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日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时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历法。
干,指天干,有十个字,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支,指地支,有十二个字,子、丑、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干支就是天干+地支,比如辛丑年(近似阳历2021年),辛是天干,丑是地支,又比如壬寅年(近似阳历2022年),壬是天干,寅是地支。
纪年的干支一共有60个,称为六十甲子(图1)。组合方法是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甲子、乙丑、丙寅······因为地支比天干多两个,所以地支剩下戌、亥,它俩连同新一轮的地支再和新一轮的天干相配,这次地支又剩下申、酉、戌、亥(图2)······就这样匹配下去,直到天干、地支刚好都是最后一位配成癸亥而结束,之后又回到甲子进行循环,周而复始,最终共配成了60个干支,所以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是一个纪年的循环周期。
图1 六十甲子表
图2 组合方法
熟记天干地支以后,知道某年的干支,就能推算去年或明年的干支。比如壬寅年(近似阳历2022年),根据天干可知壬前一位是辛,根据地支可知寅前一位是丑,所以去年就是辛丑年。明年就是壬、寅的后一位,也就是癸卯年。推算月、日、时同理。(本文作者是阅读甲乙)
干支不仅可以纪年,还可以纪月、纪日、纪时
(一)纪月
纪月用的也是六十甲子,每月用一个干支表示,十二个月份对应的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在变化,具体可以查看万年历。
一月寅月、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
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亥月、十一月子月、十二月丑月。
上面的一月、二月等虽然近似农历月份,但两者不同。因为干支纪月是根据节气划分的,比如以立春为一月的开始,以惊蛰为二月的开始,这和农历月份是有一定出入的。举例说明,2022年的农历二月,基本就是癸卯月,不过两者前后是有几天差别的。
(二)纪日
纪日用的也是六十甲子,每日用一个干支表示,按顺序不断循环至今,比如阳历2022年3月30日,就是壬寅年、癸卯月、壬午日。壬后一位是癸、午后一位是未,所以明天31日就是癸未日。壬前一位是辛、午前一位是巳,所以昨天29日就是辛巳日。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是可以知道千万年后或千万年前某天的干支的。
(三)纪时
纪时用的也是六十甲子,不过这里的时指的是古代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等于24小时,一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每个时辰用一个干支表示,十二时辰对应的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在变化,具体可以查看万年历。
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至此,再看一下阳历2022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廿八)11时30分,就是壬寅年、癸卯月、壬午日、丙午时,应该可以看懂其中原理了。(阅读甲乙|2022-04|专注国学文化的研究分享)
数字、十干、干支、韵目,这些中国古代纪日方法,你了解多少?
数字纪日
数字纪日是我们今天行用的纪日法,其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确言,但是大体可以推测是很早的。《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的生日时说:“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时期可能已行用数字纪日方法。
在汉代的文献及碑刻材料中,有很多数字纪日的例子,如《史记•三王世家》:“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东汉《帝尧碑》:“熹平四年十二月十日癸卯立。” 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二号汉墓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简端也用数字纪日。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字纪日法,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呢!
十干纪日
十干纪日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天干纪日的方法。它出现的很早,大约在夏代已经开始使用,但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资料作为确证。原始社会到夏代间“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十干纪日的起源。《左传》鲁昭公五年记载卜楚丘的话说“日之数十”,晋代杜预注“甲至癸”。这里的“甲至癸”,是使用十干纪日的确证。
十干纪日在我们今天的遗存,是“旬”这一纪时单位。《说文》:“旬,遍也。”“旬”字本义,就是十干纪日由甲日至癸日循环一周。我们今天用“上旬”“中旬”和“下旬”将一月三分,大体仍依一旬十日。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是在十干纪日基础上产生的,它将十干与十二支相配,从甲子开始,直到癸亥,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日方法在殷代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这从甲骨文提供的实物资料便可知道。如金祖同编《殷契遗珠》846:“丙辰卜,品贞:禘于岳。”又《甲骨文合集》8155:“庚子卜,宾贞:王往林。”还有甲骨上刻着干支表。这种干支表分为两种,一种是三旬式,从“甲子”至“癸巳”;一种是六旬式,从“甲子”至“癸亥”。它们大都不是用来记录占卜日期的,而可能是用来检查记录占卜日期所用干支正误的。
用干支纪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六十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为十干纪日周期的六倍,更便于使用。可以推想,从殷始,干支纪日应已不间断地连续使用。但是由于殷至西周时期文献缺乏,纪时资料残缺,所以目前尚难贯通后世与殷代之间的纪日干支。今天,由沿续至今的干支纪日向上逆推,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据《春秋·鲁隐公三年》记载:“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据科学计算,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确在鲁隐公三年殷历(建丑)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从这时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
干支纪日虽可周而复始地连续使用,但它在每月中所表示的具体日期却无法使人一看便知,为使用带来不便。而数字纪日通过直观即可知道具体日期,在社会生活中比干支纪日更便实用。中国古代,数字纪日与干支纪日两种纪日方法长期并行,在社会生活中或用干支,或用数字,或二者并用;而史家写史,却始终坚持使用干支纪日。直至清朝灭亡,干支纪日被宣布废止,才被数字纪日所取代。
韵目纪日
韵目纪日是取平水韵的韵目用字指代一个月中的各日。需要注意的是,公历大月有三十一日,无韵目用字指代,则另外取用 “世”“引”二字。
韵目纪日法出现于清代后期,最初使用于中文电报纪日。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陈夔龙致内阁电》:“据宣化黄镇电称,派驻库伦之杨管带振烈真电禀‘库独立,全营拔回’等语,特闻。龙。元。”元,是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三韵的韵目用字,这里用来指代该月的十三日。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使用韵目纪日法表示。如1927年5月21日,湖南长沙驻军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率所部残杀员和工农群众。二十一日的韵目纪日用字有“马”,史称“马日事变”。来源:文汇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10/169626163012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