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堡2凹坑中的房子密码ps1(地下城堡2凹坑中的房子密码)

时间:2024-02-11 00:11:07 来源:网络 编辑:往事如风

你真的看懂哥特式情节剧《魅影缝匠》了么?|特冷门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新片《魅影缝匠》,也是近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部影片,尤其是,这还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息影前的最后一部电影。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场景主要在一幢别墅内展开。裁缝雷诺兹和姐姐希利奥是富人阶层的高端时装设计师。一个不起眼的年轻女子阿尔玛走进了雷诺兹的生活,在他那座幽闭的宅邸中成为其模特和新缪斯。

电影是关于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不过被套在了哥特情节剧的框架中。

所以,要想深层次理解《魅影缝匠》,首先,还是要了解一下哥特情节剧。

《魅影缝匠》

导演自己也承认,他受到了以希区柯克作品《蝴蝶梦》为代表的哥特情节剧的影响。或者,我们可以首先熟悉下什么叫情节剧:

情节剧呢,是一种以情节为特征的戏剧类电影,其特点是迎合观众的情感。它们通常取决于刻板的角色发展、互动和高度情绪化的主题,往往使用情节来处理人类情感危机、失败的爱情或友情、紧张的家庭状况、悲剧、疾病等等。

40年代,英国和美国拍摄了大量情节剧,受到观众的欢迎。

50年代,拍情节剧的高手是美国导演道格拉斯·瑟克,他的《断肠弦歌》《春风秋雨》《深锁春光一院愁》《苦雨恋春风》《碧海青天夜夜心》《天老地荒不了情》听名字就很“情节剧”了,对女性观众产生了影响。

《深锁春光一院愁》

70年代,受瑟克深远影响的是德国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 》《卡斯特婆婆升天记》《四季商人》等就是使用情节来处理种族主义、性取向、年龄差等问题。

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也受瑟克很大的影响,《远离天堂》《卡罗尔》尤其明显,前者就是对瑟克式情节剧的忠实改编与升华。华语片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琼瑶阿姨的影视剧,还有“二林二秦”早期主演的那些电影。

《远离天堂》

哥特式情节剧则是情节剧的一个分支(哥特式小说来自英国的文学流派),流行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英国,超自然元素不一定存在,但可怕的、不祥的、神秘的气氛总是存在的——家通常被设定为主要的舞台,成为恐怖的场所,在家庭生活中上演着压抑的故事,家庭中总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魅影缝匠》

罗杰·科尔曼的爱伦坡电影都是典型的哥特式情节剧,出自《陷坑与钟摆》

这个家庭往往是偏古老的哥特式风格,餐桌上会摆着很多燃烧的蜡烛,室外多是雾气弥漫的街道,街上会有煤气灯。主题往往涉及爱、内疚、背叛或死亡等,往往以悲剧收场。心理和情感方面,还要依赖于弗洛伊德式的心理问题。

到40年代,由于黑的出现和对悬疑片中心理作用的强调,哥特式情节剧俨然更成为一种古典式的恰当表现(有别于以当代时装片为主的“黑”),在电影中以家庭剧和心理剧的新姿态出现,最早的例子就是威廉·惠勒的《呼啸山庄》(1939)和希区柯克的《蝴蝶梦》(1940)。

《蝴蝶梦》

在《蝴蝶梦》等哥特式情节剧里,通常是以女性为主角,她会邂逅一个富有、优雅的中年男士,围绕一段陷入困境的浪漫关系或家庭展开。

《蝴蝶梦》的原名叫“瑞贝卡”,是片中曼德利庄园的男主人德文特已故的妻子的名字,而瑞贝卡这个人物并没有具象的出现,但她所产生的影响贯穿始终,可以说是一个看不见的“灵魂”,这种作用被希区柯克称之为“麦古芬”(McGuffin),在他的很多电影中都有运用。

“黑暗的家族继承”也是哥特式情节剧的一个母体,在《魅影缝匠》中,雷诺兹和希利奥的家族事业是继承自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母亲与《蝴蝶梦》中的“瑞贝卡”的作用差不多。

房间中他母亲的照片

雷诺兹的世界里似乎存在着与他母亲的某种联系,他母亲死后,他成为一个情感上残疾、有轻度自闭的男人(这一点,也有对希区柯克作品《惊魂记》的参考)。

就像他和姐姐对彼此奇怪的依恋一样,他们对彼此缺点的理解完全是死板的。阿尔玛的到来,代表着他母爱的重生。她照顾他,他顺从她,像孩子一样。

很有趣的一点,阿尔玛(Alma)这个名字正是《蝴蝶梦》导演希区柯克妻子Alma Reville的名字。而男主角的名字叫做雷诺兹·伍德考克(Woodcock),后四个字母和希区柯克(Hitchcock)后四个字母一样。并且,雷诺兹姐姐的造型,几乎是按照《蝴蝶梦》中的腹黑女管家设计的,发型、打扮和表情几乎雷同。这些肯定是有意设计的点。

《蝴蝶梦》

《魅影缝匠》

《蝴蝶梦》这个女仆,其实影响了很多哥特式情节剧的人物,比如《螺旋梯》(哑女惊魂记,1947)中的女仆。

《螺旋梯》

而雷诺兹的设定呢,则像是《蝴蝶梦》里的德温特先生和《仆人》中的主子托尼的结合。

《蝴蝶梦》

《仆人》

随手补充点希区柯克电影对《魅影缝匠》的影响:

《捉贼记》

《魅影缝匠》

《惊魂记》

《魅影缝匠》

《深闺疑云》

《魅影缝匠》

还有希区柯克擅长将谋杀与食物进行关联,将爱情戏拍的像谋杀。这些在《魅影缝匠》里都可以发现:

《魅影缝匠》

好,再回到哥特式情节剧的话题上来。

它们的故事母体可以说是源自于童话传说《蓝胡子》和《美女和野兽》——天真的女人发现与他们结婚的丈夫其实是一个怪物。

蓝胡子的传说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情节剧,城堡里有个房间的门绝对不可以打开。当然,最终门都会打开。

童话书里的是小女儿,几部电影改编都将女儿的身份改成了新婚妻子,好奇心总是驱使她去打开那个房间,发现里面不可告人的秘密。

《蓝胡子》1972版

《煤气灯下》

冯远征和梅婷主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故事和情感的主题上是符合的,只是它的外观没有处理成“哥特式”。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魅影缝匠》并没有将雷诺兹塑造成一个反派,但是在影片伊始,确实让他变得性情古怪,坚持己见,不喜欢任何事,似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之后,这个男人变得脆弱,无法爱与被爱。阿尔玛意识到,她必须以母亲的姿态去“控制”他,她具备了一种力量。

《魅影缝匠》

最后,雷诺兹像孩子或宠物一样躺在阿尔玛的腿上,电影突然变成了一个离奇的爱情故事。

不过,这是阿尔玛讲述着的故事,观众不知道她是否离开了这座宅邸,但可以推测雷诺兹已经死去,或她已经离开了。《蝴蝶梦》也是以女主角“我”作为开场旁白,引出故事的。

《不速之客》

蒂姆·波顿的《黑暗阴影》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猩红山峰》同样属于哥特式情节剧,只不过它们都是超自然元素的。

《猩红山峰》

超自然元素的哥特式情节剧古来有之,比如路易斯·艾伦的《不速之客》(1944)、杰克·克莱顿的《无辜的人》(1961)和罗杰·科尔曼的爱伦坡电影。

《无辜的人》

又或是介于超自然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电影,如布莱恩·福布斯的《雨天下的迎神会》(1964)等。

《雨天下的迎神会》

记得吉尔莫·德尔·托罗拍摄《猩红山峰》的时候,就说过他最喜欢的一部哥特式情节剧是弗里茨·朗执导的《门后的秘密》(1947)。

这部电影其实情节有些造作,而且难以置信,有些造作,不过它融合了《蝴蝶梦》和《蓝胡子》的成功元素,属于很投机取巧的哥特式情节剧。

《门后的秘密》

好的,对哥特式情节剧的科普就到这里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不知道对你们理解《魅影缝匠》会有什么新的启发呢?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把上面提到过的几部片子找来看看,直观的感受下“哥特式情节剧”的魅力。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11/169626104511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