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地图高清版(西域地图)
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如何分解车师等国的?
#暑期创作大赛#
公元前68年,匈奴壶衍鞮单于郁郁而死,其同母弟虚闾权渠即位,是为虚闾权渠单于。
匈奴的王后称为“颛渠阏氏”,首位妃嫔称为“大阏氏”,两个称呼可能是同一人。这次兄终弟及,虚闾权渠单于也要娶其兄壶衍鞮单于的颛渠阏氏。但虚闾权渠单于不好这口,改立右大将的女儿为大阏氏。颛渠阏氏的父亲是左大且渠,从此与虚闾权渠单于不和。
匈奴无力侵扰汉塞,虚闾权渠单于知道必须休养生息,于是想和汉朝和亲。左大且渠当然不会让单于发展壮大,便和呼卢訾王,各率一万骑南下。
大将军霍光死前不久,令边塞骑兵驻扎在要害地方,又派五千骑兵分三路出塞,风驰电掣,掳获数十匈奴人。饥肠辘辘的匈奴大军畏缩不前,有三骑更是当了逃兵,整支军队成了惊弓之鸟,左大且渠只好撤兵。
这一年匈奴闹饥荒,牛羊战马损失十之六七,到了析骨而炊的程度。于是大部落搜刮小部落,小部落抢掠牧民,牧民只能狡兔三窟带着家眷到处躲藏。
秋高马肥之际,匈奴无力南下,左地多个部落之间混战起来,西嗕王率数千族众驱赶牛羊向东躲避,在匈奴与鲜卑势力结合部的瓯脱地区,遭到鲜卑人重创,损失惨重,只好率残部南下投降汉朝。
这年秋天,西域那边也发生了大事。
三年前汉朝与乌孙合击匈奴,车师王派人到长安请罪。匈奴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派人到车师,要求车师送世子军宿为质。军宿的母亲是焉耆公主,焉耆比车师强得多,他便逃到焉耆,求外祖父庇护。
老车师王无奈,又改立乌贵为世子,并让其娶一位匈奴贵族女子。很快老车师王去世,乌贵即位,立即与匈奴结盟,引导匈奴骑兵拦截汉使,断绝汉朝的丝路北道。
那时霍光还在世,遣范明友的心腹校尉(军职四品)司马憙率军一千五百,带数千免刑罪人,前往西域渠犁屯田,预备积贮米谷,准备往攻车师。为了监督司马憙,宣帝以侍郎(官职十品)郑吉为监军。郑吉是会稽人,从军为底层士卒,数次来到西域,虽官不大,但熟悉西域各国环境与民风。
霍光去世这年秋收之后,司马憙发兵一千五百,加上西域各国之兵万余人,共击车师,攻破其都城交河城。车师王乌贵逃到北部的石城,求救于匈奴,可以虚闾权渠单于位置不稳,根本无暇来救。
乌贵只好打劫了几个依附匈奴小部落金附、小蒲类,作为投名状,投降汉朝。
司马憙将车师王妻儿送往长安,留一名小军官率二十人留守,再派三百民夫在车师屯田,便率部开拔回渠犁。
公元前67年,霍光去世一年,虚闾权渠单于遣左大将率领万余骑攻击车师,司马憙再次尽起一千五百骑北上救护。但是匈奴骑兵多,汉军只得退入交河城中固守。
交河城在一块河流冲刷而成的台地上,匈奴攻打数日不能登上台地,只得退去。左大将临去之时,在台地下对郑吉喊话道:“此地为单于所必争,万不容汉兵在此耕种。”
左大将退兵后,虚闾权渠单于和右贤王轮番派兵,常有数千匈奴骑兵在车师往来梭巡,不许汉兵耕种。车师王乌贵不堪其扰,率兵西逃至乌孙境内躲避战火。
为解车师之困,宣帝命长罗侯常惠率领张掖、酒泉二处骑兵共计一万,往迎司马憙。
常惠领兵出张掖之北千余里,一路扬威耀武,虚张声势,匈奴则闻风退去。
常惠来到车师,将车师国人民尽数移往渠犁,然后立身在焉耆的原太子军宿为车师王。这样做无疑大幅削弱车师,再不能对汉朝形成威胁。
此时宣帝已经开始全面对付霍氏家族,常惠还有一个任务,便是架空司马憙,削霍光女婿范明友的兵权。常惠把司马憙带回了长安,此人很快失势,消失在史书中。宣帝的亲信郑吉则因功擢升为卫司马(军职五品),护鄯善以西也就是丝路南道。
不久匈奴右地来了一个人物先贤掸,他是胭脂左贤王之子,父亲死前不久率军从左地来到右地接任日逐王。匈奴有左右日逐王的称号,但一般只有右地才置此王位,掌管西域军事。这些年匈奴在西域节节败退,日逐王往往损兵折将,并不是个好差事。
日逐王先贤掸来到右地,立车师王军宿的兄弟兜莫为车师王,地方在博格达山北麓靠近匈奴右地。兜莫的车师国称车师后国,军宿所在是车师前国,两国势同水火。
无论汉朝还是匈奴,都发现一分为二的车师,更符合双方利益,汉匈各控制一国,也避免了双方正面冲突。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汉朝与匈奴再次将南北两个车师解体,车师实际上一分为五:车师前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在博格达山以南,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在博格达山以北。
日逐王先贤掸很务实,他意识到越过博格达山南下,很难与汉朝争锋,匈奴的经营重点转为天山以北,对这一带的王国采取了切割战术。
距匈奴右部最近的是位于北天山与巴里坤山之间的蒲类国,属乌孙系,日逐王将其一分为二:蒲类前国和蒲类后国,蒲类后国迁居到博格达山北麓。蒲类前国有325户,2032人,控弦799骑。蒲类后国有100户,1070人,控弦334骑。
距离匈奴较近的还有博格达山西北麓的卑陆国,也属乌孙系,日逐王将其一分为二:卑陆前国和卑陆后国。卑陆前国有227户,1387人,控弦422骑。卑陆后国有462户,1137人,控弦350骑。
再往东是位于博格达山与依连哈比尔尕 [gǎ]山之间的且弥国,也属乌孙系,日逐王将其一分为二:且弥前国和且弥后国。且弥前国有191户,1948人,控弦572骑。且弥后国有332户,1926人,控弦738骑。
此外博格达山北麓月氏系的郁立师,有190户,1445人,控弦331骑;匈奴系的单桓有27户,194人,控弦45骑;匈奴系的劫国有99户,500人,控弦115骑;匈奴系的乌贪訾离有41户,231人,控弦57骑。
经日逐王先贤掸一番操作,天山东部北麓,小国林立。先贤掸的实力也与日俱增,他和右贤王的关系也逐渐紧张,最终势不两立。
22张地图快速看汉朝历史(西汉和东汉)
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是继秦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且和唐朝一向并称“强汉盛唐”。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从公元前202年开始,公元220年结束,去掉中间王莽篡汉的15年,汉朝一共享国407年。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大汉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秦末天下大乱,义旗遍地,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和巴蜀。刘邦的封地在当时属于偏僻之地,对外交通不便,远不如中原富庶。刘邦立足汉中,苦心经营巴蜀,最终和项羽争夺天下,即楚汉争霸。
交战的楚汉双方在荥阳一线战况胶着、僵持不下,刘邦派韩信渡过黄河,由山西北上,侧面迂回,攻占赵、齐等地后,合围项羽。
公元前202年,项羽败退垓下,之后走投无路乌江自刎。楚汉争霸以刘邦胜利而告终,西汉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楚汉争霸期间,刘邦为了拉拢诸侯,给功臣封王,其中就有韩王信。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在大同发动叛乱,南攻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迎击匈奴,连战连捷。但刘邦由于轻敌冒进,被匈奴围困大同白登山七天七夜,即白登之围,经谋士陈平运作刘邦才得以脱险。
西汉建立后,刘邦吸取前朝教训,将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郡国并行制,即分封诸侯和郡县相结合。西汉初,很多开国功臣都被刘邦封为诸侯,如韩信、英布等,但这些诸侯国对汉朝统治造成威胁,刘邦陆续诛除异姓诸侯,以刘姓宗室子弟取而代之。
西汉初至汉景帝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社会得以稳定发展,史称文景之治。诸侯王势力也逐渐强大起来,威胁到王朝的统治。汉景帝欲削弱诸侯王,吴王刘濞等七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但是很快被朝廷平定。
匈奴对汉朝威胁最大,但汉初由于刚经过战乱,无力对付匈奴,只能采用和亲手段。经过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朝国力日强,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准备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等西域诸国,一起夹击匈奴。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再次进攻匈奴。霍去病长途奔袭千里,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奔袭漠北,深入敌境数千公里,重创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
在汉朝强势进攻下,匈奴只好远遁。汉宣帝时,匈奴已退出西域,西汉将西域纳入版图。公元前60年,朝廷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设西域都护府。
西汉时,土地国有和私有并存,但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不断向官僚、贵族、富商等地主阶层手中集中。到了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越演愈烈,社会矛盾尖锐。汉成帝时,太后王政君代表的王家权倾朝野,大司马王莽位列三公。至9岁的汉平帝即位,王莽更是独揽朝纲。公元8年,王莽废帝自立,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享国二百一十年。
新朝皇帝王莽锐意变革,史称“王莽改制”。但是王莽得位不正,加上颁布的很多措施不合时宜,甚至超出当时世人认知,而且推行手段太过强硬,且朝令夕改,引发社会剧烈动荡。王莽在位时,天灾不断,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等灾害出现,老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揭竿而起的反莽活动此起彼伏,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是两支最大的义军队伍。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往未央宫的渐台被杀,新朝灭亡,国祚15年。
在推翻王莽新朝的过程中,绿林军是主力军,公元23年,绿林军拥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大军四十多万进攻绿林军驻守的昆阳(今河南叶县),昆阳之战爆发。刘秀率十三骑突出重围调集援军,绿林军内外夹击,以少胜多大败新军。昆阳之战是刘秀成名之战,为其日后称帝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朝灭亡后,刘秀兄长刘縯无故被更始帝所杀,公元25年刘秀同更始帝决裂,在河北鄗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以洛阳为都。更始帝则屡被赤眉军击败,请降后获封长沙王,之后又被赤眉缢杀。
刘秀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集中力量消灭威胁最大的关东割据势力。公元26年起,刘秀在四年内先后打败刘永、刘玄余部、董䜣、邓奉、秦丰、田戎、彭宠、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关东地区。
扫平关东地区以后,刘秀派大将耿弇等人从陇西攻蜀,隗嚣派兵阻止,双方爆发持续数年的大战。公元33年,隗嚣病死后其子隗纯继位,不久投降,至此陇西被东汉平定。
公孙述盘踞蜀地,曾在东汉平陇西时数次出兵支援隗嚣。公元35年,刘秀派大将吴汉、岑彭、来歙、盖延等人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攻蜀。双方激战一年多,蜀军大败,公孙述负伤而死。至此,东汉完成统一,成为继西汉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统一天下后,光武帝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轻税薄赋、整顿吏治等等,以此来恢复社会生产,使得遭战乱破坏的社会生产、生活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初,曾被汉武帝痛击的北方匈奴再次崛起,东汉只能被动防御。公元48年,匈奴南北,南匈奴归附东汉,而北匈奴则雄踞漠北。汉明帝时,国力得到恢复,在公元73年至91年的十余年间,数次派窦固、耿秉、耿宪等率军对北匈奴展开反击,打败匈奴呼衍王,使其不敢返回故地。
公元73年,派班超出西域,反击匈奴。班超经营西域二十余年,使西域摆脱匈奴的控制,西域诸王重新归汉,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于汉王朝统辖之下。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虽未能抵达,但也加深了对中亚地区的了解。
东汉末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朝纲混乱,社会动荡,加上大旱灾,民不聊生。最终,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最后被扑灭,但是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地方豪强趁机壮大自己,各地形成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如袁绍占据并州、冀州、青州,曹操占据兖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占据江东等等。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东汉名存实亡,皇帝也沦为各路豪强利用的工具。
曹操、刘备、孙权从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成汉末三足鼎立之势。曹操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09/16962559319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