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漫画(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哪些
防御机制:为了减轻和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与统一,自我创造了很多保护性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2个共同特点:1、它们是无意识的,即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他们;2、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有现实脱离的特性。
几种主要的防御机制如下:
1、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就会大大降低。
2、否认,是最早形成的防御机制之一,它伴随着痛苦产生,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来痛苦的现实情况。
3、投射,是拿别人当“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具有某种不良品质或思想情感,而把这种不良品质、思想情感投射给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既然不良品质、思想情感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自己就不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4、反向作用,是一种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或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5、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内心想要的又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经历编造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如阿Q精神。
6、替代和升华,受抵制的“力比多“或精神发泄,转换对象或改变方向,通过间接的方式出现,即自我、超我能接受的,称为”替代“。
”力比多“以社会赞许、高尚的间接方式发泄出来,称为”升华“。例证,歌德年轻时曾爱上一女子,而不能如愿时,将痛苦的爱欲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写下《少年维特之烦恼》,解除了内心的不安与烦恼。
身边科学:演化出来的防御机制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尹传红
人体很奇妙,致病机理常常也令人惊叹、耐人寻味。
我们已经习惯了说“与疾病做斗争”,有没有想过那斗争的对象?抗疫期间持续引发的发烧与退烧话题,启发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考虑疾病。
这方面的学术探讨实则早就展开了。大约30年前,美国生理学家马特·克鲁格在做过专项动物试验后指出:“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发热是一种宿主针对感染的适应性防御机制,而且在整个动物界中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他认为,用药物控制发热,有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
在美国演化生物学家伦道夫·M.尼斯和乔治·C.威廉姆斯看来,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失控,而是人体演化出来的一种精细的体温调节机制,也可以说发热是对抗感染的一种适应性机制。干扰了发热,也就干扰了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是他们在其初版于1994年、广有社会影响的《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中表述的观点。
事实上,目前确实取得了一些证据,表明中度发烧是人体抵御感染的一种手段。例如,发烧的人更有可能在血液感染后存活下来。大量研究则显示:被给予退烧药物的病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病毒感染中恢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发烧是有益的?或者说,发烧是否会导致更好的转归?我们如何确定两件事有因果关系呢?
研究流行病传播的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卡尔·伯格斯特龙,以发烧的生物学原理为例进行了阐释:退烧药物往往会减缓病人康复的速度,并增加病人将疾病传播给他人的机会。问题在于,导致较差转归的到底是退烧药物,还是因为发烧被抑制呢?研究人员用动物做实验,对其进行物理降温,结果发现,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与退烧药物一样。这表明,退烧药物的负面作用是通过对体温的影响产生的,由此证明发烧是可以有效防御疾病的措施。
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失控,而是人体演化出来的一种精细的体温调节机制。
对抗感冒或流感最常造成的炎症发作,也是身体对抗入侵者(坏菌、病毒、毒素等)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医学专家认为,发炎很多时候是有害的。要是发炎到了不受控制的状态,就会扰乱人体免疫系统,造成长期问题或慢性病。这就像打开火炉保持温暖舒适一样,要是温度到了,火炉却关不掉,那环境就会变热、变不舒服、变得危险。因此,尽管想不到却也不奇怪,有些种类的发炎与我们最烦恼的退化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糖尿病和加速老化。
尼斯和威廉姆斯也强调,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不一定都是适应性的,即使发热有益,甚至很重要,但一味鼓励发热的态度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他们并不主张全面禁用退热药物。
人体很奇妙,致病机理常常也令人惊叹、耐人寻味。例如,当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最初提出细菌引起溃疡的观点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胃内酸度太高而不适于细菌存活,所以不存在细菌引起溃疡的机制。后来,由于发现幽门螺杆菌产生氨气中和了胃酸而使自己生存,这就排除了细菌-溃疡机制的不可信性。那两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而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2月上旬刊
每天讲解一个心理学名词,传播科学心理学——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首先跟大家来分享一个我昨天的经历。生活中我是一个怕狗的人,昨天当我正走在大街上时,一只未栓绳的小狗突然朝我跑过来,吓得我赶紧躲到了旁边的树后面。要是会爬树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爬到树上去。只可惜不会爬树只好躲着。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我绕到树后的同时,紧跟着小狗也来到了我的脚下,对着我的脚一顿左闻闻右闻闻,吓得我妈呀一声喊出来。狗主人见状赶紧跑过来强行将小狗带走了。就在我惊魂未定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一位大爷喊着遛狗拴上绳大家都安全,防御这个词来解释一下我昨天的经历。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说明,见到小狗我躲着是生理防御;玛雅一声喊出来是心理防御。
大爷那句遛狗拴上绳大家都安全属于社会防御。听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我很矫情,这么大一个人怎么就怕一只小狗呢?其实我所有行为及背后的理论依据都可以用自我防御机制。这个心理学名词来解释,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在受到本我欲望压力的时候,同时又受到了来自现实压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调节着自我本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情绪上的痛苦与焦虑,从而达到心灵安宁的作用。
面对小狗这一相同刺激,喜欢狗的人可能会摸摸它抱抱它,对狗没有感觉的人可能会无视它,而像我这样害怕狗的人却躲着他躲是一种症状是自我防御的结果。躲来自于内心的焦虑。焦虑源自冲突,冲突则是因为自我太弱小。我内心的冲突是想控制这条小狗不要咬到我,但现实又没有能力,从而形成了担心狗咬到我,但又没办法应对的现实性焦虑。
妈呀一声喊出来则是一种退行性的自我防御机制。退行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我在小狗面前示弱,从而也降低了小狗的焦虑。小希望小狗不要咬我不要伤害我,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从我的生理防御到心理防御都是无意识的行为。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其内心深处早已经是硝烟弥漫,战火连连,就像战争没有排名只有胜负一样,最终弱小的自我还是败给了现实。
所谓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众多的心理问题也便来自于现实与理想,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可以说自我防御机制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生活中无处不防御,就像皮肤防御着细菌和病毒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军队防御着外敌保护着国家安宁一样。自我防御机制,防御着焦虑和冲突保护着内心的安宁。因此也可以说,没有防御便无法生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04/16962502696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