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分期app下载安装最新版(微博分期app下载安装)
“注销校园贷”骗局调查:扮身份、骗信任、诱贷款
“博士接到自称工作人员电话,两小时被转账十多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遭遇“注销校园贷骗局”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注销校园贷骗局”已成近两年网贷的重灾区。骗子伪装成网贷平台客服人员,借国家整治校园贷的背景,以避免影响征信的名义“帮忙”注销校园贷账号,实则诱骗受害者在网贷平台将贷款转出。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网贷舆情数据分析》显示,2020上半年测得网贷负面信息28.8万条,其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近9.3万条,占比达32.14%。记者了解到,受害人大多为90后,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被骗金额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2020年上半年,“注销校园贷”占各类网贷32.14%。
被骗之后,受害者不但继续背着巨额贷款,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
自称金融平台客服,帮忙注销贷款账户
2020年11月,潮州青年陈栋接到了一通陕西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要帮他注销“校园贷”。
对方称,陈栋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读书时用过贷款,现在国家要整治“校园贷”,他们受“银监会”委托,帮助有“校园贷”记录的学生注销账号,避免影响征信。
陈栋毕业6年了,他不记得是否注册过。但在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就读院校、毕业时间后,陈栋相信了对方客服人员的身份,想着“有人帮忙,就注销吧”。
自2016年起,国家多部委多次发文整治“校园贷”,规范“校园贷”服务机构的管理,取缔关闭多个平台。骗子以此为借口,称平台关闭后,“校园贷”账户也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实际上,个人征信和账户是否注销并没有关系。
差不多时间,毕业不到半年的钟灵也接到了类似内容的陌生电话,她尝试主动注销。但一个小时后,电话又来了,对方听说钟灵已注销,便要求加QQ好友帮忙确认结果。
钟灵回忆,对方说后台还有一笔异常贷款,钟灵自己看不到,不消除会影响征信。随后,对方又发来一张“抱歉,存在关联平台‘中邮钱包’,无法注销”的截图,表示注销“校园贷账户”,要先清空“中邮钱包”,这为下一步骗局埋下引线。
骗子伪造平台客服身份,会发来伪造的“红头文件”。
梁成从江门开放大学毕业一年半,从没用过,但也没躲过被骗的结局。2021年元旦,江门的梁成接到了山东东营的陌生电话,对方称梁成的信息已泄露,被人盗用注册了账号,出现了异常记录。慌乱之下,梁成加了对方的QQ。
加了QQ后,骗子会发来伪造的身份证、客服工作证以及国家整治校园贷的“红头文件”来伪装身份,并保证随后的操作有银保监会的视频监督。
骗子会伪装网贷平台客服,发来伪装的身份证和工作证。
对此,客服曾向受害者回应,公司从未有校园贷业务,业务注销组工作人员,也不会以个人手机联系客户。记者发现,骗子还常常会伪装成“微粒贷”“360借条”“爱学贷”“分期乐”“小米金融”等贷款平台客服,来获取信任。
获得信任后,骗子会抛出更多话术:无论是常规的影响征信,还是后台隐藏的异常记录,更或是账号被盗用注册……骗子假装好心帮忙来获取信任,实则已挖好了陷阱。
在层层引导下,陈栋被骗走了6万元,钟灵转给对方4.2万元,梁成也被骗了6万多元。
钟灵每月要还中邮公司近4000元。
骗子共享屏幕指导贷款,称转到指定账户进行销号
几通电话,95后的陈霞一共被骗了18.98万元。她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不到三年,18.98万元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
添加对方QQ后,陈霞被拉进了“注销部”QQ工作群,方便沟通。陈霞后来才知道,群里9个人,除了她以外,都是骗子。
“对方让我把可用贷款额度全部取出来‘清零’,转到指定的‘清查账户’后才能销号。”陈霞说,对方称贷款并不是真实的“贷款”,只是一串流水数字,是公司预先打到她账户的钱,目的是平账,后台不会有记录。
陈霞要注销“中邮钱包”的账户,却被对方告知该账户与其他多个银行账户捆绑,注销一个账户要处理多个贷款平台的记录。陈霞相信了,在对方引导下,她在微粒贷上借了4.4万元,转到了指定账户。
陈霞要注销“中邮钱包”的账户,却被骗子告知无法注销。
但对方表示注销还没成功,如法炮制引导陈霞到了第二个网贷平台,并要求“共享屏幕”,方便指导。陈霞登上了中国建设银行APP,用完了12.08万元全部额度,分两次转给对方。接着,她又被对方要求转去了2.5万元存款。
陈霞被骗了12.08万元。
“对方让我在几个贷款APP里跳来跳去,我已经绕晕了。”陈霞说,她一共转过去18.98万元,可对方说注销账号还没有成功,她贷无可贷,完全被榨干,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与以往的电信不同,“注销校园贷”骗局是诱使受害者贷款“销账”。骗子谎称“贷款的额度是他们批的”,不用受害人还账,再以个人征信与所有平台关联为由,要求受害者在不同平台贷款转账。
陈霞还被骗去2.5万元存款。
大四学生余敏被骗着在美团、分期乐、微博和中国建设银行四个APP上贷款,一共8.8万元。在对方继续要求她贷款时,余敏不耐烦地拒绝了。
“他们说网贷平台上的额度属于他们,不转过去要交大笔滞纳金。”余敏记得,她告诉对方要报警,对方却嚣张地表示要和警方直接通话。15分钟后,余敏到了警局,把电话交给警察,那边立刻就挂断了。
相比之下,备战考研的王艳就十分幸运。在对方的语音指导下,王艳发现要求转账的额度恰与自己的授信额度一致,王艳表达了怀疑。
“那边有些气急败坏,还恐吓我,说没有注销账号,以后自己还,找法院也没用。”王艳说,她觉得对方是骗子,便挂了电话。事后,她专程致电银联,确认了账户安全,但她还是感到后怕,对方竟能掌握那么多准确的个人信息。
有人透支信用卡还贷,有人逾期征信受影响
受害者们到属地派出所报案后,大多已立案。但案件一日不破,贷款依然压在受害者头上,还不还成了难题。有人拆东墙补西墙,有人宁愿征信记录受影响也暂缓还贷。
陈霞向弟弟借了4.4万元,还上了微粒贷的贷款。在中国建设银行借的12万多元借期一年,到期后拿什么还,她还没数。
梁成在还钱,他每个月打工能赚3000多元,几乎全部用来偿还“微粒贷”和“借呗”,按照还款排期要持续近3年。
余敏则决定先拖着不还了。她去咨询了学校的法律援助,得到的建议是在案件侦破前先不还。尽管如此,她还是被强制还款了,1月初,学校发来的1000元求职补贴,当天就被美团金融扣去了900多元。
余敏决定先不还,但还是被美团金融扣了钱。
2月,余敏的账户没钱,平台扣款失败后,不断发来逾期提醒,利息也越垒越高。
标红的“发生过逾期”已记入钟灵的征信报告。被骗后,钟灵要面对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公司”)的4.2万元贷款,几番沟通后,她无奈接受了12期免息还清本金的方案。
“每月要还3000多元压力很大。”钟灵说,她大学毕业才半年,还背着3.2万的助学贷款。无奈之下,她从信用卡透支了3027元,还上了首期的本金。2020年年底,钟灵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钟灵本人也丢掉了工作,在超市打零工,但没钱还上第2期贷款。
在征信报告里,钟灵除了有逾期记录,还有3.2万元的助学贷款要还。
2月,她在赣州的银行找到一份新工作,她提前告知单位自己的征信“有逾期”,被要求入职前需还清贷款,否则失去工作。她压力巨大,“我才20岁,不想因为一次被骗毁掉人生。”
请求撤销逾期记录被拒,不良征信或伴随5年
为了保住工作,消除个人征信的逾期记录,钟灵展开了另一场拉锯战。
钟灵尝试着和中邮公司沟通,补交了第二期本金,又向朋友借钱按时交上了第三期本金,又准备好了第四期本金。她向中邮公司客服承诺,保证之后不逾期,但依旧无法消除不良记录。
钟灵有一期贷款没还上,出现了逾期记录。
中邮公司答复钟灵,在12期贷款没有偿清的情况下,平台没有权限删改征信记录,且贷款人未按期准时还款,个人征信必然留下不良记录。
“虽然钟女士还款逾期事出有因,但也没有办法。”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沙解释,个人信用报告是对个人过去信用行为的客观记录,不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
“如果借款人没有还完贷款,要求平台提前撤销逾期记录,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北京嘉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昌表示,借款人还完贷款后,平台有义务消除逾期记录。如果平台不履行,借款人可向中国银保监会投诉。
“异议申诉还是绕不开放贷平台。”广州征信中心客服告诉记者,如果贷款人对逾期记录有异议,可申请异议,如果是被诱骗贷款,则需提供相应的法律说明如法院给出裁判书和结案证明。针对异议申请,贷款平台会给出处理回应,再由征信中心反馈给申请人。
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而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对于钟女士来说,还完贷款可能还是没法消除逾期记录,甚至可能还会伴随5年。她只能继续和中邮公司协商,希望平台能体谅她的难处。
微博统计被骗金额逾亿元,公安部发出高发预警
在全国,“注销校园贷”的案例数量庞大。
3月27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全国被‘注销贷’受害者总群”成员已有1823人。余敏表示,群内有人被骗金额高达78万元,受害者们自主上报的被骗总额已过亿元。
2020年6月,公安部刑侦局曾发出“注销校园贷高发”的预警,并总结了此类的套路。首先,骗子会伪装“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并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和工作证来消除受害人疑虑;其次,骗子会准确报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和贷款额来精准;随后,骗子会编造理由例如影响征信让受害人陷入恐慌;最后再要求受害者完成转账清零。
公安部刑侦局曾发出针对“注销校园贷”的预警。
而无论是否有网贷记录,都很难避开“注销校园贷”的骗局。中消协曾发文指出,骗子有两类手法:针对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不注销也会影响个人征信”。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认为,目前注销校园贷已呈现出三个特点:犯罪形式上,犯罪嫌疑人除外,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害群体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局套路上,利用了国家整治校园贷的背景,有一定迷惑性。
国家反诈中心曾提醒: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货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务必提高警惕。遇到疑问时,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
对于受害者来说,报警立案后只能继续等待,即使他们知道追回损失的几率不大。“遭遇这样的,只能硬着头皮扛下来,慢慢还钱。”梁成说。
(文中受骗者均为化名)
来源: 南方新闻网
当心!网络套路“上新了”
按“客服”提示退货理赔损失数万元,网贷APP交完手续费打不开……
当心!网络套路“上新了”
当前,电信网络犯罪刑事警情数占比不断增大,其中网络增长迅猛,贷款、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4类高发网络案件占70%以上。新的手法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演变升级。3月18日,南宁警方通报多起典型案例,提醒市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非官方“淘宝客服”?别轻信!
“网购平台客服类骗局由来已久,其内核变化不大,但方式、方有所变化。大家千万不要轻信和汇款。”南宁市地铁公交公安分局民警玉明说。
3月22日,广西大学一名学生接到自称“淘宝理赔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所购物品有质量问题,可退货并理赔。该同学在收到理赔金后,“客服”称理赔金给多了,要求退还,该同学便将多余的理赔金通过银行转账至“客服”指定账户。“客服”又称系统卡单没收到,要求其进行“微信及银行认证”,需要刷流水达100%的额度,才能完成理赔。在“客服”诱导下,该学生从自己微信及银行卡上转出3.6万余元,又在花呗、借呗、分期乐、微博等多个借贷平台上贷款5万余元转给对方,共计被骗8万余元。
广西大学保卫处提醒,不要理会“客服”要求退款理赔的电话。电商退款有一定流程,如果商品出现问题最好自己向商家咨询,并通过平台进行理赔,不要轻易相信主动联系的“客服”。
网上贷款要交钱?小心是!
“凡是网上贷款需要交钱的都是。”玉明指出,分子通常使用虚假APP作案,利用人的欲望,一步步引诱,交的钱相比贷款得到的钱只是九牛一毛,容易使贷款人放松警惕,慢慢地落入圈套之中。
2月19日,一位自称是“浦发信贷员”的人添加南宁横县的李先生的微信,询问贷款事宜。李先生决定申请贷款10来万元,并下载了其推荐的金融软件APP。注册后,软件提示需要升级会员才能提现,李先生花了999元开通中级会员。客服称中级会员提现不多,建议开通高级会员,李先生又花了1799元开通高级会员。再次申请提款时,软件提示发生异常冻结。
李先生一下子慌了,赶紧打电话咨询客服。客服称这是李先生银行卡号输入错误导致的,让其转钱过去由他们公司帮助处理,如果不要贷款要付违约金。由于担心要付违约金,李先生转了1.8万元手续费。紧接着,客服又以银行卡存在风险以及交保证金为由,致使李先生先后转账2万元、3万元。李先生转完钱后发现APP打开不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的风险,大家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那些虚假信息,只要涉及钱的,都要提高自己的重视程度。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玉明说。
“公检法”找上门?可能来自境外!
记者还发现,冒充“公检法”,是目前较为高发的类型之一。
3月13日,南宁某高校退休教职工接到来电显示为“10086”的移动客服电话,对方称有人利用其身份证在外地某网点办了一个手机号,并用该号发送了2万多条短信,因涉及一起经济案,属违法行为,现需联系某公安局“刘队长”配合调查。该教职工在3月13日至3月19日期间,按“刘队长”要求每天电话报告个人情况,还将所有存折拍照下来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对方“备案”。3月26日下午,该教职工按对方指令先后两次通过银行转账12.4万余元,又向保险公司借款13万元转给对方,后因联系不上对方才知道被骗。
玉明表示,冒充“公检法”这类骗局连环性强,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心理进行。受害人一旦相信,就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不少分子来自境外,抓捕上存在困难,市民要谨防上当受骗。遇到此类骗局,可以询问其姓名、警号,拨打本地的公安局电话进行核查。
来源:工人日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5/16962492535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