20世纪,敦刻尔克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战火的洗礼。

1915至1918年,德军与英法联军都被困在比利时-法国边境的堑壕战中动弹不得。大量华工通过敦刻尔克进入法国,支援协约国作战。

德军调用射程达50公里的“Lange Max”火炮轰击战线后方的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城内损毁严重,人口大量逃离,到一战结束时该城仅剩7000居民。

▲堑壕中的士兵

与一战相比,二战的经历更让敦刻尔克的名字写进了世界战史。1940年,再度崛起的德国发动了对法战争。

德军没有像一战时那样与英法联军在法比边境打阵地战。德国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地,突然出现在联军后方。

阵脚大乱的英法联军被德军击溃,为了不让部队遭受灭顶之灾,英国发起“发电机行动”,即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短短几天时间内就调动900余艘船只,将33.8万名军人运回英国,为盟军日后的保留了力量。

▲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几乎将敦刻尔克夷为平地,战后法国政府开始了城市重建,千年港口再度复兴,如今城市居民发展到近8万人。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周遭丰沛的资源储备,敦刻尔克发展成法国的钢铁工业中心,聚集了全法25%的钢铁产能,城郊的格拉沃利讷核电站更是法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除了原有的木材、金属出口,二战后的敦刻尔克还兴起了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18个码头组成的敦刻尔克港更以近4000万吨的年吞吐量稳坐法国第三大港的位置(2008年峰值为5700万吨)。

▲俯瞰敦刻尔克

穿越千年,敦刻尔克见证了法国中央集权的步履蹒跚;在对英羊毛贸易中崛起发展;体味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带给法国人的荣耀,更遭受了拿破仑帝国灭亡后的沉沦。

英国在这里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但敦刻尔克与英国在历史上的种种联系却无法被忘却。时至今日,敦刻尔克仍是英吉利海峡沿岸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海岸的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1994年,随着贯通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通车。从敦刻尔克向南40公里至加莱,由隧道法国一侧的末端站进入,不消半个小时就可到达英国一侧。

世界大战的战火让敦刻尔克的名字彪炳史册,硝烟散尽,这座千年大港仍保持着昂扬的发展势头,续写着新的城市故事。

▲敦刻尔克“私掠船长让·巴尔”雕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19/169624776649188.html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