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鲈鱼在哪里刷(生命鲈鱼)

时间:2023-12-24 09:33:41 来源:互联网 编辑:痴人痴梦

三道沟,那些丰肥自由的鱼群

作者:刘环菲

刘环菲,现任浑江区文化馆副馆长,白山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散文作品发表在《中国报道》、《意文》、《参花》、《吉林文化》、《中牟文化》、《长白山文艺》等刊。

三道沟,那些丰肥自由的鱼群

如果谈到三道沟的渔猎文化,我们是绕不开老于的。

第一次见到老于,是在他的家里。砂纸般粗糙的皮肤,弯曲的脊背,如背着个鱼篓,身着渔网一样因日晒褪了色的灰衣服,脚上穿着发旧的黄胶鞋,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似缺弦少键的琴,需要仔细辨听。在他干瘦的身上写满了朴实,哪里都看不出他是个有钱人。

老于在三道沟鸭绿江岸边长大,清朝末期,他的太爷爷带着一家老小从山东闯关东来到鸭绿江边。对面的群山安然沉睡,流水声如梦呓般哗哗作响,远处时断时续地传来放排人思乡的歌声。山与水相依互动,能量充足,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带着家人安居在这里。

在伪满前期,鸭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当时没有铁路,江对面就是朝鲜的慈城郡,浓绿如丝绒的鸭绿江水是中朝两国的界江,每到春天开江之时,尤其是赶上连雨天,河水上涨,周边百里的人们便将粮食、土特产等物品,放排顺流而下,到江的入海口丹东进行交易。

这里素有“东北小江南”的美誉。在闪着金光的碧水下面,住着丰肥的鱼群,哲罗、鳌花、细鳞、重唇、花皮烙子、沙姑鲈子、麦穗子、溜根子、瞎嘎子、青鳞子、白漂子、鲶鱼、胖头等,“三花五罗十八子”的鱼种样样尽有。那时船在江面上行驶,经常有鱼跳到船里,每次打鱼回来,船仓里都满满的。

老于小的时候,每到放学,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放下书包,拎着小桶跑去挖蚯蚓抓蚂蚱子,当诱饵抓鱼。抓到的大鱼交给母亲,小鱼放回河里,喜欢的彩色小鱼浆子放到“鱼塘”里养起来。他在家的院子里,用手将泥巴和小石子混合,像砌墙一样,围成一个50厘米左右的小“鱼塘”。他经常静静地蹲在那里,看着鱼儿在水里游来荡去,这些鱼儿似一颗颗火红跳动的心,掬一捧水在手中,鱼儿便在手心里,恍如这手中是完美的生命之流,老于从心底里爱着。

老于爱鱼,一爱就是一辈子。村里组织生产队,他积极地学习织网技术,想多挣些钱,一个是为贴补家用,另一个是要到娶媳妇的年纪了。很快他就能织出各种类型的网:旋网、挂网、袖网、拦江网、地龙网、花篮子等。

过去的渔网都是农民辛苦种的线麻做原材料,秋季渔民把麻割下来,成捆地运回来,投进大水坑去沤,线麻在沤麻池里经过数天的浸泡,失去了原有的燥气和野气,再经过干燥、捶压、梳理等工序,提取出可以使用的麻披,这时经过百般锤炼的麻披有了更强的韧性和耐力,就像多年的媳妇已熬成了婆。把麻披纺成麻绳,再用麻绳织成网片。网片穿上两根麻绳作为纲,上纲装上小木块作为网漂子,以保浮力,下纲装上用泥烧制的泥铰子,确保网具沉入水底。

老于坐在板凳上,眼睛里泛着光芒,似被阳光暴晒过后炽热的鸭绿江水。他左手按着尺板,右手拿着梭子,这梭子在老于手里恍若有了生命,有了呼吸。梭子敏捷飞快,网线随着梭子时起时落,自由舞蹈,顺着尺板轻轻一穿,将网结牢牢地打住。就这样,无数个网结彼此连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都是无止境的生命的音符,也是他与家人、与邻里乡亲的联结,每一漏洞都被看不见的幸福充盈着。

老于织的网仿佛被附上了神力,每次打鱼都能打上二三百斤。老于打捞的鱼中经常有十斤左右的鳌花鱼,八、九十年代,鳌花鱼一斤能卖到八块钱,鲤鱼一斤三块多,鲫鱼、鲶鱼也能卖到一块多。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这一消息似秋天的枫叶,一夜之间红遍了满山。滴台、二道沟、大长川、仙人洞周边村子里的村民,知道老于靠打鱼挣了钱,都纷纷来到老于家取经。

村里的小四子平时好吃懒做,总梦想着一夜暴富:“于叔,你是咋打到这么多鱼,挣这么多钱?”老于坐在炕沿上,吧嗒着烟袋锅轻声慢语地说:“俺有秘诀呗 。”“啥秘诀?”老于一烟袋锅敲在他头上:“天上没有馅儿饼掉,我看你脑子是进虫子了。”来学艺的村民都给老于打酒喝,知道老于好这口。老于高兴,他不怕别人把自己的饭碗端走,他像家人一样,心贴心、手把手、一招一式地教给村民织网技术,尤其对不着调的小四子,他更是上心。老于在村里村外赚了个好人缘,说话也有了威望,成了这里的渔把头。

中秋节快到了,老于想多打些鱼,一部分卖掉 ,剩下的留作过节。老于划船来到江面下起了网,一阵疾风扫过,江水颤动,天暗沉下来,夹杂着轰隆的雷声,突来的风雨让老于忐忑,这么多年的打鱼经验告诉他,必须快速将网挂好,风雨天会给打渔人带来预想不到的危险。老于下完最后一片网时已经汗流浃背,回到家里匆忙吃完媳妇准备好的饭菜,又划船回到下网地点看网,因为晚上经常有偷鸡摸狗的人来偷网。

苏醒的黑夜跳出了江面,肆虐的风平静了下来,天空垂下细碎的雨线。老于将塑料布简易地支起了一个棚,给船穿上了雨衣,便在里面躺了下来。雨滴打在塑料棚上嗒嗒作响,困意向老于的双眼袭去,上下眼睑似蝴蝶的翅膀,张开……闭合……张开……在疲惫中渐渐弱了下去。突如其来的声响让老于猛地惊醒,迅速的打开手电筒巡逻般向周围扫射,确定不是偷网贼后,老于松了口气。东北中秋节的天气已冰冷入骨,寒气仿佛一把利剑穿过老于的胸膛,老于无法再次入眠,燃起了常年陪伴他的烟袋锅,长长地深深地吸一口进去,心顿时有了依靠。

凌晨两点半,老于开始起网了,他要在六点前将打到的鱼上岸边分好类,放到几个大盆里和鱼贩子进行交易。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老于红肿如鱼泡的双眼看着手里的钞票和剩下的留作过节的两条鱼,脸上匆匆掠过一丝久违的笑容,只有这时才能让他疲累的身体得到些许的慰藉。老于虽然这些年打渔挣了一些钱,但每天都要这样昼夜不歇地从第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清晨,下网、看网、收网、交易,下网、看网、收网、交易……循环往复,汗水涔涔。

老于头脑灵活,在当时春生鱼多如地里的婆婆丁,满江都是,又因个头长得小,村民都不稀罕,捕回去喂鸡喂鸭。春生鱼的学名叫池沼公,是日本人的最爱,鱼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号称脑白金,被视为一种高级的日料食材。老于得知这一讯息,他将大量的春生鱼出售给池沼公鱼加工厂,加工厂将鱼一条一条地制成半成品出口到日本。春生鱼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金凤凰,身价立马涨了起来,此时老于当上了村书记。

老于把三道沟周边的一处江汊子承包下来,供游人休闲垂钓。他规定,游人钓到的大鱼可以拿走,小鱼必须放回江汊子。老于的媳妇每天看管鱼塘,负责收杆费,每杆一天300元,随便钓。一些钓鱼能手一天竟能钓到二百多斤鱼,这些鱼直接被扔到岸上,仿佛是落了一地的树叶,更像是哗哗作响的金银,很多游客把钓到的鱼卖给收鱼的商贩,不仅把钓鱼的杆费挣了回来,还能赚上一笔。远在长春、梅河、通化等地的钓鱼爱好者,也都纷纷慕名而来,老渔的生意火了。

说来也怪,在老于的鱼塘里,同样的鱼竿同样的角落,有的人一天能钓到上百斤,有的人一条也钓不到,不管换什么诱饵,鱼就是不咬钩。一个外地慕名而来的钓鱼者一天钓了个寂寞,恼火起来,让老于媳妇退杆费,说这鱼塘根本没啥鱼,是虚假宣传。老于媳妇不肯,和顾客吵了起来。老于听讯,急忙赶回鱼塘将300元杆费退给了顾客。老于媳妇叫嚷起来:“凭什么把钱退给他,是他上辈子没积德!”老于大喝一声:“行了!”

腊月前后,三道沟便成了天然的大冰箱,江水结成的冰层最冷的时候能达到半米厚。水温低会把鱼群冻死,此时鱼群就会迁徙至深水区。深水区水面开阔,氧气充足,温度也要高出许多,所以,鱼儿喜欢在此聚集“猫冬”。

每到这时,老于就开始收拾网具,准备冬捕。哪里水深,哪里有鱼,都印在他心里。寒风肆虐,天冷得哈气成冰。老于喝上二两“满地晃”散白酒,穿上已经泛黄了的白羊皮袄,带上狗皮帽子,蹬上牛皮靰鞡鞋,套上棉手套,全副武装完,拉着鱼爬犁来到已经冻实了的冰面。找准下网地点,做好标志,操起冰镩子高高举过头顶,随着一声声震耳的吆喝声,冰镩子狠狠砸向冰面,顿时冰花四起,一片弥漫,有如喷发的银色火山。老于和村民边砸边唱起了自编的渔工号子:

人挨人呀,握铁镩呦,

渔工号子,吼起来呦。

嘿啾,嘿啾,嘿啾。

稳住劲呦,不松气呦,

齐心协力,把冰凿呦。

龙山渔场,在前头呦,

回声荡漾,震惊神呦。

乘风破浪,船似梭呦,

展望未来,有奔头呦。

嘿啾嘿啾,嘿啾嘿啾……

大家齐心协力将入网口、若干个小冰窟窿、出网口全部凿好后,开始下网。老于先用细长木杆伸进冰下水中,依靠木杆浮力和冰的透明度,借助工具拨正方向,如缝衣服般依次串联冰窟窿,杆后系有细绳,细绳连着大绳、连着网纲,渔网下到水下,形成一个大合围,前进一段距离后,收拢出水,鱼儿便成了囊中之物。这时候老于打到的鱼不再往外卖,要到年根底了,将鱼邻里相亲的挨家分一分,放在室外天然的冰箱里冻成鱼坨,留着过年享用。

过年的时候,老于将红灯笼高高挂起,贴上年画,粘上窗花,换上新衣,老于便开始忙活起年夜饭。这一顿他要亲自下厨。老于把大铁锅支上,用柴火架好火,把收拾干净的大而肥的江鲤子放在油锅里煎至金黄,把鱼捞出放到罩网里沥油,另起锅放油,把备好的葱、姜、蒜、八角、干椒、本地五花肉片,放入油锅炒香,将煎好的鱼再次放入铁锅里,倒上酱油、料酒、米醋、盐、白糖等添水在大铁锅里炖制。

千滚豆腐万滚鱼,老于将锅盖盖好,顺手拿起烟袋锅,蹲在灶前又抽起了旱烟,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这人啊,就和这炖鱼一样,干啥都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熬。”大约半小时,老于将这道色香俱全的红烧鲤鱼,作为主菜放在饭桌的中间。此时的鲤鱼好似化羽成仙,它象征着富贵 、吉祥、年年有余。

卖盐的喝淡汤,老于也只有在年夜饭中舍得把各种鱼摆上餐桌,红烧鲤鱼,清蒸鳌花,浇汁重唇,酱焖瞎嘎子,鲶鱼炖茄子,鲫鱼炖豆腐,干杂柳根子,当然也少不了东北的特色小鸡炖蘑菇,酸菜炖大骨头。一桌以鱼为主的年夜饭在老于的家里蒸腾起来,这一顿吃得豪华。

老于对这一切的获得心存感恩,每到正月十五他都会点起香火,燃放炮竹,和村民一起扭东北大秧歌。老于伫立在大鼓前,双臂奋力舞动鼓棒,红绸甩向空中,如两条飞旋的锦鲤,平日精瘦的一个人,此刻神采飞扬,气势如虹。唢呐声声,锣鼓喧喧,村民们抬着花轿,踩着高跷,扮着鱼儿,开心地来回穿梭,似与天地对话,祈求下一年雨顺风调,鱼粮满仓。

机织渔网正在逐渐取代手工编织的渔网,机织出的渔网虽然大而快,但总是少了点儿温度,缺了点儿灵性,就像速食面,远没有妻子给丈夫,父母给孩子亲自下厨做的手擀面好吃。许多编织渔网的艺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加之缺失工具和原材料,使渔网编织技艺处于日渐消遁的窘迫境况,织网技艺如垂垂西坠的夕阳。

央视对老于进行了专题采访,将织网技艺这进行抢救,保留。在镜头前的老于像一个社恐患者,闯入了一个觥筹交错的晚宴,不知道眼睛往哪儿看,手往哪儿搁。“现在织网的手艺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了,俺想带个徒弟,可现在没人愿意跟着俺学哩……”

前些年,这里开始修公路、架高桥。水泥浆、砂石料、机械振动、油污等造成严重水污染,江上游个别厂矿也将矿渣随着废水一起排放到江里,鱼的生长环境遭到了破坏。江里的鱼明显减少了,一些名贵的哲罗、细鳞鱼几近消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渔政部门采取了措施,也限制了打渔。老于承包的江汊子,几乎没有了鱼,但每杆300元的牌子仍立在那里,如看家护院的稻草人,没有血色。

老于已到了古稀之年,他爱这里的一江一鱼,一草一木。这里的江水,是老于的心灵,当人们追求的便利生活伤害了它,老于便想把它的堤坝打开,让利益的污水奔流而去,留下澄澈、洁净、温和的江水。

傍晚,老于在江面划起了船,一个人唱起了二人转:“凤芝我手拎鲜鱼进了房屋门啊,哥哥你压压火来消消气呀,这是三道沟鲤鱼整五斤呀,嫂子她吃了奶水好,我大侄再也不受屈啊……”

江水的气息和老于的歌声和在一起荡漾着,行进的老船碾碎了一江月影,晶莹的水波宛若一丛水晶冰凌花纠缠着,老于看到里面尽是丰肥自由的鱼群。

作者:许诺

靖宇县濛江学校教师。散文写作七年。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白山市征文比赛并获奖。

松花江上的秋

秋,自在的于松花江上肆意流淌;肥了水中欢快的游鱼,熟了两岸金黄的稻谷,醉了江上往来的鱼者.农夫。

秋后,慵懒的暖阳轻抚天地万物,把万类霜天演绎得热情洋溢,如火如荼。江边悠闲的牛羊、摇曳的花草仿佛徜徉于秋色王国的主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与秋风纵情喧闹、嬉戏。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江上的游轮满载婉转动听的乐曲,乘风破浪奔向万里烟波浩渺处。游人们五颜六色的服饰,争奇斗艳、异彩纷呈,那耀眼的色彩,在游轮粗犷的笛声中,于瑟瑟的江风里,如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儿,闭了眼恍若一首浪漫的小夜曲在耳边欢快地回荡。

金色十月,秋风乍起。

北方人忙碌的季节如约而至,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秋收又成了一家人的生活常态,往日里缓慢的生活节奏突然改变,还真让一些男人和女人习惯不起来。但是,他们内心知道无论怎样累,冬雪来临之前必须颗粒归仓。这是个累人的季节,更是一个醉人的季节。北方的秋让你不再是红酥手,而累厉害的时候,解乏还得常常靠“黄縢酒”。寒露一过,天气渐寒,有时偶尔下一次霜,一些花草树木就低眉垂首、唯唯诺诺地肃然起敬。北国的秋说来就来,严肃认真、毫不拖泥带水。从来都不像南国的秋温吞暧昧。每当肃杀秋风来,我总是忆起《故都的秋》里的有趣句子:“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先生真是大才子,活生生的把南国与北方迥异的秋色比喻得真实生动,令人拍案!

不经意的一个清晨,当你推了门,一阵瑟瑟秋风总是令人不寒而栗,低了眉,脚下簌簌落叶呼啸而过,抬了眼,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北国之秋独具特色的“五花山”。(你了解五花肉么,如果懂得五花肉你就尽情想象,什么是五花山吧)。

常喜欢一个人站在江边的高山上独揽美景,特别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感。更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叹!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然界中不过如此,都是大千世界中的匆匆一过客罢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天我们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辜负他人,也不辜负自己,不慕名利,多行义事,如此安好!壮观的江景令人油然而生对生活的感慨。

如今,松花江边的人们生活理念有了新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刻苦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在小康的道路上人们继续不懈努力,人人都希望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夜晚的松花江,凉风习习,月光皎皎。

古人云“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造物主赏赐给我们的丰富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和利用。

夜色阑珊,我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无论北国还是江南,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工厂化“黑屋圈养”鲈鱼赚亮堂钱

在自贡市荣县东佳镇赵家桥村3组的一块大田里,有一个约180平方米的钢架式大棚。遮盖大棚的材料没有透光性,唯一能透射光线就只有那一扇进出的通道门和室内亮着的多盏电灯。

进棚后,脚下便是1.7米深的3个养鱼池。池子里的鱼一个劲儿的蹦跶,朵朵浪花跳出水面。这里,便是自贡市唯一一家采取“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现场,主人叫代文彬。

“盖房”购买设备,180平米养8000斤鲈鱼

今年28岁的代文彬,在成都技术学院毕业后,卖过观赏鱼、经营过家具等。2016年,他通过市场考察后,对“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有了极大兴趣。凭借卖观赏鱼积累的一点小经验,再购买科普书籍和网上学习钻研,当年下半年回到家乡便小规模探索性地“盖房”购买设备养殖鲈鱼。

“通过探索,成功了,去年养殖出售了4000多斤鲈鱼收入8万多元。紧接着,投资从60多平方的规模扩大到现在的约180平方。”代文彬介绍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鱼塘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百亩,宽阔的鱼塘任凭鱼儿跃。但在代文彬的“工厂化养鱼厂”里,饲养鲈鱼的3个池子不足180平方米,就是在这样水深1.7米的小池子里,高密度地养殖着8000多斤7两至1斤的鲈鱼。

在这不见阳光的“黑屋”里,养鱼的设备却品种繁多,有3台水泵、1台臭氧机、一套35升的制氧机、1台空气源热泵机、1台微粒机等等。

“这些昼夜运转的设备,就是为池子里的鱼儿做后勤保障服务的,离开一样设备,它们就不能健康成长,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代文彬说。

4个月出售一批,一年即可收回60万投资成本

别看这仅有180平方的“弹丸之地”,却投进了约60万元。投资大,效益咋样呢?

“最低时15元一斤,目前池边的批发价24元一斤,现在还是供不应求呢,几乎是卖成都、重庆、自贡等地。”代文彬脸上充满了笑意。

粗略一算,池子里的鲈鱼可以卖20万元以上,按代文彬说的4个月长大出售一批算,一年三批次就可收回60万的投资成本。

代文彬说,目前已经带动本村1组的代奇常规养殖鲈鱼5亩,接下来本村还有5户正在做常规鲈鱼养殖准备。“从购买鱼苗、饲料、防病等全套技术,我都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

含DHA这么高的淡水鱼,菜场里很便宜,你还没给宝宝吃?

我们说,要经常给宝宝吃鱼,优先推荐鳕鱼、三文鱼之类富含 DHA 的海鱼。于是家长们会很困惑——淡水鱼不好吗?有哪些淡水鱼值得吃呢?

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淡水鱼和海鱼,看看怎么吃最营养~

1

淡水鱼营养不如海鱼?

不一定!

咱们对鱼类“营养”的纠结,主要在于 DHA。

虽然海鱼的 DHA 通常会比淡水鱼高,但实际上有些淡水鱼的 DHA 还是很可观的,甚至不输海鱼。

比如下面这些淡水鱼, DHA 就很丰富,尤其是鲈鱼和黑鱼更出色。

所以,不一定非得吃海鱼才能补 DHA 哦,很多淡水鱼也一样很有营养~

2

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吗?

不一定!

鱼的安全风险主要有 3 类:寄生虫、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抗生素。

������ 海鱼里也会有寄生虫!

鱼类能够生长的地方,寄生虫也能生长。所以不管淡水鱼还是海水鱼,体内存在寄生虫是很正常的。

淡水鱼中的寄生虫种类更多一些,而且会在身体里繁殖的很开心,所以危害要更大,比较著名的有肝吸虫;

而海鱼中的寄生虫(如异尖线虫),一般不能在人体完成生命周期,风险要比淡水鱼寄生虫低一些,但是依然能够感染人体,导致腹痛或者过敏。

常见的三文鱼、鳕鱼、石斑鱼、海鲈鱼、金枪鱼等等,都可能被异尖线虫污染,所以不要再认为海鱼就不会长寄生虫啦!

为了降低寄生虫的风险,海鱼捕获上来都会立马冻起来,把寄生虫冻死。

但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不要生吃!充分加热,彻底做熟,那样就算有寄生虫也不怕,烫死以后也不过就是给鱼肉多添了点蛋白质。

������ 这些含汞、有机污染物较多的鱼类,要避开

一般来说,海鱼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比淡水鱼要高一些。咱们讲过很多次了。鲨鱼、旗鱼、鲭鱼、方头鱼、剑鱼这些大型肉食性鱼,一定要避开。

其他的常见鱼类,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一般污染风险都不会大的。

有研究检测过市场上销售的常见淡水鱼和海水鱼中的污染物,结果是或多或少都能检出一些污染物,但超标的并不多见,考虑到平时的食用量,不管海鱼还是淡水鱼都没有必要纠结。

������ 鱼的抗生素残留很多,不敢给娃吃?

抗生素残留问题,一直是妈妈们非常关心的。

在水产养殖中,往往需要使用一定量抗生素来控制病菌。如果养殖户不规范使用,的确可能造成抗生素超标,所以家长们要去正规超市或者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遭遇抗生素超标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总而言之,海鱼和淡水鱼,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但都是可以规避的。

3

纠结海鱼还是淡水鱼?

不如注意这些

妈妈们都非常关心“吃哪种鱼更好”。经常问我们,XX鱼能不能吃。

其实,吃啥鱼真的不用太纠结,没必要去追求吃某一种鱼,各种鱼换着吃不挺好嘛(除了几种汞含量过高的鱼)。咱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只是推荐“鱼类”或者“水产品”的食用量,并不去区分哪一种鱼。

常见的这些鱼,都能换着给娃吃,比如:

海鱼里的三文鱼、鳕鱼、带鱼、黄花鱼、鲳鱼、比目鱼,

还是淡水鱼里鲈鱼、鲶鱼、黑鱼、桂鱼(鳜鱼)、罗非鱼、白鱼、虹鳟鱼等等。

与其纠结哪种鱼,倒不如注意下面这些事儿:

������ 同种鱼中,小鱼比大鱼好。小鱼生长时间短,富集的重金属污染物会少一些。

������ 不必一味追求野生。养殖的鱼类,水域的卫生条件能更好的控制,而且饲料营养足,生长迅速,累积的重金属也会少一些。

������ 鱼虽好,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鱼吃得太多,必然影响其他食物的食用。比如红肉吃少了,可能增加孩子缺铁风险。

举个例子,2~3 岁孩子每天要吃 50~75g 肉肉,其中可以把 15~20g 安排给鱼肉;

或者按一周来计算,一周吃上 100~140g 的鱼肉,分三天吃,一次吃个 30~50g。

所以总归来说,不用太纠结一定要吃哪种鱼,海鱼淡水鱼都可以,选择刺少的,换着吃,从正规渠道购买就好啦~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4/16962435322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