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翻译成中文(time)
世界潮流 深圳Time
湾区国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
深圳进入世界潮流时间。从9月14日起,S/S 2024深圳时装周带来了2024年春夏的潮流之风,演绎80多家品牌的独具匠心与审美创意。T台上是创意与风潮的秀场,T台外,本届深圳时装周更是呈现出联动区域协同、完善产业生态、激发消费热潮以及探索产业未来等诸多特质。
登陆 80余家品牌和设计师作品首发
一直以来,深圳时装周秀场品牌服饰均为首发。本届时装周吸引了80余家品牌和设计师作品首发,其中不乏多个品牌首登深圳时装周秀场。
越南童装品牌月奈安大放异彩,以一首越南神曲《叮叮当当》为背景音乐,5位活泼可爱的小模特骑着滑板、推车、轮滑,展现了品牌的自由率性风格。作为越南知名的童装品牌,月奈安曾经多次参加中国的时装秀,但这是该品牌在深圳时装周的首次亮相。品牌创始人武兰英表示,深圳时装周不断创造更具创意的设计,这让她感到非常兴奋,也有感于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城市魅力。
此外,XiaoliWu、WEIMI YANG、CHANEY COSBY、MONOFREQUENT梦璐菲昆、Q&CUTE等多个品牌首次在深圳时装周上亮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本土设计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涌现。26 YEARS OLD创立于2017年秋天的深圳,主张将实用的艺术注入现代生活,以当代思潮及都市女性作为创作背景,将东方美学融入现代时装中,也首次登陆本届深圳时装周的秀场。
年轻的本土时尚力量正在崛起。
本真 每个模特身着肖像照走T台
与往年的开幕大秀不同,今年开幕启动仪式之后,呈现的是湾区国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62名“T台新势力”展示着对时尚事业的热爱和拼搏。当晚的决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目光。既有赛事总冠名《征途》通过秀场COS呈现的国风潮流,又有“潮玩人类”ICON布瑞吉Bridge以说唱的方式带来的潮牌PUK时装秀。
彼时的T台,褪去了时尚流行的华光,沉淀出每个模特最本真的状态,他们身着肖像照片的衣服,洒在脸上的是从梦想照进现实的聚光灯。这些“T台新势力”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变化、敢于表达个性,走出了属于他们这代人的新风格和新气象。他们用自信和魅力,在T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不只是一场模特的竞技盛宴,是选手们迈向职业模特之路的重要一步,更在建构着时尚产业的系统性与完整度。模特大赛作为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模特人才,也推动了时尚设计、时尚品牌、时尚媒体、时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发展和创新,为整个时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融合 深港联通构建大湾区时尚圈
深港融合,是本届深圳时装周最为突出的亮点。开幕式上,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与香港纺织业联会、毛织创新及设计协会(香港)、香港零售科技商会、Redress(香港)等多家香港机构签署建立战略合作协议。此外,第三届湾区时尚大奖也评选出湾区年度十佳时装设计师等各大奖项,2023湾区国际模特大赛也正在为湾区时尚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湾区时尚产业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商业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全面深化互联互通。大湾区高端时尚圈正在构建中。
据了解,深港时尚产业联动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服装产业收获“第一桶金”有赖香港服装产业外溢,“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是深圳服装产业后续发展的基础。如今,深港的时尚产业合作更是顺理成章,共同探索更高层次、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发展机遇。
香港零售科技商会会长苏增慰表示,深港两地都有各自的优势,香港比较接近国际,有一些奢侈品与国际媒体关系的优势。“对于香港不同的零售企业、设计师与科技企业,都很期待这次合作。我们在过去的几年都是线上沟通交流,对这种线下的、实体的合作期待太久了。这个合作的价值不但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有青年的未来。我们相信。不管是年青一代,还是国际品牌,或是不同行业的从业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的开始。这是共赢共融的合作,我们期待未来能深港合作一起共同创作复合大湾区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的品牌。”
低碳 可持续发展成为时装品牌关注日常
有报道称,时尚产业是仅次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全球第二大环境污染制造者。深圳,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时尚产业又成绩骄人。深圳时尚产业如何提升设计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值得期待。
深圳时装周上多个论坛轮番举行,在品牌力量、设计创新、文化传承、技术革新、国际共创等更多维度进行发声,让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的探讨力度更深刻、传播力量更深远。
中荷循环时尚日活动,是本届时装周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第一个重要活动。中荷两国时装产业的中坚力量从创新协作和循环视角看时尚未来,在可持续领域的旧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与生产方式、时尚的未来等方向带来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共同展望时尚行业更加数字化、更加环保的未来。在论坛外,羊毛、棉花等可持续材料展示了在可持续时尚方面的创新案例。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的主持人由歌力思集团可持续时尚大使担当。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装品牌关注的日常,并且特设岗位。
2023同理新时尚论坛聚焦了“ESG浪潮下青年可持续领导力与消费选择”“可持续面料助力绿色时尚未来”“亚太地区的可持续牛仔教育”“行动亚洲皮草产业与消费者研究分享”等议题,从皮草、牛仔等日常的面料之中,反省当下的生产与消费。在第五届湾区可持续时尚论坛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塑料创者Polymateria、美国可回收原材料和废弃物解决方案服务商Queen of Raw,以及法国高级时装学院EOD、里斯本时装周等国际可持续实践优秀组织汇聚一堂,分享从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实践等不同纬度赋能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案例和示范探索时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观念上的引领与行业内的探讨,为推动建立公众与商业共同向善的绿色生产消费关系,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更是联动香港Redress共同打造“绿有可为——开启可持续生活”可持续设计艺术生活展。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欧洲等地众多可持续实践品牌和独立设计师一起,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探索不一样的可持续生活灵感,传播可持续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概念、是产品,更是贯穿从设计、生产到消费的全社会责任。作为国际化城市的深圳,正通过深圳时装周这一展示窗口,传递出新的时尚产业理念、引领新的产业风向与文化关怀,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尚创新者。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时间”这个现代词︱无限杂思
古代汉语单字为词,故而有时、有间,而少有“时间”这个用法。这是书面的情况,古人口头上是否有“时间”的说法,我看没有人真的知道。
较多的人认为,先秦时期,汉语口头语与书面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才出现口语变化加大而书面语基本不变,形成白话、文言两部分,在唐以后更加明显。我不知这是否确实。先秦之时,记录材料是龟甲、金石、简牍,书写形式是刻、铸、铭,这就使书面语言为尽量简省而大加斟酌,但人们特别是下里巴人说话时是否也同样简省、费力斟酌,以及又有什么必要那么简省和斟酌,就有些令人不解。
汉语中有“时间”一说,出自翻译佛经。十六国时期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讲到诸菩萨以种种赞法赞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释迦牟尼默然而坐,大家也默然而坐,因为佛力的原因,五十小劫(大约8亿年)就像只有半天。鸠摩罗什的“时间”一词,我们今天无需翻译,即可理解。鸠摩罗什这个外来和尚用“时间”一词,是他自创,还是当时人们口中有之,存疑。
唐代窥基在《成唯识论述记》中,写到“有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处所,应定一见,余不能见,执唯识故;如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空华等,有见、不见者”。这里连用两次“时间”和“同一时间”,与今天我们说“时间”和“同一时间”,意思完全一样。这是否说明唐代人已使用“时间”一词,再次存疑。
至于“空间”,则在古代道家经籍有所使用,如梁代陶弘景《真诰》中“邪运空间,魄告魍魉”,再如敦煌底本《太上大道玉清经》中“宝器之中尽是天真大圣,空间虚白”。
今天多有人认为现代汉语的“时间”“空间”来自日语。这应是指汉语翻译英文time、space时的现实情形。虽然汉语本身有这两个词,但并非作为一般观念形态且成对出现的基本概念,这与时间、空间在现代科学和哲学中的地位不同。例如,元明清文学作品中,“时间”大量使用,但大多是“一时间”“霎时间”“片时间”“这时间”等用法。这类用法中,“一时间”应是“一时—间”,“霎时—间”应是“霎时-间”。即使“时间”二字单独出现,意思也与现在我们说的时间有所差异,如陈端生《再生缘》中的“玉容当面情无限,怎得时间就做亲”“小姐时间正玉容,彩球在手望人丛”“燕玉时间心已乱,远帏数步别奴亲”等,其意大致为“此时”“一时”“当时”。
梁启超说,“空间,时间,佛典译语,日本人沿用之。若依中国古义,则空间,宇也;时间,宙也。其语不尽通行,故用译语”。日本比中国翻译西学书籍早,日语词语的文字形态与汉语十分相近。在西学书籍英译汉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概念需要汉语译名,日语“先译一步”的优势,为汉语迅速翻译西学书籍贡献了成套的现成词汇。
严复主张用宇和宙来翻译英文的空间和时间,而王国维认为宇和宙为无限空间、无限时间,若是一孔之隙、一弹指之间,就不如用空间、时间。有人认为,严复以文言译典籍,主张space、time应译为宇、宙,与文言中多用单字词有关。但我想,应该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早将宇宙二字连用对举。而我们今天之所以用了空间和时间,应该与现代汉语基本采用双字词大有关系。
“时间”和“空间”成功化入现代汉语,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毫不觉得违和,进而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底板。但如果我们硬要违和一下,把这两个词“悬置”起来,应能看到它们很合乎构词法,但那个“间”字值得审视。间,是从一处到另一处,体现的是空间思维。准确地讲,时间是时,而不应有间。然而,离开了空间思维,我们对时间真是无所把握,例如我们想象时间的方式要么是“线”,要么是“环”,除了这两种形状,我们还能怎样捉摸?所以,时间一词,也算是贴切了。
在时间和空间对举之后,我们渐渐不感觉这两个词中“间”的意义。我们在语词的“能指”和“所指”中,并没有在意“能指”,而在意的是“所指”的时和空,“间”被潜隐了,但潜隐不是消失,不是变成了单纯的“词缀”,而是潜在塑造着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例如我们一般会把时间理解为一定的时长,把空间理解为一定的大小,而不是把它们理解为无限时长和无限大小,这就是“间”在我们头脑中默然无声但有力的存在。
(作者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07/16962503606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