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

时间:2024-01-16 10:47:58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孤单的城

走进莫高窟,畅游无与伦比的艺术天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这首描写西北风光的诗,把边塞雄伟壮阔的山川和寂寞荒凉的土地作了尽情的描绘。它宛若一曲哀婉的歌,千百年来给人们留下丝丝缕缕的寂寥之感。然而,我却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北名城敦煌的土地,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作一次近距离接触,领略这座佛教艺术宝库的无穷魅力。

去莫高窟那天,天气十分晴朗。客车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疾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连绵的祁连山横垣在沙原尽头。不经意间,在茫茫的沙海中,出现了一个绿色圆点,慢慢地,圆点逐渐由小变大,成了一片小绿洲。同行的导游指着远处断崖上的一个九层遮檐告诉我,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沙漠美术馆”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下车后,我们兴致勃勃地跨过小石桥,迎面是一个巨大的牌坊,横匾上是著名学者郭沫若的题词“石窟宝藏”四个大字。过了牌坊,沿着林荫大道往前走,只见三危山和鸣沙山两山之间,有一道又深又宽的河床,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的西岸,在南北长一千六百米的峭壁上,密如蜂房的洞窟,像都市高层楼房的千门万户,散漫而整齐地列着,洞窟间有木构走廊与栈道相连。导游介绍,这些洞窟的形式分为僧房、塔庙和佛殿三类,集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于一体,跨越北魏与元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沿着陡直的石阶,我们进入了石窟。徜徉在这座艺术殿堂里,仿佛迈进了悠远深邃的历史长廊,不同的洞窟都呈现不同的风貌,无不令人流连忘返。96号窟的彩塑大佛,高33米,神态安详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双目微睁,眼光炯炯有神;130号窟的弥勒佛,是保存最好的唐代原作,造型逼真,全身比例适当,衣纹褶折简练,手脚雄厚有力;158号窟内长达16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卧像,面部丰满,手臂圆润,神态安详、气宇轩昂;还有57号窟中的那尊菩萨像,身上衣裙,像被清风漾起,富有丝绸的质感,面部恬静的微笑,能使人听到呼吸的气息,来此观光的游人,纷纷称赞她是敦煌的“美人图”。

在每一座石窟中,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壁画遍布藻井、龛顶、莲台等处,这些壁画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佛教故事,还有各个朝代人们的生活情景和生产场面。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图案无疑是“飞天”。“飞天”即印度的香音神,形象美丽,多为女性,壁画中的她们,在天空中翩跹飞舞,或散花,或奏乐,或追逐嬉戏。古代的绘画艺术家仅凭借一条飘拂的长带和柔美的舞姿,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仙女们在极乐世界中飞腾自如、无限快乐的优美形象。

整整一天,我畅游在莫高窟这无与伦比的艺术天堂里,获得了一次全新的艺术享受。同时,我深深感到,艺术、宗教和历史,虽然属于不同范畴,但在莫高窟里,它们却有机地熔于一炉。莫高窟既是佛教圣地,也是艺术画廊,更是历史博物馆,难怪它的奇光异彩令无数游人向往、倾倒。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16/16962467054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