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囤怎么去(海龙巢穴攻略)
四川海龙村:海龙的鳞片
“海龙凯歌”“中国沼气”是四川遂宁海龙村的醒目标识。这个安静的村庄因“海”而蓬勃,因“龙”而灵动,更是“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
站在海龙村美术馆楼顶的观景台上四处眺望,辽阔的村庄尽收眼底。它像大海一样漫延无边,又如彩画展开在苍穹之下。整个村庄的农田经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每一处都依季节和美学特征,种植着适宜生长的作物。一片青幽幽的油菜田里,数丛红色植物排列成硕大的五角星,也拼出了“海龙凯歌”的地标。
琴键似的红色小道蜿蜒到村中腹地。踩着红色石板,每踏一步,都像在奏响山村的旋律。道路一边是澄清的海龙湖,湖边花团锦簇,低矮的植被随微风摇曳。还有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太空舱”,那是游人夜宿的地方。拉开窗帘,青绿的湖水倒映着周边美景,倘若在这里安睡,夜里定有枕着星星和花香的浪漫。另一边的池塘里满是残荷,弯曲的茎秆被季节抽干水气,但我分明能感觉到,就在那些肥沃的泥巴里,一节节莲藕脆嫩鲜甜。
通过这条小道,走近公社大礼堂。原来,这条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出入海龙村卢家院子的主要道路。不光来学习沼气技术的团队要经过此路,卢世成、李清晏等技术人员也是踏着这条路,将沼气技术带去革命圣地延安,为当地节省柴煤做了重要贡献。
在海龙村的土地上,有中国第一口沼气池。如今,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沼气人家,了解沼气原理和沼气文化。
从远处看,海龙村的房屋都是青瓦白墙,与农田里的经济作物和谐统一。在近处打量,那些房屋仍保留着原始的内部构造,比如泥巴墙和条石地面。因年代久远,屋内的一些立柱和房梁已被虫蛀,大大小小的虫洞像无数只眼睛,见证着一个村子的日新月异。这就是村庄原有的样子,朴实里带着历史和记忆,保留着时代的温度。村中先辈怕是未曾想到,当年肩挑背扛、一砖一瓦搭建的老屋,能在新时代的繁荣背后熠熠生辉。而那些至今尚存的供销社、电影院、大食堂,则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古朴的老屋吃饭,木质八仙桌上有划痕,每一条纹路都仿佛是成长的记号。坐在宽宽的条凳上,举目往外,肥嫩的蔬菜在毛毛细雨中愈发莹亮。进入冬季,许多植物已经开始休眠,这个时候还能抵挡寒冷、破土而出的绿叶蔬菜,会在冷空气中凝结出非同一般的甘甜和清香。
我问饭店老板此间房屋是租来做生意的吗,他说都是自家的老房子,不用付房租,自己当厨子,有客做生意,无客做点农活,完全没有压力。屋后竹林有一处人工瀑布,那是将海龙湖水抽到山坡高处形成的。瀑布倾泻而下,再顺着花径沟渠回流到湖里。有山涧鸟鸣相伴,简单家常菜也令人心醉神怡。
另一家饭店屋外,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院坝喝茶闲谈,其中一人说:“哪想到农民还有这样的好日子!”这种新农村的安居生活,不正是《桃花源记》描写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吗?这是许多大城市的人一直向往的生活。
远一些的菜园里,太空蔬菜以惊人的体格刷新着人们对蔬菜的认知。普通蔬菜种子搭载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再次回到地面,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便形成太空蔬菜。它们生根发芽,被泥土和雨露滋养,吸收日月精华,逐渐长成,个头几乎是普通蔬菜的两倍。如果说海龙村是一条龙,那这片菜地就是龙身上最大的一块鳞片。而其他的每一块鳞片,都有独特的色彩和个性。这一块是长满小刺的仙人掌,那一块有灯笼样的火龙果,更不乏一垄垄白胖的萝卜……
离开海龙村,挥别山坡上整整齐齐的桃林、包裹紧实的青包菜,还有一片片油菜地。归途中,我的心一直没离开海龙村,感慨它盘踞在遂宁的一隅,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不断用新事物新经济模式替换闪亮的鳞片,在希望中谱写时代的凯歌。(作者:陈美桥;编辑:杨硕)
贵州旅游——海龙屯值得去吗?
旅行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了解自己的方式。当我们走出自己的国界,我们就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历史、风景和人情。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感受到很多美好的事物,那么贵州遵义海龙屯值得去吗?我们知道的是贵州遵义海龙屯是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海龙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
海龙屯遗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对全人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或自然遗产”。这些遗产包括了各种类型和形式,比如建筑、城市、景观、考古遗址、艺术品、传统、习俗等等。它们不仅代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和魅力,也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创造力和智慧。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海龙屯被考古专家发现,并于198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随后相继成立海龙屯文物管理所、海龙屯文物管理局,得到有效保护。1999年进行首次考古试掘,清理出三十六步、龙虎大道等历史遗迹。2001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正式的考古工作,直到2012年才姗姗来迟。根据考古专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发现海龙屯虽然地表建筑被毁,但是砖石结构为主的城墙、关隘、水牢、马道等遗迹却保持完整,十分幸运。
海龙屯位于今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南距遵义市老城区16公里(直线距离),建于大娄山东支的龙岩山山巅。海龙屯是播州杨氏土司在其统治核心区域设立的山地防御城堡,与位于湘江西岸平原地带的播州宣慰司治所(今遵义老城区)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是杨氏第十五世土官杨文与南宋中央朝廷修建的西南山城防御体系的一道重要防线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前后,海龙屯在宋代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海龙屯大量建筑毁于平播战火,此后便已遗址状态保存至今。
海龙屯是很值得去的,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人类文明的美丽和智慧,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故事,当我们走进这座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城堡,依旧能遥想这座历经七百年土司王国创造的繁华与威严。虽然经历来战争的摧残,但是骨架仍存,雄风仍在。在那些残垣断壁、砖屑瓦砾深处,还有许多或凄美悲壮,或百转千回的故事,在岁月里悄悄沉淀。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是它们也都有着一些共同的主题和价值,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创新的渴望等等。这些主题和价值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和理想,它们超越了国界和时代,连接了不同的文化和人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16/16962513926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