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钢琴简谱图片(叮叮当钢琴简谱)

时间:2023-12-18 20:10:21 来源:网络 编辑:脾气很大

温州为何出歌舞人才?“尚歌舞”之风延续千年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温州历来出歌舞人才。

小编就常跟外地朋友介绍,老一代艺术家如戏称“卖艺黄家”的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兄妹,又如扮演过经典林黛玉、小白菜角色的陶慧敏,或是舞蹈家黄豆豆、彩虹室内合唱团指挥金承志,温州走出的文艺界人才不胜枚举。

黄家四兄妹在《大栅栏》中的剧照。

其实,温州人是有能歌善舞“基因”的,千年来对温州民间的“尚歌舞”之风的记载众多,温州人高则诚的《琵琶记》还被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素以“尚歌舞”著称

对温州人能歌善舞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昭王时期。东晋王嘉《拾遗记》中《江汉二女》一文记述,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两女的歌声、舞姿十分美妙动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舞姿之轻盈,堪比汉代赵飞燕闻名于世的“掌中舞”。《拾遗记》虽说是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江汉二女”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神话中“江汉女神“的形象,但作者王嘉把两名能歌善舞的女子归为“东瓯”人,可见当时东瓯声名在外。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受到温州百姓的热烈欢迎,史书中有“儿童骑竹马迎之”的记载。宋代温州三十六坊中的“竹马坊”,就是因纪念谢灵运而得名。从唐代赵嘏《淮信贺藤迈台州》诗:“旌旗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来看,这种“竹马”是儿童骑竹马,夹道列队、载歌载舞的场面。

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说,早在隋朝志书中就有“温州俗少争讼,尚歌舞,俗喜竞渡”的记载。到了唐代,温州民间歌舞之风更是在大诗人的笔下活色生香。

王振鹏 《龙池竞渡图》

唐代诗人孟浩然来温州探望担任乐城尉的好友张子容,记录下在乐清、温州市区听闻妙乐的场景。孟浩然在《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一诗中写到:“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而张子容也在唱和诗中写到:“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处,非是竞繁华。”将席间献艺的歌女,比喻为受到曹操喜爱善弹琴的卢氏宫女,可见歌舞技艺非同一般。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还有“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之句,可见温州民间“丝管”弦乐之声随处可闻。

唐代诗人顾况在温州任盐监官期间,感受温州风土人情,写下《永嘉社日赛神诗》:“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江边”、“烟岛”应指瓯江与江心屿,则“夷歌”是民歌,可见在唐时,瓯江两岸的乡歌俚曲已十分盛行。

江心屿

宋代温州由于经济发展、商业繁盛,文艺更为兴盛。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在诗中不但描绘“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繁华,也有“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的热闹。音乐声中喧哗热闹的温州城,令诗人流连。“永嘉四灵”之一的诗人徐玑,《壬戌二月》诗中则写到“山城二月夜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在《水心即事》一诗中,也有相关描述:“听唱三更罗里论,白旁单桨水心村。”“罗里”是温州歌谣中常用的衬词,具有和声的色彩,从温州人熟悉的民谣《叮叮当》中可见一斑。夜半三更时,诗人住处还能隐约听到一人唱、众人和的民歌,夜晚山城步行,处处可听到踏歌声,还有城市里热闹的萧鼓声,可见宋代温州的歌舞之风有多兴盛。

琴人辈出,诞生《潇湘水云》名曲

古代温州不但歌舞之风盛行,也是个出琴家的地方。

早在晋代,出任横阳(平阳)令的贺韬就是当时国内顶级的琴师。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载:“会稽有防风鬼,屡见城邑,常跂雷门上,脚乘至地。晋横阳令贺韬善鼓琴,防风闻琴声,在贺中庭舞。”不但县令善琴,当时的土著人也善舞。

贺韬还在温州吹台山得到桐木,制作了啸鱼、恒寿两把名琴。据记载,南北朝梁天监三年(504)永嘉郡太守丘迟曾采吹台山上的梧桐做琴材,赠给数百里外的吴兴太守好友柳恽,被传为佳话。

《潇湘水云》琴谱

南宋后期,温州走出了大琴家、古琴浙派创始人郭沔(郭楚望)。郭楚望终生未仕,感叹南宋政局,创作了著名琴曲《潇湘水云》。他还创作了如《泛沧浪》、《秋鸿》、《飞鸣吟》、《步月》、《秋雨》等大量优秀的古琴作品。郭楚望的作品和技风后经继承者刘志方、毛敏仲、徐天民等名家代代相传,在中国琴坛长期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后被琴学界称为“浙派”,其传谱亦称为“浙谱”。

此外,宋代温州善琴者见诸史料的还有潘柽、许扬、何某等人。

“南戏故里”美名扬

位于市区的南戏博物馆

温州又被称为“南戏故里”。正如明徐渭《南词叙录》所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加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永嘉昆剧团《张协状元》剧照 资料图片

南戏诞生于北宋末期的温州,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最初名为“戏文”,后又被称为“南曲戏文”、“杂剧”。流传到外地后,冠以地域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如今我国各地数百种地方戏曲形式,不少由南戏演变而来。中国目前最古老的完整剧本《张协状元》,就是当时的温州九山书会编写的。

南戏之所以诞生在温州,当时温州民间小曲的兴盛密不可分。《曲苑丛谈》认为,“南戏……其始者用宋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尽叶宫调,士大夫少留意者。”徐渭也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木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而歌而已。”在《张协状元》中,发现有《东瓯令》《台州歌》等和温州地名有关的曲牌名,专家们推断,这些曲子可能就是直接从当地的俚歌民谣和村坊小曲演变而来的;《凉草虫》《豆叶夹》《越皮鞋》《吴小四》《油核桃》等曲牌名,民间意蕴浓郁,应该就是从“士大夫少留意”一向不登大雅之堂、亦不受宫调限制的民歌小曲演变的。

温州市区公园路朱元璋评价《琵琶记》石刻 郑鹏摄

元末明初,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因曲文清丽、结构巧妙,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而蜚声剧坛。《琵琶记》成为中国戏剧史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中国南戏的最高成就。朱元璋览后赞曰:“四书五经,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明、清时期,温州民间歌舞之风仍然兴盛。明姜准《岐海琐谈》:“儿童结伙踏歌,一唱百应,遇别伙,歌者与之较胜,谓之‘撞歌’。清项霁《上元灯词》:“繁弦末断踏歌起,总是人间丰乐声。”张泰清《瓯城灯幔记》:“各征歌于帝江,用助喧阗于人海。”并呈现了“鳌山笙管会神仙”、“六街春暖管弦忙”的繁盛景象。

参考材料:

《 山城二月夜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温州历代民间歌舞谈》 胡雪冈

《温州民间音乐的千年韵律 》叶大兵

《乡歌里的民间记忆》 王民悦 原载《温州日报》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做好当下的事情

专注于当下,不盲目地想太多,不过度焦虑,却让未来每一天都生出了繁花。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想得太多

身边有一个年轻的小朋友,最近有点焦虑。他即将大学毕业,马上要踏入社会。我诧异于,他焦虑的事情跟眼下的人生,似乎并不相关。一个要离开校园的人,若焦虑工作的着落,诸如此类,倒是容易让人理解的。

可是,他的焦虑在于,他未来想立足的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窝。这样的焦虑让我哑然。这好比,一个刚开始蹒跚学步的婴孩,总想奔跑着去捕捉远方翩翩起舞的蝴蝶,以至于困在原地,只会不知所措地哭闹。

当然,对于他的这种焦虑,我很能感同身受,毕竟我们都曾有过一样茫然失措的青春。我们都曾错把想得太多当作上进,似乎不焦虑就是自甘堕落。而那些经常想太多的人,总是自以为,心里有一片草原,养着一匹骏马,那匹骏马日夜嘶吼,让人寝食难安。

然而,走过那段青葱岁月,我反观从前,心里会觉得,那时的自己错过了当下,却并未真正拥抱未来。这也是我的一个同学使我看清的一个事实。

大学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从大一开始,就莽撞地奔跑。参加很多社团,出去找实习,忙得上蹿下跳。听说上一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说我们会是就业最艰难的一届。这是每一届毕业生都听过的最真实,也最让人焦虑的谎言。所以,我们不得不多想一些。就业,结婚,买房,这很轻易地就成了压在大家心头的三座大山。

还好,总是有另类的人,他有着和一般人不一样的节奏。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一个打脸的教育,譬如阳子。阳子家境贫寒,兄弟三人,都是正读书的年龄。父母负担很重。阳子的大学自给自足,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来的。

仅此一条,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阳子是个很上进且很励志的人。但是,在彼时我们的眼里,并不是这样的。他过得太“悠闲”了,心里似乎从来不想事儿。每天清晨和黄昏,他都会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挨个宿舍去送牛奶。

他真的太悠闲了。他送牛奶都是吹着口哨,面带微笑。偶尔路上遇到熟人,他还会停留几秒,打个招呼,调侃几句。当然,他的兼职不止送牛奶,但是这项兼职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人人皆知。但他从来不缺席课程,也不错过学校里的重要活动。

阳子仗义,乐于助人。有一次,班级里面一个同样家境贫寒的同学,因为助学贷款没及时到位,学费交不上,急得团团转。阳子一下子借了几千块钱给他。这让我们这些伸手跟家里要钱,月月精光的穷光蛋,大吃一惊。他自给自足,居然还能够攒下小金库。

如此仗义热情的阳子人缘自然很好。虽然他乐观平和,但是大家不免为他多想一些。

“你是个光脚的孩子,你更应该多考虑下未来。”“是是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你很上进,但是这有什么用呢?送牛奶能送出个好工作吗?”大家各持己见,有人建议他,不要为了眼前这点小利益,就放弃对未来更细致的规划;有人建议他,适当的时候可以翘课,出去给自己充充电,学习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多积累工作经验才是正道。

不管什么样的观点,大家终归是觉得,阳子这样整天不想事儿,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阳子的回应总是哈哈大笑。他认为,未来会一步步走过来,现在想那么多做什么?工作和钱总会有的,现在吃的这些苦未来未必有机会再次体会,所以当然要吹着口哨快乐地享受。

大家摇摇头,继续转身为自己的未来想那些该想的和不该想的事情。焦虑写满每个人的脸,未来实在让我们不能不想太多,以至于没办法好好上课,好好快乐。

毕业时,大家西装革履,兵荒马乱地穿梭在各大招聘会上,恨不能用大学四年辗转难眠的每个夜晚,感动每个面试官。而阳子,和大家一样,投简历,去面试,依然愉快地做着每一件事。应聘之余,他还着手准备大学生创业项目。

他策划的是一个送水的项目,给各个宿舍送饮用水。水源优质,物美价廉。关键是,他几年的送奶经验,让他对学生服务工作颇有心得,也擅长于跟门卫大叔阿姨交流,收集信息。而我们,经过一轮轮的面试,工作好或者不好,终究都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我们曾经焦虑的“毕业即是失业”并未发生,我们并未成为自己担心的“啃老族”。

回望时光时,那年毕业,阳子比我们多的并不是更高的起点,也不是后来比我们多赚的钱,而是比我们更早懂得享受当下,把每一天都过得妙趣横生。而我们,被那个跑得太远的心裹挟着,脚下步伐仓皇而狼狈,错失了太多风景。

有时,想到阳子,我会想起《海上钢琴师》里面那个指尖流淌着繁华的男人。阳子和他有着相似的特质,都专注于当下,不盲目地想太多,不过度焦虑,却让未来每一天都生出了繁花。

重温这部剧时,有一个片段,依然会让我的内心有不小的震动。当轮船受到风暴袭击时,人们东倒西歪、张皇狼狈、心生埋怨,而钢琴师来到宴会厅,优雅弹起钢琴,任由钢琴随着轮船四处滑动。琴音美妙,而弹琴的那个人风姿翩翩,安然享受。他的怡然自得,似乎在告诉每个人,既然风暴总会过去,何必错失一个有趣的当下?

这个热爱弹钢琴的男人,他在剧中有一段经典的话,大体意思是:路上的人总是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才会不停地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

所以,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不是想太多就代表未雨绸缪,也不是想太多就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这样反而容易让我们错失现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是真正的生活到来前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尚未充斥着太多的柴米油盐,正是放手拼搏当下的好时机。想得太多,只会给自己太多枷锁,束缚住了脚步。

每一个未来都是由一个个不辜负的现在串联而成,未来会通过脚下的步伐,朝我们一步步走来。要相信,如果时光能倒回,很多人想做的,真的只是,重新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在该做梦的季节不去焦虑柴米油盐,在该柴米油盐的年龄把锅碗瓢盆的叮叮叮当当谱成诗歌。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8/1696258171103204.html