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斑蛇制导炮弹(铜斑蛇)
女子在花坛中发现双头毒蛇 专家:很难在野外生存,两个头会想做不同的事
据《今日美国》报道,近日,生活在弗吉尼亚州伍德布里奇的斯蒂芬妮·迈尔斯(Stephanie Myers),在邻居家的花坛里发现了一条双头蛇,经专家鉴别是铜斑蛇,具有一定毒性。美国周日晚上,一家国家机构已经安排在北弗吉尼亚州的一个住所找到一种罕见的双头铜头蛇。
爬行动物学家克莱普费尔(JD Kleopfer)告诉今日美国,这样的双头毒蛇在野外是“非常罕见的”。他说这条蛇目前正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毒蛇饲养员照料,有望能在动物园展出。
克莱普费尔说,有这种突变的蛇很难在野外生存,因为两个头会经常想做“两件不同的事”。
据克莱普费尔介绍,这条蛇很年轻,大约两周大,长约6英寸(15厘米)。经过透视照片发现左头有主要食道,右头有更发达的咽喉来进食。
根据疾控制中心资料显示,铜斑蛇的长度通常会增长到18-36英寸(45-90厘米)。虽然它们并不以攻击性着称,但有时也会在受到干扰时攻击人类。
克莱普费尔说这个“小家伙”可能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在它这个大小的毒蛇主要攻击昆虫。
封面新闻编辑彭莎编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俄军王牌炮兵上场,一道绿色激光束射过去!乌军重炮被挨个点名
在6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过去一天里,俄军摧毁了乌军的15门M777榴弹炮。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共向乌克兰提供了108门M777A2超轻型榴弹炮。这些先进火炮已经被摧毁了20门以上。
此外,其他西方支援的先进火炮也大量被俄军摧毁。例如不久前,意大利向乌克兰援助了一批FH-70式155毫米榴弹炮,刚上战场就被俄军摧毁。俄军使用的不是普通炮弹,而是“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通过海鹰-10无人机的激光照射,实施了精确打击。
不过,总体来看,俄军在这场战争中对激光制导炮弹应用的并不多。更多的炮战是通过无人机引导,发射普通榴弹取得的战果。为什么俄军较少使用激光制导炮弹呢?这里的原因,一是激光制导炮弹比较贵,俄军可能装备数量较少。而是激光制导炮弹有一些缺陷,在战场使用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以往的很多关于激光制导炮弹的报道中,大多数都是列举俄罗斯“红土地”和中国GP155等制导炮弹的高性能,打得有多准确,作战威力有多高。但很少有介绍激光制导炮弹的缺点。我们在这里专门说说“红土地”类型激光制导炮弹的缺点。
首先,红土地系列制导炮弹打坦克等装甲运动目标的能力一般。红土地使用了爆破战斗部,反装甲能力弱,更适合打工事等固定目标。由于红土地控制系统的缘故,打击运动目标的命中率不高,限定于打击时速低于30公里以下的慢速目标,因此红土地炮弹不适合反坦克。
这是一枚俄制2К25“红土地”152毫米激光制导炮弹,正在攻击一辆美军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情景。画作于2003年。
其实,这副画有点太艺术夸张了,“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的末制导下滑角度没有这么大,本来就不是垂直下落的。而且,红土地制导炮弹也很少打坦克,因为红土地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比较低,红土地只能打击时速30公里以下的慢速目标,而美制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打击目标的速度高限为75公里/小时。
在冷战时期,美苏各自研发了一款激光制导炮弹,美国的是铜斑蛇,目前已经退役了。苏联的是红土地,目前依然是多个国家陆军炮兵的主力精确打击力量。
铜斑蛇使用破甲战斗部,打工事的效果比较差,但打坦克效果很好。铜斑蛇的操控系统能打时速72公里的高速目标。曾有网友论证,美军使用6个155毫米榴弹炮连,每连8门炮,以每分钟6发的射速齐射分钟,在5分钟内,能打出1440发的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按照50%的命中率,能一次消灭20公里外的一个苏联坦克师的所有钽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不过,在现实中这种臆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红土地使用爆破战斗部,更适合打固定目标,或者时速30公里以下的慢速目标。因此红土地的多用途能力比较好,适合常规的精确炮击,这也是红土地大家族能够兴旺发展、越改越多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激光制导炮弹的发射过程非常繁琐,炮弹在发射前要前沿观察所进行测距,并通报目标的坐标和气象云高,然后确定激光编码,进行同步器联络。整套的操作过程复杂繁琐,且易受干扰。而卫星制导炮弹的作战过程就很简单,只需要通报目标坐标就行。
第三,激光制导炮弹的作战效率较低。需要在前沿观察所单独配备一套火控系统,包括激光照射和同步通信系统。在确认前方发过来的目标信息以后,火炮将根据前沿提供的坐标发射激光制导炮弹,同时要将发射信号同步给十几公里外的前沿侦察员。
当炮弹飞行至目标大约5公里左右,前观员要根据同步系统的提示信息自动打开激光照射仪,发射激光束照射目标,炮弹随后会捕捉到激光反射信号,追踪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而去,直至命中目标。
在前沿和火炮的联络同步作业过程中,会占用十分宝贵的前观侦察和通信通道。要知道,炮兵连的指挥排不太可能派出前观侦察员去十几公里以外指示目标。而能够前出的是营属观察所,但一个炮兵营才有一辆前观侦察车。激光制导炮弹也能使用无人机照射,但无人机的数量也有限。
因此在发射激光制导炮弹的时候,整个炮兵营前后方的所有作业都要要为打击任务让路。由于炮兵营担负的火力支援任务很多很繁重,经常因为要发射激光制导炮弹,耽误其他作业任务。
于是美军觉着激光制导炮弹太鸡肋,他们比较重视GPS卫星制导或更廉价的GPS二维修正炮弹。而我们军队则是全体通吃,不做选择。而且我们军队至少十年前就可以用无人机引导激光制导炮弹。
这是西光集团的激光半主动引导头,配备于GP-1/GP-155型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显示出中事工业的强大研发能力,这种炮弹比俄制红土地炮弹的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目标照射距离翻倍,由5公里扩大到10公里。是目前世界出口量最大的激光制导炮弹。
中国还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激光制导炮弹技术,提高性能射程,拓展用途和弹种,陆续研制了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105毫米等激光制导炮弹,以及120毫米、122毫米、152/155毫米半主动激光末端修正炮弹(即固定导引头,不使用陀螺稳定平台的低成本型号,当然,精度要有7~10米左右)。这种激光末端修正弹物美价廉,便宜到了没朋友,可以像普通炮弹一样任性的败家式发射。
同时,国产的惯导+卫星制导炮弹已经实现系列化。口径从155毫米到122毫米,甚至120、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弹都可以应用,其中6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是世界最小的制导炮弹。中国生产的系列卫星制导制导,能够以精确火力支援合成营和步兵连的作战。
我们即青睐激光制导炮弹,也非常喜欢卫星制导炮弹,这可能是解放军以前常年火力不足恐惧症引发的对强大的精确火力的渴望。
路边的大蜗牛不要碰!如何提醒孩子可爱动物背后隐藏的危险?
最近下雨后,经常在路上会看到超大的蜗牛。有的网友问:能当宠物养吗?有的网友问:能吃吗?
答案是不能养,不能吃,甚至不能碰。
这种大蜗牛叫非洲大蜗牛,属于入侵物种。这种大蜗牛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能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吃它相当于吃寄生虫,哪怕是摸一下,甚至是踩死它,也可能把寄生虫和病菌携带到自己家里。正确的做法只能是躲着它走,不要主动去碰它。
但是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蜗牛,从来不觉得这种软软的小生物会给人带来威胁。
如何向小朋友提醒可爱小动物背后隐藏的危险,这可是个技术活。
而《隐藏的危险:探索和发现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就是专门给小朋友们做野生动物安全教育的绘本。
作者洛拉•M.谢弗是美国一个很棒的童书作家,特别的是,她住在乔治亚州北部的山区,徒步穿越树林时,会遇到蝎子、铜斑蛇、美洲狮。
如果小朋友们只从动物园、书本故事里了解动物,就很难意识到不同动物与人类接触时,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险。写一本专门书,告诉小朋友们,那些可爱的、帅气的动物和人类正面相遇时,会发生什么?你会遇到怎样的危险?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这非常有必要。
《隐藏的危险》书中一共介绍了13种危险的动物,包括雪羊、金色箭毒蛙、北美豪猪、无沟双髻鲨、以色列金蝎、食蛛鹰蜂、短尾鳄、河马、苏里南珊瑚蛇、白头海雕、驼鹿、澳大利亚箱形水母、灰熊。
你可能会想,这也没涵盖所有的危险动物呀?而且很多动物我们平时也遇不到。
其实,这本书介绍的并不仅仅是这13种动物。作者是通过这13种动物,来给小朋友们提示,我们在遇见野生动物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读完这本书后,小朋友们就有了安全意识,知道动物不论大小、不管看起来是否友好和善,它们都有潜在的危险,我们应当与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
归纳一下这些隐藏的危险,小朋友们在野外需要记住五点建议。
不要乱摸!青蛙吞食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但是小朋友看到蛙类,可不要动手去抓。如果不小心抓到了金色箭毒蛙这样的毒蛙,它皮肤上的毒素会迅速侵入你的皮肤,轻则手臂麻木,重则心脏麻痹,生命危在旦夕。
在海滩玩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看起来透明柔软无害的水母,千万不要动手去摸!如果你碰到的是澳大利亚箱型水母,它会迅速用触手向你的皮肤刺入毒素,这些毒素会让人在几分钟内死亡。
不管动物看起来多么无害、多么可爱,记住不要去碰!
小心侵入领地!雪羊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会用坚硬的角狠狠地撞人。
在海里游泳时,看到鲨鱼的背鳍正向你靠近,赶紧喊救命,快点游上岸。如果被鲨鱼咬住或者撞到,人类没有生还的可能。
河马面对侵入自己领地的外人,会迅速撞击人或者船,每年河马导致的死亡人数比鲨鱼还高!
爬树时,最好留意一下树上有没有鸟巢。如果树上有白头海雕的巢,你还敢往上爬,那白头海雕很可能突然出现,用爪子把你胸口撕碎。
当我们去树林、河里、海里时,最好留意一下,我有没有侵入某个动物的领地。千万要小心,不然逃命都来不及!
保持距离,不要吓到它!北美豪猪在夜晚行动,如果人靠近它,让它感到威胁,它会用背上的刺扎你一身。
食蛛鹰蜂蜇人特别疼,如果一大群食蛛鹰蜂一起攻击一个人,它们的毒液会让人有生命危险。
雄性驼鹿在交配季节非常好斗,攻击性强。如果遇到驼鹿,人最好藏起来,躲避它的攻击。
灰熊如果近距离受到人类的惊吓,会一巴掌呼上来,把人撕打得皮开肉绽。所以在灰熊活动区域,人类一定不要惊扰到它们,而且要携带防熊喷雾,必要时用来保护自己。
不要随便坐下,注意脚下的路!
蝎子生活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如果你晚上走在沙漠或草原上,走累了想要坐下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地面,看看有没有蝎子。如果不小心被蝎子蛰刺,同样会有危险,必须及时救治。
去热带雨林,一定不要一个人瞎走,要跟着当地有经验的向导。走路时要注意地面,别不小心踩到毒蛇。苏里南珊瑚蛇的毒液能让人在30分钟内死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国内也有新闻报道过,夏天有人逛公园时,在草丛附近被毒蛇咬到。夏天在树丛、草丛附近还是小心为妙,一定不要随便从草丛穿过。
不要随便投喂!
在湿地沼泽行走或划船时,只要你老老实实地按照路标走,不要把手脚伸到船外,那短尾鳄也碰不到你。可是如果你大着胆子给它投喂食物,吸引了它的注意,导致它来攻击你,这就麻烦了!它能用尾巴把你抽晕,最后再把你拖下水,最后你就一命呜呼了!
比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
即使是去逛动物园,我们也要遵守动物园的规定。有新闻报道说,男子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翻过护栏,跳到大熊猫场地,然后被大熊猫咬伤。——这种人就是毫无常识,不懂得与动物保持距离,最后酿成大祸。
《隐藏的危险》介绍了动物的习性、攻击性,保护自己,处理意外伤害的小知识。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小读者也逐渐有了安全意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动物,都不要想当然的去投喂、亲近。
保持敬畏,保持距离,是我们与动物最好的关系。
大开脑洞的设计:被遗忘的杀手——响尾蛇冲锋枪传奇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
应突发事件而现世
1979年11月4日,在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支持下,部分激进青年突然闯入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劫持了52名使馆人员,以迫使美政府引渡流亡美国的前伊朗国王巴列维。但该要求遭美拒绝,两国关系随即陷入僵局。在人质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就开始着手准备一个大胆的营救计划。该计划被命名为“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总共投入了12架战机及几百名特战队员。首先,有3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飞往伊朗南部的“沙漠一号”美军秘密机场待命;同时,还有8架海军陆战队的RH-53D直升机满载三角洲特种部队队员,从最近海域的尼米兹航空母舰上起飞,飞到预定地点与C-130机组汇合。由于行动的秘密性,整个营救计划的关键环节即是由直升机来承担输送人员的任务。虽然秘密机场离德黑兰大使馆尚有一段距离,但通过沿途空中加油,直升机将有足够的燃油保证特战队员及被解救人质顺利返航。行动开始后,美国陆军的游骑兵特种部队也将按计划夺取德黑兰附近的某军用机场,以便两架从阿曼赶来支援的C-141运输机将完成任务的特种部队人员及被解救人质一并携行出境。此外,为了保证整个营救计划万无一失,还有3架EC-130电子预警机进入高空轨道干扰伊朗的通信设施,并在低空布置了3架武装直升机,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提供火力支援。
失火焚毁的美军C-130飞机
1980年4月24日,“鹰爪”行动正式执行,然而行动一开始就遇到了烦。在“沙漠一号”机场,一架RH-53D直升机与一架停靠在机坪的C-130运输机不幸发生碰撞,两架飞机都起了火,造成3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5名空军人员死亡,十几人受伤。这个变故使得“鹰爪”行动不得不中途搁浅,剩下的特战队员都撤出了“沙漠一号”机场。由于事发突然,撤退时,匆忙的美国人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竟然没有将剩下的飞机彻底销毁!很快,飞机残骸燃烧的火光和烟雾就引来了伊朗军队。在幸存下来的直升机里,伊朗人发现了一份有关“鹰爪”行动的计划书,从而使这个计划彻底曝光。伊朗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将人质分几批疏散到不同的关押地点。这个办法非常有效,使得美国的营救计划不得不宣告破产。而被关押的美国大使馆人质,一直到里根总统上台,美伊关系缓和后才得以释放。
鹰爪行动路线图
尽管“鹰爪”行动没有成功,但当时的卡特政府对这个计划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在行动计划的初始阶段,有人提出将三角洲特种部队队员用直升机通过绳降的方式送入大使馆,于是如何在绳降过程中使用武器对付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成了研究的一个焦点。那些受过良好训练的特战队员完全可以在绳降中用一只手操纵武器,但手枪的火力是不够的,M16步枪此时又不适合使用,因为其不仅难以用一只手持枪瞄准,而且连发发射时会由于后坐力造成直升机绳梯受到侧向力作用,使队员在空中被迫旋转从而无法控制方向,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单手握持射击的特殊武器来担当重任。这时候,响尾蛇冲锋枪进入了行动计划小组的视野。
响尾蛇冲锋枪诞生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市,创始人为麦克奎恩和白金汉姆,其研制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单手握持、有一定威力的近战武器,不过它的外观非常独特,完全背离了传统的冲锋枪造型。整个枪身圆溜溜的,和其“响尾蛇”的名称还真是绝配。握把位于枪机之前,布局较为诡异,圆筒形的机匣里面是枪机组件和缓冲装置。机匣尾端没有枪托,但是装有一个月牙形可旋转的肩垫,肩垫可根据不同的握枪姿势调整角度,抵在胳膊肘弯处即可牢牢地控制住冲锋枪。此外,该枪的一大特色在于其后端机匣可以旋转!当握持住握把时,后机匣及上方的弹匣槽可以作360°的旋转,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左、右手射手均可以轻松舒适地将枪握持在手中射击。该枪可单、连发发射,没有快慢机,甚至连保险都没有,单连发转换通过控制扳机行程就可简单实现(注:最早的型号只能单发发射)。轻扣扳机为单发发射,将扳机扣到底为连发发射。早期的响尾蛇冲锋枪甚至没有设置瞄准装置,发射时射手将食指贴在机匣上,依靠其自然指向性使枪口瞄准目标,然后靠中指扣动扳机击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近距离的快速射击非常有效。
就在德黑兰美国大使馆人质劫持事件发生的3年前,麦克奎恩便将他的响尾蛇冲锋枪以及附加的消声器装置一并带到阿尔伯克基的美国海军1550空军基地以及位于本宁堡的陆军某部给相关人员进行演示。根据陆军相关人员的回忆,当时一共演示了两支响尾蛇冲锋枪,其中一支口径为9mm,机匣上装了单点式瞄准镜(一种非反射准直式瞄准镜,眼睛通过镜筒只能看到一个亮点/分划,必须同时用另一只眼睛看目标,通过“合像”才能实现瞄准。这种瞄准镜结构简单,但有些人可能会不习惯使用),另一支口径为0.45英寸。令测试人员吃惊的是,0.45英寸口径响尾蛇冲锋枪的后坐力比想像的要柔和,枪口上跳也比较好控制。这与该枪的弹膛轴线、抵肩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有关。而且令测试人员满意的是,该枪不仅在演示中未出故障,而且相比于一般冲锋枪,不需要学习什么射击技巧就能轻松自如地使用。然而,陆军方面虽然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测试,但未作正式表态。而且,据说当时特种部队的人员也对这支武器充满兴趣,但同样没有公开发表他们的看法。
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破。就在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后的一天深夜,麦克奎恩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里的人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他必须在第二天一早就带上他设计的冲锋枪及相关附件到指定地点报到。一头雾水的麦克奎恩当时只回应了一句“你们这群魔鬼”!他的不愉快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冲锋枪已经申请了专利,按照常理,即使是美国政府要采用,也必须征得拥有者的许可并履行相关手续,否则就是违法行为。麦克奎恩给专利局打电话说明这件事,专利局的人却告诉他,他们注意到这个电话是从白宫打出的,一定是有重大事件发生,所以最好照吩咐做,至于相关手续,以后可以再补。有了这个口头保证,麦克奎恩只好把他的编号为EX-003和EX-005的两支样枪交付给了军方。
在“鹰爪”行动失败8个月后,这两支响尾蛇冲锋枪才物归原主。至于他的枪到底被用在何处,怎么用,官方没有给予任何正式的解释。但麦克奎恩获得的小道消息是,他的枪在马里兰州的米德堡秘密试制了一些,而这个地方距离著名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只有咫尺之遥。据说这些响尾蛇冲锋枪在米德堡进行了多项试验,包括常规的扬尘、淋雨、泥水试验等,而响尾蛇冲锋枪的表现也还比较争气,其粗犷、简洁的设计风格非常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哪怕是粗暴一点的使用都不会轻易出故障。
EX-001~EX-020
——“响尾蛇”的诞生历程
由于响尾蛇冲锋枪并没有量产,即使军方测试时又有试制新枪,但总数也仅为20支。但这20支“响尾蛇”却各有千秋,体现出一支武器从最初构想到最终成品的一个完整的改造过程。响尾蛇冲锋枪的第一支原型枪编号为EX-001,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使用德制MP38冲锋枪的弹匣,其后编号的冲锋枪则改用司登冲锋枪的弹匣(MP38冲锋枪的弹匣为双排双进,这种结构装弹速度慢,也比较容易出故障)。EX-001的握把看起来应该是M16步枪握把的一种变型,或者说至少在设计时受到M16步枪的启发,握持感不错,其后的型号也基本未作改动。
响尾蛇冲锋枪的原型枪EX-001,没有快慢机,没有保险,使用MP38冲锋枪的弹匣,只能单发发射
EX-001没有连发功能,没有瞄具,完全靠概略瞄准单发发射。为了提高武器在恶劣环境(如弹膛受到污染,发射不同装药量、不同品质时)的可靠性,响尾蛇冲锋枪还有独到的设计考虑:其枪机上设置有五档环形槽与扳机阻铁相配合。当由于问题或者污垢导致枪机不能完全后坐到位时,扳机阻铁即使不能与最前端的枪机环形槽扣合,也能与中间段或者最后端的枪机环形槽扣合,从而保证了冲锋枪机构动作完全可靠。更妙的是枪机上设置的这种环形槽使机匣旋转到其他角度时,扳机阻铁也一样可以与枪机可靠扣合。此外,其机匣上的弹匣槽底端设计有多功能弹匣卡笋,兼作辅助装弹工具。因为双排双进的MP38弹匣在没有专门辅助装弹工具的时候,手工装填枪弹是件十分费力的事情,而EX-001集成了这个辅助装弹功能,相对缓解了这个缺陷。
响尾蛇冲锋枪的枪机处于3种不同状态:闭锁状态(上),不同的待击状态(中、下)
EX-001的弹匣槽底端设计有辅助装弹功能
编号EX-002和EX-003的响尾蛇冲锋枪采用了0.45英寸口径,这与同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弹深受美军喜爱不无关系。这两支枪也没有设保险,使用的弹匣为“黄油枪”(greasegun,为二战/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士兵对M3/M3A1冲锋枪的俚称,因为其与美军加油站的喷枪长相类似,故有此称谓)的弹匣。EX-002已经有了连发功能,其单连发转换通过控制扳机行程来实现。
EX-002采用0.45英寸口径,能实现单、连发转换。注意A、B处,扳机护圈可打开,便于戴手套操作
EX-003已经是“鹰爪”行动的备用之一了,而且从EX-003开始,响尾蛇冲锋枪有了实质性的变化。首先,EX-003增设了瞄具,不仅设有可翻转的简易片状准星和照门,机匣上还设置有韦弗式导轨以安装光学瞄具。最奇妙的是,其枪机拥有两个不同口径的机头,前端为0.45英寸口径,后端为9mm口径。只需将枪机翻转过来,再换上匹配的枪管、弹匣适配器及弹匣,就可以发射不同口径的枪弹了!EX-003不仅有连发功能,还设置了3发点射功能,其结构与EX-002不同,不再通过扳机行程来控制,而是通过扳机后端的快慢机钮来选择发射方式。与EX-002一样,EX-003(包括后续型)的扳机护圈也作了改进,其护圈为活动式,前端扣合在机匣上,可以往后翻转,即使戴手套也能自如控制扳机。此外,其月牙形肩托可适当延长一定长度,以更好地配合前臂较长的射手使用。
EX-003上装了简易瞄具。最奇特的是,枪机前后装有两个不同口径的机头
EX-004放弃了EX-002和EX-003的双口径枪机设计,只有9mm一种口径,并且采用稍作改进的司登冲锋枪弹匣(双排单进)。保留了韦弗式光学瞄具座,但取消了机械瞄具。其最显著的改进在于射速可调,而且采用的是增减枪机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193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造ZK383冲锋枪上就已经采用过。EX-004的枪机可通过安装配重块来控制枪机自动循环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射速的目的。不加配重块时,冲锋枪的射速为1050发/分,这样的射速显然有点高,对于射击精度、武器寿命和射手对枪的操控都不利,加上一个配重块后,射速可以下降到900发/分,加两块配重块后,可以降到750发/分。
EX-004使用了司登冲锋枪的弹匣,枪机增加了配重块
EX-004增加了伸缩式枪托,这样既可以抵在胳膊肘弯处射击,也可以抵肩射击,并且伸缩托取下之后,伸缩杆可作通条用以擦拭弹膛。在射击试验中发现,EX-004在抵肩射击时,如果选择弹匣朝外的方向,往复循环运动的拉机柄有可能对人体,特别是脸部造成伤害。因此在抵肩射击时,权宜之计就是改变正常射击时的机匣位置。右手射手射击时,将后机匣(包括弹匣槽)旋转到手臂右(内)侧,这样拉机柄朝外,抛壳方向也朝外,射手就安全多了。左手射手则反之。幸亏响尾蛇冲锋枪设计的机匣可以旋转,否则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解决。
到EX-005,响尾蛇冲锋枪已基本定型了,EX-005~EX-017基本结构都未有大的变动。与最早的原型枪相比,这个阶段的响尾蛇冲锋枪保留了几个鲜明的特色:在握把垂直握持的状态下,后机匣(包括弹匣槽)可旋转360°;机匣顶端装配有韦弗式导轨,可加装光学瞄准镜;有两种射击姿态,单手握持射击时,利用肩托抵在胳膊肘弯处操控武器,拉开伸缩托后,可同传统冲锋枪一样抵肩射击;没有传统的保险设置,单连发发射(取消了3发点射功能)通过控制扳机行程来转换。
EX-016,响尾蛇冲锋枪的改进工作已基本完成
EX-018的特征是增加了一个保险机构,具体结构不详,但根据一份测试报告的内容显示,该保险的可靠性不是很好。EX-019的保险没有改进,但是在上机匣的韦弗式导轨上设计了一个类似于M16步枪的提把,提把内设置有可翻转的准星、照门。另外,月牙形肩托与枪托的连接方式也作了改动,由之前的两根平行杆改为圆柱形管,使连接更为牢固了。
EX-020是响尾蛇冲锋枪试制生产的最后一个型号,它保留了之前型号的大多数特征,同时也有了些新的改变:拉机柄与枪机采取分离式设计,这样射击过程中拉机柄不再随枪机往复运动,减少了对身体的潜在伤害;保险机构进行了改进;改进了结构设计,提高了整支枪的装配性,有利于快速分解结合,而之前的型号都存在分解不便的缺陷;放弃了司登冲锋枪弹匣,改用乌齐冲锋枪弹匣;采用双机头设计,但与EX-003不同,前后两个机头都是9mm口径,这样如果一个机头的抽壳钩或者击针出现故障,可迅速调转枪机继续使用。可以看出,EX-020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响尾蛇冲锋枪的实用性和人机工程,而且之前响尾蛇冲锋枪设计上的一些弊病,也多数得到了较好的处理。
EX-020是响尾蛇冲锋枪的最后一款
杀手的沉寂
遗憾的是,EX-020搞完的时候,美国新的枪械法(1986年颁布的武器管理法)也出台了,规定自动武器不能再向民间市场销售。由于军方最终也未采用响尾蛇冲锋枪,导致该枪最后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平心而论,麦克奎恩等设计师们对于城市近距离巷战有着较为前瞻性的考虑,基于这种战术用途设计出的响尾蛇冲锋枪,也确实显得与众不同。虽说响尾蛇冲锋枪的时运不济,但其简单又不失新颖的结构设计,对于今后的单兵近战武器研发应该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7年第4期上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复制右侧淘口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16/169625995411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