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按什么顺序主要写了什么景色(甲文)

时间:2024-01-04 09:53:59 来源:网络 编辑:舍我其谁

文言文阅读

例【五】(2020·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洲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注释】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⑶绝好岑嘉州诗 绝: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答案】(1)也 (2)比得上(赶得上) (3)极(非常)(4)停止【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可结合平时对这些词语意思的积累,结合选文内容,解释词语的含义。如:亦,当“也”讲,来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及,比得上,来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绝,极、非常,来自: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已,停止,来自: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答案】(1)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1)句中重点词语有:甚,很;好,喜欢,爱好。(2)句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示例一: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示例二: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

“甲、乙、丙、丁、戊”算是最古老的汉字,对它们的解释充满情趣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民间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而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因此,这二十二字应该算是最古老的字了。本文先来看看“甲、乙、丙、丁、戊”五个字最初本意,由于年代古老,现在解释起来有多种说法也不足为奇,其中充满了古人的智慧与想象。

“甲”的两种解字

甲,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也像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其上常有交错的纹路,或由鳞片连缀而成。“甲”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最初有两种写法,如图1和图2。二字最初有别,后者用于“上甲”之类的人名,前者用于干支。图1的“甲”字其形容易与“十”字混淆,于是后来多借图2字形来表干支,以至于图1这种写法到战国以后即不传。“甲”字在战国楚系文字中有两种异体,如图8和图9,但这两种异体字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了。秦系文字(图11)将中间一竖拉长作“甲”,此后沿袭这种形体,隶变后楷书写作“甲”。

《说文解字》: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凡甲之属皆从甲。

古文甲,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之象。 意思是::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字形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的样子。所有与甲相关的字,都采用“甲”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甲”,像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的样子。

还有一说认为:甲,甲骨文(囗,抵御矛枪的方形硬牌)+(十,是“又”的变形,抓握),表示可持握的陆战士兵的护身硬牌。有的甲骨文简化成“十”,像纵横交叉的握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方形的挡牌“囗”写成弧形,表示贴身的弧形护身硬牌。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蔽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弧形的挡牌写成“勹”,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抓握的“十”(又)写成写成“丁”。隶书综合两款金文字形。

“乙”的本义植物破土而出时的萌芽形

乙,象形字。“乙”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有左向和右向两种写法,甲骨文的“乙”字(图1)像植物破土而出时的萌芽形。金文粗体化,如图2、图3中的“乙”。篆文整齐化 [3] 。秦汉以后右向写法被淘汰,左向写法逐渐规范,隶变后楷书写作“乙”字。“乙”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被借用,表示天干第二位,而且成为其最常用的义项。由于殷商时代的贵族习惯用天干字作为死后的庙号,所以甲、金文中“乙”字常用作人的称呼。此外,由“天干第二位”引申为“第二”的意思,也常与“甲”、“丙”等连用表示等级或数目。还用于指称不确定的某人。

《说文解字》:乙,象春艹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意思是:乙,象初春草木弯弯曲曲长出地面,这时大地的阴气还很强大,草木只能艰难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长出地面,这构思与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顺序中,“乙”承续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

“丙”的几种解释

丙,象形字。“丙”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如图1所示,甲骨文“丙”字像鱼尾,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说:“按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丙”为鱼尾的象形。西周金文曾有一种中间填满的写法,如图2,颇为古拙,但并未进入主流。春秋时期出现另一种异体,在中间人字形的两侧添加饰笔,如图3,至战国时期楚系文字,如图4,是最为繁复的写法,为后世所不取。但秦代文字在继承西周金文的基础上,或作图7的“丙”,或作图6的“丙”,从此定了型。汉代隶书分别延续了这两种构形,楷书则选择了整体性更强的前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丙”是“柄”的本字。丙,甲骨文假借“穴”,表示用来安装手柄的石器孔洞。有的甲骨文在“穴”(孔洞)上方加一横,表示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造字本义:名词,装在石器孔洞里的手柄。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丙”的“石器手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木”另造“柄”代替。

《说文解字》: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意思是:丙,在天干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这时万物长成,一派光明的样子。阴气初起,阳气將亏。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会义。这里的“一”,表示阳气。丙承乙,象人肩。

“丁”本义是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顶宽足尖的契子

丁,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有中空(图2)与填实(图1)两种写法,像钉帽的俯视图。在战国及西汉时分别出现像侧视图的写法,如图6和图10,以后,古篆把锭的圆头保留,把锭的下部拉长,变成钉子形状。到秦代小篆则更将字讹变为图8,完全失去原状。此后二者合流,将上面像钉帽的部分简化成一横,钉脚变成竖弯钩,就是今天见到的楷书“丁” [2] 。“丁”本是“钉”的初文。后来因为把“丁”用作“天干”——古代十个表示数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的第四位;故此又另造了个以“金”旁表意,以“丁”旁表音的形声字“钉”。“丁”,原是铜锭形。金属是坚实的,故从“丁”引申出“壮健”之意,古代把成年的壮健的男子叫作“壮丁”。又引申出“人口”(如“添丁”)和指某些专职服务的人(如“园丁”、“庖丁”)

《说文解字》: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 意思是:丁,夏日万物都壮实。是象形字。在天干顺序中,丁承续丙,字形像人心。

“戊”是戈、斧组合的威猛长柄武器

戊,象形字。图(一)是图形文字的“戊”,是一把上古时代像凿铲形的狭而有肩的最早的斧形武器,有斧身、斧柄、顶钩、脚叉,完全是实物的图象。这种武器,就叫“戊”,读wù,音务。图(二)是甲骨文的“戊”字,斧形大致不变,但字体却已开始线条化了。图(三)是金文的“戊”,此时“戊”的形体开始变了:除了强调突出了斧身外,顶钩变了,斧柄弯了、脚叉成为斜线。图(四)是秦篆的“戊”字,讹变更大:斧柄弯而短,脚叉弯而长,顶钩竟成为丫杈形了。于是便相沿发展为图(五)的汉隶和(六)的楷书。“戊”字的结体特点:中间是空的。“戊”这种武器,后来大抵被后起的武器所淘汰了,便把这个字借用为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代用来表示次序的符号)的第五位,作为“五”的代称。

《说文解字》: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意思是:戊,在天干中位于中央。字形像六甲五龙相绞缠。戊承丁,像人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04/169626223412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