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矿分布(硝石矿)
老君山:中国火药的发明地
坐落于四川省江油市城区以北的老君山,海拔2297米,因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的老君洞内炼丹而得名。老君山景色优美,因盛产硝石,还有个很特殊的身份,就是中国火药的发明地!古代配制火药的三大原料为一硝二磺三木炭,其中硫磺与木炭随处可见,唯有硝石最难找,而老君山上无数的悬崖硝洞正好盛产硝石。因此,到了明清时期,老君山下的重华古镇,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原料生产基地。硝洞被当地人称为“天雨洞”,这是古人开凿采硝的隧道。洞内最窄处仅容单人爬行而过,宽敞处则如数十平方米的房间。
隧道两旁,不时可看到一些人工开凿的坑洞。洞内依石就势凿就的石梯,就像被人精心打磨过一样,这是采硝者数百年来用脚一步一步磨出来的。隧道内沿途的崖石上,布满了白色的冰渣状物。继续往前走,排列着像炒锅一般的泥坑,蜿蜒着像屋檐下排水沟般宽窄的小水渠,这是古人熬硝的硝池、灶台和水槽。再细看四周,依稀可见散落的瓷片、大量熬硝后的废弃泥土及照明燃烧后的灰渣。海拔l800多米的朝阳洞,是老君山上产硝量最大、历史最久远的一个山洞,面积达45万平方米。它位于老君山主峰下的一悬崖峭壁处。
据文物专家测算,在深达7.5公里、有10多处硝池的朝阳洞里,清代每天至少有上万人参与硝的提炼、运输等工作。清代乾隆年间,长达五年的金川战役,清军的火药消耗高达四百二十多万斤。当时清军所需的火药,基本上由老君山供给。由于老君山硝矿是清代在全国的主要火药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清代在平定噶尔丹叛乱、川陕白莲教等战事中,也有可能使用了这里的硝石。一个由多位文物界、勘探界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结束老君山的考察后宣布,老君山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一硝的开采提炼基地,而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火药发明的千古之谜。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专家们通过对山洞内的硝池、灶台、水槽的考察,认为当时提炼硝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初步推算出一担土可以提取8两至12两硝。此外,灶台口径小的0.6米,大的1.5米,大灶台可以满足100多人一天的伙食。考察组的专家已初步确认老君山的这些洞穴是为了采硝而开凿。老君山是与火药发明有关的文物富集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基地,这对于彻底弄清古代火药的发明和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是中国本土教道教的发祥地,两汉前后道教炼丹盛行,火药又是道教的发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至今有宋代修建的座道教教观,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而作为火药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当地也都一应俱全,具备了火药生产的基本条件。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公元808年。但作为火药最主要的原料-硝的熬制地点在哪里,一直困扰着从事此项研究的专家。老君山上发现了排列有序地用来生产的硝池,堆积如山的下脚料、废弃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
其中烟子洞宽约60米,高达50米,在长约1公里的山洞内,人为形成了处数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个工作面均有几个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一,洞内还散落着天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老君山就是中国火药的发明地,并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开采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24/16962447733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