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锤子(青铜装饰锤哪里买)
文保科普:青铜器复(仿)制的常用方法 | 来国博看中国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展厅一角
【编者按】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正在火热展出中,也许你也觉得这个展览非常考验眼力,哪一件是文物“本尊”,哪一件又是出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的目的复(仿)制出来的“替身”呢?
这里邀请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师晏德付以青铜器文物的保护为例,与大家分享复(仿)制青铜器的原因及常用方法:
青铜器复(仿)制的常用方法
文物需要复(仿)制有多方面原因:有的作为原件替代品,弥补馆藏文物不足;有的文物本身异常脆弱,不适合长期展出,出于保护需要用复(仿)制品来替代;有的则为了回馈文物捐赠者。复(仿)制工作可以使有限的文物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青铜器复(仿)制需要在文物表面翻制模具,再利用模具浇铸制作复(仿)制品。常用的模具材料主要有石膏和硅橡胶两种[1]。
早期模具翻制大多使用石膏。石膏成本较低,常配合浇铸低温锡铅合金或者树脂类材料,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制作出来的成品质感较好[2]。同时这种方法与古代青铜器的块范铸造工艺较为接近,制作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锻炼动手能力,也可以加深对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认识。但是石膏质地较硬,缺乏弹性,分模不当极易造成脱模困难,因此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对精细纹饰复制效果不太好。此外,石膏材料也极易残留于文物表面,尤其翻制一些表面氧化疏松、脆弱的器物,石膏翻模有潜在风险。
展览中展出的传统石膏翻制的模具
20世纪80年代,新型模具材料硅橡胶的普及应用,改进了石膏制作模具的不足之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青铜文物复(仿)制工作当中。硅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固化后柔韧性好,易脱模,简化了石膏翻模的工艺程序,制成品纹饰较为细腻 [3]。
展览中展出的传统石膏翻制的模具和硅橡胶翻制的模具
但是我们看到无论石膏还是硅橡胶材料,都需要在文物表面进行模具的翻制,难免会有一定污染,对于一些疏松脆弱、带有镶嵌装饰的青铜文物而言,这种方法就需要慎重使用。因而业界也在逐渐探索如何能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完成复(仿)制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快速成型是利用三维扫描仪对原件进行扫描,获取三维数据,建立器物的三维模型,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器物。由于打印材料的不同,后续的处理工艺也有所区别,目前较成熟的工艺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打印高分子树脂材料,打印出的器物明显比原件轻,质感稍差,有时需要在打印的器物上再进行传统的翻模铸造;第二种是打印蜡胎,再熔模铸造;三是直接打印金属材质,但是由于技术及成本等原因,这种工艺目前还未得到大规模应用。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复(仿)制工作,尤其适用于表面锈蚀复杂、带有镶嵌或者比较脆弱的文物,不会在表面残留翻模材料,较为安全。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中展出的运用3D打印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的错金银云纹犀尊仿制品(上下图分别为随色做旧前后)。
----------------------
参考文献:
[1]宋颖、王际:《青铜器翻模技术的研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编:《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第25-30页。
[2]肖岗:《青铜器复制琐谈》,《文物世界》,2002年第2期,第60-61页。
[3]万俐:《略谈仿制青铜器模具的发展》,《东南文化》,1989年第Z1期,第202-205页。
【展览信息】
展览: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时间:2022年8月10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2展厅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30/16962563379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