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藏宝地库怎么打开宝箱(洛克王国藏宝地库)
活该被骂的地库:有的耗子洞,有的显神通
"要不你还是把我删了吧,
我咬紧牙关命令我发出这句话”
你有没有在车熄火的那一刻,突然不想回家了?
网上特别火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
到楼下不下车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很多高赞的回答
“在车里是鲜衣怒马少年郎,踏出车门是蓬头垢面小流氓。”
“抽一根不被打扰的烟,太奢侈了。”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半生缘》”
对于我来讲,就是安静的歇一会。
每天都觉得好累啊,累的像顶着大太阳收了二百斤水稻,又把他们背到村东头打成大米,最后告诉我收的是邻居家的地。
要不是有史书记载,我都怀疑金字塔是我修的。
而车里那15分钟就是我片刻的清闲。
如果你好奇,傍晚的地下车库走上一圈,
一辆辆车里,都有一颗颗不想上楼的小脑袋瓜。
但最终催促我上楼的原因是什么?
一点也不浪漫,地库没信号!
所以,一直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
都快2022年了,我家地下车库怎么还能没信号?!
这是什么不可破解的黑科技?
还是这玩意天价难消费?
直到前两天看南溪发了个广告说地下信号全覆盖。
·源于南溪虹著公众号
我一下子燃了:
地库有信号啊
5g全覆盖啊
开黑不断网啊
把业主当人啊
别人都是尊敬的业主,我就是尊贵的业主。
别人是库里难,南溪是库里男。
上一秒我还在痛斥房企们没有良心,
下一秒拨通南溪售楼处电话:
车位17-21万,车库21、50万,但车库卖没了....
· 南溪虹著地下车库实拍
果然,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其实这个价格,放到去年不算贵,
15-20万,南城中高端楼盘车位的标准价格罢了。
抛开今年的市场不谈,单从品质来讲,
很遗憾,很多同等价位的车位根本达不到如此标准。
当然,不可忽视也有一部分高级感拉满的地下车库
比如
伟峰的“地下艺术馆”
中懋的“地下咖啡馆“
龙首的“地下恒温馆”
高新的“地下氛围馆”
融大的“地下发光馆”
如果说这些是,长春地库的天花板。
那么还有一些,宝藏车库,岁月并没有侵蚀它
嘉惠第五园交付 6年的车库
香港城交付4年的车库
华西御园交付2年的车库
这世界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准备好了吗,接下来就要分享一组
堪称“地下耗子洞”般车库
节能减排型车库
斑驳岁月型车库
水漫金山型车库
自制塑料挡水型车库
烤火炉、大风扇,铺木屑三位一体型车库
真是吴京踩了周杰伦
精彩绝伦!
上面这些车库,贵的15-20多万,你说这是应该的。
但下面便宜的,7、8万还是要的,你说这该还是不该?
只能说:被骂你活该!
我们不能道德绑架所有房企,
按照伟峰、南溪的标准来做。
这不道德、也不现实。
但是,明亮一点、干净一点是不是不难做到呢?
如果有条件,不漏雨、耐得住风霜是不是也能达到呢?
地下车库嘛,预期不大不代表预期没有。
别让你的业主有一天对朋友自嘲的说:
“呵,真是让这家开发商给我上了一课!”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陕西为啥是县级管理水平?
一日长安,千年中国。
自带网红体质的陕西,即将在小长假期间迎来一大波游客。除了品美食、凹造型外,相信历史文化这张名片的吸引力才是top1。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能否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决定着这座城市能够红火多久。
节前,208坊的坊叔坊妹们也提前对文博游的线路踩了点。而令人失望的是,拥有国家级资源的文博参观点,管理思路却停留在县级甚至乡镇水平。一路走访,槽点不断……
陕西省内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能力不足
先来看看坊哥、坊姐们的一组重点博物馆走访实况。
客流量“触顶”、带不走故事的陕历博
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而如今,想来一睹珍宝的风采可得有点耐心了。没错,你需要排队,排长队。在开馆时间内,坊哥什么时候路过,什么时候都能看到排队长龙。这个当初设计客流量为一天3000人的博物馆,如今却是超载负荷,据坊哥了解,目前客流量是一天18000人。之于陕历博,没有淡季,只有旺季和更旺季。
陕历博门口的排队长龙
不过“机智”的坊哥另有发现:并非只有排队才能进入,门口的小商贩向坊哥透漏了“秘诀”,给出三个选项。“一是花30元钱,我找人直接带你们进去看免费区;二是花50元,在我们这买一张出土文物特别展(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三是花30元排队买一张出土文物特别展的票。”
为节省时间,坊哥选择了最后一项。在参观过程中,有游客抱怨,“收费区的都是精品文物,有变相收费的嫌疑。”坊哥注意到,像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举世罕见的精品都在这里展示……思考着正带劲,忽然被场馆内的电子大屏给带的“跳了戏”——屏幕上显示的并非文物介绍,而是“新颖”的医疗室外广告:某医疗整形机构的美容节宣传、超级冰点1元脱毛……馆内大屏本应补充展示,用视频等更有冲击的视觉传播陕西文物好故事,但陕历博的大屏却在忙着插播医疗广告呢。历史底蕴厚重的博物馆在一元脱毛广告面前,似乎变得比较尴尬了。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说说文物的事吧。和很多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一样,世界级的瑰宝因展出不到位变得有些“泯然众人矣”。
在几千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渺小的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想要在这个历史的宝藏里寻找我们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而大多数的游客在博物馆参观时,都需要讲解员才能不仅仅停留在“好美”“好壮观”的赞叹声中。
路过“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展位时,坊哥一下就被一位讲解员吸引了,她通过大唐玄宗时期的社会背景,讲马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神态,讲玄宗驯养舞马的故事……一幅大唐盛世跃然浮于眼前。对比刚刚用30元讲解器获得的寥寥内容,坊哥真的以为看的不是一个文物呢!
在科技与互联网早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之时,让别告诉大众“臣妾做不到”。30元的讲解器VS100元/小时的讲解员,我们只能世界级的瑰宝扎实地让30元的讲解器羞辱了一把。
不知坊友是否有同感:没请导游讲解的逛,就是不走心的打个卡,逛完一脸蒙圈,根本啥也记不住,学不到,连发个朋友圈分享都不知道该怎么凹造型。介绍的不足,让陕历博错失了多少讲好中国和陕西故事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花钱请导游该成为“标配”,还是借助新科技让更便捷的文物信息成为游览的必备“套餐”?我们应该反思,为何《国家宝藏》火了以后,很多陕西人才知道自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厉害的宝贝?为何诸多精品文物背后绝妙无比的故事被压了箱底?如何多维度展示,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透,才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陕历博应是一本讲好陕西故事的精品集,但是却硬生生地让它变成了一个古代文物的陈列室。
随处安放国宝、文创产品市场混乱的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建于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该博物馆藏品浩瀚,书法艺术卓越,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渊薮”、“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博物馆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19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国家AAA旅游景点,作为西安最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之一,这里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然而,参观结束后,坊姐恍惚怀疑这是否都存放的是真品,随意、混乱是直观感受,参观没了仪式感,自然少了一份敬畏之心。
文物价值VS 保护措施
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遗留着许许多多的文化珍宝。有人曾说,在西安,你一锄头下去就有可能挖出文物,足见西安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作为十三朝古都的优势所在。
“风餐露宿”的文物
碑林博物馆内的重要文物都采用钢架+玻璃保护罩的形式保护展出,但是也不乏一些可能不是很重要的文物在室外直接展出。在这些户外石碑中,有些是被直接镶嵌在墙体里,旁边有着标识和说明,有些则直接摆放在一起,没有明确的说明,对于游客而言,想要了解这些石碑的故事,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随处摆放且毫无简介的石碑
保护措施与文物自身的材质和价值等有关。或许,这些石碑经历风吹雨淋真的不会“海枯石烂”,或许,他们在一个文物大省确实是稀松常见。但是坊姐以为,入得了碑林博物馆的石碑还是有文物价值的,值得我们慎重对待,而不是放在户外风吹日晒任凭游客触摸。因为这些瑰宝不仅是我们的,还是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第四展厅VS 拓碑售卖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人气最高的莫过于第四展厅。跟随着一股墨香,循着叮叮当当的声音,便能找到第四展厅。
厅内除了大量的游客,还有许多的师傅正在工作。上纸、捶打、上墨,很多的师傅在进行现场拓碑,第四展厅门口便有拓片售卖。
拓片册子,大的880元,小的360元
一位工人师傅正在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在浸满墨汁的清代摹刻的《米芾四条屏诗碑》上做着拓印工作。询问过的师傅都告诉坊姐,这些石碑都是原碑(吃惊脸)。
2013年就曾有媒体就质疑过碑林博物馆这种现场拓碑售卖拓片的行为。当时博物馆的回复是,允许锤拓的是翻刻。另据一位社科院的专家说,十几年前她去碑林的就是在直接做拓片,一片买十几块,现在还在搞,在吃老祖宗的饭,没有创新没有创意。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似乎成了一个加工拓片出售拓片的作坊了,本来留给游客参观的展览区却成了博物馆创收的地方了
知己知彼,来了解一下故宫。截至2017年11月,故宫博物院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坊姐以为,且不说允许捶拓的碑是不是翻刻等文物本身的价值问题,这始终如一的创收方式,让一个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变成了一个初级的加工作坊,值得反思。
RMB 85 VS 30块钱
当旅游纪念品成为出门旅游的必备配套时,旅游纪念品商店就成为了旅游景点的标配。坊姐注意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内至少有3个标配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大大小小各色商品很是齐全。
书签算是西安碑林博物馆里每个旅游纪念品商店的标配,一套磁性书签标价“RMB 85”,这至少透露了一点,英文标价的方式说明这里吸引了很多的海外游客。
在询问工作人员价格时,对方告知坊姐,这里的价格分为淡旺季,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现在刚好是活动期间,30块钱一个,一百块四个可以拿走。但至于海外游客能不能砍价到“RMB 30/个”,那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离谱的高价格,销售人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物价局的定价,标签上有物价员的姓名。随后,坊姐又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另外两个旅游纪念品商店,同样的书签标价“RMB 35”,同样标签上标记着物价员的姓名。
当然,碑林博物馆外两旁的商店里,书签的价格要比里面低很多,但是可能存在“品质”不同的原因,所以没有可比性,但是同在碑林博物馆内的几家商店不同的价格,标价与实际售价不同的情况未免让游客感觉有些混乱。
碑林博物馆内部分商品价格
就旅游纪念品而言,坊姐以为,这些纪念品表现有些差强人意,除了价格高几乎谈不上任何价值。除了简单了复制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坊姐在碑林博物馆拍几张精彩的书法,出去找随便找几家做纪念品的企业都能做的很好而且价格也会低很多。真可谓,世界级的博物馆,乡镇级水平的纪念品,卖的却是国际化的高价格。
简单粗放的兵马俑
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博物馆的名声在外,是陕西众多旅游景点中最闪亮的一朵“流量小花”。而这朵“小花”似乎拥有“不老的容颜”,几十年如一日的展呈模式如冷冰冰的兵马俑一样,没有生机。
业内人士曾直言,“这根本不能称之为博物馆,充其量就是个遗址发掘现场。”
从“山寨兵马俑”事件来看,游客对于兵马俑、秦文化的兴趣十足,然而从官方渠道却得不到满足,这才让“山寨”有了可趁之机。兵马俑的IP不仅是其他地域羡慕而不得的独家资源,还是实现无线+,如,博物馆+文创+互联网+技术等最佳载体。而在这里,却浅尝辄止。简单粗放的展呈方式实难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距离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博物馆的标准还相距甚远。
导游之间互相转发关于兵马俑服务不到位的朋友圈微信截图
“从下车到到进门走的太远,游客经常抱怨设计不人性化”“15分钟出一张票,以后去兵马俑买票要预留30-60分钟”“服务很差,要不是这么重要的景点,我们根本不会带游客来”……除了已经“不及格”的硬指标,服务,这个原本的加分项兵马俑不仅没拿到,还成了业界导游们分分钟想要“拉黑”的原因。“仗着自己拥有这么好的资源,不愁没客源”有导游直言,兵马俑博物馆“恃宠而骄”,严重影响陕西旅游形象。
再来说说馆外。让广大游客诟病的还有假玉乱象,多个部门始终管不好一块玉。如果说周边售卖创意颇少、质量参差不齐的兵马俑礼物属于文创产品范畴,难以统一,那么假玉是否在相关职能部分的管辖范围呢?一个世界级文物真品的展呈周边,长期鱼龙混杂,假货横行,实在有些讽刺呢。
门可罗雀的地市博物馆
208坊曾介绍过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部分馆藏,看过的坊友们应该还有印象,作为青铜器之乡,这里不仅有“中国”二字的最早记载,也藏着大半个周礼故事。文章发出之后,有坊友感慨,“原来宝鸡这个博物馆竟有这么多厉害的文物!”
看似一句赞美,却让坊妹心里凉凉。想到参观期间的门可罗雀,再想想馆藏宝贝背后的精彩故事,实在可惜!这些国宝价值的吸引力应远不止于此。
而这里的问题就出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博物馆是公认的“公众托管藏品之所”,其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功能都承载着公众对博物馆最直观的感受。可试问,一个连“了解一下”机会都没有的博物馆,如何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运营模式正在被互联互通的思维颠覆、重构。被动的让宝贝们静静等待游客来参观的时代早已过去,主动走出去,以开放的心态打通博物馆内外生态圈的藩篱,试图在与公众的互动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才能让博物馆活起来,燃起来。
有了主动出击的交互思维后,博物馆就不再单纯地被定义为一个“藏品库”,而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公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获取需要的信息,博物馆将为思想的碰撞提供家园。
一位文物爱好者告诉坊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贝众多,价值极高,但由于博物馆理念不新,思路不活,导致很多商周时期的珍宝只能躺在博物馆。“其实这些青铜器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宝贝,但是就是因为陕西好文物太多了,不值得珍惜。”该文物爱好者认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每件馆藏的介绍太过简单,有些还晦涩难懂,很容易让人看着乏味,这样很难让青铜器把故事讲好。“青铜器故事是陕西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以及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守着好东西白白浪费了好东西。”
帝陵旅游如何“活起来”?
相对于博物馆的热热闹闹,陕西帝陵旅游却显得冷冷清清。
说起帝陵,陕西人都会仰起头娓娓道来: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周秦汉唐,历史沧桑。82座帝陵分布在三秦大地,这个数据可是权威来源,专家认可……这是来自骨子里的自信,因为陕西厚重的历史底蕴是独一无二的。
在历史、文物爱好者看来,帝陵就是一个朝代的历史活化石,它不仅记录着一个朝代的风风雨雨,还见证着一个朝代的兴衰。
自信归自信,帝陵虽多,却星罗密布散落于关中地区的各个角落。
自高祖李渊开始,唐代二十座帝王陵中的十八座帝陵成扇形状分布于关中北部的台原与崇山之间,横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个县,被称为“关中唐十八陵”。
一座陵就是一座城,它并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封土,陵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共同构成了唐陵这一座座历史珍宝。
一座陵就是一部断代史,记录着一个王朝的起落兴衰,它并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它是王侯将相和治吏能臣“吵吵嚷嚷”的一个时代。
亭台楼阁,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走过一座座帝陵,盛世之音似在回响。
关于唐十八陵的保护,虽然学界、专家、媒体一直都在呼吁,还是难逃被破坏的命运。
坊叔走访中发现,由于历史、自然以及人为等诸多原因导致陕西的十八座唐帝陵大多数保护情况不容乐观。陵墓离生活区过近、陵墓封土垃圾较多、石刻保护存在严重缺陷、旅游发展与陵墓保护情况不协调等问题随处可见。
在管理方面,由于县域划分,致使有些唐陵处于两县共管的情况,不利于对陵区的统一管理。比如唐贞陵陵园地跨泾阳、淳化两县。唐崇陵陵园范围横跨泾阳、三原两县。高祖李渊献陵陵区地跨三原、富平两县。地域划分不一、管理分散让唐陵保护增添了不少隐患。
不可复制的瑰宝,却是县级甚至乡镇的管理水平。乾陵,被称为唐陵之冠,乾陵地面、地下文物非常丰富,乾陵管理经历了由陕西省下放到咸阳市再下放到乾县的历程。
管理下放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可以拉动地方的旅游,增加财政收入。然而对于帝陵来说,县级政府“小马拉大车”的保护利用模式却难以做好、做大、做强。在坊叔看来,当地虽守着“老祖宗”的文物文化资源,多年来单纯依赖“门票经济”,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方面并无明显成效,文物资源优势距离文化资源优势还很远。
文旅融合当地虽然在尝试,却收效甚微。总投资12.5亿元的大唐丝路风情小镇作为乾县的重点项目,从规划来看,该项目依托乾陵大景区,着力打造集旅游、商贸、休闲为一体的仿唐式特色街区,建成后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然而时隔5年之久,项目建设依旧缓慢或停滞。
没有相关旅游项目配套,乾陵看上去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城,游客逛完就走,国宝级的帝陵在县级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水平下却难以充分发挥它的IP效应。
如何实现帝陵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唐十八陵分布零散,重要沿渭北100多公里分散,横跨渭南、咸阳6个县,目前仅有乾陵、昭陵、桥陵正式对外成旅游景点,由于交通不便,其他的帝陵很难寻觅,好几个帝陵需要熟悉文保员带路才能找到。
要致富,先修路。这对于发展旅游产业也同样重要。早在2014年,陕西省就制定了《汉唐帝陵文物旅游交通线路规划》,计划用公路将汉唐29座帝陵串联起来,提供多种路线,游客可根据喜好选择。据媒体报道,汉唐帝陵文物旅游交通路计划当年11月开工建设,2年时间建成。
时隔4年,这个规划依旧还只是停留在白纸黑字阶段。而关于旅游路的建设,在今年3月又再一次的浮出视野:陕西省拟用两年时间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帝陵旅游道路网,连接29座汉唐帝陵。“拟用两年时间”从用词来看,貌似还是遥遥无期。
路不通,帝陵旅游带建设就是缘木求鱼。“一个人一条狗”的管理模式守着老祖宗的文物遗产,文旅不融合,帝陵旅游就不会“活”起来,更不会“火”起来。
从文博大省到文博强省,还可以做得更好
“管理人员只是做管理,所以存在研究不够、开发不够、解读不够的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文化中心主任张燕说,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展示的东西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很多宝贝都在地库放着,展示的地方很少。她认为,陕西部分展馆较为落后,各方面都与国内先进博物馆存在差距。比如,无障碍进入场馆、高科技+展示存在差距,数字化只停留在电子屏上,没有把高科技真正融入展览中去,讲解存在差距,每次都是人工解释,带着耳麦去听;国际化方面也存在差距,很多替国外游客真正考虑的东西并不多,对于语言有障碍的外国人来说有些很难理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落后于汉阳陵,汉阳陵博物馆上面展示文物,旁边有十几分钟的声光电展示,可以很好地将文物展示给游客,让游客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张燕建议,陕西的博物馆应该在注重文物保护的同时,注重文物的研究和开发,多利用一些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文物大省陕西而言,展示文物是讲述陕西故事的主要途径,通过讲述文物以及文物背后隐含的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来让文物自己讲好故事。
在208坊看来,博物馆展示是一项持久性较强的民生工程,主管部门切不可急功近利。少利用文物本身来挣钱。固然一张拓片几百块钱,短期内确实能收入不少钱,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手段。真正的赚钱方式是开发旅游衍生产品,通过高附加值的旅游衍生品来实现经济价值。
比如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一般都遵循“从藏品中获得灵感”原则,每个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都立足于自身独具特色的收藏,具有浓厚的本馆特色。以德国贝多芬纪念馆为例,其开发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都是围绕着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藏品展开,带有强烈的“贝多芬”印记,别具特色。另外,欧美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往往附有说明卡片,讲述该商品的开发缘由以及背后的故事等,让观众在购物的同时学习知识,将美好记忆带回家并传播给更多的人。
当然,和观众的“互动“也是陕西博物馆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陈列展览过程中的“互动”,使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成为陈列展览中的活的元素。博物馆应努力消除陈列展览与观众的距离,使之更加具有亲和力。比如在丹佛艺术博物馆,观众可以坐在非洲厅内,边看文物展品,边听播放器内传出的由居住在丹佛的非洲音乐家演奏的音乐。在视频站观众还可以录下他们自己关于某一艺术展品的故事。在加拿大,博物馆界主张以观众意愿决定办馆办展方向,旨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民众休闲、参与、思考的场所。因此,他们定期进行社会民众关于博物馆的宏观和分类意见调查,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社会民众对博物馆的兴趣、意愿和预期,并以此为依据完善博物馆建设和举办陈列展览。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
殷殷期待,擘画有道。让文物活起来始终为总书记所关注思考的。
岁月流转,繁华和苍凉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人们曾经是如何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哪些不曾看到的历史脉络?它的繁华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到博物馆去,到文物古迹现场中去,是寻找答案的最佳选择。
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再到2018央视春晚上的“丝路山水地图”;从“故宫跑”到“海昏侯热”,再到“鎏金铜蚕”。近一两年来,与文博相关的事情多次成为社会热点,甚至成为现象级事件。可见,国之瑰宝所唤醒的人民群众之文化热情,折射出文物所蕴含的恒久魅力。
面对中央要求与百姓期望,陕西作为文物大省,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燃起来不仅是硬责任,也是软指标。近年来,陕西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利用3D、VR、AR等丰富的手段,持续推进陕西互联网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陕西文物信息资源深度展示和开发利用,已完成143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建设,并推出“陕西数字博物馆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等实施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
然而,之于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522家、博物馆281座,馆藏文物总计774万件,数量居全国第二的陕西来讲,208坊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文物大省,更要做文物强省,拥有这么高级别、这么多资源优势的陕西,别让本该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成了游客闹心或者败兴而去的吐槽地,也别让一流宝藏,被三流管理所拖累湮没。陕西,理应为全国甚至世界文博旅游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成为标杆,也应为“让博物馆活起来”贡献陕西力量。从这点出发,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雷浩 吴超 任丽虹 张伟 吴德峰 王姿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18/16962564259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